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的錄音不一定「真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15 1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Hi Fi 基礎談 十二:音響與音樂
原文連結:https://hifireview.com.hk/20170714/hifibasic-12/

[size=0.786em]2017 年 7 月 14 日
一位錄音監製,經常可以隨意改變重播效果的音色,引起一些朋友認為我是個反 Hi Fi,反電聲的發燒友。其實錄音跟真實演奏兩件事在今時今日已可說是並肩而立、分庭抗禮。萬不可因為錄音是一種科技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成就。相反地,錄音技術已經發展為獨當一面的崇高音樂藝術。
錄音技術目前已可說是臻達了無所不能之境界,但並不代表任何摩登錄音只要採用已知的最「完美」器材便成為「完美」錄音。理論上或者有人敢說,實際上成功的錄音除了要靠優良的技術及儀器之外,天時、地利、人和是左右錄音成績的三大要素。同樣一枝咪高峯,同一現場同一位置上,今日可以有美的效果,明天卻令人掩耳疾走。溫度、濕度的變化固然有影響,還有是可能永遠不獲解答的神祕之謎。

權威性見仁見智
若問錄音與真實演奏兩者那一種更為代表藝術上的權威性,答案就不容易決定。真實演奏較為像一幀繪畫,富於製造的即興性。錄音則相當於攝影,它的再造性經過精雕細琢。真實演奏仍然帶來動態上無比的滿足,又在視覺輔助方面,給現場的欣賞者增加玄妙的刺激。錄音卻像攝影一樣,可以運用種種黑房技術去製造各式各樣現場所不可能有的效果氣氛。

講到黑房技術,流行音樂錄音少不了。甚至,流行音樂的範疇,因為錄音特技效果的輔助而大大地拓張,流行音樂錄音為全世界億萬家庭提供了現場演奏不能比擬的伸縮性及變幻性。殘響的精巧運用,已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人聲重叠的特技,歷年來也創造了不少金唱片。改變磁帶的速度,善用數碼科技,又可以製造千變萬化的非自然音響。電子音響、迴響、磁帶速度、聲叠聲的綜合創作,已經儼然成為一門只在錄音創作品上出現的演奏藝術。今時今日,有名氣的流行歌手,無論在台上表演或錄音時都一定自備度身定造的咪高峯,以彌補其腔音的短處。在錄音時,除了特種咪高峯之外,更可巧妙地運用頻率均衡器「調諧」歌者的聲線,使歌手的歌喉更富於性格、更具磁力。總之,運用錄音技術,電聲學家就可以隨意創造一副人造的歌喉,任何虛有其表的小毛頭,只要有某種吸引潮流的氣質,給唱片星探們一連串的安排及再造,便可搖身一變,成為一位唱片界的新星。不少流行歌手,基於本身質素所限,都不便輕易舉行演唱會,就是這個原因。

利用混音技術和殘響技術灌出來的唱片,不僅捧紅了大把歌星,而且捧紅了大把樂隊。顯赫一時的曼道凡尼大樂隊,在演奏廳裏給人的印象完全跟聽唱片是兩回事。Phase 4 唱片最暢銷的身歷聲兩邊走流行音樂,娛樂性當時也具豐富的價值。

為了 Hi Fi 買指環
在古典音樂方面,錄音特技無疑是吸引全世界愛樂者深入欣賞的第一招。始作俑者就是迪佳公司的傳奇人物 John Culshaw。在身歷聲唱片問世的第一年 1958,Culshaw 和佐治蘇堤在維也納替廸佳公司賭下了唱片史上空前最大的一注;灌錄了華格納指環集的「萊茵河之金」。當年,買這套唱片的 Hi Fi 迷目的多數是為了欣賞歌劇的身歷聲效果及行雷閃電特技音響。

在錄音時,音量不足的歌劇獨唱者可以運用電子技術灌出成績優異的作品。不少年老或技巧差的鋼琴家在演奏技術困難的樂段時,左手部份隨時請替身瓜代。小提琴或大提琴獨奏部分某一段錄出一個不堪入耳的「酸」音時,剪接者有辦法為他矯正這個音符。逝世多年的偉大歌唱家所灌錄的歌曲,可以用「插入」技術配上嶄新的樂隊伴奏部分,以新演奏、舊歌聲的姿態再上市。凡此種種,衞道之士可以說是踏在脫離藝術的危險邊緣,但新潮之士也可以說它是藉以提高藝術水平的一種技倆。

愛廸生發明留聲機的原意,並不期望它他日會成為播放音樂的家庭娛樂玩意;他認為留聲機對人類的最大貢獻,將是對商業及教育方面的功用。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預見到 Hi Fi 器材能有朝一日深入至每一個摩登家庭。今日 Hi Fi 錄音技術,是人類文明進化的重大里程。發燒友不論成為 Hi Fi 的奴隸也好、善於享受人生也好,都應該感謝先進錄音技術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日子。

「好」的錄音不一定「真實」
因此,好的錄音,並不一定是忠於真實的錄音。只要灌出來的音響富於美感,就算聽起來跟真實現場演奏相距甚遠,也值得拍爛手掌。Hi Fi 名家麥李雲信在香港發表談話,曾猛彈 EMI 唱片錄音差,他認為 EMI 採用大堆頭咪高峯及多頻段混音器,使音樂中真正的平衡度受到破壞。他贊成每聲道只用一枝咪,極其量最多加一枝咪拾取殘響混入左右聲道而已。本港不少深入欣賞音樂的發燒友,對麥仔的「偉論」大表反感。固然,EMI 目錄上不少因為混音技術不妥而出現音色不平衡毛病的錄音,但音色豐滿美麗、令人愛不釋手的佳作亦復數之不盡。另一方面,幾間發燒級公司採用每聲道一枝咪的錄音雖然清晰透明,但有幾張最初十次八次聽得非常刺激的唱片,就愈聽愈覺其單薄。

靚聲的錄音就是好錄音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靚聲的錄音就是好錄音,並不能以它是多咪錄音抑或少咪錄音而取捨。少咪錄音目前是一種潮流,看來它也有非常可取的長處,值得電聲界繼續去探索。但少咪式錄音的流行並不意味着多咪式錄音會被淘汰,因為多咪式錄音的伸縮性仍然強過少咪式。
最新出品的一些多咪錄音唱片,無論在音色的平衡度和動態範圍各方面,均有十分顯著的進步。古典音樂錄音風氣,近來已經脫離了初期賣弄音響效果的習慣,這是個可喜的現象。數碼唱片製作態度已反璞歸真,崇尚美麗的音色而摒棄膚淺的誇張。
全世界發燒友的欣賞口味是在提高之中。朋友,你近日愛聽甚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8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