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81|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昨晚的现场听感再看HD800,乌托邦,HEK的古典音乐表现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6-15 11: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昨晚听了一场高水平的小提琴钢琴现场,近年来最好的现场之一。手机渣图勉强看看,而且电脑上看是正的,贴上来就倒了。搞不定







估计说现场是听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反对的同学应该不会多。但是真正的听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现场,演绎者,乐器,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好的演绎者当然不必多说,初学小提琴的孩子拉的曲子足以让人抓狂。国家大剧院明显Hold不住大编制。但是小编制没什么问题。一把百万欧元的小提琴,一架斯坦威钢琴也绝对是动听的有力保障,

言归正传,没有器材可以最终在全面的听感上超越高水平的音乐会。可能某个单项上会有超越,例如由于录制距离比较近,可能在细节上更多。那么抛开演绎在现场的听感上究竟有哪些魅力,而耳机又是如何表现的,我这里抛砖一块。与各位烧友手谈。

1. 自然:现场的声音毫不做作,就是那样的铺陈在哪里,宽松自然。即便是斯坦威的最强音,也不会有火气存在,而是满满的能量感和重量。如果一套耳机系统,给出的仅仅是响度,而无法给出能量感,那么这是一套入门级系统。而如果给出的是急促的重压那么这不是一套高水准的系统。在HD800,乌托邦,HEK重,HD800非常容易发生声音重量不够的问题,当驱动的比较充分后动圈耳机非常容易发生声音操之过急的表现,举重若轻在一套动圈耳机系统里是高低端设备的分水岭。尤其是乌托邦在一些低阻石机的驱动下,声音非常过瘾,但是往往无法坚持很久的聆听。HEK的问题则往往是太慢了,需要让他满足现场的速度是一个难点。

2. 鲜活:在速度足够的情况下,声音因为连续的微动态表现而鲜活。一把名琴跟一把普通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此。昨晚的那把琴,通透而温润,高频给出明显的颗粒质感,灵动却不刺耳。低频潜得下去而且声音非常透而且有质感。中频则相当丰满顺滑。在三部耳机里,HD800的听感里对小提琴的音色表现相当准确,但是能力所限已经很难完整表现出名琴的颗粒质感,所以HD800到了高端之后往往在鲜活度上会失分严重,但是这不影响交响乐的表现力,交响乐现场通常只有管乐独奏的一个小章节才会有质感要求。所以HD800表现交响乐目前看仍然是最好的耳机之一。但是表现小编制时已经是昨日黄花,力不从心。HEK则在表现弦乐质感方面几乎可以说是现在最好的耳机,即使是1266也未必可以战而胜之。充足的细节,质感,足够的中高频速度。都造就了HEK现场级的弦乐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鲜有耳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听过的耳机里只有1266可谓与HEK一时瑜亮。高端耳机里乌托邦则与HEK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不知道是动圈力有不逮还是什么原因,其质感表现力与HEK想去甚远,但是乌托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顺滑,细腻的听感加上那种很特别的高频染色,仍然可以做到不真实的动听。可谓在高端耳机里HEK和乌托邦是真实还原和唯美染色的两个极端,至于喜欢那个就看不同人的不同口味了。

3. 氛围:但凡音乐厅都有混响,所以在听得到音乐直达声充足细节的同时,始终会有一点被音乐包围的感觉。但是绝对不是糊在一起。在这一点上HD800的表现中规中矩,HEK的低频有点慢,很好的衬托了这种感觉,乌托邦则变数很高,U4推出来氛围感基本欠奉,RAG则略有氛围,但是声场小的一塌糊涂。Linear5正在销售的版本低频过多,Linear5 乌托邦版本和Zotl氛围感不错。

4.空间与三频:很多烧友说现场低频按摩身体,早些年我一直不理解,直到去年去听了流行乐的现场,我才明白什么叫低频按摩身体。在高水平的古典乐的现场,低频通透而且略散,能量很足但是不会按摩身体。即使是大鼓没坐第一第二排也不行。这一点上HEK和HD800很像在观众席上的听感。1266和乌托邦则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不同放大器上表现迥异。推的比较充分的时候,这两位似乎表现的是MIC录音位置的声音,乐器离得很近,乐器与乐器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现场5排之后很难判断乐器间的距离)低频非常充足,声音只能用过瘾来形容。

老是有人说我一发帖子就发一篇文字,看着特别没意思,昨天特意拍了两张照片,然而除了解释技术原理的图,其他还是不懂怎么文配图。哈哈哈。
86
发表于 2020-2-12 16: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现场 按摩身体和耳朵的  不只是低频    是全频的空气感     

扬声器要鲜活 要像现场  不能只是 低频的残响氛围感   需要 大振膜去驱动空气  发出鲜活 丰盈的空气感   

氛围感是形  丰盈的空气感是意     形意都要有 才是交响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8-11-21 13: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武汉市
非常支持激光笔。中国特色办法治理中国特色问题。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7-22 0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8 22:43
800这货我耐着性子听了不到半个小时,从此不想在听它,hek 这货低频又多,中频又凹,自家的耳放都推不好 ...

找不出第二个能写出如此阴阳怪气的回帖的人了,一副睥睨众生的模样,但是也没能说出什么道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6-20 08: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17-6-20 00:03
音乐只是结果。剧场里的核心价值肯定是要保证保证演奏好,大家才能听好,不干扰他人是前面的基本保证

...

这个观点我认可,就我个人而言,对曲间鼓掌一类的不清楚礼仪的行为,虽不赞同,但持宽容态度。

需要补充的是,核心价值还应该包括尊重演出者感受,他们也同样不应该被拍摄等行为干扰,毕竟他们不是马戏团的猴子,此外,剧场的规定也不应该被无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6-19 2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17-6-19 22:41
这种定位不知道是顶在哪里了。三个问题:第一尊重演出者和音乐会版权,第二尊重他人购买的聆听权,第三自 ...

