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5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觉对音箱世界,也应有分类使用场景:比如近场音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7 00: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没必要全都定位在把房间作为一个大音响的整体处理。这只是最原来的情况。一些方法和原理已经在1960年代美国发明高端立体声的时代就有了基本的定论。新的时代也有不断的粉丝前来加入队伍,那就已经足够庞大无需多虑了。

而这个网络时代新的情况,就是和耳机结合起来的桌面音箱体系。桌面音箱体系的核心使用场景,只提供一个人独立欣赏为主,因此也就不用过分考虑房间被音箱声强充满时的很多障板等问题。因为现在的耳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大的主题,很明显比音箱主题大。所以耳机论坛独树一帜就能火,而音箱论坛很难单独独树一帜。

因此,桌面近场音箱,应该作为一个领域和话题,来集中集思广益。
2
发表于 2022-10-7 0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2-10-7 01:36 编辑

去年闲的没事,发现惠威也是上市公司,就翻了翻招股说明书

全球市场规模4000多亿,中国2700亿,增长趋势不明显


中国多媒体音箱200多亿;家庭影院100多亿;汽车音响10多亿;专业音响80多亿;扬声器市场规模不到20亿
家庭影院/汽车/耳机毛利率~45%;多媒体音箱/专业音响毛利率31~35%;喇叭毛利~60%
喇叭占音箱成本18%


漫步者也是上市公司,过去十年,赶上了耳机市场大爆发,耳机收入增长了100倍



从市场规模看,桌面近场,应该一直都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吧
多媒体音箱,从几十元的塑料音箱,几百元的2.0、2.1,到1000多的惠威m200 t200、漫步者s2000,3000多Bose C50
再往上,就是大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各种有源监听音箱、混音近场监听,应该也算桌面近场吧。

桌面近场比较成熟理想的声学方案,应该就是各种control room和Home studio吧
Donato Masci在LLB  2018 on Studio Design and Multichannel Audio讲演,感觉整理介绍的还挺好的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age=1#pid34165915

Acoustic Design of the Sound Control Room – a View on the Past 50 Years
https://www.voetmann-akustik.dk/50-Years-Of-Acoustic-Design---The-Sound-Control-Room



问题是,40Hz的波长还是8.5米,73db spl的能量还是很大,想要超低频消散衰减收得快,混响时间低,还是需要处理了。而越小的房间,房间模式声学问题越难搞,可用于声学处理的空间越小。

如果不是同轴喇叭,离得太近,会有相位干涉的问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z411B7AC


太近的话,最佳听音点的范围会比较小,头部移动或转动,频响会相差比较大。会降低音箱的欺骗性。耳朵更容易疲劳。高频有冲程距离,过近会吵。空气传播距离时间越长,声音越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f4y1R7k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64y1D79F

通过DSP处理前后两个喇叭,解决一定的低频问题,应该算是个挺好的方案吧。W371和DUTCH&DUTCH 8C,应该算是这一批的代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7411y7dA

小房间解决超低频吸收问题,目前除了PSI的AVAA,好像还没有其它技术或类似产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E411s7p1

未来的趋势,是不是应该是声场还原呀?有个老朋友正在做这个,还挺好玩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K411j7y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2-10-7 0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sethjsdm 于 2022-10-7 08:56 编辑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2-10-7 01:29
去年闲的没事,发现惠威也是上市公司,就翻了翻招股说明书

全球市场规模4000多亿,中国2700亿,增长趋势 ...

未来音箱发展趋势肯定是声场还原,其实现在已经有声场还原的玩法——杜比全景声,最高达64声道的基于对象的声音定位技术,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后势必会使得声道更加原子化,恨不得墙壁、天花板、地板都用喇叭组成。现在家庭环境最多只能组成9.1.4的全景声声道了,但去过影院看同一部片子,有同时发行IMAX 12声道版本和杜比影院全景声版本,去IMAX 12声道影院的音效很棒,IMAX定制扬声器声音功率很大的同时也很细腻,但一去到杜比影院,那个感觉完全就不同了,不是一个档次的,杜比影院用的喇叭可能没有IMAX的好,但人家有64个声道,声音定位很准确,真的是被音乐包围的感觉,比起IMAX的12声道有飞跃式的体验。现在家庭影院实体9.1.4也不是每个人都玩得动(一个是音响系统成本的问题,另一个是家庭声学环境的问题),比较廉价的全景声形式就是回音壁,但那种东西只能算个模拟,不能算真正的全景声,也是在预算、空间均不够的情况下的无奈。现在也陆续有一些全景声制式的音乐、歌曲发行了(尤其是交响乐这种大编制的),听音乐不再是2.0时代了,两个巨型扬声器在面前的时代可能将要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布满房间的全景声HiFi(这方面用真力同轴系列效果就好很多)。

