|
本帖最后由 farrel 于 2022-4-11 18:30 编辑
个人手里大概1000多套SACD,加上NAS里面大概有10几个TB的DSD文件。
说说,关于SACD的问题。
1,目前网络上分享的DSD多数都是真的DSD。
尤其是带封面的,根据厂牌可以看到哪里发布的。
SACD老鸟,也就根据厂牌来看DSD文件的制作水平的。古典方面来说,比较垃圾的SACD主要是香港人做的那批。
其他日本的,欧洲的,美国的,都没啥大问题。
2,设备不好的情况下,还是慎重玩DSD解码。
目前很多解码的DSD能力是相对很弱的,
拿目前SACD里面制作水平相对最高的SONY原厂,或者Abbey Road做的绿标EMI,或者Esoteric的早期盘去试听。
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刺激,不耐听,或者各种毛病,那基本上就说明你系统不太均衡了。
HIFI这玩意,本质上就是音源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考验你的系统。
你随便搞个高压缩MP3去放,是绝对不会刺激的,因为高频都被压缩没了。
同个版本的SACD碟,CD层和SACD层那就是一耳朵的事情,高频差距很大。
3,高码率的文件确实少。
因为SACD目前日本人还在不停发行,比如tower
但是高码率的音乐文件反而发布很少,因为没有版权保护,盗版横行,不赚钱。
4,太高码率的DSD其实意义不大。
DSD64已经很接近人耳的极限了。
而且除非是最新录制的全DSD制作的高码率文件。
老的录音都是DSD升频的,意义就更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