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标题: DSD带来的困扰 [打印本页]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05:38
标题: DSD带来的困扰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0 05:44 编辑

播放DSD文件,始终有一个问题:用DSD over PCM(DoP)送数据流到解码耳放硬解DSD的时候,不能听其它的声音?比如开一个B站,看看老烧的视频,DSD的音乐就没有了?如果听非DSD的音乐,就没有这个问题,音乐和B站可以同时听?

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

另外,DSD的文件巨大,DSD64的专辑就得2G起。DSD128、256、512容量还得翻倍、翻倍、再翻倍。。。特别是彻底放弃机械硬盘,开始使用固态硬盘以后,压力巨大。

所以DSD真的有必要吗?或者码率到多少就够用了呢?

贴个图吧,这是我感觉DSD带来一耳朵提升最明显的专辑,MJ的Thriller。也不知道是DSD带来的提升,还是从母带转录方式改变带来的提升。

Thriller_Page_1.jpg (267.56 KB, 下载次数: 170)

MJ - Thriller

MJ - Thriller

作者: suoxie1    时间: 2020-5-30 06:59
玩过几次DSD文件,没觉得比CD机出来的声音好听。
作者: 歳籇    时间: 2020-5-30 08:05
Mqa的好处出来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08:10
suoxie1 发表于 2020-5-30 06:59
玩过几次DSD文件,没觉得比CD机出来的声音好听。

我也时常有这个感觉,DSD带来的那一点差别,也不知道是码率原因,还是转录技术的原因。
而且DSD带来很多不便,暂时还解决不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08:11
歳籇 发表于 2020-5-30 08:05
Mqa的好处出来了

MQA没有这个问题。以前我用了很长时间基于MQA的TIDAL,非常方便。

作者: bluelittle    时间: 2020-5-30 08:37
多年前我在mytek 192下对比过192和DSD的区别,很不幸,DSD要比192声音圆润,听感好很多。

但这个对比并不能说DSD一耳朵好过192,mytek在同价位解码器上,pcm不占优势。

具体哪个好,不同机器不同听感。

但高端的解码44.1可以秒杀好过平价的DSD解码。
作者: guoyanbiaozl    时间: 2020-5-30 08:45
本帖最后由 guoyanbiaozl 于 2020-5-30 08:54 编辑

是这样的,DSD走的是Native,和一般音频(pop)不是一个通道。
我的解决方案是安装两个播放器,一个专门用于DSD播放

看看楼下大神们有无解决方案

作者: 15198833468    时间: 2020-5-30 08:57
开脑放什么都好

作者: minkun22    时间: 2020-5-30 08:58
很多dsd尤其流行都是mp3或者cd后期升频柔化处理的,转换成wav后测试只到20或22khz,不是原始dsd录制,初听圆润信息量还没44.1wav好容量又大基本都删除了,尤其港台流行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5-30 09:39
fb和teac的播放软件放dsd还是很不错的,hq放pcm会更好听(放dsd差别不像其他那么大)~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2:10
bluelittle 发表于 2020-5-30 08:37
多年前我在mytek 192下对比过192和DSD的区别,很不幸,DSD要比192声音圆润,听感好很多。

但这个对比并 ...

看来在码率近似的情况下,很难说谁好,听感还跟解码部分的算法有关。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2:13
guoyanbiaozl 发表于 2020-5-30 08:45
是这样的,DSD走的是Native,和一般音频(pop)不是一个通道。
我的解决方案是安装两个播放器,一个专门用 ...

感谢建议!安装两个播放器还是牛的。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2:14
15198833468 发表于 2020-5-30 08:57
开脑放什么都好

哈哈,很多时候是需要的。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2:17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0 14:46 编辑
minkun22 发表于 2020-5-30 08:58
很多dsd尤其流行都是mp3或者cd后期升频柔化处理的,转换成wav后测试只到20或22khz,不是原始dsd录制,初听 ...

听说港台流行90%的DSD都是假的,都是这样处理的。

只有Native录制的DSD才是最真实的。从母带从新转录的DSD也可以,但是音质受到转录技术的影响。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2:25
左仑 发表于 2020-5-30 09:39
fb和teac的播放软件放dsd还是很不错的,hq放pcm会更好听(放dsd差别不像其他那么大)~

看来放DSD和PCM还得用不同的播放器才行。我目前用Audirvana比较多。如果以后DSD512太多,本地硬盘实在是装不下了,可能就转到roon建一个本地服务器。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3:52
suoxie1 发表于 2020-5-30 06:59
玩过几次DSD文件,没觉得比CD机出来的声音好听。

贫僧也一直纳闷这一点。
按说普通CD采样频率44.1K已经足够覆盖人耳频响了。
再高的采样率,原则上讲人耳也是听不到的。
为啥还要一再追求高码率呢?
如果说为了保真,那买正版CD就足够了。

作者: ibasso123    时间: 2020-5-30 13:53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那是因为需要独占状态下才能输出dsd。第2个问题dsd这么大是否值得,那当然因人而异了,如果你渴望更好的音质,同时你有充足的硬盘空间,又能搞到真正的dsd,那肯定会选择。问题不是出在dsd本身,新的技术和选择空间总是好的,而是出在个人自己偏好上

作者: rredline    时间: 2020-5-30 13:54
歳籇 发表于 2020-5-30 08:05
Mqa的好处出来了

MQA相当于16-bit FLAC + 8-bit MP3,是假24-bit,而且还有DRM锁,垃圾中的垃圾。

作者: 蒙蒙    时间: 2020-5-30 14:06
其实所谓高清,就是商家忽悠的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08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3:52
贫僧也一直纳闷这一点。
按说普通CD采样频率44.1K已经足够覆盖人耳频响了。
再高的采样率,原则上讲人 ...

CD还有收藏价值。很多正版碟的包装和盘片就是艺术品。正版DSD买来的就是几个文件,加一组PDF/JPEG封面和封底。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0-5-30 14:12
suoxie1 发表于 2020-5-30 06:59
玩过几次DSD文件,没觉得比CD机出来的声音好听。

明白人

作者: gusijia    时间: 2020-5-30 14:14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3:52
贫僧也一直纳闷这一点。
按说普通CD采样频率44.1K已经足够覆盖人耳频响了。
再高的采样率,原则上讲人 ...

