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楼
楼主 |
发表于 2023-4-18 14: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黄浦区
音乐没有标注答案,只在于听者自己的理解。
昨天没空,今天完整欣赏了这场音乐会。
上半场钢琴协奏曲,独奏希望让我们听到抒情、细腻、心思缜密的拉赫。年轻钢琴家的技术特棒,三声部的织体表达清晰,但力度与爆发力有所不足,可能这就是他的演绎角度。我们尊重。
下半场二交,阿里克谢耶夫让我们听到了不同的音效。
1.三管制乐团用16/14/12/10/6的弦乐配置,改变以往易低音浑浊、过于沉闷的感,以声部清晰干净的效果铺开;
2.乐句的呼吸感处理到位,都是流线型的,便于音色间衔接。主题呈现自然不夸张、突出副声部,使音乐的织体感更清晰、平衡;
3.从乐谱中寻找音乐的乐趣,第三乐章主题再现时弦乐加弱音器演奏透着淡淡的遐思,音色毫无生涩感,非常美。第四乐章的补充对位乐句也相当讲究,乐手间的互动有趣。
圣彼得堡爱乐大厅的舞台是宽浅型的,所以把铜管与木管衔接的圆号放在右边,声音不好。相信在东艺效果会好很多。
平心而论,90年代,特米尔卡诺夫接管乐团以后,将乐团的水平提升了几个档次,原来声嘶力竭的小号只是偶尔在柴六出现一会。弦乐更是比以前好的太多,音色变得细密。而这些都是阿里克谢耶夫训练的,如今他被扶正,乐团的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欣赏音乐有两个角度:都是对的,按自己理解。
1.歌曲思维:注重旋律,追求大起大落的情感对比,其实这点对演奏员来说并无难度;
2.乐队思维:从结构、各声部的配合来听,会发现乐队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每个指挥找到自己喜欢的副声部,所以演绎变得百花齐放。突出副声部流动,让交响曲体现交响的价值。
我听过最好的拉二四库伦吉斯指挥西南德广播的现场视频,那是无法超越的,你能想到、听到的都有,你无法想象的也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