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021
发表于 2024-7-31 10: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7-30 15:13
鹧鸪天  夏趣

岂管炎炎汗暑侵 , 锅烧肘子最销魂。

酥手软糯弄梅香
依栏花月泮春江
轻敲羽觞荡涟漪
曲生满楼醉花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2
发表于 2024-7-31 16: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请教各位坛友,古典音乐的分类究竟怎样分合理、科学?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无法有效的分类古典音乐的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31 19: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相对于这套全集大部60年代录音,肖7录于较晚的1975年,还是莫斯科爱乐团,声音效果好一些,第一乐章呈示部弦乐的温暖、木管清朗的音色都有品质,两个主题的呈示清晰明确(I:开声 II:第2分钟),但问题是弦乐高音区仍有峰值失真,如尾声和第三乐章开头的圣咏乐段。“侵略插部”在声部的清晰上卓有成效,虽力道不够凶猛,由于声部清晰,措辞的口吻很有带入感,这11段变奏是我听过声部最清楚的一类,只是第3变奏(7.48分双簧管和巴松)音压稍低,我们尤能感觉在钟琴伴奏下的第8变奏(第11.35分)音响为之一变,明显的向全舞台扩散,勾勒出不可一世的狂傲形象,音乐具有相当强度,演奏情绪与作品精神的融合度很高。
第二乐章非常稳健,双簧管演奏A段副题这一段足够优美(1.28分),使得它与刺耳喧嚣的B段(从3.58分起)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这一段演好了,这一乐章也就“立住”了,而这段对比给我的印象很好,这些老一辈指挥有时颇能调动出“留芳长久”的乐章,令我记忆深刻,第三乐章仍接续这样的演奏手法——以温暖和富于对比的手段坚定的、牢牢的构筑结构,使之宏阔结实,而且有效。
再听听康德拉辛的第四乐章,我为啥很是推崇这些前辈的版本,就因为他们很能廖廖几笔就扼住核心和灵魂,他们太懂老肖,演奏无一废言,但效果斐然,音响效果可能不大给力,但遮掩不住诠释的精锐,就像这版第四乐章,棒极了。

肖8录于1967,康德拉辛对作品洞察力与整体框架的构筑一流,仍然是简明扼要、措辞清晰,有筋有骨,问题仍在录音上,存在峰值失真,如A主题的2.00分钟这一段,小提琴高音区就明显“失真”,说实话,莫斯科爱乐弦乐组音色,本就不如列宁格勒爱乐团或莫斯科国家管弦乐团,再遇上峰值失真,很让我无语,它扭曲了小提琴群所传递的伤痛呻吟情绪,但你再听听他的三声中部(第10.04分始),有多精彩,这一步步的推演稳健中见震撼,粗砺而直接,把那番战后的“焦土”场景一幅幅照映的突凸逼真,再听听英国管拟人化的哀伤独奏,自然,后续的弦乐过于粗砺,但演绎没啥不妥,尽管声部在同质性上缺少均衡。
中间两章谐谑曲都带有典型俄传统的粗犷无忌和旁若无人的“肆虐”,如第二乐章,但其棱角与飒利的音响你若把它放在俄传统上看——它原本就这样,斯拉夫人癫狂起来就是这样子,伏特加的酒精加上偏快的节奏,更是助其“癫狂因子”火龙般狂燃,这没办法,你反过来又会敬服于康德拉辛对其“酒精度数”的控制力,第三乐章无须再言,癫狂到爆,听就好。
对大多听者难以明确响应的第四乐章——巴沙加牙变奏曲,康德拉辛厚重沉掂掂的演奏和两声振人心弦的打击乐给我颇深的印象。