三个问题的一二三我看明白了,也认同。
但就整段话而言,我还没太看明白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7-6-19 22: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22:23
不对,照你这样说,人类耳朵里的鼓膜不也是一张膜吗,和喇叭的换能器构造区别也不是太大吧
那么一张鼓膜 ...

是的,但是,人耳振膜的神经单元的构造比由一个线圈驱动的喇叭振膜复杂多了,神经单元可能是细胞级的,就是说,神经单元的数量级远远比喇叭单元的线圈要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6-19 22: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17-6-19 19:44
演出期间,没开演刚上台照相也被铁血战士的肩炮激光瞄了
没看到是谁干的,估计是全自动探测到手机瞄准信号 ...

关于鼓掌这件事情,我的看法属于不清楚礼仪,并无恶意,谁都有提高的过程,应该宽容。

至于演出过程照相,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是恶意不尊秩序兼且十分土鳖的行为,无非就是炫耀,这个炫耀是广义的,包括自己向自己炫耀,瞧,某某人某次演出我在场~~极度的不自信,依靠留影来证明自己。

为什么我说过程照相的他们是土鳖呢?显然~~忙于照相而不是专注于欣赏音乐本身,去音乐会还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不是精神层面~~浪费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7-6-19 22: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长沙市
sean8 发表于 2017-6-19 22:18
我自己个人的认知如下(我自己都认为不一定正确):
主要在于换能器(喇叭)的不完美。

不对,照你这样说,人类耳朵里的鼓膜不也是一张膜吗,和喇叭的换能器构造区别也不是太大吧
那么一张鼓膜能接受到自然界不同频率的声音不也是非常厉害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6-19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我自己个人的认知如下(我自己都认为不一定正确):
主要在于换能器(喇叭)的不完美。


喇叭(扬声器)也好,耳机(也是扬声器)也好,原理都是在同一块振膜发声的,因此,同一振膜在形变发声时,高低频是有相干涉的,也即是按下葫芦翘起瓢。

现实中,长笛与低音提琴是各自发声的,因此不干涉,因此在自然界,人类能分辨不同发声物体各自的声音。

事实上,一块振膜居然能发出交响乐这么复杂的声音,真是人类伟大的贡献,尽管它还不够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7-6-19 1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国人v5 于 2017-6-19 20:09 编辑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你的这个问题,在昭和29年,也就是1954年,有日本学者专门发表了研究结果:



这个资料满老旧的,就我的实践来看50hz--15000hz偏差在±1分贝就有很明显的差异。在50hz-100hz有
±0.5分贝的偏差,声音就明显不同.这只能说人耳的敏锐度太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6-19 1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51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高,低频上下限的延展能否覆盖人耳的听域,中频的饱满度平直度,整体的声压频率曲线的平滑度,不失真的声压级能达到多少(音箱考核的指标是总谐波失真<1%时的声压级,),耳机要更苛刻一些,要<0.1%才好。考量现在都是数源讯号,这个值要定到120分贝左右才好。这都是耳机的硬指标,达到了,也只是满足中级阶段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7-6-19 17: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青岛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7:42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我已经有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7-6-19 17: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sean8 发表于 2017-6-19 17:12
从我自己有限的直接体会来说,耳机和音箱+放大器这类重放器材,高频和低频在量上是有矛盾的。

这里头 ...

恩,的确有这种体会,但这到底是器材素质的不足呢?还是人耳朵感知不足呢?
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7-6-19 17: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51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从我自己有限的直接体会来说,耳机和音箱+放大器这类重放器材,高频和低频在量上是有矛盾的。

这里头有人的感知能力的调制作用,这头多了,那头就不足了,比如说,长笛的空气摩擦声清楚了(这非常细微)~的话,低音提琴的尾音就不足了(这也非常细微,十分考系统的线性)。

平衡的窗口其实很窄~非常考耳放制作搭配的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7-6-19 14: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9 14:48
耳机这东西,到了高阶阶段不在需要追求什么高低频延伸,而是升华至追求极致的平衡度,整个系统的[/backco ...

高低频延伸这个高音上得去,低频下得来和追求平衡度并不矛盾啊,这只是一个素质的硬指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7-6-19 14: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本帖最后由 国人v5 于 2017-6-19 19:25 编辑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11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 ...

耳机这东西,到了高阶阶段不止是追求什么高低频延伸,而是要升华至追求极致的平衡度,整个系统的极致平衡性。最终呈现的音质可以作到以假乱真。接近于还原现场的音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7-6-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andygaof 发表于 2017-6-19 14:16
800是个值回票价的耳机,不过有局限性罢了。

脑放那个视频对比的是800和800S
明显可以感觉到800S对声音有了一些修饰,略有了些音乐性
底子还是800的底子
800的局限性应该是高素质,几乎没有啥音乐味吧
不像HD650和HD600,哪怕是HD600音乐味都满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4: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125187881 发表于 2017-6-19 14:11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 ...

800是个值回票价的耳机,不过有局限性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7-6-19 14: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株洲市
国人v5 发表于 2017-6-18 22:43
800这货我耐着性子听了不到半个小时,从此不想在听它,hek 这货低频又多,中频又凹,自家的耳放都推不好 ...

800实机我没听过
从脑放君里的视频里听过,感觉还不错,高低频延伸好
有点听箱子的感觉,真想借个800来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7-6-19 14: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省淄博市
问一下大家,那能听到大乌和1266?我湖北的。或那位烧友手里有,我拿自用器材去交流拜访一下也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6-21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