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10|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是否具备评价什么设备适合听古典音乐的鉴赏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4 19: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这个问题在上一贴中,因为我自负的表达措辞,被很多人误解为“配不配听古典音乐?”“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听古典音乐?”这些都不是我的初衷。在此我也要为自己“自大狂妄”这一性格缺陷,向被我所冒犯的人道歉。话归正题,由于古典音乐所存在相对而言比较难的鉴赏门槛,所以要评价其对应器材设备其实也是一件难事。这就需要评价者对古典音乐有着比较丰富的艺术体验。正如只有你听了很多流行音乐,有很多喜欢的作品时你才能确切知道到底是什么器材才能让这些音乐更好听。而回归到上一贴中的提出的问题“贝多芬写了多少首钢琴奏鸣曲?”这并不是说你得知道这个答案才能欣赏古典音乐,而是当你真心喜欢听古典音乐久了后,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答案,就像不可能不知道青花瓷是谁写的。类似的问题还有马勒有几部交响曲?(不听马勒的人也知道,因为这个圈子马吹特别多)瓦格纳以写什么体裁作品闻名?老肖是哪个国家作曲家?……这些都是长期听古典音乐的人必然知道的小儿科问题,不是什么调性分析、和声学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答不上来,就能反证你并没有较多欣赏古典音乐,也就不具备评价什么设备适合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现在发烧圈依然流行两头翘调音适合古典音乐,这一原因我大胆猜测是乐器能够表现人声所难以达到的低频和高频,所以两头翘的调音能够明显强化乐器迥然于人声的听感体验,让习惯流行人声的人得到更新鲜、刺激的感受。但这真的符合资深古典乐迷的审美吗?我认识不少资深古典音乐发烧友,这个说法在那个圈子从未听闻,我自己也并不喜欢这种调音。那么适合古典音乐的器材声到底是怎么样的?作为能够在古典音乐中听出优越感的我得说:健康的声底是极为重要的,什么解析、结像、定位、声场、某个频段的出色如果离开健康的声底都是没用的。健康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三频没有太明显短板,也没有哪个频段特别突出、衔接自然、出色的宽松感、混响感,至少你能相信自己耳朵听到这个声音和现实中正常声音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扭曲和畸变,而可能难以避免的区别是扁平化、各频段量感和质感大幅削弱、细节少了很多、定位偏离、声场缩小…
  
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21: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1-7-14 2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没人回自己还得顶一下,楼主真是辛苦了
我来挽尊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21-7-14 21: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省台南市
這些記憶性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與鑑賞能力毫不相干
燒友最大的錯誤,就是以為聽音樂這種休閒活動能對聽音能力有任何幫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7-14 21: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多听几个现场再回来校准自己的系统可能会准确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7-14 21: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本帖最后由 shaeyoung 于 2021-7-14 21:49 编辑

古典初烧只听了马六,准备听五,挺对胃口的,话说这个帖子应该不会打起来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7-14 21: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古典初烧的标志就是马勒和弦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7-14 2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我现时的系统播放不好交响,所以我就极少听交响,古典这种音乐没有歌词引导,如果不去了解专辑的历史背景,会更难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7-14 22: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马来西亚
私以为听多了等同去学习,毕竟我的初衷就是听个响与素养或者讲究无关。
一直到我发现古典的有趣之处,指挥和团队的相辅相成去成就结果是一个不简单并且是享受各种层次分明激昂慷慨地演奏,再细品各家的作品,这过程我认为与其它对比无关,重要的是(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7-14 2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北省荆州市
交响乐几乎完全不能带给我任何情感起伏和画面感延申。犯困,很少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7-14 2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自认为感觉当一个人体会到木管音色的温暖时,就稍微脱离初识古典的范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7-14 22: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历史录音质量都不好,问题是自由速度以及早年大师个性特点造成的各有特点诠释是历史录音的魅力所在,当代的音乐家技法肯定是超过老一辈大师的,录音质量可定也是好的,对音乐的理解未必,这样的录音能鉴定音乐器材吗,肯定也不行。富尔特文格勒等一众老大师晚年的听力都不咋样,有的都需要助听器了,听都听不清了,还是能上台指挥,并给予很好的诠释,如果请他们鉴定器材好不好估计也是挺难的。估计只有器材录音玩的很溜的卡拉扬有这种可能吧,问题是那也是他的审美而已。切里最讨厌录音,在他的眼里啥器材都不够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7-14 22: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香港
你愿意怎么”研发”你的标准是你的事情,我豪不感兴趣,我既会去看地下乐队演奏,也会看正经音乐会歌剧,我还喜欢逛博物馆,哪小儿科问题在入门面前装高深获得满足感是每个烧友必经之路,我过了那个时期,对不去。马8我用EarPods也能听,600最温暖安定,990最喜欢,T1最近也有点上头,真正有阅历的人应该是博爱的。不是处处定标准定标签”tag”别人的,我玩镜头时候先喜欢tarkumar,然后东西德蔡司,最后反而喜欢佛伦达和施耐德的真水无香,那其实很蒙,因为镀膜几乎全磨没了,但光影调就特别复古细腻,但那个清晰度现代手机都可以吊打。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正如冯唐说的,有一条金线,同理什么是烧明白了,什么是没烧明白,也有一条金线,你,跨过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7-14 2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廊坊市
听着好听开心,原意深入研究就研究,嫌麻烦就听个乐子本就是娱乐还要分三六九等,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抱着敬畏之心欣赏古人的作品,和我把维瓦尔第拿来当起床铃,二者并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7-14 22: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本帖最后由 312612368 于 2021-7-14 23: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23: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可能也是现在互联网各种信息太多,让仁兄根本没有耐心看我到底写了什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2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安音收藏lox 发表于 2021-7-14 22:17
你愿意怎么”研发”你的标准是你的事情,我豪不感兴趣,我既会去看地下乐队演奏,也会看正经音乐会歌剧,我 ...

T1如果听古典,建议还是万号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7-14 2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好听就完事儿了,管他古典还是其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7-14 2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魔怔了,从来就没有故步自封、自设标准的“素养”,评判标准是大家定的,不是哪一个人定的或者那一小撮有“素养”的人定的。连什么属于古典音乐,学术界都有争论,还是好好听自己心仪的音乐,不要动不动跳出来问别人有没有资格评判,你可曾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评判别人有没有资格的资格。评价一个古典乐好不好听,评价一个设备适不适合听古典乐与是否知道作曲人、是否识谱没有关系,与是否知道发烧友说的那些名词也没有关系。路过的一个叫花子也可以对古典乐评头论足,音乐是属于大众的,如果连这种道理都还要去讨论的话那真是脱离欣赏音乐太远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你的身份,或者怀疑你的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1-7-14 23: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prophet63 发表于 2021-7-14 23:29
好听就完事儿了,管他古典还是其他

古典也是严重需要中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0-17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