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响乐的玩法源自教堂,发明了文字记录法的线谱可以继承发展,可由社会继承借鉴并加以改进和引发创造变化。但是技法角度的发展变化也有时代阶段性,一开始追求和声自然美,到近代打破古代角度进入多样化的宽广声音领域。
作曲家的作曲类型也有时代风气相互影响。以前的交响音乐萌芽从中世纪的唱诗,赞美诗发展下来,经过文艺复兴阶段到巴洛克阶段的直接类型是神剧,世俗剧康塔塔逐渐发展出来。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大作曲家们做的交响乐还是交响乐,赞美诗弥撒曲类型的还是弥撒曲和安魂曲类型,阵容越来越大但两不交叉。
直接把赞美诗风格和交响乐结合起来的是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先河,在交响乐领域尝试把二者结合起来,有一种阵容叠加的效果,给人以宏大突破的感受。马勒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提高,就有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因为既然有了贝九在前,作为后人就没必要通过一生才能总结出这种新的突破。听的人可能会感觉很方便就能接受,但是从未见过这个类型的古人作曲家们如何想起来那就超级难了。除了贝多芬追求极端突破的追求者,但对于贝多芬之外的顶级作曲家还真的难度极大。
为什么阿巴多晚年的计划中,一定要把贝交全集作为重要内容也在于此,因为从内容角度,贝多芬交响曲是马勒马勒交响乐发展的基础。而圣母悼歌是一种最纯真的超越人生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