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628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08: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对初听肖6的cm,安德列·尼尔森与波士顿交响乐团2019版能提供出更清晰的口吻和明白无误的措词,宽缓的速度也为“口齿”清晰提供了支持,这类演奏方式的一大好处是:你既能很清楚看到织体的组织细部,又能清晰感知音乐究竟说了什么,这是我推荐的原因,对资深版友,有可能会感觉它的深度与强度有限,但我敢说绝不会失望。

波士顿弦乐的高贵和织体密度是该团的传统优势,华美如织又富于表情,在美五大乐团中,波士顿管乐与弦乐声部的均衡与表现力是很有特色的,再加上尼尔森对作品超细腻的解读,能把作品的语言一句句清楚传达到听者耳朵,在我看来,他的演奏,已经与老一辈追求的“深刻”明显不同了,他从所谓的“深刻”中脱逸出来,而把演奏的音乐性置于首位,首先尊循音乐自身的律性原则,以此为基础再去考虑诠释的深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更是新一代指挥家与老一辈的最明显区别,因而你听,他的第一乐章首先是美的,对作品内涵的触及丝毫没有影响织体的丝滑和流畅,合奏技术、分句衔接、句型、节奏分布,都合乎音乐美学的苛刻要求,达到很高水平,因而听感甚佳,以这样的速度,音符没有坠漏、没有断点,可见尼尔森精湛的把握。

第二、三乐章仍保持很高技术水准的合奏,尼尔森有意磨去一些“棱角”使旋律织体趋向光滑,这样的结果则是明显淡漠斯拉夫风潮粗砺的味道,使之更合乎世界共通的美学价值与审美习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不管你愿意于否,这已形成不可避免的趋势,从演奏效果上看,这版肖6的艺术水准是较高的,且有鲜明的个性,这是我愿意看到的。

https://pan.baidu.com/s/18T9SNoXNLDcTeGK-LbE6aQ?pwd=ud2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7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08: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USSR版录于1983年,熟悉他的听者大多喜欢他率性不拘的风格,他的指挥应力敏锐,脉落清晰,色彩鲜亮,感性十足,特别是近乎疯癫的舞步,反映出指挥对节奏与力度强大的把握,他棒下的节奏就像弹簧,越按捺回弹力就越大,尽管第一乐章的思考性并不很突出,但绝不乏对内涵的解释性,慢速乐段的悲悯与反思意味足够明晰,栩栩如生的木管和沉炼凝聚的弦乐如一幅幅清晰的图画,导引人们回到俄那个压抑的年代,仍能列入几版最好的第一乐章之列,后两乐章罗日杰文斯基的尽管听,绝对的疯癫过瘾,整动静他是超一流好手,强动态时瞬态的响应既敏锐又迅捷,听完他的,再听谁都觉差一层。

https://pan.baidu.com/s/1_-HnXYPyue6z_cXrsKBfkQ?pwd=f49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6
发表于 2024-6-10 07: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契达申科和捷杰耶夫的老肖,后面会提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发表于 2024-6-10 0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楼主有没有听过Barshai和Ivanov的老肖全集?没听过的话可以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4
发表于 2024-6-9 2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6-9 08:13
肖斯塔科维奇  b小调第六交响曲

喜欢听老肖的本就不多,听肖6的更稀少,老肖的交响相对以1.5.7.8.10境况 ...

我的第二张罗日杰的CD可能是肖6&12,封面是Liening达瓦里氏。肖6很好听,第一声就把我吸引住,喜欢听肖的忧郁、伤感。
伯恩斯坦在DG除1&7那张外,还有一张6&9CD+DV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3
发表于 2024-6-9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
gdyy223 发表于 2024-6-8 07:52
七律  自嘲

柳絮杨花漫多情 、画廊依旧舞东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2
发表于 2024-6-9 21: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
pidandy 发表于 2024-6-6 14:39
截止目前,本帖子楼主分享的专辑汇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GjpuHTVCJCUIlGJjZEjCg?pwd=o06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1
发表于 2024-6-9 0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
每天必看得帖子,谢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0
发表于 2024-6-9 08: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最好能做个备份。尤其是长期计划。貌似隔段时间论坛就会清理一遍库存,有些老帖都只剩个一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ejack 发表于 2024-6-8 10:38
楼主稍安!
这不,3篇都已过审了吗!
平台的严格自审,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谢谢!不会,设想是把手里的资源分三帖较系统走一遍,依旧多版本同时注意结构,走完估计得几年,只要没有阻碍会走下去,这才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发表于 2024-6-9 08: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市
贾尔维的全套肖交都颇具水准,不管是钱多死的苏国交还是DG的哥德堡,都调教的很好,完全体现个人风格,这种便利是在大乐团做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贾维率苏格兰国家乐团1985chandos版仍然是必选科目,在这一代指挥中,他既不很差传统,又跟上了时代,诠释厚重深刻,但没有类似老穆、康德拉辛那样的古旧感,虽仍属于走在“老城边”上,却能在演绎与音响上时时踩出新意。

