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an Sound Audio 汉声 Han Sound Audio 的品牌起源可追溯至 2010 年,当时仍以 汉声小铺 名义经营。然而,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6 年,品牌进入高速成长期,并正式更名为Han Sound Audio,这四年间,品牌规模迅速扩展,成为台湾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升级线材品牌之一。 近年来,Han Sound 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无论是在 香港、CanJam 等国际音响展,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这几年的努力与成长可说是 有目共睹,逐步奠定了其在高端升级线市场中的地位。 我与 Han SoundAudio 的缘分始于 2016 年,当时经毒窟烧友推荐试听了三款线材后,才开始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吸引我的不仅是价格合理、质量优异、产品更新快,还有维修保固效率高、客户支持度强、声音表现出色。 其中,Zen系列铜线材特别令人印象深刻,这几年汉声的新线材为DANTA,KUNPENG,LUNA以及KULA。 http://www.hansoundaudio.com/ 汉声新旗舰-鲲鹏 KUNPENG升级线开箱 汉声的线材已经接触很久,从2016年还是汉声小铺、知名度相对较低时,就开始试听他们家的线材,也是经过毒窟群烧友的推荐。直到将他们的线材推荐给当时在新加坡的Music Sanctuary 老板 Calvin 试听后,他惊为天人, 认为这间来自台湾的线材品牌极具潜力。随着他们的努力,品牌转型为Han Sound Audio,并在国际展会如 CanJam SG 等活动中逐渐打开知名度。 几条新推出的产品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价格实惠且在中高频具有特殊音染的铜线Zen Too/Zen 8,中频人声带有独特奶油感的 Aegis 8(虽然音场会略微缩小)。2017年,汉声推出市场上第一条 全屏蔽金银合金旗舰线材 —— VENOM 毒液双头龙, 外观采用黑色尼龙披覆,搭配两颗端子(2.5mm平衡接讯号 + 3.5mm单端屏蔽接地)。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 AK 播放器 以及 Mass Kobo 404 耳扩 的使用需求。 后来,端子设计改为 4.4mm第五极接地,迅速引起市场热议,毕竟当时市场上并无类似设计的线材,也引发不少品牌效仿与跟进。 如果说 VENOM 毒液 是汉声的旗舰线材,接下来于 2019年 推出的 Torfa 4 则是另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这条线材距离上一条 毒液 已有两年多时间,采用了同轴结构设计, 核心导体由 金银合金与单晶铜 Litz 线 混合而成。经过 VENOM 毒液 和Aegis 等合金类型导体线材的研发积累后,汉声在合金掌控与屏蔽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产品发展基本上围绕这两个主轴持续深化。 自 毒液 的成功后,汉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定位。虽然他们依然会推出一些非屏蔽线材,如 Aegis、Agni纯银线 和 ZenToo超值纯铜线,但高阶旗舰产品几乎都是以 棉布外观的屏蔽线材 为主要设计方向。 