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921
发表于 2024-7-13 13: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virgo_bottle 发表于 2024-7-13 13:04
格里莫这两个钢协不是2012年的录的吗,第一是4月在Herkules音乐厅的现场,第二是11月在维也纳金厅的录音
...

封面的唱片是2012年录的,但已经是后来的了;唱片的中文介绍说她初次录第一是1990,录第二是15年后即2005,楼主也是说的这段历史。

楼主的链接里,封底上有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发表于 2024-7-13 13: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3 13:45
封面的唱片是2012年录的,但已经是后来的了;唱片的中文介绍说她初次录第一是1990,录第二是15年后即2005 ...

这样,是我未知全貌而妄作断言了。感谢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06: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这张唱片收录了两首吉亚·坎切利(1935-2019)的作品,一首名为“Chiaroscuro (明暗对比)” 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一首名为“Twilight(暮光)” 为两把小提琴和乐队而作。《明暗对比》由克莱默操琴独奏,《暮光》则由克莱默和他的弟子帕特里夏·科帕钦丝卡娅操琴,乐队均由克莱默亲自组建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演奏,ECM2015年出版。

现代作曲家中,坎切利的音乐只所以相对易于接受,首先在于他具有独到的后浪漫主义倾向,这样的写作风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完全无调,尽管仅残留着调性尾巴,但听者相对尚“有路可循”,更重要的另一点,则是渗透于音符之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情怀,这里面又往往内蕴着他的良知,这是他音乐作品最打动我的。

这首《明暗对比》即如此,在低音鼓不祥的开场气氛中,小提琴演奏出柔和、不安、怀旧的情绪,尽管两次被惊艳的滑奏打断,小提琴仍然固执的、深情柔和的诉说、在低音鼓等打击乐和乐队不详的干扰中进行着,乐队和打击乐的强奏不时激起邪恶的波澜,听到此,作品的旨义逐渐清晰起来,所谓“对比”,除去音乐本身的轻与重、力与柔、明与暗的对比外,其实是在暗示人世间善与恶的并存与本来面目,一个尽善尽美,柔和亲密,一个阴森强悍,粗暴无情,但占据听者心灵的最终是小提琴极柔和美丽、优雅稀薄的良知之声,而这样的“良知”又何尝不是坎切利、克莱默等这些伟大音乐家的一生写照呢?他们一生都走在艰辛探索的路上,砥砺前行。

结构方式一如我们所熟知,有些类似他的《心弦》——即:独奏与乐队交互演奏,对比与助推交互模进的结构方式,音乐于平静稀薄中蕴育着不凡和强劲的动态高潮,充满着各种鲜明和强烈的对比,极有魅人的表现力,此作中,小提琴是无可争辩的主角,从类型上看,即非协奏曲、亦非音诗类型,而是以独奏与乐队交互表达的形式展开浪漫化的、极细腻的戏剧性的“对比”,两者之间时而亲匿的温合相融,时而乐队与以强劲骇人的峰值高潮、来阻断小提琴的倾诉,每当这样的高潮过后,仍是小提琴时而细若游丝、时而坚韧的不屈诉说。

克莱默(1947-)的这版演奏实在无与伦比的精彩,我们可仔细体味感觉他这把弓对弦亲匿的、爱怜的磨擦,却倾尽心中曲委,又柔和的令人感动,克莱默师从奥伊斯特拉赫,出道即以超强的弓弦技术闻名,新千年后,无论演奏精神或音乐视野都上了不止一个层次,他是诠释坎切利小提琴作品的天然权威,被坎切利亲切的誉为此作的“合著人”。


《暮光》是坎切利应克莱默之邀所写,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大病初愈后、凝视着他在安特卫普工作室外的一排滴着冰水的白杨树,在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才明白这棵树的意义,这部作品所写就是此时此刻作者心中的各种联想与情怀,包括也许突然就降临的“噩梦”,尽管作品仍然具有一种潜在的柔和,但演奏充斥着生与死、希望与绝望的对比——并将其置于大自然风景画般的广袤之中。