因为论坛上很多人的耳朵超越了人的极限,属于超人范畴!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18
ibasso123 发表于 2020-5-30 13:53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那是因为需要独占状态下才能输出dsd。第2个问题dsd这么大是否值得,那当然因人而异了,如 ...

关于第二个问题,确实因人而异。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让DSD不要独占解码器呢?举个例子,比如我用Audirvana播放前面提到的MJ-Thriller这个专辑时,显示如下图。如果选择了WooAudio,就不能同时听别的任何东西了。当然这个问题只限于DSD(DoP流)。

WooAudio.png (101.1 KB, 下载次数: 71)

WooAudio

WooAudio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4:18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4:08
CD还有收藏价值。很多正版碟的包装和盘片就是艺术品。正版DSD买来的就是几个文件,加一组PDF/JPEG封面和 ...

这是实话。因为CD毕竟是实体啦。
但是抛开这种人为的收藏价值,单说音质。
如果不考虑CD碟片在压制过程中的失真和损耗,贫僧真是不太能理解更高码率的数字文件有何必要。
现在常见的DSD母带文件,难道真的是原母带1:1复刻来的?用的什么复刻手段?1个bit都不差?
如果真是这样,那DSD从保真上讲,确实能达到无失真的还原。这一点普通CD还是无法做到的。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0-5-30 14:19
其实很简单啊,把迈克的这张专辑信息贴全了。如果是正版发行的“DSD”并且合法那就是DSD比44.1的CD香喽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36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0 14:37 编辑
bass0411 发表于 2020-5-30 14:19
其实很简单啊,把迈克的这张专辑信息贴全了。如果是正版发行的“DSD”并且合法那就是DSD比44.1的CD香喽

我这张是在HDtracks上买的,在Acoustic Sounds上也有同样的版本。如果感兴趣,可以买来试一下,确实听感很不一样。很有意思。

很难说谁香,看看烧友们的讨论,就知道这个听感还是因人而异的。

而且DSD独占解码器这个技术问题,好像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希望能有软件能解决这个问题,要不真的不方便。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0-5-30 14:39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4:36
我这张是在HDtracks上买的,在Acoustic Sounds上也有同样的版本。如果感兴趣,可以买来试一下,确实听感 ...

只要是合法的出版物就证明是可以拿到母带处理权的,我的意思就是只要人家是正规版本处理的好发行的DSD听感上的香就是人家的本事啦。最怕连个DSD处理工程师的名字都没有的不明出处发网上的,那种真没有正版CD香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46
ibasso123 发表于 2020-5-30 13:53
你说的第一个问题那是因为需要独占状态下才能输出dsd。第2个问题dsd这么大是否值得,那当然因人而异了,如 ...

另外,赞一个卡神的头像。

他在上世纪60年代录的贝9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但是目前能买到的最好的质量也就24/96了,没有更好的了。确实有些遗憾。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53
rredline 发表于 2020-5-30 13:54
MQA相当于16-bit FLAC + 8-bit MP3,是假24-bit,而且还有DRM锁,垃圾中的垃圾。

原来是这样啊,这个我倒是没研究过。

以前用MQA仅限于TIDAL账户,但是TIDAL上的中文曲库实在是太有限了,最后就取消了,再也没有回头。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4:54
蒙蒙 发表于 2020-5-30 14:06
其实所谓高清,就是商家忽悠的

买专辑之前要贴别小心,特别是流行音乐,尤其是重灾区。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5:05
gusijia 发表于 2020-5-30 14:14
因为论坛上很多人的耳朵超越了人的极限,属于超人范畴!

哈哈,脑放开起来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 dc999    时间: 2020-5-30 15:15
DSD只是一种封装格式,跟好不好听没有必然的关系,好不好听要看唱片公司的制作态度和表演者的水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5:32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4:18
这是实话。因为CD毕竟是实体啦。
但是抛开这种人为的收藏价值,单说音质。
如果不考虑CD碟片在压制过程 ...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我当时在买之前也很困惑,仔细读了一下专辑的说明,如下。其中红字部分比较有参考意义。

大概意思就是,DSD文件是由Gus Skinas从原版的Sony SA-CD母带上制作的。后面一大段,意思是按照SA-CD标准(SA-CD Scarlet Book),DSD文件比PCM文件的最大音量高3dB。如果你的设备不完全支持SA-CD标准,声音可能会有畸变。

我当时还查了一下Gus Skinas这个人(简历大概是:Audio engineer and President of Super Audio Center in Boulder。公司在科罗拉多州。),还有一张他录制Native DSD时的工作环境照片,如下。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他是怎么把原版的Sony SA-CD母带制作成DSD文件的。可能这就是商业机密吧。

(今天MJ躺枪无数。不过这张专辑也是Acoustic Sounds上的DSD销量第一,谁叫它卖得好呢。)

--------------
Total download size: 1.67GB
Cover art and liner notes included

DSD file created by Gus Skinas from the original Sony Super Audio CD cutting masters.


A NOTE ABOUT DSD AUDIO LEVEL
In most cases, our DSD offerings are identical to original DSD data used to create the SA-CD masters. In essence, they are first generation SACD master audio.  As a result, DSD audio levels conform to the MaxPeak specification as defined in the SA-CD Scarlet Book.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titles reach, but do not exceed the MaxPeak limit which is about 3dB over 0dB-SACD.  So it is possible that levels can be 3dB higher than the PCM limit.  Most DSD capable playback equipment conforms to this specification.  In the case where the DSD playback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MaxPeak specification and distortion is heard,  it might be necessary to lower the level of the DSD file with DSD processing tools such as Audiogate from Korg.

Released November 30, 1982, Thriller would go on to break all sales records while garnering a record seven Top 10 singles and 12 Grammy nominations. It remains one of only three albums to stay on the Billboard 200 Top 10 for one full year.