2021年,汉声推出全新旗舰线材 DANTA。这款线材拥有深蓝色的线身,其问世主要源于 屏蔽材质的突破性进展。传统热塑材料的介电系数较高,对讯号传输与声音表现有一定影响。而 DANTA 改用 高分子材料,不仅可塑性更佳, 传输性能也有所提升。拿在手上,第一个感觉就是「柔软且轻薄」,与过去的 Redcore 和 Nundu 产品有着显著差异。 然而,近三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汉声新产品的推出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新旗舰线材的发表。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汉声 推出了纯银导体与石墨烯屏蔽层的 LUNA、铜镀银材质的 Kula,以及纯铜导体与石墨烯屏蔽结构的 Quintin, 但这些线材在品牌辨识度上未能延续过去旗舰产品的鲜明特征,主要仅在屏蔽材料上进行了创新尝试。 直到 2024年11月初,林董 首度透露即将推出新旗舰线材,但对于细节却守口如瓶。随后,我们才在 官方脸书 以及 耳机文化节上见到了这款旗舰线材的实体,并有幸亲耳聆听到它的声音表现。 这三年来,我使用 耳罩系统 的比例逐渐增加,心里不禁浮现一个期待:这次的旗舰线材,会不会有机会推出耳罩升级线呢? 2017年旗舰VENOM 毒液 2019年旗舰Torfa 4 2021年旗舰DANTA 底下是网络介绍,很详细,供参考。 『汉声于2024年12月正式推出全新一代旗舰商品『鲲鹏 KUNPENG』 「鲲鹏」一词源自中国古代传说,描述北冥的巨鱼化身为展翅高飞的鹏鸟,气势磅礡、恢弘壮丽。这个名字不仅象征线材音色的宏大表现,更展现出汉声团队对于这款旗舰产品所投注的深思熟虑与满满自信,也让发烧友们对其充满期待。 鲲鹏 采用三种不同材质且不同尺寸的贵金属,透过 星状绞合技术 进行集合,并以 DoPunt Hytrel弹性披覆体 将正负两极独立绝缘,同时填充 避震棉丝,并辅以 高分子薄膜将线芯紧密集合。在屏蔽层设计上, 鲲鹏采用了独特的双层屏蔽技术,由 石墨烯编织网 以及 镀银金属屏蔽网组成,外层则使用 超柔软医疗级PVC 作为披覆,确保线材在保持优异电气特性的同时,也拥有出色的柔软性,方便佩戴与收纳。 如此复杂的结构下,线材依然维持了令人惊艳的柔软手感。 鲲鹏三种金属导体设计与双层屏蔽结构 纯银:保留传统Hi-Fi音响银线的独特特质,提供细腻、丝滑的人声表现,并在高频钢琴弹奏中展现出卓越的颗粒感与低频质感。 金银合金:在纯银的基础上加入特定比例的黄金,使音色在丝滑中更增添一丝活生感,让听感更贴近现场演奏,音色不过于渲染,细节更为真实自然。 银镀钯:纯银镀上钯层后,声音在高频部分更加华丽,整体声音层次感与厚度显著提升,无论是大编制古典乐曲还是乐器定位,都能展现细腻且均衡的音色表现。 鲲鹏 采用了独特的双色混编双层屏蔽结构,通过两种材质的特性有效阻隔外部噪声。石墨烯编织网确保高频讯号的传输顺畅,而 镀银金属屏蔽网 则加强中低频段的传输稳定性,防止电磁干扰, 让声音背景更为纯净,呈现更深邃的「黑背景」。
为 鲲鹏 特别设计的 分线器与 插头造型,无论是 石墨黑的底色 还是亮橘色的点缀,都展现出低调而奢华的美感。壳体线条细腻,凹凸有致,凸显出细节工艺的极致追求。此外, 分线器上的滑块设计能在不使用时固定于分线器上,不易滑落,实用性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线材首度搭载了全新型可换式插针 设计,使用者无需任何工具,即可轻松快速更换不同的插针,让使用体验更加便利。
专属的 磁吸式牛皮收纳包 及 同色牛皮收纳扣,在打开包装时,扑鼻而来的是纯正的牛皮香气,提供耳机与线材最为高贵的收纳保护, 从细节之处展现出品牌对质量的坚持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