肖9录于1965年,他的诠释值得信赖,第一乐章偏快的速度给我“戏虐”感觉,这在精神上并无不妥,但少了端庄的古典气息,二乐章在舒朗与揪紧的演奏情绪上恰好,与轻喜剧般的第三乐章相互映照,合奏快速锐利的衔接很见功力,乐章重头的铜管与木管都令我满意,而末乐章由铜管与木管开启的两个主题和对作品嘲弄气息的表达都属精彩,康德拉辛深得其味。
肖15录于1974年,对于这部略带神秘色彩的作品,康德拉辛给予豁达与冷峻内潜兼备的精湛表演,第一乐章维肖维妙,连奏的节奏把握与童趣的欢快情绪横溢于乐队上空,听感极富感官,二乐章的铜管与大提琴的演奏都带有油画般的墨卷气息,凹凸而肃穆的葬礼气息漫延着,康德拉辛对两者对比效果的表述稳健明晰,莫斯科爱乐的铜管组实在没啥可挑剔,他们合力营造的高潮令我信服,这样深入骨髓的演奏正是作品所需要的,他的表演再一次证明——他深谙老肖,再听听转入谐谑曲后丰盈的意趣、那种姿肆而又“扮鬼脸”的姿容,妙极。
老肖此作创作于1971年,第四乐章类似《齐格弗里德葬礼》的气息令我浮想联翩,它透露出太多老肖复杂哀婉的晚年心境,我之所以叹服于康德拉辛的老肖,就在于他的诠释贴近作品灵魂,尽管达不到张张精彩。

肖11“1905”录于1973年,对于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演绎,康德拉辛和他的乐团都具备天然的图影显像能力与激情,我对这点毫不怀疑,第一乐章象征沙皇和人民觉醒的两个主题简单明确,我疑虑的是老肖对象征沙皇暴政音乐形象的设计——有点温和,这温合的姿态意味着什么,怕是连老肖自己都说不清。第二乐章狰狞的音乐演奏在意料之内,我只需看指挥出来的效果,我还是那句话,诠释值得信赖,但音响与效果不尽理想,空间始终未能撑开,合奏显得局促,但这并不意味一无所获,同样是这个乐章的后半段则颇有说服力,康老不装逼、不自欺,他懂演奏的着眼点在哪,第三乐章颇显大笔如椽,但也失之于松散,同样,我对大而空的末乐章也有点无奈。

肖13“娘子谷”录于1967,男低音:亚瑟·艾森(Artur Eisen),合唱:俄罗斯合唱团,说实话,这样的人声部分完全是俄罗斯独有风味,特别是合唱,在西方合唱团体听不到这样的原汁原味,它难与仿效,亚瑟·艾森的男低音同样杰出,演唱的厚重而雄辩,无论是口语化还是咏叹调化,都表现出相当实力,康德拉辛的器乐部分时而恐怖、时而激烈,时而惊骇,它与人声所达到的整体效果堪为经典。
我以为此版是肖13的最佳版本之一,完全可以把它作为解释老肖音乐的宣言来看待,演绎不仅仅是悲伤沉重,同时产生出强大的雄辩力量,它的坦荡与直率直击人心。
肖13另收有康德拉辛&莫斯科爱乐1962版,男低音:维塔利·格洛马德斯基(Vitaly Gromadsky),合唱:俄罗斯尤洛夫合唱团,1962年12月20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现场录制,演出效果逊于1967版。


https://pan.baidu.com/s/111r0kVEJoBqK74X9vX7VEg?pwd=52u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4
发表于 2024-8-1 10: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0: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有些时候,一些纯技术性曲目并不适合格鲁米欧,比如斯老这首D大调在其弓弦之下,就不如一些技术性和开放型小提琴家来的有光彩,他带有一定程度保守但又以纯香“箱体音”为特色的演奏风格,很难把作品中需要灵动与机警应力的乐段弄到得心应手,又因为碍于风格,往往对弦的“压力”和磨擦力偏软,演奏也就往往不够“凌利”,如第一乐章开声在D上的主题呈示就如此(0.22分),整个这一段落的精气神有些“闷”,这与托卡塔的曲风不符,托卡塔意味着什么——在快速凌利的触技中轻脆利落的行走与推进,格鲁米欧第一乐章的速度和节律性够“正确”,但独奏的主角性号召力不足,线条感也不突凸,他对主题的陈述还不如乐队首席来的鲜明,稍显词不达意。
中间两乐章由于 Aria 性质,自有他优雅的风度与稳健的推力在,如AriaII,他大段的陈述还算不错,但并不出彩,第四乐章随想曲则显出了无瑕的功弦技术,演奏衿持而准确,温合而清晰,弓弦力度给的恰到好处,这样,作品的味道出来了。
此片另有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两曲分别录于1966和1967,皇家音乐会堂管弦乐团&马克维奇,Philips出品。
有兴趣的听家可听听贝尔格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典型的12音序列作品,什么叫12音序列?——即:把八度音分成音程相等的十二个半音,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其中的任意音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倒影、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说句更直白的话:传统调性的主音和声体系被完全放弃了,这概念以后有机会再举例详说,因为若说清楚得堆积文字,今天只推荐格鲁米欧演奏斯老的D大调。