What is impressive is Jackson's range of musical expression, one that touches the schmaltzy pop of Paul McCartney his duet partner on "The Girl Is Mine" on one side and the hard rock of Van Halen whose guitarist, Eddie Van Halen, is heard on "Beat It" on the other, with plenty of mainstream rock pop and dance music in between.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record found a home in so many record collections there is good music here for everyone.

--------------

Gus Skinas.jpg (171 KB, 下载次数: 93)

Gus

Gus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5:36
gusijia 发表于 2020-5-30 14:14
因为论坛上很多人的耳朵超越了人的极限,属于超人范畴!

不光是我们这个论坛,老外在专辑评论区的留言,一样脑放大开,全5星+神评论,下面随便引用了几个。当让也有可能全是枪手写的。

Comments.png (228.69 KB, 下载次数: 66)

Comments

Comments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5:40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5:32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我当时在买之前也很困惑,仔细读了一下专辑的说明,如下。其中红字部分比较有参 ...

LZ专业,点赞。贫僧也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DSD的制作上。如果制作的技术上能够使得失真更低,那么相比于普通CD而言,DSD就更接近于母带。
另外,也如LZ之前所说,现在有一部分人玩CD也是冲着收藏去的。一张头版、绝版、银圈CD可以炒到几百、几千元。这在DSD音频文件就很难想象。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5:44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0 16:14 编辑
bass0411 发表于 2020-5-30 14:39
只要是合法的出版物就证明是可以拿到母带处理权的,我的意思就是只要人家是正规版本处理的好发行的DSD听 ...

果然老烧经验丰富啊,楼上的老烧也提了同样的问题,回复贴在这里了。


感觉DSD这个东西,稍不注意,就有坑的可能。但是,即使参考所有的这些信息,也不知道转录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听感差别。


---------------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我当时在买之前也很困惑,仔细读了一下专辑的说明,如下。其中红字部分比较有参考意义。

大概意思就是,DSD文件是由Gus Skinas从原版的Sony SA-CD母带上制作的。后面一大段,意思是按照SA-CD标准(SA-CD Scarlet Book),DSD文件比PCM文件的最大音量高3dB。如果你的设备不完全支持SA-CD标准,声音可能会有畸变。

我当时还查了一下Gus Skinas这个人(简历大概是:Audio engineer and President of Super Audio Center in Boulder。公司在科罗拉多州。),还有一张他录制Native DSD时的工作环境照片,如下。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他是怎么把原版的Sony SA-CD母带制作成DSD文件的。可能这就是商业机密吧。

(今天MJ躺枪无数。不过这张专辑也是Acoustic Sounds上的DSD销量第一,谁叫它卖得好呢。)

--------------
Total download size: 1.67GB
Cover art and liner notes included

DSD file created by Gus Skinas from the original Sony Super Audio CD cutting masters.


A NOTE ABOUT DSD AUDIO LEVEL
In most cases, our DSD offerings are identical to original DSD data used to create the SA-CD masters. In essence, they are first generation SACD master audio.  As a result, DSD audio levels conform to the MaxPeak specification as defined in the SA-CD Scarlet Book.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titles reach, but do not exceed the MaxPeak limit which is about 3dB over 0dB-SACD.  So it is possible that levels can be 3dB higher than the PCM limit.  Most DSD capable playback equipment conforms to this specification.  In the case where the DSD playback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MaxPeak specification and distortion is heard,  it might be necessary to lower the level of the DSD file with DSD processing tools such as Audiogate from Korg.

Released November 30, 1982, Thriller would go on to break all sales records while garnering a record seven Top 10 singles and 12 Grammy nominations. It remains one of only three albums to stay on the Billboard 200 Top 10 for one full year.

What is impressive is Jackson's range of musical expression, one that touches the schmaltzy pop of Paul McCartney his duet partner on "The Girl Is Mine" on one side and the hard rock of Van Halen whose guitarist, Eddie Van Halen, is heard on "Beat It" on the other, with plenty of mainstream rock pop and dance music in between.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record found a home in so many record collections there is good music here for everyone.

--------------


Gus Skinas.jpg (171 KB, 下载次数: 71)

Gus

Gus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6:00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5:40
LZ专业,点赞。贫僧也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DSD的制作上。如果制作的技术上能够使得失真更低,那么相比于 ...

是啊,目前感觉DSD的制作,或者转录过程非常不透明,也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音染,才导致了听感的不同。比如,如果查MJ-Thriller这个专辑的动态范围,其实DSD跟德国版的CD差不多,如下图。DSD稍好一点点,但是基本可以忽略。而实际听感却是非常不同的。

收藏正版CD或者黑胶也算是爱好了,跟烧器材还不太一样。器材总有新东西出来,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哈哈。

DR2.png (31.48 KB, 下载次数: 80)

DR2.png

DR1.png (32.19 KB, 下载次数: 70)

DR1.png

作者: 张花花    时间: 2020-5-30 16:01
sacd提起ISO就是DSD,可以转成DSF或DFF。
目前有几类,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SD(最出名的就是Analogue Productions)、高码率数码录音PCM处理成DSD(市面上新出的很多sacd就是这种)、普通的44.1数码录音处理成DSD(大量港台流行sacd就是这种)、原始录音就是DSD(nativedsd上卖的都是这种、相对应的SACD唱片也是)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6:04
dc999 发表于 2020-5-30 15:15
DSD只是一种封装格式,跟好不好听没有必然的关系,好不好听要看唱片公司的制作态度和表演者的水准。

是的,制作水准和表演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同样的素材前提下,才有讨论不同封装格式的必要。

作者: bass0411    时间: 2020-5-30 16:05
花花,才子等才是研究唱片的专家。好听感和高格式无关这点可以多请教论坛里这么多大佬们
作者: 张花花    时间: 2020-5-30 16:08
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SD,这得看重制水平。除了我上面提到的Analogue Productions,大部分还不如不重制呢。
高码率数码录音PCM处理成DSD,一般我会选高码率,举个例子,chandos公司24-96录音,但同一版本sacd也在卖。
普通的44.1数码录音处理成DSD,一般我会选44.1
原始录音就是DSD、我选DSD,如channel classic、Pentatone公司基本都是DSD录音了,有不少唱片,听了免费的24-96后我还是会去购买DSD。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6:12
bass0411 发表于 2020-5-30 16:05
花花,才子等才是研究唱片的专家。好听感和高格式无关这点可以多请教论坛里这么多大佬们

专家已到,赶紧学习一下。

好听感和高格式无关这点我非常同意,现在贝多芬的交响我本人还在听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最多也只有24/96的版本,离DSD512还远着呢。

作者: jhj    时间: 2020-5-30 16:24
DSD对于解码器工作模式都和PCM不一样,想要让DSD硬解同时发出其他声音是不可能的。
真想用,可以考虑在电脑上用支持DSD软解PCM的播放软件来播放DSD,这样就能和其他声音混合在一起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6:45
张花花 发表于 2020-5-30 16:01
sacd提起ISO就是DSD,可以转成DSF或DFF。
目前有几类,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SD(最出名的就是Analogue Pr ...