两把琴之间有着亲密的融合关系,以致于很多时候就像一把琴的声音,可见坎切利为其写作的和声之协合,乐队的强动态的具有一种骇人的、抽打般的、极寒的冰凌效果,令人不寒而栗,而它对应的则是两把小提琴不安的沉思、柔和的对话、撕裂的细胞、颤抖的筋骨、和天光的恩赐,这样的作品,需要每位听者深临其境去感悟,至少到了我这年龄,对死的恐惧会不时涌上心头,而越发能感觉生活的美好,听此音乐就尤为的五味杂陈。


https://pan.baidu.com/s/1kefdTH9TbuvUI9J2KWr0KQ?pwd=2owt (感谢原发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4
发表于 2024-7-14 08: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4 06:46
这张唱片收录了两首吉亚·坎切利(1935-2019)的作品,一首名为“Chiaroscuro (明暗对比)” 为小提 ...

感谢楼主的详细介绍。
又认识一位作曲家和一位小提琴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09: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降e大调,呈示部:两个果断的顿奏和弦之后就是浩浩荡荡洪水般的第一主题,它势不可挡的向着广阔的战场席卷而去,第二主题出现在0.55分,分别由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小提琴呈示,但由于第一主题太过强大,它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很难与之形成对比,注意主音 1 和属音 5 这两个音,特别是 1,几乎是这个乐章力量的源泉,什么是主音的凝聚力?什么是大三和弦?它的作用是什么?一清二楚,比写一百句都清楚。
展开部:自2.06分开始,展开部的规模结构显然被扩充了,合奏形成如巨大的战场,就像一悬而未决的命题,一次次向着答案冲刺,一步步走向天崩地裂的高潮,能清楚的听到两个主题的展开,但第一主题占统治地位,其二则是频繁的转调。
再现部:我给出两种分法,一种始于8.22分圆号再现主题,它有一个明确的再现的信号,相对在调性上也合理——即音乐又回到主调:降e大调之上,但随后仍然伴随着频繁转调,这样频繁的调性改变显然仍具有“展开”的意义,它的情感与音乐发展仍然在“拓展与延伸”,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另有将再现部划定在10.41分开始的分法,从再现部的意义上看,我以为更恰当,曲式的空间分配也更加完整,但它缺乏则是再现部明晰的句断信号。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柔板,c小调(降e的关系小调),复三段体式(A-B-A-B-A),前后两段都是“送葬”主题(A段),4.54分进入中部(B段 音乐转到C大调,请注意调性改变所带来情绪的转变,调的色彩感与情感意义体现在这里,而绝非单纯是“调”),第一句就是大三和弦,情绪为之一变,悲伤压抑的情绪消失,代之而起的则是英雄颂歌般的咏唱,再听听回到A部这一段(7.18分),由于受到B段落的影响,悲伤的情绪已不像前面那样浓郁,它转变成了悲壮,规模越来越大,并最终形成巨大高潮。

第三乐章,谐谑曲,降B大调,三段体,曾被标题爱好者标为“英雄的世界观”,偏狭但也有几分提示作用,A段主题情绪乐观、向上、充斥着生命的力量,英雄的乐观情绪犹如山谷的激流奔涌而下,B段出现于2.34分的军号合奏,仍带有英雄的特质,4.10分再回归A段。

第四乐章是一首大型变奏曲,降e大调,在一段强大的快速引子过后,弦乐器弹拨出变奏主题(1  5  5  1| 1 71  1  27 14  5),主题来自贝多芬一首乡村舞曲,后用在《普罗米修斯》上,它由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固定低音顿奏开始,前后历经11次变奏,而每一次变奏都是一种精神的升华,都赋于其崭新的形像与意义,都具有宽广的交响性光彩,这11段变奏总和到一起,效果是惊人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宽广的前景,表达了令人景仰的、巨人般的世界观,第1变奏-0.51分,第2变奏-1.23分,第3变奏-1.58分,第4变奏-2.34分,第5变奏-3.37分,第6变奏-4.57分,第7变奏-6.28分,每段变奏都不同,以此类推吧,有兴趣的朋友可注意其中的调性变化和与之俱来的音乐色彩变化。


https://pan.baidu.com/s/11-divYHw_gh0XUprCxYO0g?pwd=53n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09: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4 09:37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降e大调,呈示部:两个果断的顿奏和弦之后就是浩浩荡荡洪水般的第一主题,它势不 ...

