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01
发表于 2024-7-10 16: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7-10 16:50 编辑
mmyxlt 发表于 2024-7-10 14:03
坎切利-挽歌
                       ECM[1656]Giya Kancheli-Lament
     ...

感谢层主,有心了!

感谢楼主,介绍了这么好的音乐。

即使不看楼主的文章,这部作品展现出的魅力就已让我着迷,对照着楼主文章,更是可以体会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现代派的音乐,这么好的现代派音乐,没有楼主的介绍,我是根本茫然无知的。

就算单纯作为一个器材发烧友,它的音效也很好,值得一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8: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mmyxlt 发表于 2024-7-10 16:02
我是恢复了,早上发在帖子底下了,到现在也没通过。也罢,把清晰图贴上吧。

非常感谢层主,只有对古典音乐深爱才能做到,很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19: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0 16:47
感谢层主,有心了!

感谢楼主,介绍了这么好的音乐。

再谢老兄这张坎切利,这位作曲家值得关注,我对他的喜爱胜过施尼特凯、帕沃等,他很有特点,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识别码,作品又普遍具有巨大的人文情怀,我听过的几部都精品。

Unbenannt - 185_副本.jpg (108.82 KB, 下载次数: 25)

Unbenannt - 18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4
发表于 2024-7-10 1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7-10 20:30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0 19:05
再谢老兄这张坎切利,这位作曲家值得关注,我对他的喜爱胜过施尼特凯、帕沃等,他很有特点,创作有自己独 ...

感谢你介绍了这位作曲家,也感谢你劳心劳力精评这位作曲家。

我已经通过你初窥门径,也将这位作曲家牢记在心。

但是你我之间,说谢已是多余,

虽然说惺惺相惜,但于我已实属勉强,你的高才,至少在你展现出的各方面都强于我,

不说古典音乐的的见识,其实曾经是我喜好且略微初探过的古诗词,都远胜我许多。

同是天涯爱乐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果我曾经对于你自谦的诗词“文字游戏”出言相阻,也是我过于敏感了,事实上,也许并不是谁都能解读的,而且,也许还是因为我心存嫉妒。

其实,略用典,再“婉约”点,也不失为舒畅胸怀的良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发表于 2024-7-10 21: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茂名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0 18:57
非常感谢层主,只有对古典音乐深爱才能做到,很欣慰!

真该感谢、而且令我佩服的是楼主。能够不倦也不悭地分享美好音乐。我是在好几年前就关注了您的微博,可惜后来断更了。现在能在这个帖子里延续下去,只有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07: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肖10第一乐章整个的气氛凝重而阴郁,这样的基调自然会采用小调(e小调),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首先演奏出低徊沈郁的引子,它长久的浸润扩散,如一团团黑色的云雾,直到2.30分(演奏时间参考罗版)单簧管演奏出主部主题,小提琴的追随伴随着苦涩与温情,却发展成不屈与抗争,有力的顿奏与定音鼓在主和弦上的重击为抗争情绪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呈示部就这样明显的“反抗”,似乎只有在1953年后老肖才会如此大胆,单簧管的再现为主部主题再一次披上了温柔的衣裳,第二主题6.35分由长笛奏响,它怪模怪样的不稳定旋律与和声特点确实类似一支怪异的圆舞曲,冷漠而令人难以亲近,音乐在8.59分进入到展开部,展开部首先由低音大管在主部主题上开始,在经过一段温馨又夾裹着几声呜咽的音乐“长廊”,进入到碰撞的空间,引子、两个主题在这里展开激烈的对抗,犹如一庞大而又冷漠无情的战场,前面所有出现的主题旋律、不管是阴郁的、温馨的、怪异的,全都换了一付面具,凛然全力的发力“激动”起来,如冰川相撞!如钢铁互击!冷兵器般的残酷无情,在达到第二次高潮后于16.13分进入到再现部,再现部几个主题恢复了原始模样,而付部主题则略带嘲讽,但最终归于凝重沉抑的氛围中。

第二乐章是一短小的谐谑曲,三段体,主调选用了降b小调,A部主题是一固定音型反复快速的疾进,开声如刀锋般锋利,材料分别以弦乐与管乐两条线呈现,其间加杂打击乐肆无忌惮的表演,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三声中部在1.26分出现,但很快就与A段纠缠在一起,更增添了强悍的张力与无可阻挡的冲力,再现时弦乐有微妙的力度变化,老肖70年代曾明确解说,这个乐章是在画一幅肖像,快如旋风的音乐透着凶恶险狠,它确能让人联想到凶残与铁腕的无情。