感谢花花兄如此仔细的回复。像这张MJ-Thriller专辑,卖家号称是从SA-CD转的DSF,姑且认为信息属实。那根据这些信息推断,这个DSD版本(DSD64)和PCM版本(24/96)的听感差别可能来自于:

1. Sony SA-CD母带转DSF,这其中可能有音染?还是这个转换是纯数字的,不可能有音染?

2. Sony SA-CD母带也是从模拟信号母带来的。所以在模-数转换的时候,SA-CD和PCM用了不同模-数转换工具,导致数字音频的听感不同?

不知这两点理解是否正确?

另外:

3. 总结这4种方式,最放心的还是Native DSD上卖的这种直录的DSD?我在Native DSD上也买过一些,总体感觉是选择比较有限,可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DSD直录的,所以很多经典作品都没有直录的DSD版本。

不知道这个理解是否也正确?

作者: ambient    时间: 2020-5-30 16:51
DSD有是有,但也少得可怜,所谓的DSD很多都假的,很多都还不如正版CD的音质。如果都是母盘原带那么容易得到,那唱片公司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6:56
张花花 发表于 2020-5-30 16:08
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SD,这得看重制水平。除了我上面提到的Analogue Productions,大部分还不如不重制呢 ...

大开眼界 看来购买DSD前还需要分情况讨论。不知下面的理解是否正确?

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SD,这得看重制水平。除了我上面提到的Analogue Productions,大部分还不如不重制呢。

所以这种情况,就买原始的数字版本?估计很多原始的数字版本就是CD音质,但实际听感可能更好?



高码率数码录音PCM处理成DSD,一般我会选高码率,举个例子,chandos公司24-96录音,但同一版本sacd也在卖。

说的不好听一点,这样的DSD就是赝品、噱头?因为数据源是相同的,而PCM转DSD过程中还可能加入了音染?



普通的44.1数码录音处理成DSD,一般我会选44.1

这样的DSD也就是赝品、噱头?同样的音质,DSD价格可能还高,完全没有必要。



原始录音就是DSD、我选DSD,如channel classic、Pentatone公司基本都是DSD录音了,有不少唱片,听了免费的24-96后我还是会去购买DSD。


这才是最能放心购买的DSD?真正的音质提升?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7:02
jhj 发表于 2020-5-30 16:24
DSD对于解码器工作模式都和PCM不一样,想要让DSD硬解同时发出其他声音是不可能的。
真想用,可以考虑在电 ...

感谢这个信息

我也试过用播放器(比如Audirvana)软解DSD,再把解出来的24/384 PCM流送耳放。但是发现软解相比硬解,在声场和动态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但是如果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DoP流和另一个PCM流不能共存,那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0 17:03
ambient 发表于 2020-5-30 16:51
DSD有是有,但也少得可怜,所谓的DSD很多都假的,很多都还不如正版CD的音质。如果都是母盘原带那么容易得到 ...

是这样的,特别是流行歌曲方面,这个问题特别严重。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7:08
bass0411 发表于 2020-5-30 16:05
花花,才子等才是研究唱片的专家。好听感和高格式无关这点可以多请教论坛里这么多大佬们

听感和素质本身就是两码事。
我们讨论的是高采样和新格式是不是一定可以带来高素质、高还原度。说的确切一点,高采样和新格式是不是一定能更逼近于母带。

作者: lovebj    时间: 2020-5-30 17:54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5:40
LZ专业,点赞。贫僧也觉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DSD的制作上。如果制作的技术上能够使得失真更低,那么相比于 ...

看看亚马逊的流行专辑价格,好多也就折60RMB一张,印刷啥的比国内的同价位的精致多了。
我觉得买数字文件,还是不如海淘CD划算。当然如果数字专辑降价,我估计也会去买些喜欢的。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8:08
lovebj 发表于 2020-5-30 17:54
看看亚马逊的流行专辑价格,好多也就折60RMB一张,印刷啥的比国内的同价位的精致多了。
我觉得买数字文 ...

是啊。不考虑买碟的成本以及听歌时换碟、切歌等带来的操作上的“繁琐”,其实听CD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另外,贫僧一直觉得,数字源采用CD,相同的投入下更易出好声(性价比更高),声音也比一般数播更加耐听。
但是现在CD已非主流,玩的人少。

作者: pengbiaoxu    时间: 2020-5-30 18:11
问下楼主,256的dsd用什么软件播放?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8:14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3:52
贫僧也一直纳闷这一点。
按说普通CD采样频率44.1K已经足够覆盖人耳频响了。
再高的采样率,原则上讲人 ...