在 调音设定 上,鲲鹏 选择了不走极端路线,无论是古典大编制音乐还是小品流行歌,都展现出优异的动态表现与丰富的细节还原。整体音色偏向中性, 但在高频上略作点缀,使人声更为悦耳、穿透力更强,而低频则拥有极佳的扩散感。 聆听时,可以感受到 高密度却不壅塞的厅堂感,以及绝佳的乐器定位表现。音场呈现椭圆形,各个乐器与歌手的位置轮廓清晰可辨, 这也归功于卓越的双层屏蔽设计 规格: 导体材质:纯银、金银合金、银镀钯 双层屏蔽结构:石墨烯编织网 + 镀银金属屏蔽网(接地) 外披覆材质:医疗级超柔软PVC 颜色:金属灰与海洋蓝 线径:20 AWG / 每蕊 线蕊数量:2蕊 标准插头:汉声 4.4mm 平衡插头 可更换式标准接头:2Pin IEM、MMCX、PE 重点整理: 1.三种金属导体:纯银、金银合金、银镀钯。首次在旗舰线中引入银镀钯导体。 2.双层屏蔽设计:石墨烯编织网+ 镀银金属屏蔽网,呈现黑、银、蓝色的交织外观。 3.20 AWG 线径:两蕊设计,线径略粗,适合耳罩升级线使用。 4.独特外观设计:专属分线器、可旋转更换插针设计,无需工具,使用便利。 搭配器材 耳机:Vision EarsVE10 播放器:乐图墨菊2(GT2) 初听感 第一个印象便是中高频非常华丽,乐器的结像清晰,定位极为准确。一听便能辨识出这是贵金属导体特有的音色,但与一般金银合金线材不同,鲲鹏展现出更为细致的中高频解析力。 这种表现应该是源自银镀钯导体的贡献,搭配纯银的高频细腻度,构成如此独特的声底。 整体听感偏向中高频延伸,呈现出一种华丽质感,这种音色即使是经过精心调整的铜线,例如Brise Audio、Toxic BWXL,甚至是汉声自家的 Quintin,都难以达到。 鲲鹏的声音特性让人一听便被那种华丽的声音所吸引。这种声底与VE10 形成很好的互补,让中低频线条更为干净利落,同时提升中高频的延伸感,尤其适合演绎交响乐。在这三种混合导体中, 仅剩下金银合金承担中频与低频的弹性补足。而如此独特的音色,除了导体本身的特性,应该在焊锡上也进行了特别的调整。林董一向会针对不同焊锡进行反复测试,直到达到理想的声音走向。 鲲鹏的声音特性偏向杂食型,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它特别适合日系女声、交响古典,甚至是金属、摇滚、电影原声带(OST) 等多种音乐类型。举例来说,在聆听 《Stellar Blade 剑星》的OST 时, 乐器细节的还原与结像的精准性堪称亮点。 双层屏蔽设计 确实有加分效果,除了让背景更黑之外,还让微细节得以自然浮现。然而,若要聆听爵士女声那种厚实甜美的音色(如Susan Wong、Olivia Ong),鲲鹏 在中频表现上略显清冷, 少了一些温润饱满感。即使搭配 GT2 这类中正偏暖的播放器以及 VE10 这种稍有暖意的耳机,这种特性依然存在。若以爵士人声为主,搭配铜线可能会更为理想,跟我常听的音乐类型不同。 低频方面,鲲鹏的量感相对较浅,即便搭配在低频表现突出的VE10 上,低频的下潜依然显得浅一些。不过,其低频拥有良好的弹性与扩散感,呈现干净利落的低频轮廓。 在搭配上,我也尝试过与 Aroma FeiWan 搭配,效果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 Fei Wan 在中频人声部分拥有极高的密度,抓耳效果极佳,特别适合流行音乐。而鲲鹏 则将 Fei Wan 的中高频表现进一步拉升, 使整体声音更为明亮通透,两者形成极佳的互补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鲲鹏 可能不太适合本身声音特性就偏亮或高频较尖锐的IEM,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达到理想的互补效果,反而可能会放大原本过于尖锐的高频特性。 鲲鹏对比 DANTA 鲲鹏重量为56克,而 DANTA重量为35.6克。