他的第一乐章很演奏出寂寥、空旷的意境,我把这一点做为贾维版的特色,在八度四音型动机和减七下行的音型中,贾维的处理和普列文一样,都具有一种“碾碎”的清晰和碾碎过后面无表情的凄然,他把这种凄然情绪置于整个寂寥空旷的大背景之下,他的设计布局就在于以各种管弦乐手段来强化这样的主题,再加上中提琴绵延不绝的背景颤音,就显得颇动人心脾,与普列文不同的是,贾维的手段更激烈,但两者在音响的清晰与速度的选择上较一致。

就管弦乐的声音来说,是不能把苏格兰国家乐团和欧美一流大乐团比较的,比如柏林、维也纳、伦敦等,这不公平,如果够细心,能听出管乐偏强、弦乐的声音较弱些,但它又必须保持强度,因而弦乐组发力时,高频稍有刺耳,但这主要属于硬件范筹,1、规模差距,小提琴组与一流大团比较、人数不够,人少自然弱,2、水平差距,琴的等级与演奏水平上都有差距。但就整体合奏水平和诠释深度,贾维不差,甚至超出,听听他的三乐章,快如旋风、纹丝不乱,一股无可遏止的高昂情绪飞翔于乐队上空。

https://pan.baidu.com/s/16Wg_H-a9cnr-vTvnIySWcw?pwd=mbp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6-9 08:17 编辑




普列文1973年率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版可谓演录俱佳,他的演绎与斯托科夫斯基的Dutton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属擅长音响效果的指挥家,却又都在解析上有深刻表达,普列文把沉重的视野拓展了,视野所及之处皆悲切与哀婉,却又透出内心的坚实,我分明能感觉出他的抗争精神,这是这版演奏与斯老在理解上的区别,斯老重在勾勒氛围,而普列文则在揭示内心不屈的精神上有所侧重,速度掌控偏慢,他力图将演绎更充分,却并无拖曳感,乐句之间的衔接非常自如,如山水般浑然天成。
我始终以为70年代的普列文处于指挥生涯最好时期,如第二乐章的呼息感恰到好处,如秋天的果林,到处透着成熟气息,普列文并未开足马力,而这版好就好在未开足马力上,你再听听第三乐章,仍然是相同的思路,交响的宽度胜过重量。

https://pan.baidu.com/s/1Imn4BAgUyrvD3uOR8T3BCg?pwd=l6w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5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肖斯塔科维奇  b小调第六交响曲

喜欢听老肖的本就不多,听肖6的更稀少,老肖的交响相对以1.5.7.8.10境况稍好,肖6除了全集,单本很少,演录俱佳者更寥寥。

先说两句肖6,随着第5成功首演,老肖一洗黔面,人们普遍期待他的第6同样给民众以鼓舞,老肖自己也宣称他的第6将以liening为主要题材,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可不知咋的,预先的设计突然出轨了,不仅是出轨,简直是南辕北辙,作品的基调(第一乐章)充溢着灰暗与哀婉,曲式上回到了老肖喜欢的三乐章设计,从布局上看,长大的第一乐章显然为作品定了调子,此作于1939年首演,虽未再次受到管家的批判,但管家对首演没有热情,吹谷手们一律掩旗息鼓。

而美音评家爱德华·唐斯对第一乐章评价很高,向以理性口吻说话的他竟以煽情的语言大加赞扬,说是这是老肖为我们所作的“最优秀音乐,是他的一个最富于思想、最不自我表现、最不夸夸其谈、最最出自肺腑的交响乐章”,五句话连用了六个“最”,这在唐斯的音评中,绝找不到第二例,看来,多理性的人,一旦触摸到了动情处,像被击中了软肋,也难免下笔极端,抛开唐斯的六个“最”,这五句评语其实很中肯,第一乐章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声音,这没错,绝对是真诚的、内心想说的、抛开了任何外力而自然流露出来的话,而这样的音乐才感人,因为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互激,我想,打动了唐斯的,正是这些出自内心的声音。

但凡大家总能扼住本质,音乐从形式到内容、从旋律到结构,可谓千头万绪,扼住要脉才是根本,唐斯看到的,是在糕压之下老肖的突然转轨,表现在音乐上则是灰色又大胆的“抒怀”,这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果内专门研究老肖的转家则对作品构架提出异议,确实,三乐章作品在结构的平衡上确有暇疵,能够看到后两乐章老肖确是想“找”平衡,但由于没有通常的第二乐章,它缺乏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这些并无损于肖6的情感魅力与音乐魅力,正是“它”才构成这部作品的巨大价值,在形式与内容之间,起决定作用的肯定是内容,作为欣赏者,则应能敏锐触摸到作品之灵魂所在,使它的价值转化为听者内心真正的冲动,而这需要的其实仅仅两个字——认真,音乐上有些东西往往需要认真、再认真才能悟到,比如,老肖自己说“此曲是表现春天、喜悦、生命的气息”,但在定基调的第一乐章,谁能感觉到这些??恰恰相反,灰色的、哀婉的、惊悚的伤感无处不在,这才真正表达了彼时老肖的真实心境,这样的音乐也才是他真正想说的话!音乐这东西,真正的发自内心才有价值!在所有文学艺术上,歌弓怂德最没出息,也是我最为厌恶的,即使响起掌声,也是来自WC的掌声。