仓促中忘了写,贝多芬第3“英雄”交响曲,卡拉扬&柏林爱乐团60年代版,出自60年代全集版,客观主义与有限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7
发表于 2024-7-14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4 09:37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降e大调,呈示部:两个果断的顿奏和弦之后就是浩浩荡荡洪水般的第一主题,它势不 ...

小板凳前排听老师讲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发表于 2024-7-14 09: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4 06:46
这张唱片收录了两首吉亚·坎切利(1935-2019)的作品,一首名为“Chiaroscuro (明暗对比)” 为小提 ...

就像做小学生的时候,一般提前预习过的课文,当老师正式开讲的时候,理解的会更快一点。

这张专辑我恰好预习过,楼主也对我说过,没有乐理知识的初学者,就可以先抛开技术概念,跟着感觉去走。

楼主一再强调坎切利的人文情怀,这点确实是让听过他作品的,深有感触的。


明暗对比,本身的深刻内涵,楼主讲的很透彻。我重听之下,又不由的感觉到,这首曲目,即使完全不了解它本身的表达内蕴,也会引起一种通感,完全可以化用到其它场景。

比如我就会联想到窦娥冤、孟姜女、苏三。

这点上说,我觉得一部成功的作品,恰恰需要具备一种普适性,乐由心生,而成功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可以直触每个听者的心灵的。

也许,能否准确理解作品的实际含义并不那么重要,

而恰好能与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心率脉动一起共震,就已经是一种本质上的解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9
发表于 2024-7-14 14: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0
发表于 2024-7-14 19: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或许是受楼主影响,本来今夏不打算喝二锅头了,最近又喝上了。此时大约2两酒下肚,真是感觉微醺,状态颇佳。发现品楼主嘉文也能佐酒,不禁也逸兴遄飞,奈何没有楼主之才,无法用长短句遣怀。好酒未必大丈夫,好酒颇多大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1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9: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7-15 09:19 编辑




由马勒第九交响作品想到了坎切利的《冥河》,前苏现代作曲家中,我对坎切利甚爱,他的音乐可以用“迷人”来形容,于平静沉吟中孕育着汹涌与不凡,语言简炼富于表现力,而音乐结构充满张力,音乐总是充分向两极开阔拓展,往往从一个简单的素材开始,一步步走向丰富与雄阔,由细微沉吟至骇人动态构成音乐的整体过程,细微至低不可闻,动态时不小心能将器材烧毁,因此,听坎切利,调整好音量有必要,这首《冥河》是他的代表作,题献给杰出的中提琴演奏家尤里 巴什梅特,此版由巴什梅特担纲中提琴,极好表达出作品本身的精神意念,在这可一赌其风彩。捷吉耶夫的把握也表现出作品的张力。


坎切利这首冥河创作于1999年,冥河在西方传说中类似于我们的“忘川”(忘川、是说人死后要经鬼门关,路过黄泉路,在黄泉路与冥府间,由忘川河分界)死后的魂灵都需穿涉冥河,才会到达彼岸,渡了冥河,就会忘却此生,才得以升天。

