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机越来越多人参与讨论了,只能说从声音的角度是好事是回归。(虽然CD音质只是妥协,也是经过压缩的。声音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作品创作的音频处理人和设备及正版发行公司的设备与人的审美经济效益妥协)
正版CD音质即使是16bit/44.1都足够好。是厂商和经历过全产业链利益得到保障的实践靠谱。有版权发行的公司就有资金投入在产业链的前、中、后期(声音品质有底线)。在音乐制作作品母带处理前是无码率概念的,一首曲目可以按最佳音质去添加、处理。无非就是钱决定:硬件堆叠或软件加载(没数字录音前全部是真实的各类效果器音源外接,有PC参与后数字录音先是硬件后续被软件算法逐步替代,有些经典效果器至今还依然无法被替换如弹簧混响,一些真实乐器箱头箱体以及电子管话筒,话放。以后会不会完全被替代取决于算法和产业足不足矣盈利和进入这行的门槛高低。)到了母带处理时就必须考虑发行格式了。CD格式一般一首歌曲WAV格式优质的在6、70M。而CD碟片一般都是700M上下50的容量。所以正版CD大多是12-16/7首曲目。压不压缩看专辑策划规划曲目量。
所以CD正版碟片音质足够发烧友听,如果这个共识无法达成的话请自行建立一条龙系统。压缩的盗版不在讨论范围内,因为他们只获利不投入,是搞死CD音乐产业链的罪魁祸首。(一个喂孩子奶的农妇可以参与压碟包装,实际她不需要任何和音乐相关的知识与认知。)
进入2000年前后慢慢有发行方提出发行24/96或更高版本(注意通常都是EP单曲或几首曲目)这种清晰干净的音质(注:黑胶、磁带等被诟病的模拟器材等级源头)被有耳朵鉴别能力的大众所接受,于是又有了新的高清产业链(HDCD,HQCD,SACD,DSD,PCM192,384等等高码率)周而复始就这样。过十年不一定啥都没人说的清楚。根源在于数字产业技术及新材料的开发。一个时代说一个时代的事。
当然数播未来一定会强过CD机N多,但产业链还需多方面完善。其中包括原创版权,发行方,流媒体APP平台的利益分配要平衡,当今社会流量为王,谁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都绝对不会有下一步了。CD黑胶时代死于盗版的这一幕基本不会重蹈覆辙。
HIFI播放设备生产厂家、销售渠道商家,都是硬件设备,是基于全音乐产业链中的终端播放器材。这里面是无数从业者的智慧和行业地位体现。至于好不好听,消费了自然就有称了。
音乐源头来看白嫖的以后都会没得听,且听且珍惜吧。白嫖还可以挑三拣四的日子不会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