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4-4-7 04:25 编辑
序列主义音乐……
今天浏览已下过的黑胶文件,听到几个现代交响的文件。
基本都是序列主义风格的,和以前的音乐套路彻底告别。
看了一些音乐家的各种描述也都是这个意思。比如一般人熟悉的法国指挥家布列兹,其实是比较绝对的序列主义作曲家。突出应该彻底告别勋伯格那一代人、还带有的古代交响乐思想和痕迹的写法。这就是布列兹的代表性,还有很多新时代的交响作曲家都是这样。
- 理解上,新时代的交响乐,相当于彻底告别1920年以前的世界,那种用食品的初始属性,用来果腹和满足感官。因此那也就没必要用食品来干什么了。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前夕,是现代主义划时代的时间线。
- 毕加索和他的画家朋友们,来到巴黎的画家朋友马蒂斯的家里,开始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借鉴了非洲雕塑艺术,把立体主义风格引入了油画中,但马蒂斯自己却理解不了。1908年巴黎的艺术独立沙龙上,年轻莫迪里阿尼的画作已然崭露头角,但无奈被同时展出的另一幅伟大的作品: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抢去了全部的风头。莫迪里阿尼的绘画思想开始了一些侧面拼接和效果,但和更加激进的毕加索比起来,典型性方面逊色了。
-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绘画告别了以前所见所得主义和景物主义的绝对客观世界的摇篮,飞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在同一个角度下,展现描绘对象的不同侧面,甚至不同的时间侧面。把绘画的角度信息量展开出来很多新的维度,绘画信息表现力增强了。同时也把想在绘画中表达的心理感受的效果放大了很多倍。所以在绘画领域,对外形描绘的初始阶段和表达方式的初始层级,是限制借用景物表达心灵的一种加锁。打破所见所得纯粹外在的景物轮廓的限制,就是一种升级走向。
- 1920年,德国建筑设计学院的包豪斯校舍建成,新的功能主义建筑突出了人本主义和室内环境氛围效果,也是对传统历史贵族纪念碑式的建筑样式的一种突破。
- 那么,在音乐领域也是这样。
- 发掘音乐的本质,是近现代顶级音乐家的路线。
- 其它任何以前的交响乐作品的录音,可以当做常见的餐饮用品,各有用途。一般人都是根本收集不全也听不过来的。这些东西也足够社会上基本接触交响乐的人一生欣赏的了。
- 所以,回到序列音乐角度。一些网文对序列主义作曲技法角度的描写,还不能算第一位欣赏角度的解释效果。也许反而越搞越封闭,把人注意力引到纯专业上去了。不如从效果角度去看问题。
- 序列主义音乐,为什么能直达音乐的本质。比如指挥家为什么只用节奏和动作的变化就能指挥乐队,基本就是这个道理。站在指挥家的高度,久而久之发现了音乐的本质,追求的就必然是最大化的去掉一些音乐中多余没必要的东西。可以认为是一种媚俗。比如石涛的绘画变化万千,但就是不俗不媚不太有表面化的美感。
音乐的绝对本质就是节奏和韵律,等价于指挥家的专业语言。
- 所以,序列主义音乐的思想,虽然是要打破和抛弃传统作曲思想和手法,但实际效果却是要纯粹表达作曲家要表达的的心灵感受。比如,表达心理上的各种情绪意念的动机等具有代表性的有思想高度效果高度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痕迹。从听序列主义音乐的录音,就能够感受到这些角度的效果。艺术化的曲子必然比空洞的辞藻更丰富和有审美高度,听起来也必然带有高度的美感,和任何角度的交响乐都类似。这种艺术高度还是用更真实一词更好。美,只是艺术真实的一种侧面,而不是真实艺术的全部。
- 1950年代在世界博览会上出现的瓦雷兹作曲的电子音诗也是一种序列音乐。一种节奏的静谧。
- 对比以前的食物主义的交响音乐,听序列主义音乐相当于品味纯粹的音乐本质,那种不夹杂果腹旋律的音色和节奏的表现力。也可以理解为,把指挥家的动作的力度节奏变化,不通过传统的旋律,而是直接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可以体验一种直接的音乐动机的本源效果,体验现实世界的一些过程的动态节奏之韵律,投射到听者的心灵获得一种有通篇前后关系上的心灵体验。
