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拒绝再玩99 于 2025-5-10 01:41 编辑
密度
发烧友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密度,但是这个词建立在个人的主观听感之上。
之前我已经有帖子说过了,关于决定听感的是音箱的调音以及信号中的模拟部分。
喇叭发声的过程——数字信号被dac解析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再被前级、功放放大和调音,最后通过喇叭还原出来的声音。
如果音箱,功放,前级,线材都不变的情况下的声音密度等同于数字信号被解析的模拟信号的信息量。
但是非专业人士的耳朵很难单去辨别不同喇叭,不同前级,不同功放,不同线材的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如何。
听感上的声音密度大部分决定于音箱的调音,不能跟音箱素质混为一谈,新手很容易把这点当成音箱的购买标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真力——真力音箱的调音风格是偏冲和偏密度的,很多新手把这种偏冲和偏密度当做素质,随便接个电脑,插个adi2就以为自己hiend的声音素质了,其实声音非常不耐听,容易耳朵疲劳。
动态
动态这个词应该比密度更加抽象,声音密度还能靠想象脑补一下,动态是基本上无从琢磨。
而且网上能搜到的大概就是:最大响度和最小响度的差。大动态就是动态范围大,动态范围大可以表现出更多的声音细节。如果你的动态范围小,而响度大的地方你刚好觉得不炒耳朵,但是响度小的部分你可能就听不到了。
好像霍然开朗又好像啥都没讲。。。
其实我们平时听的音乐,流行大概只有10db的动态范围,电影只有20db的动态范围,交响大概30db动态范围
看着这么点的动态范围,那老烧天天喊的大动态压根无从谈起。 以后评测也千万别说自己的产品动态有多大。。。。其实母带阶段都已经压缩过了
动态这个词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
声音的动态就类似显示器中的灰阶。
动态范围类似显示的对比度。
众所知周,显示器好坏比单独看对比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灰阶响应,灰阶过度这两个重要参数。同样动态好不好,也有瞬态这个指标。
举例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10db动态范围是一个什么概念,瞬态又有啥重要的,所以这里大致计算一下。
16bit音乐文件的动态范围的96db,16bit对应的电平有2^16次方,也就是65536不同的响度。
流行音乐占10db动态范围,其中的响度变化有,6826种。
我们音箱播放1秒钟的44.1khz的流行音乐,需要有6826 * 44100 = 3亿种不同的频段响度的响应。
24bit音乐文件的动态是144db,24bit对应的电平有2^24次方,也就是16777216不同的响度。
流行音乐占10db动态范围,其中的响度变化有,1165084种。是16bit音乐的256倍。
我们音箱播放1秒钟的48khz流行音乐,需要有6826 * 256 * 48000 = 839亿种不同频段的响度的响应。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特别是到了24bit时代,音频每一秒钟音频响度的处理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处理过程中的速度够不够快和准确度够不够(瞬态)就非常的关键
真力音箱为啥听起来细节挺多但是没有层次感呢,因为真力用了动态压缩技术,把本来动态范围不宽裕的音频再次压缩,容易一耳朵很爽,但是缺点是动态张力和细节层次,使得声音单调乏味,长时间听容易伤害耳朵。
PS:很容易把频宽(低频下潜)和动态混为一谈的,像真力8341参数是45hz - 20khz (+-1.5db)也是得益于他的动态压缩技术(就是把两端的响度全往中间压缩,自然数据上两端延伸漂亮了)
当然了压缩了动态,可以使声音集中,一耳朵可能很爽,但是长时间听非常容易伤害耳朵,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响度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