此作乃明显描绘死亡之作,说实话,在直接描绘死亡的音乐作品中,除马勒的第九交响,我从未见过如此惊撼、如此奇异、如此壮观、如此撼人心魄的作品,那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巨大声响开端,一下子就将死亡之魔赫然推出,——凶险、冷漠、狂暴、震人心魄,但片刻就引出了虚无飘缈般、轻微的女声合唱,又引出轻逸而又充满情感的中提琴,开声就是不凡的大手笔,寥寥“几笔”、即将此作的基本构架交待明白了,中提琴与女声合唱相互对应、交织,将“冥河”的图影徐徐勾勒出,女声的虚无飘缈如冥河之上的薄雾,而中提琴似在勾勒冥河那若隐若现的轮廓,两者共同营造出荒漠、绝尘、凄冷而又带有人性色彩的冥界氛围,当中提琴再度奏响时,已愀然化作魂灵面对冥河时那孤寂、凄沥、不舍般的悲鸣,女声合唱似乎惟恐“魂灵”过于冷寂、绝望,以抚慰般的和声为之助声助色,使声响趋于丰腴厚实,但中提琴凄冷孤寂依旧,似表现出既仰望天庭、又回首凡尘的意境,此时的合奏变的十分具有情感色彩,中提琴这一大段沉吟与女声合唱,听来令人浮想联翩

乐队一声绝杀般的巨响将此打断,虽嘎然而止,但很快又激烈起来,如天地轰鸣、人声鼎沸,瞬间便释放出巨大能量后,又嘎然而止,中提琴则依旧徘徊于“冥河”之间,恰似欲渡无楫、回首无路,之后,毅然开始扶摇上升,力度、色彩随之增强,此时,天钟鸣响、净檐滴翠,恍若一新的冥途所在浮现眼前,稍顷,整个演奏与合唱趋于激烈,此时,表达之激烈处已非初始可比,合奏高潮不断,这一高潮乐段非常精彩,震撼无比,表现出冥河的凶险与惨烈,中提琴的细微、沉吟、柔情、凝望,与合唱的虔诚、冥思、虚缈,和乐队巨大的声响倾泻,形成极鲜明的对照对比,之后,中提琴演奏出厚实愀然的旋律,合唱随之铺垫、发展、相互交织,乐队则以喧嚣咆啸回应,所有的声部一起发力,合奏轰然大作、极富张力,恰若洞开一明亮、壮伟、无限宽广的冥府之门!这一段太有震撼力了,听来令人惊叹不已!惊颤不已!全部神经为之张开抖动!万物为之低曳!天水为之倒灌!天雷为之击响!天钟为之磬鸣!天体为之碰撞!四维为之将倾!!~~~~好一场浩大壮哉的“死之舞”啊!!好一场感天动地的、巍哉伟哉的为死之“送行”啊!!尾声在中提琴的悄然断奏中,在乐队奚奚嗦嗦绝尘般的声音中,以一声巨响结束。


死亡对每个人都一样,不管你生前如何,不管你一生追求是何,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阴影,“死去方知万事空”,真正走到了那一天,才知道人一生中追求的浮华、费尽心力所为的身外物不过是过眼云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生不平等死平等!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天终将“卸去”,恍若消失在一个巨大的空洞之中,那么,生之意义何在?——惟有心灵的充实、内心真正的感动、由大爱所触动的灵魂之抖颤,才能刻印出人生最为深刻、最为瑰丽的一道光痕!而坎切利这首《冥河》,为死亡、为生与死的碰撞所张扬出无比的壮观、发出了最豁然生动的绝响,在坎切利笔下,死亡是那样的平静、轻柔,又是那样的轰动壮观!是那样的悄若无声、殒落无痕,又是那样的惊天动地,万物齐发!是那样的充满情愫、甚至演化出一番难以仿效的美,听听那绝美的、摇人心魄的中提琴、听听那宁静、飘缈于天地间的合声,只有不舍、不见痛楚,只有释然、不见纠缠,这是对生、对生命、对亲人、对万物生民的大爱所派生出的至高境界!渗透着深深的人文关爱精神!

演奏:中提琴、尤里 巴什梅特。
乐团:马林斯基(基洛夫)大剧院乐团,指挥、瓦 捷吉耶夫。录于2001年7月,DG公司2002年出版。


https://pan.baidu.com/s/1Wfo4HFHEAtnwCfiTppV4SQ?pwd=kc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2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9: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4 19:44
或许是受楼主影响,本来今夏不打算喝二锅头了,最近又喝上了。此时大约2两酒下肚,真是感觉微醺,状态颇佳 ...