第三乐章使用了与上一乐章降b小调近关系的c小调,回旋主题包含着两个乐思旋律,开声的主乐思与第二乐章的“固定音型”有几分类似,但由于速度很慢,明显带有沉思特点,副乐思据说由老肖姓氏开头的四个字母组成(D-S-C-H,对应着音符so、ra、fa、mi),此说确否很难考究,单纯推断此也没啥大的意义,但这个音型(so,ra,fa,mi,)的确构成这一乐章的主导动机,它作为一主要材料被广泛应用,副乐思出现在1.06分,你可以把它看作是第一插部,它其实脱胎于主乐思,更像是主乐思的变形处理,然后是在不同调上强调展示,每一次演示都明显带出不同的色彩变化,3.40分出现由圆号主奏的第二插部,溢泛着浓郁的田圆色彩与抒情性,似乎表达了老肖对社会新变革的希冀,弦乐的拨奏如一声声春雷,将圆号传导的意念传向远方,6.47分再次回到回旋主题,两个乐思旋律在流动中突然变形,音乐力度陡增,性格变的威严且富于戏剧性,管弦乐各个声部一齐发力,形成震撼的音响高潮后,结束在开始主题的宁静中,延续着希望的种子。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行板引子由大提琴与双簧管的对话开始,带有温暖的抒情性,它在经过一段有准备的预演后,于4.13分进入到快速的第一主题,主题性格明快、轻松活跃,5.30分同样是快速的第二主题呈示,两个主题非常接近,不仔细甄别难以辨认,这两个主题在展开部展开对比,各自的个性在这里开始明显起来,喧闹的第一主题与进行曲般齐整的第二主题以各自的面目尽兴表演,使整个展开部的调子充溢着积极乐观,宁静的大管开启了再现部,最后以乐队快速的高潮结束。

版本上,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与前苏文化部交响乐团版能满足你对作品的大部期待,首先他对作品的直观有着感性而准确的判断,开放性的演奏贴近老肖的作品精神,能够把作品隐匿在音符中的思想以率直的口吻表达出来,演奏完全彻底的俄罗斯化,其次,罗氏的指挥从来不乏想像力,他的可取之处在于:在赋于作品丰富想像力的同时、兼有生动的细部,因而他的演奏总是充溢着灵动与生机,尽管有时灵动的过了头,但总与僵化无缘,如第一乐章,引子处理的一般,低音提琴显得沉闷而浑浊,但随后的两个主题都具有鲜活的个性,此时的罗氏并不考虑声部的整体性,他将其恰当而又大大方方的突出来,这样处理更容易给听者留下印象,也就更容易激起听者的认同与联想,同时在展开部,又以放大和夸张的笔法大鸣大放地展开主题素材,这在理解上显然与卡拉扬不同,高潮乐段表现出歇斯底里般的颠狂气息,音乐仿佛要挣脱一切枷锁而尽情狂舞,再来看第二乐章,显示出对管弦乐强大的控制力与精确感,如飞的旋律并不失层次,你找不到哪里“含混”,特别是1.50-2.55分这一段,令人抚掌称绝,开足了马力却声如细发般,丝丝可辨,同时演奏的画面鲜活,果断的句型、短促的节奏与张狂无忌的语汇,活画出一代暴君的形象。

他的不足在于整体性一般,结构并不稳健,音乐的外观与大的轮廓感与卡拉扬版有明显差距,录音效果令人满意,这版演奏与卡拉扬版恰成对照,卡帅在演绎与音乐语汇正宗感上欠缺的,正为罗氏所长,反过来,卡帅的优势所在,却又是罗氏所不及,这两版正好形成“互补”,放到一起听,绕有兴趣。

