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楼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2-9-13 23: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9-14 12:03 编辑
好。
其实这就是个近现代交响音乐入门的引子。很多作曲家都是世纪初那个时代众多流派的代表人物。也都是浪漫派和现代音乐的过渡交叉阶段。
那个泰坦尼克号的新工业化时代,已经没有一个流派引领乐坛一百年半个世纪的情况了。是一个突然之间百家争鸣的时代。
目前,对以前关注过的电子交响乐比较有感觉。就好像指挥家只给出节奏那样的效果,点点滴滴在心头,大珠小珠落玉盘。芭蕉庭院水滴声。这样的取向走向,反而就会对乐器多和旋律多的有所反感。
以前关注的都是瓦雷兹 Edgard Varèse。最近几个乐友发过的 Karlheinz Stockhausen很赞。电影卡桑德拉大桥里的断桥背景音乐,就有KS电子交响路线。
一个文化现象。不管是绘画还是音乐,到了高级阶段都会走向离散数学那样的数码化。在绘画界最高级的绘画形式就是版画,国画界特别明显,所有顶级大画家的国画,都越来越像版画。音乐界的电子交响乐,其实也是接近这种走向的打击乐化。比如音乐里面的最高等级的指挥家,在引领乐团演出的时候,只给出节奏指示就足够。
没有前几十年天才作曲家的超前想法,大众影视配乐圈就没得借鉴和抄。大众音乐圈其实反而是普及和刷脑近现代交响音乐的最好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