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纳米复合材料振膜在技术上的优势(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9 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sony停产生物材质振膜,纳米复合材料振膜取而代之,原因是什么?hd振膜的技术优越性何在?本文为你深入分析用于010和sa5000的“纳米振膜”。

生物振膜在若干年前成就了SONY在动圈耳机领域的地位,r10和cd3000成为业界不朽之作。然而它们现在都已不再生产,取代它们的是内置了纳米hd单元的010和sa5k(010也已停产,因此5k目前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或者孤独一只)。

为何这种完美又成熟的材料会被停掉,普遍认为工艺复杂成本高是其原因。但这经不住推敲。一个东西持续生产十几年,成本还没有降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成本最多只能算是原因之一。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生物振膜在cd时代已经完成了使命,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继续适应即将到来的sacd时代。

先来看一下sacd这个东西的特点:高动态;宽频。而生物材质振膜的局限性是:

1.强度有限。由于比较脆弱,无法承受sacd的大动态要求。有人会说,新的格式动态是大了,但是人耳的动态没同步变大。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过程中,扬声器的功率承受能力也是相应提高的,而那时人耳也没有进化。

2.生物材质的阻尼特性,在高频区域不太理想,无法用于超音频的理想重播。cd3k和e888的中高频染色是明显的,即便在振膜前方设置了阻尼吸声物体后,仍然无法很好地抑制。虽然这些音染带来了独特的魅力,但从技术上看这是失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的音染。没有人批评过r10有音染,SONY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来扬长避短,我不得而知。

“纳米振膜”到底是什么东东:

全称:nanocomposite high definition diaphragm纳米复合材料高清晰振膜。其实说穿了,是很普通的两种原料做成的:尼龙和二氧化硅。把二氧化硅粉碎到极细微,然后渗入到尼龙纤维中,就得到了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经过编织后便可用来压制振膜。

尼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可以被拉伸到很细小;渗入二氧化硅提高了纤维的刚性。这样,制成的振膜具有超轻质和高刚性的特点。这种材料还具有优异的阻尼特性,高阻尼一直延伸至100khz。

编织

相对于整块物体,编织物的结构是松散的,振动很容易通过织体间的碰撞摩擦转化成热。所以编织结构具有高内耗的特性,对振动呈现高阻尼。

进一步分析,特定的一个编织,对不同的频率呈现不同的阻尼。事实上,超过一个频率后,依靠结构获得的阻尼会下降。因为这时振动发生的尺度已经缩小至纤维的直径以下,结构不再起作用。编织不是万能的。在极高频时,对谐振的抑制就依赖材料的自身阻尼特性了。

从宏观到微观,阻尼特性需要一个平坦的过渡。这时,纤维的截面形状及大小,编织方式等将被仔细选择。

SONY的高端耳机,它们的振膜都是用纤维编织而成。比较cd3k和sa5k的单元,编织方式是不同的。3k的纤维宽,编织方式简单规整,说白了同化肥编织袋是一样的,最简单的交叉编织。5k的纤维细得多,而且花样也复杂得多。复杂的编织是为了获得平滑均匀的阻尼特性。
010和r10我都不曾见过,无从知晓它们的振膜的具体情况。拥有它们的朋友,请帮忙上振膜微距图,谢谢先。

采用了hd单元的010和sa5k,振膜前方没有任何阻尼物质,完全是开放的。hd单元的性能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德虽然也是不用阻尼材料,但是,即便是rs1,声音也是不准确的。



sa5000说明书原文节选翻译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365802&keywo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1-10 07: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