帕尔曼&小泽征尔- 波士顿交响乐团 DG版的斯老和贝尔格协奏曲分别录于1980和1981年,拉威尔的茨冈录于1987年。
帕尔曼属于典型技术型小提琴家,他弓弦下的斯老D大调完全是地道的技术类型经典演奏,力度恰当,音调精确,推进不温不燥,第一乐章演奏的几个“点”,无论情趣还是技巧都无可挑剔,音色的聚焦与形体感都让我满意,在强大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之下,小提琴主奏的“派头感”十足,颇显得当仁不让。
中间两乐章,帕尔曼演奏风格中基础性的浪漫底色味道不减,他主宰着演奏,这与小泽征尔的浪漫型设计不谋而和,因而颇显味道,他的倾诉是主动型的,他以颇见成效的弓弦带动着乐队。
第四乐章无须文字,肯定不如郑京和来的简洁凌利,但技巧上数一数二,情趣也盎然的流淌着灵泉般的神气。


格鲁米欧版:https://pan.baidu.com/s/1T4ZOiVyEr6EB2wD-LjVKLA?pwd=8pzy
帕尔曼版:https://pan.baidu.com/s/1R5VLkZahtrACA0SYw5O6_g?pwd=cj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6
发表于 2024-8-3 1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7-30 13:34
布鲁克纳实在说不出准确时间,简单介绍下此帖的步骤,分两步,第1步现在到了后浪漫和20世纪新音乐,以老 ...

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7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12: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老肖这首a小调难度极大,作品深度是一方面,技术层面就非一般所能把控,它需要左右手精湛的技巧与强健的臂力支撑,大幅度来回伸缩跨越的幅度、大量的双音和弦、经常冲击高音极限的音列,经常奔跑在急速状态下的节奏型等等,对独奏家的音准、把位、运弓形成极大考验。

再则,作品架构也非标准协奏曲的独奏协奏关系,它是交响性的,它的交响性首先反映在结构宏大,而它的交响性与宏大结构又主要靠独奏来建构,小提琴的肩担可想而知,对此作稍有了解者会看到第一、三两乐章意念的深邃,而整部作品所表达的幅度特别是强度惊人,极少见到其它协奏曲具有如此可畏的幅度与强度,特别是第三乐章帕萨卡里亚,20世纪协奏曲中没有人能写出这样奇绝又颇具古风的乐章,它在精神层面也具有相当的扩张与延伸,这些都使演奏难度陡增。

