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怀旧情怀、喜欢脏脏糊糊的模拟声,CM2000Ti这个平头可以考虑一下。 其实一直想写一篇关于CM2000Ti的使用后感,但苦于无从开始无从说起,所以一直被搁置。 但在昨晚听完上海文广民族乐团的新年音乐会现场后,在回程的地铁上仔细回想还原记忆中现场的声音后,我开始觉着可能会思考以至于无眠一夜,正如凌晨我打开电脑敲打这篇听后使用感的小结一样。感觉是一定要写些分享一类的语言才能安心一样,于是有了不完整不成熟的一些关于CM2000Ti的文章。 首先,我不是一个平头塞的狂热分子抑或是平头粉。之前也虽然听过一些sennheiser 和 铁三角 的平头,给我的感觉是这种声音过于粗糙,这里您别喷我,因为我开始对随身器材感兴趣的年代正好是动铁单元,也就是平衡电枢单元出世的年代。读书那会儿也喜欢音乐,但不烧器材,有个cassette Walkman 和 CD Walkman +原配的平头塞,听起自己喜欢的打口土摇和切口CD的Grunge,已经觉着自己是很幸福的,相比自己的其他同学而言。好,扯远了,再回到动铁入耳耳塞兴起的年代,我也是从SHURE SE530 PTH 、E5c,Ultimateears UE10 Pro等等一路走过来的, 到我现在敲打着键盘,听着CM2000Ti 传来的Bonnie Raitt的BLUES, 我感觉之前真得是过于偏门拗执于分析音乐,强调器材的“精、细、准,”现在的我觉着以前真得过于偏了,那时候听音乐成了分析音乐分析器材的“奴隶”。脱离了音乐的本真,也就是音乐音源! 那为何会说这么多废话呢?因为一条小小的CM2000Ti改变了我对器材发烧的态度。其实,一开始听上CM2000Ti的时候,也就是最初;我还记得我戴上的一瞬间,听到这硌耳朵的超大腔体单元传来的声音是这样的?什么玩意儿?我都无法形容,难道我听到了地摊平头塞么?这声音值K 级别的? 要啥没啥,声音粗、糙、脏、不干净、糊。都没办法用多年的听音经验来形容这种声音。但我一看做工设计,真没话说!漂亮!加之,手边缺乏一条通勤的平头塞,确实有种犹豫的感觉到底要不要拿下这条摆样的样品?好,当时的试听告一段落。夜里到家,躺倒在床上却有些想念这条平头,辗转思考一夜,决定第二天下午拿下CM2000Ti 这条样品塞。 好,说到这里,我想表达地是其实还是情怀,颜值在当时的考虑下,我并不是要买一条声音多么精致准确牛屄哄哄所谓“真素质”的耳塞。 因为直到现在我才能稍微得说清楚点儿CM2000Ti的声音走向。但我要先给出买和不买CM2000Ti的理由: 不买 1, 如果你喜欢入耳式耳塞动铁那分毫毕现的精准细节,请你不要买。 2, 如果你适应不了15.4mm的大口径发声单元及平头腔体佩戴,请你不要买。 3, 如果不是铁三角真爱铁粉,请你不要买。 4, 如果你喜欢监听风格不带音染的,请你不要买。 买 1, 喜欢平头塞如留声机那种怀旧的乐感,喜欢脏脏糊糊的模拟声。 2, 喜欢铁三角的做工以及是忠实铁粉。 3, 喜欢铁家自带的音乐染色。 4, 喜欢一句老话:有钱难买心头好。 通过这八点基本上你就了解了CM2000Ti, 纯粹声音上如果要对比,我仅想和Bang & Olufsen 的 A8 作为比较, 假设A8是冷硬刺 ; 那CM2000Ti就是暖厚糊。我十分不理解很多网上搜索的评测或是听感对于CM2000Ti的声音描述。 不同意的就包括低音,很多说这条平头是清亮偏中上的风格,低音少而硬。我个人听后包括现在拿在手里认为:低音量其实对比A8,CM2000Ti量感不少了,而且低音的残响和泛音有一定丰富层次感;低音下潜其实是比较蓬松,软软的感觉。三频的声音结象正常稍微偏大些。人声还是挺突出的,我觉着就是糙,不够监听那般的准确,什么冷干硬的人声,我是没听出来,觉着CM2000Ti的人声的演绎还是挺有感情起伏的,挺温暖宽厚的。再说下高音,没有动铁的高音那种刺激感,也就是没有那种尖细尖细的刺激感;相反,CM2000Ti的高音也是极具温暖朴素感的,有一定的厚度感。至于分离解析度,这个真跟多单元动铁入耳没法去比较,甘拜下风。声场怎么说呢?我觉着平头塞的声场在左右两耳耳外,所以声场更为开阔;而入耳的“头中效应”会比较明显,因为入耳式耳塞的声音是从两耳输入至内耳耳内,造成声音在大脑里、头部中央的位置。另外,推这个CM2000Ti,我用手机也就50%的音量却能获得足够的声压。当然,您也可以折腾,4.4mm的线材和不同材质价位的线材。 说了半天,如果你只是朴素听音乐,又有些怀旧的、喜欢乐感多些、不分析解剖音乐、顺便old school老派装个逼。CM2000Ti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