还是二锅头喝起来痛快,绿瓶的56二锅头,我喝许多年了,最爱,有可能是适合北方人吧,喝别的。都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发表于 2024-7-15 09:1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5 09:02
由马勒第九交响作品想到了坎切利的《冥河》,前苏现代作曲家中,我对坎切利甚爱,他的音乐可以用“迷 ...

美文一篇,所以我不忍它有微瑕,请楼主更正两处笔误

女声合唱似乎惟恐“魂灵”过于冷寂、绝忘,以抚慰般的和声为之助声助色




似表现出仰望天庭、又回首凡尘的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09: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5 09:13
美文一篇,所以我不忍它有微瑕,请楼主更正两处笔误

女声合唱似乎惟恐“魂灵”过于冷寂、绝忘,以抚慰 ...

哈哈!老兄仔细,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5
发表于 2024-7-15 0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06: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坎切利这张karis mere收录了三部作品,分别是“午祷、追风、晚祷”。

“午祷”创作于1991年,为单簧管(黑管)女声及19件乐器而作,单簧管演奏爱德华·布伦纳、女声仍是杰出的玛莎·多伊布娜,乐队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丹·罗·达维斯指挥,ECM唱片公司出品。

此曲创作仍然秉袭坎切利的一惯风格——于沉静沉吟中突然的爆发,开始乐队极低微的声响营造出低沉静默场景,如一团虚无漂渺的雾缓缓流动,似乎在表达祷告之人心境之沉迷与寻疑,同时也预示着宗教的广博与横无际涯般的灏翰,低沉的大管、闷响的大鼓即为中午之燥热作势,也在为一个声响的爆发聚积能量,这个爆发瞬间就释放出了震人心弦的能量,一吐之后,乐队的氛围逐渐澄明,恰如洗涤之后人景所产生的变化,但一个由管乐所引发的更大的爆发恰如表现人世间原罪本罪之邪恶、上天也为之震怒!世间所有的本原罪孽丑恶灵魂都在天庭的震怒中原形毕露、经受鞭挞,之后,一切静寂下来,单簧管在寂静的乐队声中吹奏出平滑抚慰的旋律,周边如浅云撩绕,柱香升腾,氛围之宁静如原罪之人匍匐于地、虔诚对天,呢喃哑语,追思悔过,此时,在单簧管天鹅绒般美妙声音衬托下,多伊布娜轻柔纯净的歌喉哼唱自天而降,扶遥于祥云之上,以天使般的轻柔扶慰与招唤,这一段女声、美妙异常,沁人心脾,似导引着众人灵魂缓缓飘入天堂,坎切利总能将人声发挥至令人难忘之境地!至此,全曲终。


什么叫博大?怎样理解基督精神的博大,其实,博大即“包容”,有容乃大,即包容善行,也包容罪孽,所以,祷告在西方盛行,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可祷告,人们在圣父圣子面前清理着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罪思罪孽披露,以求得上帝耶合华的谅解。东方民族中,缺乏祷告传统,我们对自己心中“原罪”与行为“本罪”的态度只有两个字——藏匿,近几年又有升华,不仅藏匿,而是包装亦或伪装,其目的在于自己心知肚明,而绝不能为外界任何人所知,逐渐连自己也慢慢地浑然不知,反而以丑为美,包装出来卖了,所以,在我们的词汇库里盛行一句话,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有一句更直白的话,叫“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男盗女娼”,看看那些官们,在台上是何等的正义凛然,其实,背地里不知搂着多少小老婆!在我们这个假大空盛行的国度里,假货太多太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无一不可用来造假,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丰富多彩,畅所欲言,一方面也为造假着了一付腾飞的羽翅,我上网时间不算很长,也很少东瞅西看,但也看过网上的一些肮脏,如那些在网上的扭捏作态和不懈追求,在我看来,除居心叵测者外,多皆乃暮男暮女,真正唇红齿白的青年才俊靓男靓女们,现实生活中足以有吸引力,多也用不着在网上扭捏作态,如那个什么劳什子姐姐,着马甲时不知惑得多少人寝食难安、朝思暮想,卸了马甲,令人做呕!但人们明白吗?很难讲,网络依然如此,你假、我假,空手道对太极拳,真真假假、真假难辨,来来往往、来往皆空,而真正说真话的、有价值的反到成了如天外来客般的稀有动物,成了那一派歌舞升平中的不和谐人士。