老肖的交响曲卡拉扬只录有第10号,且先后录制了两版,此版是1982年的数码录音,卡帅的演奏以整体性见长,尤以优异的外观与出色的结构给人以好感,《企鹅唱片》对它很推崇,这部作品的演绎与解析都经过卡帅严格的梳理,老肖在这里变的精致与条理了,但同时作品中俄罗斯的味道与气息也经过了卡帅的掺杂与微调,不能不说一些特色被“屏蔽”了,一方面演奏表现出高超的大局观与技术含量,一方面老肖特有的那种突然的起动将息和忧郁与狂喜纵横交错的斯拉夫气质也弱化了一些,这在第一乐章能觉察出来,引子的低音线条更清晰,主部主题的抒情性出色,显然它更“柔”,但对比乐段就不如罗日杰文斯基表现的那么“疯”,这是地域风格差异所造就的理解角度不同的结果,卡拉扬在技术上一贯首先考虑整体架构的均衡,他的演奏步伐要一步步走,对动态一般不会“突兀”地张开,均衡与有准备是德奥血液的基本成分,因而卡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整个声部的平衡,再听他处理的副部主题,长笛的声音仍然置于整个声部的均衡中,而不会过于突出来,这样,展开部的威力在这一乐章中就被强调了(它只所以被强调,是因为乐章两侧相对平坦),音乐的动静起伏在整个的分配上就显得更合理,显然:卡帅的处理在结构上更加齐整,但演绎在解析的清晰与直观上并不比罗日杰文斯基出色,它给我以隔着一层纱看老肖的感觉,演奏并没有出色展现老肖作品中在悲观基调主导下情感的大起大落,他意在注重气氛的营造,却多少忽略了对内心悲愤与抗争情绪的刻画,演奏效果很“正”,但对主题思想的揭示过于温存,他棒下的老肖似乎经过莱茵河过多的冲洗。

第二乐章同样,技术与管弦乐声响的效果无可挑剔,但在演绎上则显的不够犀利、不够癫狂,说句直白的话:它不那么凶残险恶,音乐带给你的美感与冲击足够了,却少了历史的画面感,在这里你难以揭开历史的疮疤而看到血色的恐怖,当然我也必须补上一句:从音乐的角度说,实在精采,可一窥卡帅调度技巧与柏林爱乐团强大的实力,精湛在于每一声部所合成如齿轮运转般的环环相扣,而不独独在弦乐群。

后两乐章尤其令我满意,卡帅擅长于这样的乐章,情感与力量转换非常自如,温情与激烈相互映衬、各得其所。第四乐章尤好,卡帅在这里与以重笔,使得整部作品更为完整,西方论家对这部作品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这个乐章上,部分评论认为“结”的份量不够,但卡帅以稳重、浑厚、自如的演奏赋于其有力的归结,调度上笔法明显:引子部分稍拉长、增强了展开部两主题的对峙、借以引入展开部的戏剧性效果,尾声同时拉宽了幅度,这样的结果是“整合”了作品的奏鸣曲式,它在直观上比第二、三乐章更为醒目。


罗版:https://pan.baidu.com/s/1MDB-IJjufx7FMbgIFUZa7w?pwd=pemy
卡版:https://pan.baidu.com/s/1XN_mYa9WGmlQS3cRycoAhg?pwd=eq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发表于 2024-7-11 1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1 07:59
肖10第一乐章整个的气氛凝重而阴郁,这样的基调自然会采用小调(e小调),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首先演奏 ...

又上了一堂大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8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0 19:47
感谢你介绍了这位作曲家,也感谢你劳心劳力精评这位作曲家。

我已经通过你初窥门径,也将这位作曲家牢 ...

老兄性情中人,你我一样,交往几次便觉相见恨晚,所以我一直以老兄相称相待,我也许是职业关系,略知点文字,又从小喜爱诗词,但究竟不过如此。

从老兄这拿了不少资源,我的确心存感激,听后略有文字回报,倘能对老兄欣赏有所启发是很高兴的事,今后也会如此,但我不会再客套了。

这个帖以交响、协奏等管弦乐为主,但对几位大家则不拘泥,目前以老肖为契机,展开后浪漫和20世纪新音乐,涉及不少作曲家,又因为这一块的作品,基本打破了古典作曲的固有规范,说实在话,有难度,所以,多版本的听与鉴赏有必要,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倘能把这一块弄通,再回头听两位小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直到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就很简单了,就会对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印迹,有一个质的提高,所以,在这耗点时间有价值,来日方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9
发表于 2024-7-11 11: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1 11:06
老兄性情中人,你我一样,交往几次便觉相见恨晚,所以我一直以老兄相称相待,我也许是职业关系,略知点文 ...

如此规划太合我意了,可以长聆清教。

老肖是我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开始接触,就一听钟情,也是我长期偷懒没有认真了解过的,但就是喜欢听的。反正大背景都懂。

以老肖做骨干,继往开来,也是给我补课的良机,

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能畅言而不受拘束,心血也不致老是被毁。

再提个小要求,万不得已的时候,截屏最好用电脑,手机拍照的太容易模糊了。

如果电脑截屏操作不便,可以把电脑上的文字通过微信上传,再手机截屏,反而不受图片大小限制。

这样,即使心血被删,也有机会还原。

当然你早已说过,不愿受这种束缚,不论你怎么做都可随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0
发表于 2024-7-11 17: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怀念逝去的风 于 2024-7-11 17:07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0 19:05
再谢老兄这张坎切利,这位作曲家值得关注,我对他的喜爱胜过施尼特凯、帕沃等,他很有特点,创作有自己独 ...

