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马丽娅 格林贝格一样,另一名声不很响亮的贝钢奏是路易斯·洛蒂(加拿大 1959-),他在chandos录制的一套精美贝钢奏全集,并不特意于追求气势与力量,却清新优雅,富于表情,曼妙的触键令我回味,再加上对键盘超强的敏锐感觉,那份赏心悦目直把贝钢奏带入到令人活色生香的欣赏境地,不愧为具有法兰西钢琴学派风度的传人。
op.2这三首悦心悦目,如第1号f小调在细部节奏与音色的缤纷多彩上有特点,演奏在宽敞的路径上布满敏锐神经,弹性与对比拿捏不错,包括第二乐章,耐人咀嚼的轻吟和钢琴线条的精细无与伦比,当然,演绎深度有所不足,但音乐性足以弥补。第2号a大调更展示出过人的指键,首乐章流利端庄又纹丝不乱,行走又稳健,早期维也纳式的优雅跃然于键盘之上,第二乐章在大气如磐与精微沉吟中尤其表现出不俗的音乐天分,每一音符都弹的如至佳境,而四乐章面对复杂的键盘技法和纵横交错的变化,洛蒂的处理驾轻就熟,毫无拖曳,弹的颇为精巧,再听听珠玉般流利的第3号,听听他如绝美之境的第二乐章。
我曾多次说过一句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想精美曼妙,就很难再周全力度气势之类,第8号”悲怆“第一乐章的”驱动马达“显然小了一号,洛蒂对节奏性的分配正确,但驱动不足,这样的”驱动力“放在第9.10号这样轻松惬意的姊妹篇上即刻能转化为令人心怡的”对话“,听听G大调第二乐章的Andante,再听听他在平淡无奇的第11号里亲切的语调——严谨的第一乐章和迷人的第二乐章,在和缓中透着沈静与沉迷,洛蒂的演奏尤入化境。
中期的第13-15号让我看到他稳健一惯的演奏风格——绝不过多寻求变化,”月光“本能在和声上露两手,但你听,洛蒂的第一乐章很克制,他对速度的掌握精确,但和声处理的克制同样令我吃惊,绝无浅俗的玩”嗨“,绝不玩”表情“游戏,一句话:不流俗,但演奏即未减弱对比,也未减弱情趣,第15号”田园“对左手低音和声线的关照是我喜爱的,这样的演奏也切题,如春之气息萌动,从这点上说,他是忠实于原谱的,键盘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忠实的”再现“作品精神,在”再现“中萌生个性,而绝非类似现代低俗的、易获掌声、大玩表情的”相反“,这样的演奏才值得尊重,他的第16号G大调同样这样演奏,朴实但技巧高超,又分毫不差,每个音符都无比的精准,经得起严格推敲,也没有令人惊憾的“点”,却如细雨般逐步渗入心田。
我关注的第17号“暴风雨”显然加了筋骨,分句处理加重了踏板的延音,其措辞节奏和细节的细腻程度基本令我满意,但演奏风格未变,虽仍较好再现作品的神秘感和来自于空穴之声的震荡,但苛求的说,节奏再紧凑些、音粒再清晰的弹果断些,效果更好,比如第二乐章,我很难感觉到类似肯普夫那样如管风琴般的虎啸龙吟和严整气息,洛蒂的音粒和句型处理还是有些发“散”,低音的震荡效果也不足;但你再听第18号,和第17号几乎相同的“休止符”应用,在这里却并未间断音乐的气息,洛蒂处理这种类型音乐,我感觉他更得心应手。
把第4和21放一张CD合适,我曾提出过这两首作品相近似,这对理解有益,洛蒂对音色与细节擅长的特点处理此类型作品有把握,第4的首乐章驾轻就熟,上扬、对比与连续葩音都弹的气势如流、音色照人,优异的左手键也在第二乐章听出了存在感,我略感遗憾的是重音虽灿亮但有些单薄,这样的风格弹第21“黎明”,应与他指下的第4相差无几——“正确”但略单薄,机敏但欠厚度,灿丽但弱空间,有些类似科瓦塞维奇,至于听感没得说——上佳,第三乐章可以杰出论,出色演绎出作品端正地步入灿亮如日坦途的过程,无论对宁静还是狂喜的描绘虽克制,但也算有声有色,我甚至希望他更放开些。
