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完颜阿骨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烧~毁~了

[复制链接]
78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再次,如果按我之前贴里引用图片所说C5xeMP,比不带金标版更HIFI却更少泛音,如果这个效果并非厂家价值观本意,而是为了应对市场而设,那么在其下一代旗舰的设置有所修正。
恰好,我找到了一个具备丰富样本的云视听,艺雅最新款CDCD8的相关素材,对应商家做了4组搭配,播放不同音乐内容,在这些搭配中,你可以听到这个机器的交集,同时为此,还得出了一个节外生枝的感触。
CD8的调音和C5xeMP是趋近的,尤其在不同组合下,你能听出CD机那种意见的坚持,就好比你熟悉亲人的脚步声,反复比对自己手上器材和云视听的内容,最后,获得一个结果,就是听明白了,听熟识了,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个品牌的个性与其边际。
艺雅高阶CD机的味道,是怎样的,之所以用脚步声形容,就是因为它并不容易准确且完整的,用日常那些支离破碎的,什么素质、韵味方面的词汇对垒、拼凑,而形成对这个声音特点的准确描述。
也就是1+1+1+14,类似如此,而多个方面的描述也没有错,每一个维度都有道理,但是,犹如盲人摸象,毕竟还是只有试听,亲尝,才能具体、形象(具备完整的“体”,形成完整的“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由此感慨,所谓器材对比,也就是比较一种“脚步声”和另一种“脚步声”的优劣,某种意义上很难。
因为两者本身,不具备比较特质,各是各的故事,因缘差异而故事不同矣。
除非再划出具体维度和标准,因为若不如此,特性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糅合,理性对标困难,感性评价又因人而异,仅看是否对眼。
可能,机器不是针对性用途,或者价位不够触动自己去比对,就没有重视度,也没有意愿去研究,进而埋没,此乃偏见。假使条件有限,或想琢磨,廉价的机器,也能听出其有特点的“脚步声”,也必有其特殊的个性,乃至更悦耳也说不定。
第二,CD的声音,对比数字系统,显得安定,安定来源于结实且凝聚(声线),清晰且精准(结相),Q弹且更有侵略性(低频的边缘),这几个词描绘都是一个方向性的,不同点位。
从总体来看,就有一个新的感受,完整来说,声音变“简单”了,想的不多谓之简单。
没有了复杂的情绪传递,用心专一,直截了当,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信息量似乎变“少了”,被压缩在结相里面,选择性矜持,表达精简、干练,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数播,乍看似乎素质不过硬,也不够干净、纯粹,但是胜在宽松,平易近人,感情的表达更充沛,释放了一些信息量,相对CD机,数播这个环节算是能放不能收,安定感确实无法比拟,宽松感又是彼所难的,这是一个取舍,而非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尤其在方案②这样的一个比对当中,数字界面HYDRA组合下DA10解码的钢琴声,更饱满、丰富、舒展,虽然钢琴声音本身比弦乐刚性,但是却能刚中带柔,恰到好处。
反观艺雅C5xeMP的数字输出效果,还是一如既往的“硬朗”,钢琴表现确实提劲,醒神,但是信息量没有解绑,舒展不开。
具体每个发声点显得有点崩崩硬,并不可观,同时,将你的注意力引导向全局的旋律、节奏、气势感知上,或者可以换言之,数播USB界面数字输入架构重局部音符的美感,CD数字输入架构重整体画幅的表现。
再看方案③,纯粹解码的对比中,我听到了另外的信息量,也就是艺雅C5xeMP的声音特点,在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的环节,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不像有的机器,模拟和数字输出,性格迥异。
也就是说,最后的出声,是机器内部数字、解码齐心协力的叠加态,单独抽出一个部分,也类同于整体。