我对基督精神的敬重,源于对耶酥受难的敬畏,耶酥受难前背负十字架的历程总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他其实是以大爱、以自己的受难来包容世人的罪孽,我同样认同自我修行与自我提升,灵魂永远纯于肉体,精神也永远高于任何外在形式,我这人自小生性散懒难受约束,又善酒成性,自十几岁一直到现在几十年未断,哪个门庭怕也接受不了我这周身的酒精气息,但这似也防碍不了我作为槛外人对其精髓的敬畏与信仰,也防碍不了作为一善思之人对自己言行的看管与约束,我素喜独处不善交际,时而理性至冰、时而热情似火,怕是谁也难忍受的,所以,对任何约束性的东西都敬而远之,对古典音乐也如此,自认还算严肃专注,也从不参与任何将其作为媒介物、作为炫耀工具、作为游乐场的行为,所以,也从不加入什么群之类,孤独静默地听,自我完善已经满足。

我并不护短,我的露拙、我剖析批判自己的勇气和兴趣,远远胜于去了解别人。我深知,人与人之间最终很难相通,改变别人最难,也最徒劳无功,纵观世界几千年历史,你会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远远领先于人性的进化,西方现今的精神文明,并未超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勾勒,东方的人文人性、也并未突破孔子孟子的著书学说,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性的进化慢若蜗牛,许多时候不过是一个个一代代的轮回,读过几篇历史,你会发现,许多历史都与现今似曾相识,甚至乃如重演。具体到每个个人同样如此,知识可不断累积,但性情却很难改变,真诚之人即使处处碰壁也不愿带上面具,而虚伪之人你叫他将面具摘下来则难如登天,然不管虚幻与真诚,最终都很难摆脱内心源头的蠢动与牵扯,改变的只是外貌,露出的只是衣着,流淌的血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所以我认同自我修行、自我完善,忏悔依然必要,因为它能时刻警醒。


https://pan.baidu.com/s/136osrT2LSwi_vVxuShrRIA?pwd=ghk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7
发表于 2024-7-16 0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16 06:24
坎切利这张karis mere收录了三部作品,分别是“午祷、追风、晚祷”。

“午祷”创作于1991年,为单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得其神。

今天重点讲了午祷。我听到晚祷,11分52秒左右,突闻金石之音,响遏行云,一时莫辨是单簧管还是女声,觉得更像是女声,但再听到后来,又显然是单簧管。

尾声倒是依然以女声作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发表于 2024-7-16 12: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9
发表于 2024-7-16 15: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7-16 09:27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得其神。

今天重点讲了午祷。我听到晚祷,11分52秒左右,突闻金石之音,响遏 ...

楼主和层主起的曲调比较高。

我问个下里巴人的问题,面对这种时不时会出现“金石之音”的曲子,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不论用耳机还是用音箱)会经常去调音量来适应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发表于 2024-7-16 15: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ejack 发表于 2024-7-16 15:27
楼主和层主起的曲调比较高。

我问个下里巴人的问题,面对这种时不时会出现“金石之音”的曲子,大家在 ...

我用耳机,一般是调到合适的位置就不管了。

不过坎切利再前面两个专辑,开始乐音进入的比较晚(或许我听力衰退听不见弱音了),我会调高音量,等听到强音再调整到合适音量。

还没有感觉这种强音会炸耳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8-8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