DANTA 的导体同样是金银合金混合纯铜 Litz 线材,在屏蔽材质上突破性地采用了高分子材料,作为前旗舰产品,有着极高的技术水准。因此,透过声音比较,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三年来的技术进步。 两条线材在初听时的走向有些相似,同样以中高频为主。然而,仔细聆听后,差异逐渐显现。DANTA的人声声线与乐器清晰度相比 鲲鹏 稍显逊色,略带模糊感。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 DANTA 采用的是金银合金混纯铜线,在中频的厚度上稍有优势,但声音听起来偏干,缺少鲲鹏 在乐器光泽与水分上的细致感,进而影响了 中高频延伸的华丽感。 这次的比较显示,导体与结构 才是决定声音表现的关键因素。虽然后续可以透过 焊锡 进行微调,但声音走向大致已定。这种差异,唯有经过实际对比才能感受到。
鲲鹏对比 FlashAcoustics 瞬声奥创 瞬声奥创重量为45.7克,是瞬声今年的新旗舰线材 Venom 的前身。虽然手边没有 Venom,但根据香港展的印象,它的声音同样走 中高频华丽 的路线, 但中频部分更为润泽,让人十分期待后续深入比较。 虽然 瞬声奥创 的定价相对较低,但其声音特色鲜明,尤其是中频人声部分,带有一丝奶油般的甜美染色。瞬声奥创采用多种导体混合,包括银镀钯、纯银、7N OCC铜 以及金银合金, 并且多了一些铜导体的支撑。外层结构方面,瞬声奥创 采用了双层丝包奈米金银油浸设计,线径为 21AWG,较为细致,并使用 X-Cross 技术,中间带有黑色底色,呈现独特的 X 型设计。 相比之下,鲲鹏 采用了双层屏蔽网,外观密实,线径略粗,屏蔽效果更加优异。 在声音表现上,两者差异显著: 瞬声奥创:中下盘表现稳定,声音均衡,人声中频带有甜美染色,中高频延伸稳健。 鲲鹏:将声音焦点更多地放在中高频,高频细节清晰,线条感更佳,背景纯净。 对我而言,鲲鹏 更适合搭配暖声耳机,尤其在流行乐曲中能达到绝佳的互补效果。而瞬声奥创 则显得更加稳定,搭配性广泛,适合那些不过度追求华丽音场的用家。
鲲鹏对比 ToxicMedusa V2 Toxic Medusa V2 重量为57.2克,采用 17AWG 线径,结构为 Litz Type 6,导体材质为 金银合金混合银镀金。在我心中,Medusa V2 一直是交响与古典音乐中高频延伸表现最佳的线材, 音场宽广,特别是第二代的银镀金,在中频染色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两者在中高频的声音走向上有些相似,但各具特色。 Medusa V2:整体声音更加柔美,中频人声韵味更浓,银镀金的特性让高频更具光泽感。 鲲鹏:背景更加纯净,彷佛一大片透明的落地窗,乐器的光泽与线条稍显明亮。 在音场表现上,Medusa V2 更为宽广,包围感更强。然而,鲲鹏 的高频延伸细节更为明显。就我常听的音乐类型来说,Medusa V2 更加合适。我已经听过这么多条线材, 但至今还没有一条能在中高频延伸表现上与Medusa V2 匹敌。即使是 Toxic 自家的限量旗舰 Cerberus(三头犬) 也未能超越。然而,这次的鲲鹏 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丝那种水平的味道, 彷佛触及了 Medusa V2 的中高频延伸境界。
鲲鹏对比 OrffCables Project: Elizabeth 伊莉萨白 伊莉萨白重量为56克,是 Orff Cables 的首款 IEM 旗舰线材,导体采用 银镀金混合银镀钯,结构为 Litz Type 2 与同轴3D屏蔽,线径为 2蕊。 两条线材的素质接近,在细节表现与线条感上都十分优秀。然而,鲲鹏的 中高频 显得更加突出,整体声音更加华丽,细节更为丰富。而 伊莉萨白 的频段分布稍向下盘移动, 乐器结像更为凝聚,空间感也更为立体,音场表现更加宽广。 伊莉萨白:低频更具弹性与扩散感,搭配VE10 可能低频稍显过强,但搭配 Fei Wan 则表现得相当均衡。 鲲鹏:中高频延伸更为突出,细节更丰富,适合那些追求高频华丽音色的用家。 两者的走向有所不同,选择时可依据搭配需求与个人喜好而定。