其实,如果先就关注这个机器的外表,也能对它调音特点,有一点若隐若现的心里暗示,圆润、精干、扎实、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同时,如果不做如此针对性的对比,就CD机开着,人在旁边做事,声音不经意入耳,虽然漫不经心,但是稍微一阵,也能把捉到其特点,就是这样信心不是很足,直到专门认真的听,尤其比对,然后感受就很深刻、具体,印象就得以固化。
那么,综上,CD和数码架构,有了一次实地的认真对比,各自特性不同,在播放不同内容音乐时候,效果也不一样。
尤其是“安定性”这样的特性,乍看怎么也是个好的描述,细细琢磨则非,不同情况下褒贬会互换。
安定下的那种凝聚捆绑住了宽柔和鲜活,对立分别终究是个圈套,不仅矛盾对立,而且还彼此互摄,唯有不来回琢磨,方可放心欣赏。
若有具体表达方面的所好,系统搭建好,音乐内容一变换,哪怕是锁定范围的素材,也很容易超出现有系统的舒适区域,因为理论上,每一点变动,都有适配上的比较,都有比较更优的器材组合,所谓比较优势的产生,逻辑上是无穷的,除非放下比较,差不多就放下,心安就好,才能静心欣赏。
同时,如果单独使用,在各自器材的表达风格界内,均能自圆其说,所以,对比,是一个换“水土”的过程,这时候跨界之“苦”就现生,对欣赏本身造成冲击,是发烧的动力,也是欣赏的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数播完整体和CD的对谈,linn的产品体系摸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在完成CD机对比数播架构的一次对比后,为了强化这个对比结论,再进行一次CD机直接针对数播一体机的对比,因为数播系统是我自己搭配的,我那个翩美的数播也缺解码模块,总之,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就不能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明确CD和数码系统的究竟差别。
这次现场对比的是linn DS(那个传说中的外壳缩水版),它和艺雅CD C5xeMP差不多年代的东西,那个年代,HIFI厂家都投身网络数码的改造中,有的不情愿或者保守被动调整,有的主动打响第一枪,短时间内百花齐放,其实,要说数码流播放器,根本不用等到2020年以后,乃至2015年之前,就早已成熟了一波,包括随着iTunes的数字音乐商店等,软件硬件齐头并进,打压的CD几乎销声匿迹。
直接进入结论:
①数播还是“软”,样本量已经挺多,比如艺雅QB9,当年就有烧友提过,还是糊、柔了一些,能够除去数码味的干薄硬,但是素质要再强一点就好。
后来方知,这种糊,并非为了除数码味而设,是怎么样都做不到CD机的那种安定、立体,但是,兼带着,可以中和一些数码味。
可是,你听艺雅的其他音源,以及他家的前级等,没有这种软的倾向,哪怕后面的CD8,都这个年代了,还是把CD系统给保留了,那声音,也没有那种软、糊,哪怕一丢丢,对比C5xeMP,还是那个调性,那个味道。
也就是说,隔了一代,厂家的产品,还是恢复本有特色,也就是本意是如此,跨越条件限制,还是要回到本来,这是我的一个判断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再比如我自己实际听过的美国AudioResearchCDCD5和他的纯USB解码DAC8,后者就是要软、要柔,没有那种醒神的张力,素质感上面不够“硬”。
而他家当年的CD8旗舰CD机,因为加入了胆电路,声音显得更加权威,也就是厂家的导向,不是那种酥软松脆,而是稳扎稳打的扎实。
另外就是上文描述的和weissint204界面加持下的DA10解码的对比,以及和hydra界面加持下的DA10解码效果的对比,这两个界面,都不是以柔著称的,204注重鲜活感与信息量感,hydra注重安定感和密度,结果还是明显软了、柔了。
那些数不清的云视听就不提了,仅我现场听过的,样本量已经基本够支撑判断。
LinnDS呢,嗯,也不例外,这个机器的密度感很强,但是立体感、光泽度、流畅感要弱一点,说白了,藕粉一样的韵味。
为什么用藕粉,就是感觉上,其希望每一分每一寸,都能表达清晰。
所以,那种大开大合的流畅感就少一点,属于偏微观型的选手,你说它小家碧玉嘛,碧玉算不上,那是另一个故事,和老一代linn有关,后面一点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先还是说这种“软”,如果要把这么一个有点抽象的概念讲清楚,要费一点口舌,那也不妨,唠叨一下。
CD的安定感,来源于结项的凝聚,水晶一般剔透,就像一颗水晶珠,这个效果,其实安定度并不亚于黑胶的,只是没有胶味,那是另一个维度的课题,那是因为水晶,有个“水”字,CD的结项里面,没有或者缺少信息量的润泽部分,要多余黑胶,也就是五花肉里面脂肪多了,像琉璃,像和田玉,总之,有包浆,所以润多,阴面的属性重,自然偏隐藏,偏安静,偏纯净。