那是因为你把数字录音采样率等同于记录的声波频率了,这个误区已经成为了曼德拉效应,原因无外乎奸商作祟以及以讹传讹。数字录音采样率关乎的连续性,听感表现就是平滑,用视觉做参考就好比看走马灯到240fps及以上帧率画面带来的平滑过渡,而采样率与声波频率没有一根毛关系。2.8MHz起步的DSD音频发行商会交DSD专利费以及更换录音设备这样的智商税?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0 18:18
本帖最后由 头领科技 于 2020-5-30 18:20 编辑

有点看不下去了。

1·DSD源码的动态范围比PCM要低3dB,因此带有SA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一般会把输出提高3dB的增益。

2·许多DSD听起来更好的原因是来自于传说中的响度战争的结果,PCM重新录制的CD格式疯狂的提高响度,许多重制录音都有类似问题,摇滚乐是重灾区。这样在不少解码器按照非标准2V输出的模拟电路中会产生削波失真。那DSD为什么会没有这种问题呢?看下边。

3·眼下的真·DSD只有一种制作方式,就是模拟母带直接用带有DSD输出的ADC直接采样,倘若原盘是初版或者音乐家认可的版本,则SACD也没问题。而从录制到混音到灌碟全1bit DSD流程的专辑目前还没见过,如果真实现了信噪比会很差,因为必须使用模拟台子混音轨。

4·解码器真·硬解只能同时解码一路信号,你的电脑其他流程播放的声音如果和播放器混音播放,则你没有让播放器独占解码设备,而是经过了windows的音频抽象层,这是不好的。

5·大多数SACD碟“一耳朵”的音质差异,你没猜错,就是来自重新混音时做的重新均衡,或者添加混响等手段。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8:32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8:18
有点看不下去了。

1·DSD源码的动态范围比PCM要低3dB,因此带有SA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一般会把输出提高3dB ...

村网通?索尼音乐商城几乎DSD音频都是直录,各种原生DSD音乐商城海了去了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8:35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8:14
那是因为你把数字录音采样率等同于记录的声波频率了,这个误区已经成为了曼德拉效应,原因无外乎奸商作祟 ...

DSD具体是怎样一种操作贫僧不懂,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CD的采样率和所听的声波频率是有关系的呀。人耳的听力范围最高也就是20K,按照香农定理,AD的带宽至少要40K。

Sony和Philips规定采用44.1K的标准,这才有普通CD的格式。
平不平滑和带宽是没有关系的。如果由于采样导致频带混叠了(AD带宽小于40K),你后面对数字文件再怎么升频,升上天,也是枉然。
这是很基础的signal processing啊。

作者: 宵暗小町    时间: 2020-5-30 18:42
懒得折腾就直接软解d2p模式转成pcm。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8:48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8:35
DSD具体是怎样一种操作贫僧不懂,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CD的采样率和所听的声波频率是有关系的呀。人耳的 ...

抛开DSD,CD是PCM格式吧?384/768KHz的PCM格式是卖给蝙蝠的?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0 19:06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8:32
村网通?索尼音乐商城几乎DSD音频都是直录,各种原生DSD音乐商城海了去了

甚至包括2L在内,主要录音仪器都是PCM,则发售的DSD音乐全部是PCM转录,即便是esoteric的黑胶转录碟,也不是用了DSD码的ADC去转录。都是PCM转录,没有原生。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9:13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06
甚至包括2L在内,主要录音仪器都是PCM,则发售的DSD音乐全部是PCM转录,即便是esoteric的黑胶转录碟,也 ...

人家能指着翻录过日子吗?

作者: rredline    时间: 2020-5-30 19:17
标题: ,
本帖最后由 rredline 于 2020-5-30 23:58 编辑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8:18
有点看不下去了。

1·DSD源码的动态范围比PCM要低3dB,因此带有SA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一般会把输出提高3dB ...

同意。这主题下最好的回复(除了第五项,从母带转录成数字音频这种后期已经不需要搞混音了)。

响度战争(Loudness War)是现代CD难听的罪魁祸首,都整的削波了,还听什么“音乐”?
正宗的DSD普遍音质比较好,除了DSD编码器普遍质量比较好以外,对于响度的要求也是重要的一环。

16-bit 44.1K就够了?开玩笑吗?去跟同一首曲子的24-bit 96K或DSD64比比,看看有多少的信息丢失。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0 19:17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9:13
人家能指着翻录过日子吗?

连高清TF卡都能卖,翻录怎么就不能过日子?

现在你去索尼精选官网,首页推荐的佛兰切斯卡蒂的贝多芬、小林研一郎的德沃夏克第八,都是用模拟带翻录DSD的,这种其实声音很好。

近两年出的流行音乐,有一个算一个,一个原生DSD没有,不光索尼没有,别的家也没有。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19:20
本帖最后由 李卵镐 于 2020-5-30 19:22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8:48
抛开DSD,CD是PCM格式吧?384/768KHz的PCM格式是卖给蝙蝠的?

嗯嗯,可以这么讲。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9:28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17
连高清TF卡都能卖,翻录怎么就不能过日子?

现在你去索尼精选官网,首页推荐的佛兰切斯卡蒂的贝多芬、 ...

索尼本身并不搞翻录只是提供销售平台;2L也在发行大量原生DSD。至于TF卡,索尼心痒看别家用逼格当HIFI而自己发明的数字录音只能当家电卖自然心有不甘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0 19:30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9:28
索尼本身并不搞翻录只是提供销售平台;2L也在发行大量原生DSD。至于TF卡,索尼心痒看别家用逼格当HIFI而 ...

2L的录音采样设备没有一个能直接DSD采样,而是在PCM混音后录制成本质是PCM的DXD,再用电脑转码到PCM和DSD各种格式。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0 19:36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9:20
嗯嗯,可以这么讲。

384/768k采样率的文件本身对音乐播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说一定要给个意义,我们行业内只能认为这种格式降低了对后边DAC本身的要求,就是DAC可以自身不做超采样了,把自己的数字滤波器关闭,直接播放PCM码流。

问题是所有的delta-sigma DAC芯片在384/768k这种码率下,性能都会相比44.1k大幅度降低,我们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家能听到的近几年的新流行歌曲,Taylor Swift,Justin Biber,Maroon 5,Drake,Malone……,录音棚就是美国的那几个棚,录音设备都十分古老,普遍只能使用PCM24bit/96Khz录音采样,那你们想想他们的高清碟是怎么来的?

看看你们的电脑,明白了吧。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19:58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30
2L的录音采样设备没有一个能直接DSD采样,而是在PCM混音后录制成本质是PCM的DXD,再用电脑转码到PCM和DSD ...