所以类比视觉技术,VR、AR等肯定是未来,而对于音学,全景声也肯定是未来,只不过就是看有没有低成本、占位小的实现方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2-10-7 09: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感觉很专业,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10-7 0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10-7 10: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近场是干活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1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8 16:03 编辑

近场是一种概念,而不是能被以前的一些限定死未来的。监听箱也有中远方式的。近场箱在箱体设计上不用过度考虑距饱满度影响问题。

比如以前的潘箱平均律,在设计上没考虑房间墙壁反射对低频的影响问题,一旦摆在房间里依靠房间总体积进行声音反射的效应就不好。低频基本被空气吃掉,说明为了适应墙体反射的频谱功率输出强度没设计好。但这样反而适合桌面近场播放。

但类似问题设计者自己也不清楚,在产品介绍上也没明说。大家都一刀切奔着房间中场,去玩一窝蜂。这样本来就小众的领域里大家都一根筋的跟风,不是什么好的发展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10: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8 16:04 编辑

很直接的就是用近场音箱替换耳机,近距离欣赏音乐。也不用考虑和耳机比较细节。像英国老牌的3/5a应该就是接近的概念。
主要是偏重古典音乐类的需求。既不是监听箱,也不是电音电脑箱。

但既然是音箱你就是为了讲究一定音质音效而去的,不是一般桌面音箱随便瞎凑合的就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10-7 1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sethjsdm 发表于 2022-10-7 08:48
未来音箱发展趋势肯定是声场还原,其实现在已经有声场还原的玩法——杜比全景声,最高达64声道的基于对象 ...

很多年前,有些古典的SACD就开始有5.1多声道版本了。柏林爱乐2010新加坡音乐会还搞了个3D蓝光版。

很多音乐会的DVD蓝光也都有杜比、DTS多声道,但一直感觉都有点“非主流”。一般的多声道古典音乐,大部分声音还都是从左右主音箱出来的,中置环绕只是播放一点环境氛围声。

直到看到这位柏林爱乐音乐会里最熟悉的面孔,双簧管首席Albrecht Mayer对多声道的评价,感觉好像有点开始被主流认可了?
https://mp.weixin.qq.com/s/Y2AZlBQxGqU3hfEblluf5g

最近一年多,apple music狂推全景声
Mozart: Works for Oboe and Orchestra / Piano (Extended Edition),这张专辑,apple music就有杜比全景声版

对中置,也不像电影里人声,要求那么高,双簧管独奏还主要是从左右主音箱里出来的。

其实,坐在音乐厅听音乐的话,从各个方向的反射声比例也是特别高的了
3个世界公认最佳的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C80(3)为-3.3(dB),波士顿音乐厅:C80(3)为-2.7(dB),维也纳金色大厅:C80(3)为-3.7(dB)(均为空场)。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707a828b3050b9d83ed565857bd1f4cd318947a18e7f9386.html

目前唯一只发现了这张音乐会的多声道,是真的把8台斯坦威演奏琴,排开形成了多声道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48997&extra=

这个网站也挺好玩的,从不同方向听管弦乐器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2250417&extra=

https://www.midifan.com/modulenews-detailview-14505.htm
这个64只音箱球型布置的实验室,还是挺印象深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10-7 11: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桌面使用,比较中正,不那么监听,不要av的音箱。市面上常见的,要么是s2000这种大尺寸av,要么是两个小喇叭这种听个响的电脑箱。要么是正经近场监听,所以大部分人都拿近场监听代替。不过监听它始终对环境有所要求,没有av箱那么宽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11: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2-10-7 11:29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桌面使用,比较中正,不那么监听,不要av的音箱。市面上常见的,要么是s2000这种大尺寸av ...