黑胶更多的是阳面的感受,瘦肉部分居多,偏色差,偏鲜活,偏感染力,偏积极主动,也安定,但是更明显的体验是密度,是质感,也就是包浆少,里面什么内容看的很清楚,没有太多的掺水,但是会觉得干燥,上火,尤其人声部分。
乐器用黑胶播放,则非常好,因为乐器都是躁的,不是燥木制成,就是薄皮金属,弦乐也是强摩擦,几乎没有人给乐器加湿,注水,强调松香味的有,强调青苔味的无。
除了很少的特别乐器,比如玻璃杯装不同水摆一排那种玩法,所以物以类聚,黑胶表现燥器非常之得当。
CD表现血肉之嗓,天使柔情,别有一番滋味,不过算上数播嘛,CD也不一定常占优势,数播的人声也可以一绝,总之,模拟之外,人声并不丢份。
分神了,话说回来,安定上面,CD是一流的,他的结项是粘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没有分开的,好比一个水晶球,所有的内容都融化在球里面,有点让我想起了电影《侏罗纪公园(第一期)》里面那个拐杖顶端琥珀球里面的蚊子。
就是有什么,都在球的那个“场”内,球的边际,也就是结项颗粒的边际,一般里面填充物不会充满整个球,从核心放射出来,到了球的外层就衰减了。
球本来是透明的,这是基底,是毛胚,内容是浑浊的东西,从球心放射、喷涌出来,所以,哪怕没有浑浊的质,的内容的地方,也还是球的基底,也还是晶莹剔透的透明,也还是在一个“场”的范围内。
这就是CD那种安定的感受,为什么安,安在宅里,哪里是宅,它的结项构成,定则是定在一体,没有分离,都是打包好了的,封装好了的。
虽然有点刻板,有时候觉得有点硬,不够随和,有点别扭,但是,老老实实封装,规格严格处理,一刀切一样讲理不讲情面,CD就是这样和数播架构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数播就不一样了,好像是用微积分的方式,凑值,把很多散点合并,让他们站拢来,一个贴着一个,然后堆积,组合,聚集而成的,是一种积沙成塔的方式,而不是本来一体,是碎的,散的。
它的组合性很好,形态多变,因为拼成,所以灵活,细微,每一个组成的点,非常微小,若有若无,虽然不失踪迹,但是通常看到的都只有其组合体,个体隐匿,组群点阵宽松、自然、随和。
所以你会得到两种感受,一种是万箭穿心的扎耳感,不过,这个有点夸张,在不同组合和音乐内容下,有一部分,它表现的比CD宽松、自然,就是因为他的不粘合,但是另一部分情况下,他的平面化,那种隐隐作痛的躁,是不能避免的。
那么Linn KlimaxRDS1,也是数播架构,不能免俗,开声的巨大信息量,似乎标榜着“我不软”,“我很充实”,是的,铺面而来,满满当当的信息量,至少,撑起来了。
但是没有立起来,我说的那种立,不是整副画面的立,这个价位、段位的机器,没有这种问题的,而是单一结相本身个体的立,以为是稀碎颗粒,更小体量的粉尘和合而成的结项,是芝麻不是绿豆。
那么这里如果数字系统的这种细碎合体的做法,相对均分,弥散一点,就是ARC DAC8的那种,感觉整个听音空间,都充满了韵味,那种香气四溢,打开陈酿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如果相对收敛一点,就是LinnKlimax RDS1 这样,还是有一个主次,在整个听音空间里面,有一个扩散以及渐渐衰减的感觉,不过,既然是衰减,其源头的密度就进一步大于那种偏弥散的,整体感觉比DAC8要硬一些,同时,追根溯源的话,那个主音调的质感就更加强烈,素质感就更高了。
就好比吃米糕换成吃糯米烧卖,更结实的形态,五官感受互通,联想关联……
其实就是能量分配对注意力的引导,因为基础架构就是这样,就摆在这里,只要不是CD类的数字,就没有CD一般的水晶感,当然,水润感也下降一些。
好了,现在你会说起那个DSD什么的,哎,我就没有听过全能的方案,不是水多,就是燥多,要么就是太油了,单独而言都可以自圆其说,一旦对比,必有跨界之苦。
太流畅就脚底抹油,又想要涩一点,找纹理去了,每种方案都是恰恰有那么一个个性,有个性的东西,就有适用范围,在这里就不能在那里,就是一个逻辑悖论,一个哲学问题了。
所以,数字架构里面,传统PCM是我说的这样,因为我用PCM最多,最熟悉,解码方面,R2RSIGMA架构,或者音乐格式方面的变化,都是各有取舍,也都背离CD以及模拟的特性,话说模拟来看,磁带和黑胶也不一样,都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数字系统的这个特性,在声底干净度方面,大系统,音箱落地系统方面,那种畅快淋漓,大开大合,要弱于CD么?强词夺理的说法来了,那就是不见得也见不得,怎么说?