第一乐章没有引子,由大提琴演奏的八度四音型构成主部的动机,它像一个“胚芽”,渐渐发展成厚实丰满的主题群,直到7.30分(普列文版),副部主题才姗姗来迟,这期间有新的旋律出现,0.29分小提琴惊悸的下行七度旋律与大提琴的向上八度形成对比,但总的情趣一致,不足以构成具有对比性的副部,其后尽管作为两条线发展,但它的构成是一个大的主题群,下行七度旋律的主要作用是与之“互补”,共同形成对位发展,我们能清晰地听到,6.35分在英国管平行四音型(脱胎于开始的八度四音型)的吹奏下,音乐进入主部主题群的尾声,自然带出副部,副部是由木管开启的抒情乐段,抑郁中带有淡淡的田园风情,背景弦乐的长久震颤显出并不乐观,它渐与主部融为一体,并再一次将情绪笼罩在阴郁灰色的氛围中,音乐的走向基本由向上八度与向下七度两种音程组合布局,结构上很难判定,因而众说纷纭,有的将其定位于三段体,但显得牵强,不仅过于长大,边缘也并不清晰,A的再现若以三段体看略显模糊,其它的说辞免了,以免将其复杂化,我以为:它更接近于奏鸣曲式,只是单独将两个主题依次呈示展开,第一乐章的慢板起与单主题呈示与展开是老肖喜欢的结构方式,这里只是再一次运用。

第二乐章回到了老肖擅长的谐谑曲,旋律古怪而生动,情趣幽默,色彩画面缤纷如万花筒般,闪烁着灵感的火花,节奏与布局之精妙甚是迷人,结构相对简单,复三段体,但它的表现形式比传统曲式要复杂。如果说第二乐章如一幅幅古怪精灵的幽默图画,第三乐章则表达了情趣的兴高采烈,回旋主题像上足了油的“机器”,一次次向上飞掠,带着顽皮的笑声,营造出一个又一个高潮,乐队的各个声部以不同的姿态演示它,使之更加光彩夺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4
发表于 2024-6-8 23: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发表于 2024-6-8 1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ejack 于 2024-6-8 11:53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6-8 07:23
穆蒂与费城这版肖五录于1992年,费城在斯老和奥曼迪棒下都有演奏老肖的传统,穆蒂这版肖五如何处理费 ...

非常感谢楼主的用心。
即推荐了优秀的作品,也介绍一些表现不佳的作品,让我这样的音乐小白可以在比较中快速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2
发表于 2024-6-8 1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6-8 07:32
发三篇,两篇待审查,经常性的,我也不解,纯音乐评鉴文字,有啥可审?这么严苛的审查,很打击信心。
想法 ...

楼主稍安!
这不,3篇都已过审了吗!
平台的严格自审,其实也是一种保护。
希望不要扫了楼主发文的雅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7: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七律  自嘲

柳絮杨花漫多情 、画廊依旧舞东风 。
和泥入水随天象 、零落浮沉任阴晴 。
香散空楼弦解意 、歌迷烛影暗无声 。
劝君更进一杯酒 、醉看圃园夕照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7: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6-8 07:34 编辑

发三篇,两篇待审查,经常性的,我也不解,纯音乐评鉴文字,有啥可审?这么严苛的审查,很打击信心。
想法很好,客观环境未必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9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7: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贾维与苏格兰国家乐团1989在chandos的肖五是可供选择的上好版本之一,不仅是正统的风格,还包括者他的开放性、强度与坚定的呼息,这样的肖五,几乎能适应所有cm的需求。

你听听第一乐章呈示部他坚韧清晰的线条,明显强过扬松斯的维也纳版,这里需要一个情感向往充沛空间的酝酿过程,以便能让作曲家编织妥自己的交响语言,至少,以这样的强度当发展到展开部、肯定会划定出更为开放喧嚣的动态范围,这里,只有整出肆无忌惮的扭曲、撕鸣,才能让接下来“静匿”的思考尤为可信,当然,既使此版特点鲜明,足够精彩,说它能取代海丁克的DECCA版,也不可信,海丁克在强大动静中的平衡能力出类拔粹。

谐谑曲延续着第一乐章令人满意的强劲措辞,在小节的重拍上不遗余力,贾维淡化了“舞”的特质,而强化了推进中的刚性节奏,目的在于要在这两乐章把强度做到极限,让接下来的largo在情感的抒发上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摇曳心灵的可能性,但贾维的largo乐章有个小问题——他始终没能充分的沉下来,反思与怜悯的情绪抒发不如扬松斯做得好,此外,前半段落的节奏不是很稳定,整个过程的起伏扬抑始终在酝酿着感性的冲动,这不是“老到”的手法,有些时候,轻吟与沈寂对心灵反而更有震撼力。

https://pan.baidu.com/s/1nF5ozSAo18AJaQqWL3U55Q?pwd=va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17 08: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