DXD还是PCM格式是为了能够编辑而生的,需要后期制作以及添加大量味精、修饰的作品离不开的;而原生DSD作品录制过程对艺术家要求更高,出错只能重来这,到有点回到唱片录制的时代,对于无需修饰追求原音重现的古典乐来说无所谓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0 20:16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36
384/768k采样率的文件本身对音乐播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说一定要给个意义,我们行业内只能认为这 ...

说多错多……

384/768KHz正是楼上你说的DXD,不采用DSD就是为了能编辑,而DXD做为PCM格式花里胡哨的取个名字就是为了获得CD采样率无法比拟的信息量(相当于《霍比特人》把电影提升到48帧、李安把电影提升到120帧带来的画面流畅体验,这就是录制信息量实实在在增加带来的好处)。

DAC升频本身就是噱头,这就好比吹牛逼能把24帧录制的电影播成48帧一样

作者: 张花花    时间: 2020-5-30 21:46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6:45
感谢花花兄如此仔细的回复。像这张MJ-Thriller专辑,卖家号称是从SA-CD转的DSF,姑且认为信息属实。那根 ...

假设pcm和DSD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不同解码器带来的声音也不一样,可能A解码器感觉pcm好听点,B解码器DSD感觉好听点。
DSD直录本来就不多,PCM是主流

作者: 张花花    时间: 2020-5-30 22:01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6:56
大开眼界 看来购买DSD前还需要分情况讨论。不知下面的理解是否正确?

模拟录音数字重制变成D ...

模拟录音重制主要几类转成数字24-96、各种版本SACD如esoteric、shm sacd、Tower、stereo,这几个都是日本人搞得、当然还有Analogue Productions。凑巧的是同一版本录音各公司可能都出过。我自己喜欢Analogue Productions。esoteric和高码率PCM我是删掉的,但也有人认为Analogue Productions的古典重制太假。

像chandos、BR这种24-96、24-48做成sacd的,我比较过很多,结合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口味,你很难说哪个更好。

那张玫瑰仙子原来就只有44.1,后来香港人出了sacd,卖得可好了、类似发烧碟还有很多,我都删了,只留了44.1,但有人喜欢SACD我也可以理解。

原生DSD录音,我买过DSD512的,但实际听下来还是24-96更喜欢的事情也是有的。

再极端的例子,不管以上什么格式,hqplayer结合不同滤波和调制模式升频后都能提升听感。

最后结论,不管什么格式,原始录音质量好得什么格式都好听,原始录音质量不好的,就看厨师重制手艺了。不好听的是大多数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0 22:58
本帖最后由 李卵镐 于 2020-5-30 22:59 编辑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36
384/768k采样率的文件本身对音乐播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说一定要给个意义,我们行业内只能认为这 ...

认同。所以贫僧一直觉得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实际听到的音色,高码率数字文件都不见得比CD好。
CD的技术很成熟,也很好理解。如果不考虑录音时的干扰,实际影响CD声音水平的就是制作(压制)技术。而一般正版碟片压制工艺相对都是很考究的。
相比之下,DSD等高码率文件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因为涉及到太多编码、压缩等DSP技术。也搞不清这些处理技术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像施主你说的,母带文件本身就是96/24格式的,那这些高码率文件真的是变着花样来圈钱。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00:17
lovebj 发表于 2020-5-30 17:54
看看亚马逊的流行专辑价格,好多也就折60RMB一张,印刷啥的比国内的同价位的精致多了。
我觉得买数字文 ...

的确如此,DSD版本的专辑,都是20刀起,一百多RMB。最后拿到手上就几个文件,加封面和封底的图片。收藏价值差太多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00:30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00:37 编辑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8:08
是啊。不考虑买碟的成本以及听歌时换碟、切歌等带来的操作上的“繁琐”,其实听CD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

我可能跟镐兄一样,喜欢收藏。很多年前读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买过多少CD,因为学生穷还买了大量的打口碟。记得很多打口碟的做工非常精美,简直就是艺术品。

现在大家都把手机作为前端,开着Spotify或者TIDAL就随便听听了,也不用耳放什么的。感觉跟快餐一样,虽然不健康,但是方便,就会受欢迎。现在很多耳机也倾向于低阻设计,在前端推力一般的情况下,能出个差不多的声响,也间接推动了这一趋势。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00:32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00:40 编辑
pengbiaoxu 发表于 2020-5-30 18:11
问下楼主,256的dsd用什么软件播放?

Audirvana可以软解DSD256,macOS下亲测可用。但是听感不好说,跟硬解有不小差距。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1 00:39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1 00:30
我可能跟镐兄一样,喜欢收藏。很多年前读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买过多少CD,因为学生穷还买了大量的打口碟。 ...

收藏贫僧一般般啦。以前比较喜欢什么首版、银圈什么的,尤其是自己喜欢的碟。
现在不那么讲究了,只要是正版就OK。而且收藏特殊版本太费钱,其实音质差别也不大。

作者: 头领科技    时间: 2020-5-31 01:46
本帖最后由 头领科技 于 2020-5-31 01:49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20:16
说多错多……

384/768KHz正是楼上你说的DXD,不采用DSD就是为了能编辑,而DXD做为PCM格式花里胡哨的取 ...

杠,杠起个地球。

dac升频不是噱头,或者我们叫它超采样好了,这个东西是为了补偿44.1k采样率根本无法良好还原的高频。

这是使用pcm1795 dac芯片的teac ud501解码器,在关闭超采样和开启超采样的16k高频对比。


唱片公司给的高码,就相当于帮你做了这个工作,问题就是基础录音都是24/96,唱片公司也是用软件插值做出来的高码率。

作者: seanshee    时间: 2020-5-31 05:18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1 00:32
Audirvana可以软解DSD256,macOS下亲测可用。但是听感不好说,跟硬解有不小差距。

如果没有外接合规的DAC,Audirvana 一般是将 DSD(包括SACD ISO)转为 24bit-88.2kHz 的 PCM 输出的

作者: 左仑    时间: 2020-5-31 08:47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0 12:25
看来放DSD和PCM还得用不同的播放器才行。我目前用Audirvana比较多。如果以后DSD512太多,本地硬盘实在是 ...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0-5-31 08:48
同样音源,我是听不出PCM和DSD有啥区别的。
当年我还无聊的买了24/96,24/192,24/352和DSD64,DSD128 的所有版本的一张专辑,发现并没有神马本质上的区别。
但是很多SACD音源转的DSD和PCM版本还是有区别的,感觉用的不是同一个源文件。
所以我感觉还是要看录音源了。

P.S.
DSD比较省电就是了~
作者: alanhell    时间: 2020-5-31 09:00
本帖最后由 alanhell 于 2020-5-31 09:17 编辑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3:52
贫僧也一直纳闷这一点。
按说普通CD采样频率44.1K已经足够覆盖人耳频响了。
再高的采样率,原则上讲人 ...