就是这个意思。
沿着这个脉络可以找找现实存在的。也有大尺寸音箱不需要房间吸音板什么。比如,村上春树自己家里的超大音箱就是贴墙放的,也没玩什么吸音障板。

需要玩房子的那种音箱,其实是假装专业但实际为了把音箱设计存在的问题,再花银子伺候把漏洞找补找补揪个偏。屋里基本就变成录音棚了。对此表示还不如直接布置成纯粹的录音棚,其实两边都不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10-7 17: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朝阳
jimguo 发表于 2022-10-7 10:42
很直接的就是替换耳机,近距离欣赏音乐。也不用考虑和耳机比较细节。像英国老牌的3/5a应该就是接近的概念。 ...

35a是转播车语音监听音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18: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绿坛就是个深坑思维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10-7 22: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亚太地区
好音箱不存在这么分吧,像3/5A这类的,远场近场都不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2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axang 发表于 2022-10-7 22:36
好音箱不存在这么分吧,像3/5A这类的,远场近场都不错呀。

主要是障板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10-7 23: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交响无际 于 2022-10-7 23:35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10-7 11:40
就是这个意思。
沿着这个脉络可以找找现实存在的。也有大尺寸音箱不需要房间吸音板什么。比如,村上春树 ...

欣赏音乐和玩音响是两回事吧。

身边有过一些痴迷于古典音乐海洋的朋友,他们对音箱耳机耳塞的要求,一个比一个低,听得也是津津有味了。

从《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看,村上春树应该也属于这类,以听音乐为主吧。
印象更深的是,小泽征尔说他第一次接触马勒,不是听到马勒的音乐,而是看到总谱,然后就被冲击、震撼,惊叹世上竟有这样的乐谱。

另外,好像玩音响的朋友,不会去听这种1926,1927,1952年的录音吧。而喜欢听这种的朋友,应该也不会太在意用什么设备来听吧。
https://www.ixigua.com/7033345811769786917


玩音响的朋友,好像更常见提到的是各种发烧碟、名碟、头版碟、无损、母带、开盘机、黑胶碟?去年还新听说了一张“奶妈碟”

联想起这位中提介绍琴弦的视频,为了更好的音色和演奏,也是不容易呀。(最近他入职柏林爱乐的新闻,好像还是挺多,值得祝贺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1167Lx/


玩音响的朋友,也是为了听到自己更喜欢、更好听的声音,乐此不疲的换换这个,弄弄那个,玩得也挺开心的,也挺好的吧

如果不是脑机接口,还是通过空气、耳朵听音乐的话,基本的声学原理还是跑不了吧,毕竟音箱和真实乐器还是两回事吧,降低一些房间声学的负面影响,好像也是应该的吧。

前几年看过说,听音环境占音响效果40%左右的说法,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更夸张的说法“三分设备,七分环境”。

一时想到瞎说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10-7 2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交响无际 发表于 2022-10-7 23:34
欣赏音乐和玩音响是两回事吧。

身边有过一些痴迷于古典音乐海洋的朋友,他们对音箱耳机耳塞的要求,一 ...

还是有结合的,适当的器材肯定有好处。至于有些人太玩极端的人是另外的群体,实际上是上网以后看到一些东西有一种被刺激以后较劲攀比的心态,这是网上的无脑器材迷类型。对音乐而言,关键还是本身对音乐的理解要有深入的心态。
对音乐本身的真正了解,其实也只是最近互联网时代才对古典音乐和唱片有很大的了解。之前那些时代哪怕横跨了胶木钢针留声机知道立体声唱片时代,没有现在网上可查的海量背景信息来源也了解不了多少音乐,只能算跟风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10-7 23: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椎名真空 发表于 2022-10-7 11:29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桌面使用,比较中正,不那么监听,不要av的音箱。市面上常见的,要么是s2000这种大尺寸av ...

现在的技术是不是还比较有限呀?
联想到这篇研究文献,其中第30页5.2章节,提到了ITU对指向性的建议。5.3章节测试下来,只有15寸的大音箱才能满足了
https://aaltodoc.aalto.fi/bitstream/handle/123456789/43595/master_Kantamaa_Olli_2020.pdf?sequence=2&isAllowed=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0: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把任何大范围里面的小分类搞好,对认识的提高才比较集中。如果对什么都是斯德哥尔摩自己手里的第一,其它领域和分类都是没必要的。那也没有出来说话的必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1 02: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