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低频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挺有意思的,应该就是大家常说的,低频轰头、砸胸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5 2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3-3-15 20:41 编辑

原始网页,https://www.audioholics.com/room-acoustics/bass-the-physical-sensation-of-sound
把里面好玩的,稍微整理了几句,供大家看着方便吧~~

1 Hz,“人工呼吸”
虽然一项测试发现即使在 144 dB 时,也没有参与者能感觉到任何 1 Hz 和 2 Hz 的振动,但在这种极低的频率和极高的振幅下,人类可能会产生的一种影响是人工呼吸。

2-10 Hz,“身体摇摆感”“眼球震颤”“鼻孔振动”,哈哈哈~~
一项针对 25 名受试者的实验报告称,当暴露于 130 dB 以上的 2-10 Hz 音调时,会出现主观的“身体摇摆感”,这种影响在 7 Hz 时最为明显。还报告了垂直眼球震颤(眼睛不自主运动)。另一项将受试者暴露于 150 dB 的 5-10 Hz 音调的测试报告了鼻孔振动。

10-20 Hz,“腹壁振动”“闹鬼”~~~~~hohohoho~~~
眼球的共振频率为 18 赫兹,当 17 赫兹的音调被用作音乐会表演中的底音与没有底音的控制表演时,会引起一些人的焦虑。

20-30Hz,“腹部和胸部振动”
交响乐中,低音大鼓的主要频段

30-50 Hz,“头部、腹部和胸部”
在超过 140 分贝的更强大的水平下进行的其他测试报告了呼吸节律变化、作呕、胸壁振动

这个频段要特别说一下吧,是家里房间共振(驻波)最容易有个+12~15dB以上的频率响应大波峰。不压下来,实在难受了。
关于“驻波”,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6690&extra=

联想起这个视频,3分20秒,第一次看到这几条曲线,有点发懵~~~
看着还挺下功夫的,四个月装下来,结果+20dB都没打住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3411i76H/

这么严重的房间共振问题,按照Fazenda这个研究,即使频响压平了,底鼓一响,肯定还是能感受到的吧。
https://usir.salford.ac.uk/id/eprint/9450/1/ICSV12_Proceedings_2005.pdf

40~50Hz,也是流行音乐,架子鼓、电子鼓,底鼓的重要频率,砰砰砰的。
ACG类型的音乐,快速的咚咚咚,对房间声学处理,提出了特别大的要求。
心脏好的话,可以试试这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W411b7NG/

音乐各频率段的声音特性,学习笔记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4526&extra=
超低频,20~80Hz,50Hz提升2dB后,更松弛,更软,略微多了一点点低频的弹性。松弛,有弹性,而不会变得更有力。篮球砸向地面时所发出的有弹性、能够有回旋余地的声音,称之为弹性。
低频,80~250Hz,150Hz提升2dB后,音乐在低频乐器方面的力度。低频力度有提升。铅球砸向地面的那一种声音,称之为力度,或者是硬度。


如果这个频段能量衰减、消散不够快的话,房间里会一直哄哄哄的。
可以看看REW的RT60 Decay,点下面的50Hz,看看上面50毫秒、100毫秒,大概能衰减多少dB吧。


REW的RT60,也可以看看50Hz、63Hz、100Hz的T30或Topt值,大概是几百毫秒吧。(1000毫秒以上,都是有可能的了)



目前还是租的楼房,没做隔音,夜里1~2点,关上房门(贴了两圈密封条),开到85~90dBz SPL,目前家人、邻居,还没提过意见了。自己之前也万万没想到,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还能有这个意外收获。(当然,代价也不小了,hohoho~~~)
前段时间自己反思,瞎编出了这个道理。如果都是白墙,白顶,声音会在房间的各个表面,不断反射,硬撞,乱撞,不停的撞来撞去,最后有较大的能量,穿过墙壁撞出去扰民吧。
增加房间的吸声性能,比如50Hz在50毫秒内衰减-15dB,100毫秒衰减-25dB,T30降到400~500毫秒以下后,超低频会收得非常快,很干净,能量被有效、高效、快速在房间里吸收、衰减掉,再传播出去的,相对就小很多了吧。

当然,如果有条件做隔音的话,这个视频还挺好的,可以了解一下吧。“堆钱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Q4y1i743


其它的,大家自己去原网页,随便看看吧~~~

50Hz,“头痛”

60-73Hz,“咳嗽、胸骨下压力、窒息呼吸、吞咽疼痛、流涎、下咽部不适”

100Hz,“疲劳”“轻度恶心、头晕、肋下不适、皮肤潮红和刺痛。还观察到脉搏变化。”

100-200Hz,“胸部”,129-143 Hz是在胸壁上测量的最活跃的频率





2
发表于 2023-3-16 08: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内蒙古呼和浩特
这个和人唱歌用到不同的共鸣器,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3-16 1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揭阳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3-16 15: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收藏了。慢慢研究学习,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3-16 16: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好文,顶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1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