- 任何专业都有不断前进的冲动。任何思想性专业里的前沿观察都有超越的效果。这些人看惯了既往的任何历史作品,都能发现还未表达的角度,所谓熟能生巧穷则生变,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在更加不甘于现状、追求突破的交响乐作曲领域,这样的洞察是每个作曲家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事情。比如莫扎特就比较痛苦,他限于供职宫廷作曲家,只能不断写作那些早已烂熟老一套风格的作品,难以有机会写作自己想写的新的作品。那么,当谋生的限制最大化的消失的近现代,作曲家的发展就会更大限度的摆脱社会的限制,最大化的放在对业界了解之上的,自己要开发的领域。交响乐领域的创作本身,也有科学的各种要素和效果。永远创新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而往往在艺术领域向前看的大艺术家的追求,都会远超社会下行认知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
-----
R:\[ wav 黑胶 古典名作 289\0 经典黑胶 -\Luigi Nono - La Fabbrica Illuminata and Other Works (1971) [1968] Vinyl
- 视频网就有很多相关作曲家的视频,可以听听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x4y1m7DZ/?vd_source=53eb0977b9823a04cb6cfaf5fad53c20
- 效果。纯粹的序列音乐,已经类似于滴洒油画家波洛克那种纯粹对声音秩序的一种想象。彻底告别了半遮半掩的近代交响乐那种还带有形象思维的现实旋律主义。布列兹甚至对勋伯格的作品都表示还是受了非序列主义时代的局限。以前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那个时代,基本上对应了绘画界的晚期印象派梵高、高更,和表现主义时期的绘画比如呐喊等北欧油画。从巴尔托克开始对应的是同期的毕加索、莫迪里阿尼时代。以后是作曲家勋伯格,梅西安对应绘画界的康定斯基,米罗等画家,还试图和所见所得现实景物取得联系。
- 到了布列兹等人的时代,对应的应该是油画家波洛克的纯粹心灵表达类型。
- 固然,任何纪实写实的画面角度,哪怕是照片,也都有创作者的意图和意图效果。但是其中包含的个人意图的信息量的多少,以及个人意图和客观物像相互比例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那么在一个艺术作品里,很显然创作者的意图表达才是作品的本质,景物仅仅是一种借助的材料而不是本质。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日常吃个饭果腹的效果反而是第一位的,品味差不多不难吃就行。但在艺术角度和一些高段位的角度,必然是把基本原始的动机更大的去掉,从而在高度化的角度发展出具有更大信息量的效果。不恰当的一个比喻,可以看看一些高端美食一般都是精致和简约但内容具有高度的走向。咖啡和功夫茶的顶配也是一口香品个味,最大化的去掉解渴的低等级要素。
新时代的作曲家
不需要卖票生存,所以不需要面对迎合各个外行的层次。
还是和音乐艺术等发展历史相一致,作品必然和生存刚需的经济赞助人的品味相关联。现代社会作曲家为了谋生面向社会大众刚需消失,纯粹艺术学术界的生存空间就很大了。
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是对人生生存过程的一些描写,而且主张的是无标题音乐化的走向。即便有标题也不限制内容对应的角度,可以每个人对应自己的人生,或者去对应自己喜欢对应的一些社会场景。这就是艺术的自由度越大越好的一种情况,也是大作曲家在任何时代都公认和追求的。那么,假如去掉了贝多芬交响乐借助的时代和人生经历过程,去掉了田园交响曲那种具象的对应田园景色,人们的耕种收获的具象去掉了一些暴风雨的激烈和雨后美景的具象。那么人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除了能看到一些景物,心理活动必然随着景物和个人感受而发生各种心灵悸动。渴望,投入,抵抗,努力,成功,挫折,赢得,收获。甚至一些悲剧情境下的一些心理活动。都可以去掉具体的实际现实社会的场景景物的媒介借助,去直接描述同样类型不同类型心理活动的节奏和声响效果,达到通过声响表达这种高度艺术真实的心情的效果。
那么现代交响乐的效果就是如此。也可以认为现代交响和现代科技分子原子电子光子量子化的时代风貌,以及从古至今高度精神追求方式的内观静坐时的心灵感受相通。
- 人本主义人的第一性,人性,都永远是永恒的真理。技术方法永远都是过程工具而不是重点。尤其是大艺术家,都是通过自己的艺术感悟去表达社会共性的人的感受。尤其是积极的发展性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表达都是大艺术的要素。从这个角度去欣赏和观察,永远不会迷路。
- 深入理解,可参考:
https://www.digforfire.net/?p=159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