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lbird2021 于 2022-10-16 22:01 编辑
2017年出版的12cd。假设还没听过、但是欣赏lipatti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套。
推荐理由:挑了几个熟系的曲子,对比了下听感和频谱,转录音源素质还是很不错的。甚至我怀疑不弱于原厂。
chopin的waltz,录音室版,底噪处理的比EMI GROC还要低一些,但是音质几乎大部分保存。电平调到一致的情况下,GROC的底噪似乎高了至少3-5db,也就是说整体动态,Profil能高3-5db。进行abx的时候,只要听一下底噪就可以明确区分了。底噪几乎不可闻而音色听起来相当自然。相比而言,GROC就暖糊一些。EMI 24bit的转录,主要是频谱上有一次滤波(可能是转录音源本身存在一个10k左右的交流噪声,转录的时候为了把这个噪声滤波,于是在这个位置形成了一个频谱下陷)。我做了abx,相比24bit版本,这个Profil的暖而不糊,以暖儿不糊为标准的abx区分度是100%。唯一让我略有不爽的是,唱片是按照作品编号排列的,而emi的习惯一般是按照最后音乐会的顺序排列。
last recital,音质不弱于官版,甚至略有提高。看到这套小册子,我才知道最后的音乐会,最后一个waltz结束后还有个返场,bach的cantata 147。但是当时现场录音并未录这个曲子。这套唱片,在最后补上一个1947年的cantata 147的音轨。很贴心的。(这张的音源,很有可能是原厂或者接近原厂。商品黑胶,以opus kura转录为例,存在一个明显的低频噪声,相当影响听感)
1947年的scarlatti 的k380,频谱跟GROC接近,上一次说了,GROC的转录有点失真,这个也存在失真。不过应该不是同一次转录,只是音源素质比较接近。
1950年的bach cantata 147,目前看下来,听感和频谱最好的是GROC版,GROC的音源推测是磁带母带。icon同一个曲目,我推测音源是一张接近全新的黑胶。Profil的音源是磁带,底噪处理的较低,频宽与icon非常接近,可能是制作早期黑胶使用的混音母带,但频宽明显不如GROC。此外Profil这个加了混响,不知道是音源的问题还是后期处理,但这个是我不喜欢的一种特质。
1950年肖邦协奏曲1现场,profil几乎是首选。EMI官版的这个录音,最初的源头,似乎只是这次现场的一个拷贝,而且给emi的这份拷贝还不怎么样,第三乐章钢琴进入的那句,失真的怪怪的,像是磁带变形扭坏过一次的。此外EMI的都把掌声切了。老参考、icon、肖邦2cd、legacy 5cd,都这样。EMI官版最好的我感觉是肖邦2cd版本,最差的是icon。icom同曲目10k以下的频谱跟老参考几乎一模一样,而10k以上似乎是什么算法修饰出来的频谱。。。打个比方Profil的录音,听起来像是EMI的拜鲁伊特贝九,属于那个年代正常发挥的现场交响录音;老参考听起来就是同个曲目的广播录音orfeo;而icon则是这个广播录音,又加了一些不太合适的后期处理,听起来就像是90年代那种翻录好几遍的磁带了。。
1947年肖邦第三奏鸣曲,APR > 老参考 > Profil > icon。这个曲目目前看,最好的是APR转录自早期黑胶的。老参考、Profil、icon三者,源自同一份早期磁带母带的不同后续复制品,这份母带是有剪辑混音的痕迹的,可能是因为保管失当而曾经有几秒钟损坏过?icon的问题是一样的,算法修饰了高频频谱,我不喜欢这样。Profil似乎失真较大,音源保存的不行。
Profil这套12cd,可惜缺了schubert的即兴曲,GROC里有2个即兴曲,这套没包括进来。
这套唱片,第一张第一轨的音质最糟糕。不要被这一轨骗了。
获取资源:用小白盘(https://www.xiaobaipan.com/)搜关键词 “lipatti anniversary”。有两个资源,感谢最初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