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指标好看很多便宜的机器都可以做到接近理论值的极限,但要很多人都认可的听感好……代价往往是有些乃至相当一部分的指标变得没那么好看,甚至难看。人的听觉是种主观构建的东西,一个机器如果能骗过很多人使他们认为它很好听,哪怕指标很难看,也可以算是一件成功的商品。何庆华的有些机器(但不是全部)就属于这个范畴。R2R系列,R27这个,想要好听的话,关掉所有超采样,打开1541仿真,开播,然后忽略机器的存在,该干嘛去干嘛……过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再听其他整天标榜数据多漂亮的便宜机器觉得无法忍受,那么恭喜你,听觉终于(被惯)坏了
只盯着有限的几种指标,把数值做到非常漂亮,但却忽视了那些难以用简单指标衡量的因素,包括各种失真形态对人耳乃至人脑的影响——偏偏这些东西现在还无法用简单的数学和明确的逻辑去描述,只有所谓的听音经验和校声手法,尽管很抽象,但实际很直白。
从录音(的拾音环境和器材)到后期制作(缩混、拉曲线和各种效果器以及动态压缩等)到回放(设备和环境),每一个环节都主动或被动地存在“再创作”,并没有你们所想象的从乐器或者声带发出来的绝对不偏不倚的所谓无失真原声……只有经历这一系列过程,最终到你耳膜听觉神经乃至大脑皮层最终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脉冲,让你觉得这是或者不是你记忆中或想象中那种“真实”的声音——这就是你们对“高保真”的判断标准——人与人的喜好并不相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