今天听了他的Kancheli- Chiaroscuro,我从外行的角度,感觉似乎像是是姊妹篇,Kancheli似乎很喜欢玩小提琴“G弦上的咏叹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1
发表于 2024-7-11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1 17:03
今天听了他的Kancheli- Chiaroscuro,我从外行的角度,感觉似乎像是是姊妹篇,Kancheli似乎很喜欢玩小提 ...

回复完了,总觉得哪里不妥,

光记得G弦上的咏叹调很有名,一直误以为G弦是最高音,惭愧,巴赫我很少听,听过大概也不会有这么低级的错误。

最后还是搜索了一下,才知道G弦是最低音,E弦才是最高音(所以我一直说自己五音不全,完全是门外汉)。

所以,应该说是E弦上的咏叹调。

唯一可以自我解嘲的是,像我这样的人也能迷上古典乐,可见古典乐的魅力是多么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2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1 20:09
回复完了,总觉得哪里不妥,

光记得G弦上的咏叹调很有名,一直误以为G弦是最高音,惭愧,巴赫我很少听 ...

初听坎切利先不必在意技术概念,先听感觉,你的感觉是对的,我还没听到这张,只大致知道也是克莱默和他的波罗地海室内乐团演奏,一首是《明暗对比》,一首是《暮光之城》,都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其中暮光之城有大段对死亡的心理刻画,这与你听后的感觉是相合的,与《挽歌》有相通的地方。

我仍在听文艺复兴时期的弥撒,发几篇后转向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3
发表于 2024-7-12 08: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学习 谢谢 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4
发表于 2024-7-12 1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1 07:59
肖10第一乐章整个的气氛凝重而阴郁,这样的基调自然会采用小调(e小调),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首先演奏 ...

能否向楼主提一个比较过分的请求?

找一部比较简洁的交响曲,帮我普及一下最基础的知识。例如:主部主题、呈示部、展开部等等。目前,我是边听音乐边看评价文章,靠猜、靠悟,还是不得要领。如果先生方便的话插播一集普及教育的文章,先谢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6: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伊戈尔·列维特这套3CD收录了2部作品——老肖的《24首前奏赋格》和罗纳德·斯蒂文森的《DSCH上的帕萨卡利亚》。

伊戈尔·列维特是近年颇受追捧的钢琴家,以富于挑战精神、追求极限的演奏风格和精湛的健盘技巧广为人知,他的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以优美的音调和富于音乐性的措辞语言令我满意,在风格上更为接近肯斯·加列特的那种柔和、流利、温暖的声调和抑扬有序的节奏,听起来悦耳动听。

演奏对情绪的控制给我印象,明显有意识降低所谓“斯拉夫气质”,从而达到降低作品地域性色彩的诠释设计,这一点吻合现代眼光,把演奏集中于作品的音乐性之上,从而最大可能挖掘作品的美学特征和更丰满的音乐色彩,从而让这部作品在音的律制上能涣发更悦人耳目的乐感,伊戈尔·列维特的这套老肖《24前奏赋格》正是在这一点上创建出自己的个性风格,他做的够好。

明白了上述,也就明了他的速度选择基本属中等偏快的一类,一般不会有忽快忽慢的两极性,也不大可能会出现类似梅尔尼科夫那样的“攻击性”节奏,听听CD1的12首,快速段落普遍弹的情趣盎然,如a小调G大调和D大调赋格,既使慢速度的章节,他的弹奏仍注意挖掘其中的音乐性,仍能弹出悦耳的乐感,如第4号e小调和第6号b小调,踏板运用恰到好处,音调的时值既充分又能展现出优美,这首本身就是情感性的,但他对情感的表达可控。

触键的力度与变化相对较为自如,手里的几套版本中,他属较多的使用了踏板,追求旋律的起与伏与声音的美,虽左右手的均衡性一般,但他的音调之美足以确立风度,再加上出色的速度掌控,演奏出足够的丰富性,因而也具有一定吸引力,如第8-12几首升音的小调都弹的韵致丰腴、情趣淡雅,升g小调也朗朗上口。CD2的后12首弹风更沉稳,情感也相对变得淡漠,较多地依赖了走键的力度,触键似乎不如CD1的才艺飞扬,但我更欣赏他这时候的扎实与琴音稳稳的根基,听听降e小调、降d大调前奏曲,弹的棒极了,第16号降b小调的赋格也开始缓缓的注入情感,但仍把握着分寸,力度掌握甚佳,左右手的低音与高音都散发着耐人寻味的情绪,能看出一流的调控能力。

