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一点感受:细节多≠不耐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10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早期我也跟风有一个误区,就是细节多会导向“数码声”,会不耐听。现在来看,系统搭配好,细节会很多,并且音乐的代入感会很强,很快就融入音乐中,享受听音的愉悦。
那么“数码声”的界定目前是个很模糊的标准,千人千耳。早期我搭配一些设备的确会出现“齿音”以及一些尖锐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录音的事,系统反映的细节多,刚开始我信了,后来回想起来有些扯淡。一个HD238直插都不会有这种声音,所以还是系统搭配的问题。举个例子,尤其是早期一些外观“hifi”的劣质线材影响,之前买个二手设备,卖家送了根很粗的电源线,至今用这根线高频都有“齿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挂闲鱼20包邮我都嫌麻烦。由此,器材不在于多便宜多贵,只是贵的试错风险小,厂家都给你把该做的做好了,那么便宜的就一定不好吗?并不是,得看卖的便宜的卖家的功力,这是个设计、生产、调试的系统性问题,大厂这方面比较强。比如德国佬的机器普遍都比较中规中矩且耐用,买一般不会有问题,再比如买线我都找甲*虫的,虽然他卖的贵些,但买了很多了质量有保障,目前也没遇到问题。

所以在能听的基础上细节多并不是不耐听,反而更好听,细节多且声音有一定厚度的,这是我理想中的声音。

PS:除了那根高频“齿音”的电源线,那么我现在听不到“齿音”了,有大概两种可能,一是耳朵废了;二是搭配好了。我更倾向于相信后者
2
发表于 2025-8-10 1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对于线材来说,细节能充分的再现,微动态丰富且保持整体平衡性上佳,这是高档线材的标志,细节多与不耐听是两个毫无关系的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5-8-10 1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
有时候细节多,很有可能只是高频多了,造成一种解析变好的错觉,高频多了就会加强刺激感,真正的素质提高,应该叫"信息量"提高,比如声场变大,厚度提升,泛音增加,这些都是信息量的提升,这才真正的细节多了,而不是某个高频段的小细节被放大了,有一种听到了以前没听到的细节,就以为素质提高了,一部分耳机都是这种调音,高频多,显的解析好,实际听声音薄亮,没厚度,没低频,这种才是低素质的表现,所以高素质和耐听一定是不冲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5-8-10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
齿音是气候导致的,湿润的气候容易出现声音干冷硬有齿音,干燥的天气声音温暖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0 14: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通州
我看一些讲混音的视频,有些人就习惯在制作时拉高一万hz以上的频段,增加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和通透感,导致用耳机听的时候有齿音,但用音箱就没事,因为极高频在音箱到耳朵这一段距离后衰减了,但分离度还在,就挺神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10 15: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ianzai503 发表于 2025-8-10 14:03
齿音是气候导致的,湿润的气候容易出现声音干冷硬有齿音,干燥的天气声音温暖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10 2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真正的细节多,是自然流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10 23: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也许不少烧友并不喜欢细节多,大脑也不容易处理这些细节,所以喜欢省心的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10 2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沈阳
这主要是钱的问题,钱到位解析高又耐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11 0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朝阳
好听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11 1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漳州
这个比较难,因为有主观性:

不该要的细节 去掉 —— 听音乐的人才能觉得好听耐听

录音师、调音师对细节的把握  ≠  听音乐的人对细节的把握

老板以销售额为导向
听音乐人以结果为导向
制作人以自己为导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8-11 10: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数码声就是那种的细节听得贼清楚,而真正好的声音应该是那种”美得感觉“很多,让人有种如同微醺那种陶醉的感觉;发烧不能一味追求爽,因为越爽的东西持续的时间就越短暂,只有那种’微爽‘的感觉才会持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11 1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
细节多不会不耐听,大多数所谓不耐听其实是信息量不够通过调音硬凸细节造成一种细节多的错觉,导致的冷薄干硬刺的副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11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健康的细节越多越好,就像画画,细节越多,跟真实的界限就越模糊,Hifi追求的就是还原,那当然是细节越多越好,只是糊机子没细节硬拗,那的确是细节越多越难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11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漳州
所以总结完 都是屁话————因为听音乐的人以结果为导向,耐听好听的细节多=耐听好听

我觉得不好听。。。它就是不好听(细节再多也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8-11 16: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一个声音用越多讯息量构成,就越能使你确信那个声音是真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8-11 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百色
不好听是原因,并不是因为细节多造成不好听,

是另有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8-12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