鲲鹏作为耳罩耳机升级线 测试设备 耳机:Final D8000DC Pro Edition 线材:原厂铜镀银线(京线) vs. 汉声鲲鹏 DAC:ChordDave 耳扩:HeadampCFA3 家用系统 电源专线:FurutechFP-S022N(奈米金银粒子无氧铜,23公尺)、GTX-D NCF(R)壁插、106 D NCF碳纤维盖板 电源处理:PLIXIRBAC1500 1500W平衡隔离变压器(升级三组GTX-D NCF(R)) 音响架:Atacama110-40 四层 网络设备:EdiscreationSilent Switch OCXO / Ediscreation Fiber Box II 讯源 Roon Core:Roon Nucleus + Furutech LAN-8 NCF + PlixirBDC 19V线性电源 讯源 DAC:Chord Dave(Crystal Cable Diamond) 这次的比较结果与之前的 IEM 使用体验有些不同。京线 虽然线径较粗,但其铜镀银导体的特性使声音表现稍显生硬,例如在聆听钢琴演奏时,琴键压下去后的反弹力道较为平面, 缺乏细致的起伏感。而鲲鹏 则展现出更丰富的动态表现,随着按键力道自然起伏,细节更为柔顺自然,这种差异在中高频表现尤为明显。 然而,在耳罩耳机系统中,因为大电流的推动,鲲鹏与IEM 搭配时的听感有所不同。特别是动态表现大幅提升,中高频的特性依然存在,但强劲的动态有时会稍微掩盖原有的细腻度。 这种现象在贵金属、合金与镀金线材之间尤为明显,毕竟电流量的差异直接影响声音的传输特性。这点需要实际测试,才能更精确地感受其中的差异。
结论 1.鲲鹏vs DANTA 作为耗时三年研发的新旗舰,鲲鹏 相较于 DANTA 的提升非常明显。这主要来自于导体材质与结构设计的差异,毕竟在用料上已经存在显著不同。至于包装细节,网络上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2.声音特点:鲲鹏在中高频 表现上极为突出,声音更加华丽细腻,背景犹如一扇透明落地窗般纯净,乐器的泛音自然浮现,定位清晰且立体感十足。 中频:不属于厚实饱满的风格,略带冷静感。 低频:下潜感较浅,但弹性十足,扩散性佳。 整体上,鲲鹏适合低频本身较强、偏向中下盘的耳机进行互补,反而不太适合本身高频较亮的耳机,避免声音变得过于尖锐。 线材手感 线身虽然粗壮,但依然保持着极佳的柔软度。不过,由于听诊效应明显,出街边走边听时需要稍加注意。 3.附赠4.4mm 对录线 随附的 4.4mm 对录线 是一大亮点,与鲲鹏的线材设计一体性极佳。不过线身稍短,适合将器材堆栈连接使用。 4.可换插针设计 OE可换插针设计也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快速更换插针,使用上极为便利,是设计上的一大亮点。 5.与其他线材比较 每条线材都有各自的特色与优势,而对我而言,MedusaV2 仍是我的最爱。毕竟硬素质摆在那里,无可挑剔。 一点记录心得供参考 汉声LUNA 纯银升级线搭配心得 玩汉声升级线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从2015年到现在,主要是因为台湾品牌亲切,毒窟烧友推荐,从一开始比较小众的汉声小铺到几次CanJam参展后的Han Sound Audio,线材几乎每条都有入手, 一路看着进步跟转变,在目前升级线新品牌备出且没几个月就一条新线,大都是线海战术,汉声推出线材的速度其实不算太快,蛮稳定的,例如就纯银线来说2017年推出Angi, 2020 推出Agni ll到2023年才又更新了纯银系列LUNA, 每三年更新一次。 