高清对应的其实不是仅仅是频响,16bit和24bit的解析也是很重要的区别。最主要是是给解码更多信息,可以给音频处理留下很多空间。
很多高端的解码,在处理CD音频的时候,都是会内部升码到24/110K以上在转码的,就是为了让出来的声音更圆滑,更丰满。
但是毕竟是升频,填补的信息都是算出来的,并不是真的,所以肯定没有原声录音就是高清的来的精确,很多原来的噪音也会被保存下来。
毕竟现在大部分解码都是delta-sigama类别的,给的信息越多,出来的模拟信号锯齿就会越少,毕竟模拟的世界是无限的~

在同样master录音的情况下,就算抛开声场,动态这些不太好解释的东西,录音底噪是每个人都能明显听出来的。
CD不管多好的录音,如果声音够小,你就能听到录音底噪,但是高清的音频就没有了。特别是时不时用耳塞听歌的人,对底噪就更敏感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1:28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8:18
有点看不下去了。

1·DSD源码的动态范围比PCM要低3dB,因此带有SACD播放功能的机器一般会把输出提高3dB ...

学习了!其中1、2、4、5非常清楚,很好理解,不愧是行业会员。

关于3中的“真·DSD只有一种制作方式”,还想多问两句,因为涉及到以后是否购买某些所谓的“原生”DSD:

1、模拟母带直接用带有DSD输出的ADC直接采样,应该会带来跟原版(比如原版CD)不一样的听感吧?因为DSD用的ADC和原版CD用的ADC可能不是一台。在这种不同听感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取舍,买原版还是买新版DSD呢?

2、一些网站,比如Native DSD,号称是DSD直录的,我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因为DSD基本没有办法后期处理,这些直录的DSD就是艺术家们一次性录音的,没有任何处理?

补充,我之前查到一篇Native DSD的文章,Tom Caulfield写的(他好像也是业界权威,似乎还拿过2012年格莱美奖,和2018年格莱美奖提名,都是最佳专辑工程奖?)。他在大家质疑Native DSD专辑的真实性的时候,写了这么2段话(特别是红字部分),很有意思:

“The stated objective of nativedsd.com is to offer those recordings originally recorded in DSD format. We've further expanded that to PCM recordings (DXD) that are recorded natively to the release format.

“DSD rendering however precludes all Mix functions. Only level changes are supported. Labels that desire to sweeten their projects in post, in Pyramix, must have the entire project converted to DXD (352.8KHx 32 bit PCM), then converted back to DSD. That's normal for studio projects, and the exception for acoustic music from the labels we offer.

后面还补充DSD只能做的两种编辑:

"1. a butt splice which butts together the end of one time point in a take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selected, and discards the data (time) in between. There are no sample/bit rate conversions involved.

2. A crossfade (VERY common) between two time periods within a take, or takes, where the crossfade interval (milliseconds to tenth's of a second) is a DXD product. Either side of the crossfade is untouched DSD."


我个人感觉,他的意思就是,DSD后期编辑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把DSD -> DXD (352.8KHx 32 bit PCM) -> DSD 这种编辑过程,也归类到原生DSD中。

这个其实应该算是作弊吧?DSD -> DXD (352.8KHx 32 bit PCM) 这一步,应该是有损的转换吧?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1:34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11:51 编辑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8:14
那是因为你把数字录音采样率等同于记录的声波频率了,这个误区已经成为了曼德拉效应,原因无外乎奸商作祟 ...

镐兄应该是指的奈奎斯特准则?记得44.1kHz的得来还有点故事,好像是因为SONY当时把PCM记录在视频录像带上,而44.1kHz是最方便北美和日本两种视频制式的?

奈奎斯特准则这个理论本身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应用中,比如数字滤波器的频响局限,导致了提升采样频率的需求。这样对滤波器设计的要求会更低一些,方便工程应用,也保证了在设备成本受限的情况下,有不错的表现。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1:45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11:52 编辑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18:35
DSD具体是怎样一种操作贫僧不懂,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CD的采样率和所听的声波频率是有关系的呀。人耳的 ...

镐兄指的应该是奈奎斯特准则?确实是大三专业课《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当时跟老烧们讨论运放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一言难尽,请参考《模拟电路教程》(也是大三专业课)。多年过去了,烧个HiFi,还得提前补习2门专业课,哈哈

确实如您所说,这个44.1kHz是从奈奎斯特准则来的。而且还有更多的故事,好像是因为SONY当时把PCM记录在视频录像带上,而44.1kHz是最方便北美和日本两种视频制式的,同时也满足奈奎斯特准则。记忆不太准确了。楼上的兄弟也提了同样的问题。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1:55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8:32
村网通?索尼音乐商城几乎DSD音频都是直录,各种原生DSD音乐商城海了去了

确实,DSD商品太多了,很多都号称直录,或者其它模式(比如母带转录)都有。很多时候不知道投资DSD还是原版更合适一些。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00
宵暗小町 发表于 2020-5-30 18:42
懒得折腾就直接软解d2p模式转成pcm。

实在没有办法了就软解算了,尽管听感上跟硬解有很大差别,但是也只能凑活一下了。

根据烧友们的讨论,目前的技术条件,硬解DSD只能独占DAC,没有别的办法。不知道多年以后会不会有突破(又要等SONY大法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14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06
甚至包括2L在内,主要录音仪器都是PCM,则发售的DSD音乐全部是PCM转录,即便是esoteric的黑胶转录碟,也 ...

