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个人的耳膜和振膜应该都是一个原理,都有自己的频响曲线曲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3-6-28 0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也就造就了每个人喜欢的听音风格不一样, 有的人耳膜对低频不敏感就需要低频更多的耳机去弥补, 有的人对高频不敏感,自然就喜欢那些干冷的风格, 还有的人是高低频都不敏感,则就喜欢两头翘的风格 ,所以某些设备你自己听起来挺不错的,但是叫别人过来听人家可能并不觉得好听
11
发表于 2023-6-29 01: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耳朵大小,耳廓的形状影响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6-29 0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确实是的,然后前端到后端每个设备曲线也不尽相同,所以理想的声音应该是自己去尝试搭配试听才能找到,而不是听别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6-28 22: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这个理论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人脑的作用。就像人出生的时候看所有的东西都是反过来的,只有大脑适应以后,你看到的画面才“正”过来,并能协调自己本身的动作。虽然每个人耳朵的频响都是不同的,但是大家听到的声音源都是一样的,那么经过长期适应,你大脑处理过后还原的声音和别人也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你和你朋友一个对低频不敏感,另一个对高频不敏感。如果你们去听同一场演唱会,然后回家听现场录音。可能你会更喜欢低频加了料的版本,而你朋友会更喜欢高频亮的版本,但是你们都会发现原版没EQ过的才是最接近现场的。

综上所述,如果HiFi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还原现场的话,那么不管你耳朵的频响差异多大,都会很自然的听出哪个是更还原现场的声音。虽然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不同,但是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大部分是靠大脑处理的,所以处理过后的原声其实按道理来说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听力很多时候是训练大脑而不是耳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音乐家能在很复杂的音乐环境里分辨出不协调的部分,而很多混音师能听出很多设备上细微的差别~

个人偏好和客观现实还是要分开来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6-28 2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丰台
耳鼻喉挂个号测一下,没准立马崩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6-28 1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东莞
我耳朵3k-6k敏感,听到贴合哈曼的塞子就想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6-28 12: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样的话...KOL们肯定不认同....他们认为他们的耳朵可以代替你的耳朵给出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6-28 12: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你说的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3-6-28 10: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我的耳朵对高中低频都很敏感,是不是说明我的耳朵正常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6-28 10: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所以打开论坛的正确方式是“倾听”而不是“争论”。越是喜欢争论的人,恰恰很可能是听力某个环节有残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23-6-28 10: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23-6-28 08: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9-23 20: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