这次的LUNA在看到脸书发表后,马上问了汉声几时推出与细节价位,赶在8月香港高级影试听展前寄出,顺丰从台湾寄出大概2-3天就到新加坡算很快,而且在展会过后不少香港烧友私讯分享购入心得, 且Patrick大也有发文入手,评价都是正向。 包装 这次汉声采用全新设计的外观包装,磁铁式的翻盖设计,跟以往分开式盒子不同,一翻开里头还有LUNA的艺术字样以及汉声的品牌名,而且与一般厂商包装把线材卷成圆形放入盒中,汉声把线材用包装定型在内装里, 端子LOGO与插针从一开箱就看的很清楚,体验很与之前都不同,感觉有用心,不知道以后每条线是否都采用这种设计,简洁又力。
结构: LUNA是纯银导体线材,外观跟设计都取代本来的纯银Agni系列,有别于以往透明批覆,这次是用高导电石墨烯编织网当作屏蔽层在最外层,隔绝磁场干扰,纯银导体分成两层不同设计, 线径与表面处理不同,内层是比较粗的纯银,外层是较细的Litz漆包纯银避免集肤效应,这种设计是为了兼顾各种不同频段的声音,在很多升级线高阶品牌都有相似的作法,中间层是负责低频然后再用石墨烯网包起来, 当然最中心还是避震管,也算是Litztype 4的一种应用,但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这个石墨烯编织网,一般金属编织网如铜镀银等,通常比较有韧性,厚度也厚导致屏蔽线材一般都比较难凹,也比较笨重,当初看LUNA的照片主观以为很硬, 但没想入手后非常的柔软,且听诊效应也低,主要贡献在于编织网材质的突破。
香港烧友Alfie大拆解分享Luna并未将石墨烯焊到第五极,只有包覆住线身,感谢分享。 再来是这次的分线器以及4.4mm插头也是新的设计,印上了汉声的字样,比旧款的纯纹路感觉更好看且彰显品牌。 至于外皮的颜色是灰色配上金粉的感觉,应该是要展现月亮的颜色,就颜值这块来说刚看很像是工业用线的颜色XD, 但是看久还蛮耐看的。 试听的器材如下 耳机是VE 极乐世界私模 DAP是乐图钛菊 声音走向 一插上DAP听,极乐世界4.4mm high gain输出大概39/100就有足够的音压,这点与一般混合型导体或是银镀金等导电率较低的线材差异明显,一般我听极乐大多需要42/100左右的音量, Luna作为纯银线导体它好通透,主要还是导电率低的关系,又屏蔽低噪声,开声就可以感受到典型银线的声音,细节多且自然呈现,不是硬灌给你,声音柔美,整体往中上盘偏,声线清亮, 中高频华丽且不刺激,这种单一导体的声音反而比较线性,但最特别的是低频,LUNA继承了Agni系列的优势,的力道与弹性都比一般纯银线的层次感好,但它又没有Agni太过肥厚的问题, 纯银在IEM耳机升级线的数目对比铜线跟金银合金等导体反而少很多,但我也至少听过20几条,但LUNA算调整得很好,保留一般银线的优点,但偏干瘦与偏亮的缺点却一点也没有, 但我私心喜欢多一点厚度的银线,这点银龙或是Eddie就多一些。
与其他纯银升级线的声音对比 对比Toxic Eddie4 wires Eddie 4 wire明显在声音的透明度上表现没有LUNA好,比较浊一点,线条感也差些,没这么通透,中高频延伸更柔美,但Eddie在中频人声表现位置向前比较有感情一些, 厚度也好,真不愧是我XD,喜欢传统银线的声音还是得选LUNA,Eddie的声音比较特殊一点。
对比Toxic Eddie8 wires 8蕊对比4蕊的差异很明显,音场大了一圈,中频没这么浑厚,线条感跟细节都好很多,但与LUNA相比,LUNA的乐器结像又更清晰,中高频又更明亮且华丽些,音场稍微小一些, 不过人声的厚度少了一些,且位置稍微退后些,当然就背景宁静度而言LUNA毕竟有4.4mm接地,表现更好些。