调整是可以靠周边、系统组合等等,扭转、改变,然后趋近于CD系统,达到类似效果,适配于大系统的,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如今数字系统是主流,完整的系统体系,依旧有很多一流的搭配。
但是,秉性难移,究竟无法等同。
据说有一个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儿子叫王献之,儿子模仿爸爸书法,在一个寺庙里苦练了10年。有一天,老和尚看了他写的字与其父的对比,感叹了一声,十年寒窗苦,一点像羲之。
但是,那一个点是怎么来的?
那个点是王羲之去看他儿子的时候,发现他有一个字,少写了一点,自己亲手给补上的。
如果我是那个和尚,我就马上会由这个结论,而产生对自己思维的思维,反证自己的逻辑,那么多带点的字,这个字的这一点像,其他的呢?如果非也,我马上就起怀疑,这个点哪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想说明的就是本底音色,调性根本,再怎么磨灭不掉。
比如,艺雅C5xeMP的那个特点,不论接功放、耳放、配什么线,怎么造作,还是逃不出听觉的识别。
占比、作用再小,一旦你锁定了它那个组分的印象以后,就再也跑不脱,狐狸尾巴早晚被捉住。
尊重底色,是发烧的重要轨则,不论哪一方面的底色,终归一格。
想留容易,也本存,想调整,化无,不可能,想靠其他凑出来弗兰肯斯坦,也最多只能是八九不离十的梦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2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inn毒,这里就承上启下,正好接续这次对比的第②点,第二点的结论又分为2个。
第一个,素质感强了,短板少了,均衡无咎了,也就“科学化”了,特性的那种声底,那种强调,那种态度,就隐藏了起来,占比就受到不断的压缩,被挤占,只剩下一点点,当然,还是有一点点。
同时,如果素质一充实,框架感受也会相应有感受上的坍缩,也挺矛盾,陋室铭和精装修,各有各的味。
linn,不论四方黑盒、还是CD12的那个年代那个外观的机器,还是DS这样的数字架构机型,产品线都如出一格,大方向如此的相似,就是稀藕粉变稠米糊,基液中的质变多,显得浑浊起来,但是更饱腹。
就所谓的原先的、老派的、古早的声音,和现在的、富有音响性的声音,差别如果在linn身上看,其实就是液体当中加入的这些固体物质的多少,来决定的信息量,说白了,还是一个信息量,信息量和流畅度不可兼得。
很多品牌卷素质,机型升级后,你看到机箱里面甚之多出不止一块电路板,原件也增加不少,声音方面,密度、信息量大增,那种留白的艺术就被忘在脑后,不再宽松,不再从容,不再淡然,不再雅致,而是认真、严肃、紧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3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要说哪个是linn的调音本来,我宁愿相信不是最新的旗舰款,这一点很怪。
我理解对应一个时代的旗舰,如果没有自由的市场空间,有可能就是被市场裹挟的产物。
毕竟成名曲唱罢,四周群起而攻之,自己不得不也开卷起来,无法简单新瓶装旧酒是也。
这里也有品牌,旗舰机种走最大化强化自己风格的路线,比如前面贴里提到的力士(这里说的是老旗舰,新的不知变了没有),那么受众和适应面,比那些越上级型号声音越正,品牌特征越隐藏的品牌,会更聚集。
