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5|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录音技术是不是出了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10-21 20: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这两天发现越是最近发行的古典专辑越是无法听,听2010年前的录音就舒服很多。
是现代的录音烂还是演奏烂啊?
4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13: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thielemann 发表于 2025-10-23 09:05
就是这个原因。
有很多模拟时代的老录音,尤其是经典的摇滚和流行录音,如果找原始黑胶的数字 rip 或者 ...

感谢回复。您的回复正好印证了,前一段时间我发的帖子关于PS AUDIO的Paul解释导致疲劳的原因之中最大因素就是动态压缩。看来高手们,都有相同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5-10-23 09: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对。“龙迹”就是个典型,电平推太高,动态范围极度压缩,尤其是那区二泉映月,荒唐。就这还一堆人叫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5-10-23 0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日本
本帖最后由 thielemann 于 2025-10-23 09:07 编辑
cdzsz67 发表于 2025-10-23 07:24
dr.loudnesswar.info

在这里一查就明白了,就是响度战争,数字重置版为了调大音量把动态范围几乎压缩 ...

就是这个原因。
有很多模拟时代的老录音,尤其是经典的摇滚和流行录音,如果找原始黑胶的数字 rip 或者首版 CD,动态范围是非常大的,Peak 离 0dbFS 也有较大余量,后来一 remaster 就大幅压缩动态,RMS 提高,Peak 贴着 0dBFS 几乎不留余量,音乐的起伏都没了,听一会儿就耳朵疲劳,越高阶的器材因为频响平直功率高这个负面听感越明显,反而是入门级器材包括手机平板蓝牙音箱因为频响不行输出功率差反而听起来还可以,真是劣币驱逐良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5-10-23 0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我没觉得很差吧,关注一下Harmonia Mundi、alpha、Linn、BIS、Erato、Delos、Hyperion、Nimbus、Audiofon等等欧洲本土偏小型唱片公司,很有底蕴的,不过可能有几家差不多该倒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0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cdzsz67 发表于 2025-10-23 07:24
dr.loudnesswar.info

在这里一查就明白了,就是响度战争,数字重置版为了调大音量把动态范围几乎压缩 ...

你的这个说法确实解惑了,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5-10-23 08: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录音技术没有问题,但因为现代录音混音技术太先进,导致唱片公司和录音师的态度发生转变,因为太容易做到“好听”,反而对音乐制作失去敬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5-10-23 07: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东莞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5-10-22 21:13
同意楼主, 我也是这么觉得,家里那一堆6,70年代的黑胶,比起现在重新出版的数字版本, 那是好 ...

dr.loudnesswar.info

在这里一查就明白了,就是响度战争,数字重置版为了调大音量把动态范围几乎压缩没了。至少砍掉3db,甚至砍掉6,7db的都有,能鲜活就怪了,肯定数码味。
“remaster” = 音质劣化, 再加“deluxe version” = 劣化pro plus。
空有96db,120db乃至更高理论动态范围的数字格式们,实际存储的音乐内容只有几个db的动态范围,比黑胶还不如,这个行业确实已经是个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5-10-23 0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神秘的鱼 发表于 2025-10-22 14:05
可能都不烂,但是混音的思路变了。为了在手机电视外放上听起来更好听,会有特殊处理。一些歌齿音多就是这么 ...

楼主没列出具体曲目,我不方便发表评论,你这个齿音就是属于音源不到位,数码还原不到位才会齿音尖刻,还原准确的情况下港台的歌曲很水润,几乎没什么齿音,例如彭羚的囚鸟。反而是欧美过度照顾用户,滤掉了大部分容易造成齿音的细节,显得声音干,圆融有余,水润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5-10-22 22: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古典音乐的话,近年来一些新专辑喜欢莫名其妙调高电平,再加上有些强调现场感的现场录音制作就没那么精良了
各方面原因导致有些新录音就是没那么耐听,也没那么细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1: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有只野猫 发表于 2025-10-22 21:13
同意楼主, 我也是这么觉得,家里那一堆6,70年代的黑胶,比起现在重新出版的数字版本, 那是好 ...

老黑胶越来越值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5-10-22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本帖最后由 有只野猫 于 2025-10-22 21:28 编辑

发重复了,编辑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5-10-22 21: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法国
同意楼主, 我也是这么觉得,家里那一堆6,70年代的黑胶,比起现在重新出版的数字版本, 那是好听太多,鲜活,有空气感,模拟味绝佳。听了几十年的音乐,这录音技术进步了,由模拟到ADD,再到DDD,音质反到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20: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VodkaSoda 发表于 2025-10-22 20:15
可能录音媒介和录音本身各占一部分吧,以前录音母带存储应该是磁带和唱片之类的,所以听起来会不一样(我乱 ...

同意这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5-10-22 20: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可能录音媒介和录音本身各占一部分吧,以前录音母带存储应该是磁带和唱片之类的,所以听起来会不一样(我乱猜的,不对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9: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10-22 19: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10-22 16: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福州
现在很多歌曲都是针对入耳耳机类型进行特调的,有的是针对手机外放特调的,甚至还有针对苹果耳机特调录制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设备听现在的歌曲会感觉不对
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听音设备嘛,以前是留声机、音响、walkman,到现在就是手机为主的听音群体,那肯定就得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10-22 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澳大利亚
可能都不烂,但是混音的思路变了。为了在手机电视外放上听起来更好听,会有特殊处理。一些歌齿音多就是这么回事。尤其是一些超级老的港台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3: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EnricoCaru 发表于 2025-10-22 11:29
是录音专业人员的问题。

以古典音乐录音领域尤其严重。

对的。现在录音是技术工程师,不是音乐家,也不太懂音乐人的审美。导致现代录音一味追求技术素质,却没有了情感,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2 13: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gusijia 发表于 2025-10-22 10:55
90年代中后期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就开始下降,到了2000年以后录音师和混音师的水平开始明显下降。技术越来 ...

我也是这个意思,非常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10-23 13: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