结构上简单说两句:
第一乐章夜曲:中板,三部曲式,但演进复杂,复杂在一、主题素材很多,如一堆近亲缘的孩子,难与辨识,其二、三声中部没有对比性,整乐章始终是一个悲剧意念在悲鸣、游弋、蜿蜒迂回。第5.57分(时间根据奥依斯特拉赫版)的三声中部不仅没有对比性,也不是一条新旋律,它来自A部后半段的演变素材,区别在于情绪变了,雾蒙背景中带有沉思意味,7.28分回归后对所有素材作深入演变,精神意念随之悲剧性深化升华。我以为:这乐章以三部曲式划分并不准确,我个人倾向它更接近单主题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用三部曲分法难与准确界定与分段。
第二乐章谐谑曲,三段体,A部本身有对比性旋律,两者份量相等,第2.38分进入中段,简单明了,没啥好说。
第三乐章帕萨卡里亚,行板,由主题和6段变奏组成。这是一古老体裁(与恰空相同),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都用此曲式创作出伟大乐章。这个乐章对独奏形成绝大考验,仅提示下每段变奏开始时间:第一变奏自0.59分,圣咏风格,第二变奏2.02分,主奏对主题低音和声作旋律化处理,这是最重要也是份额最大的变奏,表情充沛,主奏小提琴沁人心脾,第三变奏6.08分,在英国管引导下,主奏演示低声部,巴松、圆号、低音贝司与以对比,第四变奏8.02分,主奏回到高音部,第五变奏9.55分,主奏在高音域对主题作双音和弦处理,华彩乐段,第六变奏11.39分,主奏以快速度华彩形式表现主题并闪现第二乐章主题素材,为不间断进入第四乐章铺垫。
第四乐章滑稽曲,快板,回旋曲式,A-B-A-C-A-D-A,其中D插部出现第三乐章帕萨卡里亚主题,使整部作品归结为一大格局的统一,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作品创作于1947年,但以形式主义为由受到批评,迟至1955年才发表,此作题献给奥依斯特拉赫,许是难度太大,版本并不算很多,仅上传几版具代表性的演奏以供欣赏。


如果想听懂这首a小调,奥依斯特拉赫演奏本无疑是首选,如果想欣赏它,此版还是首选,50年代的奥依斯特拉赫如日中天,托斯卡尼尼说他“像太阳一样令众星暗淡”,就是指这一时期,他以无比丰润醇厚的音色和无比清晰的线性向我们勾勒出作品巨细无遗的行进路径,无论是演绎本身还是技术含量,此版都无可匹敌。如第二乐章三声中部的音准与精确,迄今也无一人能达到,每个乐章都完美无暇,若以挑剔眼光看,D·米特罗普洛斯与纽约爱乐团粗犷紧凑的乐队虽不失老肖本意,但有点喧嚣的过了头,管弦乐音响也显得陈旧,但就奥胖的演奏讲,这是好的无须说的版本,此外,他与穆拉文斯基、康德拉辛也有录音,但都比不上此版的光彩。

此版1956年1月录于纽约卡内基音乐厅,mono录音,性价比甚高,绝对是值得收藏品赏的上佳唱片。


https://pan.baidu.com/s/1j0ffdl7bA9AK3YnOZEVg_g?pwd=r3b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8
发表于 2024-8-3 1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8-3 12:51
老肖这首a小调难度极大,作品深度是一方面,技术层面就非一般所能把控,它需要左右手精湛的技巧与强 ...

那么听听小女子的体力活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哈恩小提琴 Sony SACD(格莱美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ULVRleiSZ5Od6r3GL8b_A?pwd=k4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9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奥胖(1908-1974)这版老肖录于1972,由儿子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率新爱乐乐团指挥,我首先佩服EMI这版录音制作,下了很大功夫,你仔细的听——奥胖独奏的平衡极佳、如在眼前,而乐队的录音明显靠后,这麦克的摆放位置,绝了,谁说EMI没有好录音?
就奥胖的独奏说,尽管距1956录音过去了16年,粗听功力基本如初,没啥明显的懈怠,也就是说技术不减当年,这是其一,其二、在弓弦的细节上,技巧的表现力56版更精准无误,细部更完美无缺,听听第二乐章,1972版再想同时兼顾力度、音列的光彩与音准的完美有难度了,而在16年前,手拿把掐的事,这个无须多说,有录音在。
小肖的乐队还是差一层功力,氛围与气场都不足,的确有一番空灵的氛围在,但无论是气场还是氛围对独奏的环包、烘托我都觉得少一分,重中之中的第三乐章帕萨卡里亚变奏曲的技术发挥、凝重感、那番环绕于上空的密雾浓云、都不同于1956版,包括独奏,我一直以为,演绎是必须要靠技术来支撑的,技术不足何来诠释?