果然是大牛,信息相当准确。对应的信息,我只能找到英文版,还是来自于Tom Caulfield这位老兄发的帖子:

“The stated objective of nativedsd.com is to offer those recordings originally recorded in DSD format. We've further expanded that to PCM recordings (DXD) that are recorded natively to the release format. That includes very few releases, notably Reference Recordings recorded with the Pacific Microsonics PM2 ADC, and 2L, who appear to be the only label recording in DXD.

鉴于DXD就是352.8KHz 32 bit PCM,把DXD转录DSD作为原生DSD来卖,应该算是作弊了吧?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必要买这样的DSD?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18
rredline 发表于 2020-5-30 19:17
同意。这主题下最好的回复(除了第五项,从母带转录成数字音频这种后期已经不需要搞混音了)。

响度战 ...

同感。头领兄作为行业会员,给出的信息非常准确,基本都能找到不同来源(比如NativeDSD.com的御用工程师)的英文文章验证。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37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14:24 编辑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17
连高清TF卡都能卖,翻录怎么就不能过日子?

现在你去索尼精选官网,首页推荐的佛兰切斯卡蒂的贝多芬、 ...

“索尼精选官网”好像是一个中间商,或者经销商?它的这些专辑的源头是从哪里来的啊,即源头网站?

我本人也正好喜欢古典音乐,想去看看这些源头网站能不能再挖点东西出来。我目前用NativeDSD, Acoustic Sounds, HDtracks比较多。再次感谢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39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9:28
索尼本身并不搞翻录只是提供销售平台;2L也在发行大量原生DSD。至于TF卡,索尼心痒看别家用逼格当HIFI而 ...

感觉是这样,hi-resmusic.sonyselect.kuke.com应该是个经销网站。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40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30
2L的录音采样设备没有一个能直接DSD采样,而是在PCM混音后录制成本质是PCM的DXD,再用电脑转码到PCM和DSD ...

的确如此,2L用的是DXD (352.8KHz 32 bit PCM)。

作者: 李卵镐    时间: 2020-5-31 12:55
michael_kg 发表于 2020-5-31 11:45
镐兄指的应该是奈奎斯特准则?确实是大三专业课《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当时跟老烧们讨论运放的输入阻抗 ...

具体44.1K的选择可能是Sony和Philips为了方便后期的存储和处理,这个不好说。但是高于40K是必须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原理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2:56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0 19:36
384/768k采样率的文件本身对音乐播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如果说一定要给个意义,我们行业内只能认为这 ...

很有用的信息,有几个小问题,可能也只有行业内人士才知道:

1. 有没有这种可能:DAC中的滤波器(应该是FIR滤波器?)并不理想,所以用44.1kHz采样率,虽然满足了奈奎斯特准则,但是因为滤波器的不理想,导致DAC性能损失?这样,采用高采样率,就可以对数字滤波器要求低一些,或者根本就可以关掉数字滤波器。这样高采样率就有了科学依据?

2. delta-sigma DAC在高码率下为什么会有性能损失?有没有中文或者英文的参考文献,我看看能不能研究一下。

3. 这些录音棚会不会录模拟信号的母带?否则的话,这些流行音乐,其实最多购买24/96就足够了?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3:01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19:58
DXD还是PCM格式是为了能够编辑而生的,需要后期制作以及添加大量味精、修饰的作品离不开的;而原生DSD作 ...

很有道理

作者: yhjyuan    时间: 2020-5-31 13:03
我也是听过一些DSD 但是比较起那一点点 可有可无的音质提升,其超大的体积 播放不便 设备兼容等一系列问题 ,我是放弃的态度。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3:06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0 20:16
说多错多……

384/768KHz正是楼上你说的DXD,不采用DSD就是为了能编辑,而DXD做为PCM格式花里胡哨的取 ...

之前头领兄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升频跟数字滤波器的特性有关。所以我在想,是否升频以后,数字滤波器(DAC一般用FIR滤波器?)就不用那么优秀了,最后降低了DAC的制造成本。或者在同样的成本下,DAC性能更好?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3:11
张花花 发表于 2020-5-30 21:46
假设pcm和DSD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不同解码器带来的声音也不一样,可能A解码器感觉pcm好听点,B解码器DSD ...

这个听感差别楼上的烧友也注意到了,感觉听感这种比较主观的东西就很因人而异了。

不知道有没有烧友研究过“某某解码器专为PCM而生,某某解码器专为DSD而生”之类的?

作者: alex_to    时间: 2020-5-31 13:12
头领科技 发表于 2020-5-31 01:46
杠,杠起个地球。

dac升频不是噱头,或者我们叫它超采样好了,这个东西是为了补偿44.1k采样率根本无法 ...

这跟美颜拍照的区别是什么?1795都能胜任录音在时间轴上增加的采样率提升白瞎了?论无中生有取代高精度采样的可行性?

作者: tyj518    时间: 2020-5-31 13:20
alex_to 发表于 2020-5-31 13:12
这跟美颜拍照的区别是什么?1795都能胜任录音在时间轴上增加的采样率提升白瞎了?论无中生有取代高精度采 ...

升采样的原始目的恰恰是为了尽可能还原,直接NOS反而是有失真的,包括高频频响滚降以及镜像频率分量的产生。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3:21
本帖最后由 michael_kg 于 2020-5-31 14:42 编辑
张花花 发表于 2020-5-30 22:01
模拟录音重制主要几类转成数字24-96、各种版本SACD如esoteric、shm sacd、Tower、stereo,这几个都是日本 ...

很有用的信息啊。基本上算是DSD/PCM的选购指南了。

我听古典最多,如果Analogue Productions的古典重制太假,那还有哪些比较推荐的版本或者经销网站呢?感谢赐教



作者: michael_kg    时间: 2020-5-31 13:24
李卵镐 发表于 2020-5-30 22:58
认同。所以贫僧一直觉得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实际听到的音色,高码率数字文件都不见得比CD好。
CD的技术 ...

感觉烧友们讨论下来,DSD的水还是很深的,很需要专家指点一二才不会被坑。否则,在自己不确定的情况下,还是原版(比如原版CD)最好。





欢迎光临 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http://www2.erj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