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tb35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碟】伊斯特凡·克尔提斯《波西米亚狂想曲》据说很发烧,求分享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10-9 11: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tb3518 发表于 2022-10-8 20:06
这张《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他留下的杰出唱片。《Bohemian Rhapsody 》Istvan Kertesz

请问您的蓝光音频在哪里啊?我没看到链接,我是非常喜欢蓝光音频的,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1: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本帖最后由 ctb3518 于 2022-10-9 11:41 编辑
yjj0814 发表于 2022-10-9 11:16
请问您的蓝光音频在哪里啊?我没看到链接,我是非常喜欢蓝光音频的,多谢

鼠标放2楼图片,就看见下载附件,下面显示的就是地址复制粘贴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10-9 11: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jimguo 发表于 2022-10-8 21:43
十多年前数码网传小包目录。应该是以前那些人的设备不行,抓出来的东西都是个人等级的。10年开始的一些抓 ...

这些黑胶年代, 大DECCA 的一些所谓 发烧天碟。要严谨认真的判断,还是必须要自己亲耳听到好的版本的黑胶,在比较好的器材重播,才能有所体验的。
尤其是 头版,二版的黑胶与其他后期再版的声音,就有很大差别,没有体验过这种对比,个人很难臆想的,更不能仅凭下载到的不知何人,不知何种条件下的转录的文件作判断,即使所谓的高格式文件。

我在高级的黑胶系统上,听过一些这上面提到的迪卡头版,二版黑胶,我自己判断,确实有一些是精彩的演绎,非常高质量发烧的录音,

也确实有过誉的,有可能早期 港台发烧圈的 以讹传讹的情况,



如果 撇开优秀的黑胶系统,优秀品相的黑胶碟来 讨论,就意义不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1: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bomberb2 发表于 2022-10-9 11:42
这些黑胶年代, 大DECCA 的一些所谓 发烧天碟。要严谨认真的判断,还是必须要自己亲耳听到好的版本的黑胶 ...

多谢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10-9 1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omberb2 发表于 2022-10-9 11:42
这些黑胶年代, 大DECCA 的一些所谓 发烧天碟。要严谨认真的判断,还是必须要自己亲耳听到好的版本的黑胶 ...

器材玩家就是器材玩家,实际上是在跟风器材商买东西的目的去做的一些横向的比较,类似于现在的监听概念。消费者扽跟风这些自己认为的专业人士,思考都是受这些人的牵引。这里面从来没人会对艺术诠释进行关注,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全面比较。相当于新的皇-帝新装,谁不监听谁就不专业。

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电视卖场播放的一些演示视频。和文化内容基本无关,主要目的就是突出显示屏的效果。很简单去到专门注重音乐艺术的人那里看看,没几个人会花很多篇幅提什么音响效果和器材的,更没人陷入器材问题。但经常能见到去现场音乐厅的感受交流。从艺术欣赏的理解角度对理解区区器材来说都是很简单的道理,用不了什么精力,也就没人会对此表示有什么探讨的意义。

形而下为器,非君子之道。主导交响乐演出的艺术家,每一个人会说自己是个器材迷。偶然听了也嫌跌份。钢琴等乐器,有好的自然会有人来提供。拿起来演奏当然会更加顺手有利于表现力。工匠等级的东西也就仅此而已,艺术还是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10-9 1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皇-帝也算禁词,真是服了大碗茶二人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10-9 1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请问楼主收到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10-9 13: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2-10-9 13:53 编辑
jimguo 发表于 2022-10-9 12:06
器材玩家就是器材玩家,实际上是在跟风器材商买东西的目的去做的一些横向的比较,类似于现在的监听概念。 ...

也不用太过绝对,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爱好音乐就行,也不用分什么器材玩家,内容玩家。

不过,好像专业的器乐演奏者,声乐演唱者,他们对于重播的器材不是很重视,更在意的是演奏,演唱的现场效果。
他们重视的器材,是演奏的乐器,比如 斯特迪瓦里提琴,斯坦威,贝森朵夫钢琴等,那也是形而下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0-9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bomberb2 发表于 2022-10-9 13:50
也不用太过绝对,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爱好音乐就行,也不用分什么器材玩家,内容玩家。

坦率地说,类似于“存在合理”这类新词,就是不假思维强行照搬抄袭滥用网络思想的无限复制生存个体为一体的现象。
合理不合理,也要看合的是什么道理、范围如何?一般正常的道理,是通行于世不分小圈子范围限制的社会常规认知。如果是在某个小圈子里的道理,能不能有生存现象和外界没关系,谁管他合理不合理。这就和便携党们乐此不疲的在他们的小圈子玩是一样的。类似的还有网络流媒体音乐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10-9 14: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所以说没有量化的毒理推测都是耍流氓。同样,没有范围的群体现象外放适用也都是耍流氓。很多陋习和陋俗那就是陋俗,一些吊丝非要加上这个文化那个文化揪头发拔高自己,很明显直接的就是把自己的内心间接的展示出来。表示的是自己没有信心和希冀看不起自己,需要用更高的名词来粉饰和转移公众视线。

还有类似于“历史不能假设”更是无脑相互抄袭的板砖。历史书和历史事实当然不能捏造,这叫做不能假设吗。但是对历史经验的兵棋推演,是常规高级智慧的习惯。和没文化吊丝钟情的不能假设板砖名词有毛关系啊。但是对对一些没文化的人来说,用板砖在自己的想象力砸烂对方就是速胜的阿Q自摸自爽方式。

