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3 14: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加坡
谢谢大家抬爱,我就随便说说自己的想法,想到哪说到哪。
曾今的我也是数字播放完全拥抱,我应该是第一批买Transporter的买家,当时我记得要价还要人民币1万好多。也曾经上了各种各样的贵价线材,就为了追求更黑一些的背景。但是我那个时候觉得听音乐挺累的,每次听个一两个小时就觉得耳朵受不了。每次有本地烧友拜访,总想显摆似的给别人搞各种AB对比。
有一天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购入了Quad 2805的静电屏风,然后换了Audio Research vsi60放大器。自诩为从此从烧器材进入烧音乐的阶段。确实静下心来听了一段时间,我现在对这个组合都是很喜欢的。可惜的是,一年多以后换房子,我再没有独立听音室了。同时静电panel最大的问题是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打火击穿,一旦击穿就要去重新上振膜。为了搞这个振膜,我专门飞去台北拜访了当地的一位精修Quad振膜的行家。我的喇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各种整理中,不停的从新加坡飞往台北再飞回来。我现在还算过得去的焊接手艺就是在那个时候不停装panel拆panel的过程中练就。
换了房子,全套出清,留下了transporter,进了真力的主动箱。顺便说一句看到现在论坛里面大家争论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我觉得我两种都听过了以后,只能说各有千秋。要是想专心听音乐的话,我觉得主动箱可以屏蔽掉很多杂念,你也不用想什么搭配啥的。然后小孩出生,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经常到处出差,也就有两三年没有什么系统听音乐的时间。
一直到老大长大了一点以后,我那个时候经常去看台湾的my-hiend论坛,看到一个大烧(小佐)的家访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1238-%E3%80%90Like-Father-Like-Son%E3%80%91%E5%AE%B6%E8%A8%AA-%E5%B0%8F%E4%BD%90)当时看到他出了自己的PMC MB1 然后搞了DIY的JBL系统,当时就惊为天人。然后开始泡论坛,ebay,自己研究箱体,找木工来做onken箱子,研究合适的号角,进进出出买了各种驱动器和号角(我现在家里储藏室还有一些没出掉)。
图片应该是刚开始搞分频的时候用300B搞号角,某晶体管机推低音。
为了推好号角,又研究了DSP分频,天天接着麦克风在那边分析分频点。然后单端胆机啥的,为了调整出我想要的味道,从2A3, 300B 到211都走了一遍。
后来然后觉得号角太刺激了,又搞了ESS AMT中高搞了一阵,消停了一年多。
就在同期,开始玩模拟音源。第一架唱盘没记错的话是Revox B795。当时还有点数码过来的坏脾气,觉得我一定要玩到失真最小,普通的唱臂都有循迹失真的问题,我一定要玩直切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