对比DITACeleste旗舰纯银 Celeste用的是日本 Kondo Audio Note的4N纯银导体,经过30年的自然退火来保持声音的光泽,光是原材料就跟坊间的UPOCC导体有非常大的差异,与LUNA这两条的价差有点多, 且也是目前我最喜欢的纯银升级线,主要是收藏为主,但还是来做声音的对比,两条一开声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差异,Celeste有LUNA做为银线的优点,但它的下盘非常稳与静, 中频带点淡淡的甜味,这种声音是在任何银线没有的,即使是Crystalcable dream 或DHC等,而LUNA相较之下比较轰且偏中上盘,较飘些,Celeste是可以听很久不会累的。
对比汉声自家的Vodun Vodun是铜镀银导体,Litz Type 4结构,中心是避震管,内圈是铜镀银材质绕抗拉丝,外圈用的是双色四束多股纯铜导体,在导体与结构与定位上与LUNA的等级不同, 两条线材的差异主要在线条感跟中高频华丽度,Vodun相对下较为中规中矩,较闷且不清晰,而LUNA的音场也大一些,这点不AB较不明显。 根据银线的特性,我比较喜欢搭配些动圈类型的IEM,主要是对线条跟分析力有更大的帮助,静电混合型或是多单体动铁比较不缺细节跟解析,随手抓些我觉得会合适的耳机。 搭配不同耳机 1.Spirit Torino IEM TWIN PULSE BERYLLIUM 这支意大利耳机,声音非常的线性且中性,衔接顺畅,中频微暖,低频干净,中高频不刺激非常柔顺自然,是一只调整的非常自然的耳机,声音是可以很耐听让人久听的,又不无聊的, 且细节的呈现很自然,搭配LUNA的第一个感觉是整体底声更明亮些,线条感更清晰,乐器的泛音更明显,这个钢琴跟敲水晶一样,蛮搭的,且不会让本来WINPULSE的优势消失,久听也不累。
2.SONY IER-Z1R IER-Z1R搭配原线在推力够的情况下,它的中低频比较浑厚,有人觉得太强/肥,声线不够干净清晰,这次配LUNA算是互补型,本来Z1R中频人声就比较温暖些, LUNA把人声的口型变的更清楚,口水音也明显些,其他本来中高频的优势不变,比原线好听很多,可以配LUNA。
3.搭配SennheiserIE600 IE600做为次旗舰它与IE900的声音还是有很大的分别,主要在于IE600在中低频的厚度与饱满度比较多,低频的下浅多了一些扩散感,整体往下盘拉,听人声会比较有感情, 比较往流行音乐多一些,但整体的细节表现,乐器的结像,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音场等还是IE900比较优秀,这次配上LUNA后的提升是有的跟IER-Z1R有点相似,也是互补型, 乐器的泛音变的更清晰,人声口型也是,但还是无法往IE900的素相比,本身耳机的限制就在,LUNA只是在本来IE600的基础上多了一点音染,IE900我觉得可能不太合适就不配了。
4.搭配DITAAudio Perpetua旗舰动圈 DITA Audio Perpetua的素质非常好,很少听到动圈耳机有这种解析与细节,听不出来是动圈,也是手边最喜欢的动圈耳机之一,搭配Celeste更是相得益彰,但这次配上LUNA听几首就拿掉,主要是细节强碰, 太不耐听了,比较刺激些,本来就解析就很好的耳机不太合适典型纯银导体的线材,不合适。
结论 1.LUNA作为汉声的新纯银导体线材在结构与屏蔽上有所突破,对比本来自家的Agni进步非常大,主要在线条感,背景宁静度,线性度,中高频细腻度有提升,低频也没这么混浊。 2.对比与其他品牌的纯银线材,LUNA比较像是典型纯银线,保留中高频优势之外低频也更有弹性些,但希望中频的厚度能够再突出一点,但Eddie就有点太多,比较偏向听人声的银线。 3.搭配耳机不会像是铜线那样百搭,但尽量选择动圈或是调音比较保守一点的动铁或静电混合(VE家可以,我也试了极乐世界以及VE8),或是偏暖声的耳机,如IER-Z1R等都可以, Spirit Torino IEM TWIN PULSE意外对我合拍, IE600也可以,而Perpetua不太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