有一种网络现象。大家都互相抄袭,连思想和行为全都一样低端,那么就没有个体差异了。很明显这些都是社会低端群体的现象。实际上,这一大群人就不是在生活,而是在下意识的共同复制,这样就等于会随也没在活着。但是人数上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而且是永恒的。这就不能用数量来证明价值。因为如果不接受教育的话,那么都是没文化的人。但是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也是更大数量的存在。再往下推广,没有得到人身的生物肯定比人类总数还要庞大几个百倍的数量级。因此教育和智慧都是稀有的,老师永远都是人数上的少数,学生永远都是人数上的多数。那么全社会的人口总数里也是这样,智慧高的人必然占少数。所以圈子习性,甚至陋习都不能叫文化。

为什么有些人都要走商业路线,干什么都要把自己拔高。那就是潜意识里自己也知道自己很低,不弄虚作假的用更高的名词来拔高自己没办法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2-10-9 14: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幼儿园中班男孩钟情于奥特曼,但是到了大班就会鄙视这些都是小儿科,这就是很普遍的认知升级现象。但是一些成年人的认识层次永远不提升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因为成年人没有幼儿园班级那种广义的兴趣多样性的范围,自己凑个圈子自己互相吹捧自爽。没有别惹小朋友出来鄙视一两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2-10-9 14: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2-10-9 14:45 编辑

哈哈,老兄的思维比较扩散性,延伸极广,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10-9 14: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大指挥家特勒曼整天也是在听内容吧,立体声乙烯基唱片,不可能降格自己去玩什么老百姓玩家的无脑器材。

有些单纯用黑胶来扩大范围,那把那种老的酚醛胶木掉渣唱片也算黑胶里面,是反向的不分类观念。一个方向是狭窄分类朝边界外放,同时又再玩应有的分类模糊化处理。能把这种双重逻辑能存在于一体,还不觉得有什么冲突,对于这种心理素质的强大坚硬,也是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10-9 14: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听音乐的群体中,听 流行音乐是大多数人,听古典音乐的是少数人,

听古典音乐的群体中,听CD载体的,听音频文件的是大多数人,
听流媒体的人群,估计都比听 黑胶唱片载体的人多。


听黑胶唱片的是应该还是少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10-9 1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现在有充分条件玩黑胶。但是现代人的不可能单打一的只关心唱片音响,更无需钟情于一种音响模式。
没银子可以优先工作赚到银子再去置办任何房子设备。直接扎到一个坑里出不来还要深挖那是无脑。

大音箱本身就是无脑拜物教的走向,谁吃饱撑的纠集一群人过来得瑟。一般都是一个人自己听。真的要想大家听的话可以单独建立一个音响厅,都什么时代了没人在自己家屋里折腾的。
那么黑胶房就是现代很简单就能实现的。首先就是可以完全无尘化,现在高端黑胶播放根本不会出现吊丝留声机那种噪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2-10-9 15: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本帖最后由 bomberb2 于 2022-10-9 15:06 编辑

回到楼主 本帖所提出的问题,他是要找黑胶唱片年代的精彩录音,

【这个精彩的录音来自迪卡唱片1962年出版的专辑《波西米亚狂想曲》,匈牙利指挥大师克尔提斯指挥以色列爱乐演奏。

片中收入了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两位最杰出的捷克音乐家的经典作品,该片一经推出,立刻以精彩的演绎、出色的录音风靡一时,让众多黑胶迷趋之若鹜,成为黑胶时代管弦乐录音的典范。.......】


我的建议是 想了解是否真的精彩,最好还是自己想办法 去听听 黑胶系统所播放的这张唱片,或者 这时期同类型的唱片,而不是听文件,或者看别人的评论。


楼主所提的这张,我没有听过,但 同类型的,比如老兄所列出来的20多张中,有一些我是听过的,如DECCA 安塞美指挥的比才的卡门组曲,头版,

或者是 大伦敦版的 皮尔金特组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2-10-9 15: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9 15:12 编辑

分享这个事,自然有自己的逻辑在里面。

有人梦想给自己的小鼓捣油的私利加料。其实真正的分享源头是拿自己实体盘抓轨的人,剩下吃别人剩饭拷贝多来传播的人,最多就是自己玩玩,不要叠加什么违禁香精的做梦私利。殊不知梦想拼命转发修福的效果就是舍命最大数量牺牲掉自己的福气,去为这个版本的第一抓轨人的福气积累修福。东西肯定属于第一抓轨人,拿走别人的东西最好的限定就是借阅、最差的定位就是盗窃。根本不听整天发疟子的话更是和自己修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可能惹祸。基本能和偷书不算偷被挂在放上吊打的孔乙己横划等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15: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昆明
王者霸小天 发表于 2022-10-9 13:07
请问楼主收到了吗?

没有呢,估计有的朋友,没有看这个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2-10-9 15: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哈哈,老兄思维确实发散,我都跟不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2-10-9 15: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10-9 16:42 编辑

很多自己有东西并不是拿出来得瑟的。卡萨尔斯的大无黑胶才是经典,根本不在于什么音响效果。没有任何一位大艺术家把唱片声音拿出来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10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