一旦沉稳下来,键盘上的伊戈尔·列维特同样为我欣赏,不动声色中而风度自溢(听听第17号),当他以更理性更智慧的眼光审视时,砝码是增加了份量的,这并非是力所不逮或灵感疲劳,而是演奏趋于“内在化”后,内在情趣徐徐扩散的结果,如第20号c小调和24号d小调赋格,演奏更集中于抒发内在的生命体验,锋芒自敛,但不怒自威,特别是第24号,结束的够威武。

老肖作品无须说,说几句罗纳德·斯蒂文森(1928-2015)——苏格兰钢琴家和现代风格作曲家,创作风格受布索尼和苏格兰民间音乐影响,作有钢琴协奏曲、管弦乐曲、人声与乐队等各类体裁作品,但影响力有限,这首为钢琴而作的《DSCH上的帕萨卡利亚》创作于1961-62年,所谓“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实际是源于古老西班牙一种三拍子慢板舞曲,它在传统上是以4-8小节的一组固定低音为基础、围绕主题展开连续变奏,可见属于巴洛克中晚期的古老变奏曲,巴赫、亨德尔都作有此类风格的passacaglia,斯蒂文森的创作灵感源于老肖第10交响第3乐章的“D-S-C-H”四音主题,以此为基础写成一首庞大帕萨卡利亚,演奏时间近80分钟。

罗纳德·斯蒂文森的《DSCH上的帕萨卡利亚》对初听者有很大难度,这样现代风格的超大型变奏曲本身就不好“抓住”,这远远不似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或贝多芬的《迪亚贝里变奏》,对它们你还能从调性上着手,紧紧贴住音乐内在的调性关系去分辨理解,因为那时期的调性音乐“始终有调性”,它一般不会漂移,这对理解非常重要,而且,这两部作品的主题都悦耳动听,明白易懂,斯蒂文森这部不行,它的主题就“晦涩”——老肖名字的英文缩写:D-S-C-H,对应着音符so.ra.fa.mi(d eb c b),因为主题对很多人都不熟悉,围绕它的主题变奏就不大可能很清晰,但你听听第一曲“sonata allegro”,so.ra.fa.mi,这个主题始终重复于低音部,而第二曲“回旋形态的华尔兹”,主题则稳稳占据着中音区,第三曲“插曲”主题漂移到上声部,并以一连串的上下葩音引人注目,换句话说:它并非很难懂,需要的则是,尽量弄清每个章节的“标题意义”和相关的历史事件(60年代),剩下的就是一遍遍狠狠地听,别无它法,但听下去,听熟之后,又有无穷无尽的意韵。
此作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1-7。第二部分 8-16. 第三部分 17-21。


https://pan.baidu.com/s/1CNZ_mgtSy7s1qmTZNzQpCw?pwd=a1u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6: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ejack 发表于 2024-7-12 14:38
能否向楼主提一个比较过分的请求?

找一部比较简洁的交响曲,帮我普及一下最基础的知识。例如:主部主 ...

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7
发表于 2024-7-13 07: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感谢楼主并期待入门课!搬小板凳占前排认真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8
发表于 2024-7-13 1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3 06:49
伊戈尔·列维特这套3CD收录了2部作品——老肖的《24首前奏赋格》和罗纳德·斯蒂文森的《DSCH上的帕萨 ...



鹅网找了点 伊戈尔·列维特,供拾遗补缺: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EMU2w0eJnZX-yxqLtTfiQ?pwd=tm6r 提取码: tm6r


https://115.com/s/swztkzo3n8w?password=p0f3#
Igor Levi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9
发表于 2024-7-13 12: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3 06:49
伊戈尔·列维特这套3CD收录了2部作品——老肖的《24首前奏赋格》和罗纳德·斯蒂文森的《DSCH上的帕萨 ...

DSCH当时看到就觉得很费解,原来是这个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0
发表于 2024-7-13 13: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3-1 12:13
海伦·葛莉茉在勃拉姆斯钢协演奏史上留下印迹,勃钢协女性版不大多见,第一号1990年现场与巴伐利亚广播 ...

格里莫这两个钢协不是2012年的录的吗,第一是4月在Herkules音乐厅的现场,第二是11月在维也纳金厅的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8-8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