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楼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4-3-3 15: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
10.《交响曲》(No.1-4)
《海顿主题变奏曲》
《学院庆典序曲》
《悲剧序曲》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
泰尔迪克(Teldec)1996-1997年现场演奏录音
链接:/s/1PrHKMVmniXGW_T-VrZSX5Q?pwd=43j8
提取码:43j8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9的分享
唱片介绍:(引自《你喜欢比拉姆斯吗》)
如果说担心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演绎的勃拉姆斯会是风格古怪、激进、粗糙的话,那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指挥家的演绎带来了一些新意(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清晰的对位结构),而柏林爱乐的弦乐带来一种柔滑、起伏的音乐线条。哈农库特大力渲染了铜管,特别是圆号。现场演奏录音品质卓越,大部分没有收录观众的咳嗽声。
《第一交响曲》开篇的行板谱面标记为“稍微有些连绵不断的”(Un poco sostenuto ),开头音色颗粒略微柔软,但是第二十五小节铿锵有力的铜管演奏精彩绝伦,第一乐章的快板演绎充满力量、气势恢宏。慢乐章“绵延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 )具有通透性,双簧管和单簧管仿佛在梦境中对话,弦乐间或呈现了颤音。哈农库特在第三乐章中展示了室内乐的特点,虽然他在复三段的演绎推向激烈的高潮,结尾部分的大提琴拨奏(pizzicatos )实际上是逐渐地加紧加快,逐渐塑造激昂的氛围,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相对克制。哈农库特选择呈现阴沉的呈示部和更加厚重的发展部。同时,慢板乐章充满流动性,伴以温柔的弦乐。第三乐章的复三段风格精致优美,结尾部分的诠释紧扣心弦、激荡起伏、浓墨重彩:完结部仿佛要冲出藩篱,听者为之一振。
初听《第三交响曲》的第一印象是力度有所下降,但是第一乐章的结尾处却强劲有力,听完后让人不禁认为之前的部分都是在积蓄力量。中间的乐章表现上佳,但是演奏的亮点却是在粗粝、挥洒自如的终曲乐句。
和《第三交响曲》一样,相比其他版本,《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的开篇导入并不算惊心动魄,但是作品发展部逐渐烘托,再现部开场小节中安静、柔美的弱奏仿佛屏住呼吸,而尾奏乐段具有一往无前的激情。慢乐章的演绎有些动人之处,谐谑曲乐段充满欢乐,而终曲部分则体现了巴洛克帕萨卡利亚舞曲风格。如果不想聆听程式化和一成不变的演绎,哈农库特的勃拉姆斯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