对于linn,这个老音响品牌,各个年代,不同级别机型,构成了一个矩阵,同时存在于市场。
如果希望把握真正莲毒的定义,还是需要老老实实的,多听矩阵里面各个方格子里头,不同机型的声音,才能清楚,什么是莲的声音。如果彻底把握这些差异,相信直接奔着最新旗舰去的人中,有一部分会放弃那个所谓的信仰。
莲,似乎不容易懂它,这种历史久,细分型号多的品牌,的确有点复杂,选择上,会考验人性的矛盾与贪婪,既要又要的想法层出不穷,哪怕简单的一窥这个产品矩阵,都会有很多思绪,比如:
老一代的四方形黑盒子的莲,其实也分不同时期的版本,早期的版本,淡雅、超然,从容,大多是这个味道。
奇美我没有听过,但次旗舰听了以后的感受,就是那个素质,已经很高了,和CD12的差异已经不再翻山越海。
CD12又和Linn Klimax RDS1的素质类似,只是那是CD架构,CD的那种风格的加成。
所以推断,当年的奇美,素质再往上走的空间不大了,也说明其次旗舰也快要“满上”了。
空间也就那么一点,划分不了几个段落,毕竟入门机型也要能优雅歌唱,还别说,真是优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4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最新的linnSelekt DSM,和Linn KlimaxRDS1,均是数字架构,声音也感受上也相近,那种熟悉的感觉,虽然是对比云视听,但是我明白,因为,我对比Linn Klimax RDS1的云视听录音,也是我实际听到的那个味,所以可证。
再者,有一个黑方盒年代的分体(转盘+解码),真棒,这个双分体是当时的旗舰,后面的旗舰就没有双分体设计了,那么,再分2点。
第一,双分体,解码可以单独BNC接入信号,但是,如果不用CD转盘,用数字界面,那不行,CD系统独有的优雅,出不来,半吊子不成形,不用linn的转盘呢,也不行,还不是莲,所以,分体和一体无别,都要全套,不然四不像。
我帖子之前写过第一代macmini机器用作达菲系统下,PC“老声”与现代声的对比,而如今,linn的探索,CD架构方面,也可以理解做是一个“老声”的逻辑方向。
CD相对数播就是“老声”,如果分体机,你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逻辑,是老声(CD转盘)+老声(旧型号芯片【1702K】解码器),那就是老声的终极叠加形态,出了一个传说中90年代顶峰的艺术审美。

不是厂家的审美变化,而是市场的背景变化,技术迭代,linn也跟着变,无奈或是欣喜,全看个人,但是如果遍览,而且没有新旧机型执着,那就自由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第二,这个分体,和黑盒版本的一些低端型号的声音相比较,素质高出来的并不多,没有那么的多,隔着很远的感觉,没有我所谓的藕粉感,还是老机型一个大类声底的机器,流畅,畅快,顺滑。
这个可以推断,在同样的解码芯片架构下(这就是年代界限了),顶配机型所作出的努力,把当时的可以调动的条件,用到极致,但是也还是当时的技术底子,能压榨出更多优化,但是毕竟和隔代的差异,还是大。
另外,隔代的机器,这个我没有细分研究具体型号。
在时间上,新一代的入门,能否承接上一代旗舰素质的一部分,毕竟芯片基础前移了,底子不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么实际上呢?