第23“热情”的不同在于踏板应用更大胆了些,这在别人根本无须说,但对洛蒂这样精致型钢琴家,已经属于“开放”了,尽管仍属控制型,听听他如何理性处理降D和主音f这两个事关“命运”音符很有益,再加上十六分音符的热流和分句尾音的果断,都使得演奏具有上佳动力性,同时,我也对他21和23两首慢乐章有所置疑,处理日尔曼的冥思精神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一如继往的漂亮,四转八、八转十六的过程够美妙,这也让我对他的第三乐章有所期待。
洛蒂对重头戏第29“槌子键琴”的演绎基本让我满意——音色依旧端丽、陡然键入筋骨,演奏精神具备了强健成份,第一乐章是好兆头,而且速度“正确”,对比鲜明,慢乐章在这套全集里弹的最出色,漫溢着冥思精神,情感升华了一个层次,演奏境界随之提升,这首先缘于气息调整,做到了所谓“音断意不断”,其次则是紧紧贴近“命运”的思考主线,这是最难的,这章 Adagio sostenuto(持续的慢板)我曾说过,技术难度并不大,但这样孤寂且绵长篇章,掌握好作品之精神则极其极其艰难,无论对演奏家还是欣赏者,你都必须紧紧“贴住”这条主线,片刻不得游离!若有些许松懈则满盘皆输,我听过诸多版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寥寥无几,洛蒂此版即使优异,亦未达到,横向比较,气息还是偏弱,包括末乐章略嫌草率的赋格精神。
后三首其作品风格与洛蒂琴风相吻合,演奏句型精致与松弛间备,我不会否定30号第三乐章变奏主题并不抽紧的音粒,当你听到他的变奏部分,会认为这样松弛的主题是必要的,后五段变奏恰是一步步“抽紧”的过程,这样精湛且鲜明的对比,既来自作者,也来自洛蒂。
第31号我满意于洛蒂首乐章的音调,两个主题弹的端丽优雅,音色清透,速度大方,与作品十分吻合,末乐章的“悲叹之歌”与随后的三声部赋格并未让我失望,演奏具有一定的建筑感,同时他咏叹调般的如歌性能沁人耳目,走键又精确恰当,不错。
32号首乐章类同于他的“槌子键琴”,限制了踏板,使音断与音调威力集中,音粒并不追求量感而趋于质感,符合作品“紧缩的”激烈的紧张性质,无论在高音还是低音区域,效果都很好,变奏曲的末乐章好极了,主题宽缓的浅吟尤其令我赞赏,情感的披露恰到好处,而不带有丝毫个性的变奏部分我是为之击掌的,演奏完全交付于作品自身,完全摈弃掉演奏者的“想法”,任由作品自身来“律动”,高手的手法,这样的演奏可能不会特别的出彩头(听听沈静沉着的第四变奏),但亦有可能与作品“合二为一”。
对于贝钢奏这样“新约全书”式的作品,不要指望谁能全方位皆优,更不可能有谁能“一言以蔽之“,包括鬼斧神功的开山鼻祖施纳贝尔,cm乐坛本就没有一版即出、诸版皆费之事,不要相信任何鼓吹一版即出、诸版皆费,我曾很不屑于扬教授推荐切里比达克布交时对其它所有杰出版本的轻蔑,而路易斯·洛蒂贝钢奏的意义在于它特别的召示出音乐诠释的多样性本质,他以自己富于特性的演奏叩开了另一扇贝钢奏的探索之门,并以富于艺术的措辞语言奉献出一版精美的贝钢奏全本,这足够了,我以为,无论是演绎还是欣赏,固步自封与僵化都与cm的多样性不符。
chandos的录音一向好,拾取恰到好处,再加上洛蒂对踏板恰当的运用,音响丰富,又有清晰的层次,唯音压偏低,不知原版使然还是转轨原因,我上传此版码率不高,倘有藏家有高码版上传,当为幸事。
/s/1UQAHF6dRQF2Ji3QqTlgDrQ?pwd=8iz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