虽然逻辑有失严密,还是说一下体会。
linn25周年纪念款“惊奇”型号CD机,我只知道不是高端型号,但是,它究竟出场在那个分体旗舰之前,还是之后,就是两条路径的逻辑。
这个机器我听了的感受,比分体素质弱一点,但是,不追求严肃大编制古典,流行、人声等,linn味十足,优雅一绝。
如果这个机器,是分体时代的低端,那么分体就比它压榨出更多一点素质,但是不很多,底子没有变得藕粉;
如果这个机器,是分体后时代的机型,那么想要分体一般的素质,就往上选一个型号,估计差距就不大,甚之矫枉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第二个,linn的流畅,和艺雅的流畅也不一样,从逻辑上讲,金标的C5xeMP照理说比非金标版本声音更纯净,泛音更少,背景更黑,那么,信息量就更主次分明,流畅度就要更好,这是逻辑推断。
不过,此流畅不同彼流畅,美国机的直截了当,不喜欢讨巧、委婉、婉转的设计理念,直角边不做倒角处理,再如何流畅,也是相对美国声底的范围的变动,和linn的英国声的流畅比不了,感觉不一样。
linn的流畅,除了减少信息量以外,和它本身声底的特性,有很大关联,那种特性,加持了整个声音的流畅度,让它可以用优雅这个词来形容。
雅字的赋予,本来就有种刻意脱俗,偏离真实的意味在其中,儒雅,绅士风度,刻意要柔化、讲礼节、客气一点的表现手法。
我原来有个君子入门CD机,那个声音,真是大气,半尺寸的机箱,放在床头,连接耳放,推出来的那种恢宏感,真是让人感慨,英国声也能如此磅礴,就是,少一点密度和细节的交代,大手笔的挥洒之间,有一点空空荡荡,那正是想象的空间,也是感觉上的一点点缺憾
另外,君子的声音火气大一点,声音偏暖,味道偏甜,色泽偏红,这是和linn的那种清高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的这个特性,很像老一代linn的那种初阶CD机种,惊奇那样,像在什么地方?
不是风格,是形态,就是宽松、畅快、潇洒,都缺一点内容,布偶里面的填充物没有塞那么满,就是表达态度。
这就好像北欧的那个翩美的CD机一样,只追求特色,不和其他友商比素质。
linn毕竟不是那么暖、甜的英国声,有一点自己特别的气质,就算大魔怪的旗舰CD12,也比起CHORD的红参考,有其天外之声的一点点特质,那一点点,不落俗套的矜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第②点的二个结论,额,写了那么多第一点,都快忘了还有一个补充,就是数码系统下,linn也照样制作出了一系列产品线,但是,因为数字架构和CD架构的不同,数字架构的非旗舰机种,就不像CD架构下面那样,就有点容易单薄的过了一点。
因为产品线的配方差类似,但是架构不一样了,CD架构水润,包边,Q弹,相对厚润一点,哪怕入门机种,稀释的那种,也有足够“液量”支撑、烘托、润泽听感。数码系统那种聚沙成塔的方式,就没有这些铺垫,所以优雅就少了几分神色,略显枯槁,这是一个细节。
数码系统,高配机种乃至旗舰有其不可撼动的位置,可以做到尽量均衡。
尤其在底声特性的搭配上,比如,大部分的英国器材,其声底,本来就喜欢凸显中频,韵味、信息量、质感等很棒,此时,想要加一点流畅、光泽、剔透,化去一点干涩、粘滞,则更需要如CD一般的架构来契合。
还是那句话,不要为概念困住,一切都是相,直截了当,选择喜爱,莫管其他。
颠来倒去,各种摆弄,终于完成这一段文字,逻辑勉强可以不那么别扭,虽然还是纠缠,但已接近能力范围的最佳优化,各种思路穿插,记录下来,基本就是Linn Klimax RDS1给我带来的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超时空、线世界、VOVOX还有机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再说说线材的比较,正好随缘,抓一把发烧线材,和我那个几元的汽车音响线对比一下,我不怎么玩线,用的大多是这种东西,而且,买了又买,几乎所有信号线都是它了,但是有缘重温一下发烧线材,线材表演一下,就舞文弄墨,发挥一下妄想
妄想,就像电影《终结者(二代)》里面的液态金属人T1000,一旦沾上某个话题,滚雪球越滚越大,就甩不掉了,必须解决,释放,势能太强,纠缠不休。
你用强力手段排开它,就像液态金属人中枪而且是散弹枪,几乎炸开,恢复的就慢一点,你用弱力手段推开它,就像液态金属人中枪但是是手枪的小威力子弹,很快也就复原了。
发烧路上,我们跌的坑/玩过劲了也类似,坑大一点/玩的累了,可能心灰意冷的时间长一点,死灰复燃,早晚,退了这个,去了那个,液态人还是液态人,不死的T1000,最后融化了,额,那不是常理的对应,是湮灭了,那不一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0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一代经典电影人物,液态金属人,近乎完美的和乎“原理”的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4 05: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