当然,我又必须说,奥胖小提琴依然非常优美,他华丽的音色依旧占据着舞台中心,这是一场非常出色的表演,这无须置疑,听听他的第四乐章,完美无瑕。


奥胖弟子莉迪娅·莫德科维奇(1944-2014)chandos 1989版的演奏气息与奥依斯特拉赫如出一辙,她力图翻唱奥胖(1956版)的调子,首乐章开声就给我这样印象,可惜她尚达不到奥胖音色独有的流泻能力,也不具备其绝佳的弓弦持力(在小提琴演奏中,持力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尽管如此,第一乐章的莫德科维奇仍是相当精彩、相当有深度的表演,她小提琴声音的清晰与指向的深度无可指摘,速度恰恰好,空间也很开放,细弱游丝的线条所提示的内涵显而易见,后半段乐队声音略微的“浑”了一些,但我仍将其作为奥胖1956版之后最好的。
第二乐章失在节奏略嫌紊乱,莫德科维奇并未完全踏准正确的演奏步伐,她手里就像拿了一张误点的火车票,始终在追赶,雅尔维和他的苏格兰国家乐团不仅没能放慢脚步,反而推波助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句断与呼吸感不佳。
第三乐章才是真正的莫德科维奇,深刻的表情、对内涵极具感染力的倾诉都使得演奏完全肖斯塔科维奇化了,技术与意念双向出色,线条清晰、音质醇厚,华彩段的理性也别具一格,强调了明暗的层次与强劲的擦弦,使得和弦与双音和弦特别突出。
第四乐章的技术含量很高,一气呵成,灵巧如精灵,斯拉夫味道十足,这样正宗的“家乡方言”,别人很难做到像莫德科维奇那样“说”与“唱”同优的维肖维妙。
我置疑的是前两乐章雅尔维的乐队让我跌眼镜——喧宾夺主,又有点神经质。
该片同时收录老肖第一·二两首小提琴协奏曲,物超所值!第二另说。


奥胖1972版(整轨 无cue):https://pan.baidu.com/s/1i-7JZtH_N8i1HXUp999ixQ?pwd=r7s6
莫德科维奇版: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5RN09BaivZPo-fcX9I53A?pwd=kw3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4 10:04 编辑

一篇奥胖1972和莫德科维奇老肖小协的豆腐块评鉴文字审核中,能看出绿坛对我的照顾,几乎无一不审,静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1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0: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wpx426 发表于 2024-8-3 15:20
那么听听小女子的体力活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哈恩小提琴 Sony SACD(格莱美 ...

好版,谢层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2
发表于 2024-8-4 2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8-4 09:58
奥胖(1908-1974)这版老肖录于1972,由儿子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率新爱乐乐团指挥,我首先佩服EMI ...

无需cue分轨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LBFr5PhB8M1vPDX3Cztiw?pwd=3ok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3
发表于 2024-8-5 10: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4
发表于 2024-8-5 12: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8-4 10:02
好版,谢层主。

再来一好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5TeWzCXMLc3xmqO8oN6lA?pwd=wr2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1: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本帖最后由 gdyy223 于 2024-8-6 11:39 编辑




经典只所以称其为经典,其中一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为各种不同风格演绎提供各种宽敞的可能性,帕尔曼1988的EMI现场版就属另僻蹊径的演绎,祖宾·梅塔率以沙列爱乐团助奏,梅塔很擅长协奏曲,他很有几版上佳的协奏曲存世。

没人能忽略帕尔曼的技术,但帕尔曼优势并不只在于小提琴技巧,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理解梳理并美化了老肖这部小协,他弓弦下的老肖更加华丽,这是与奥依斯特拉赫主要区别,你在这里很少能听到斯拉夫式的粗犷与喧嚣,听听他的第一乐章,弓弦处理、立意与音色明显都不同,似乎多少淡化了作品的深意,因而它的指向性不如奥胖来的明确,但他的干净与如银的音色却是奥胖版没有的,而更主要区别在第三乐章,梅塔的以沙列爱乐团与帕尔曼气息相同,这对听者是福音,以我看来,在腕级小提琴演奏家中,帕尔曼首先开启了另一种风格的老肖小协。

技术上与奥胖的1956版旗鼓相当,当然,对作品深度的揭示较之奥胖逊色一筹,另一点不同在速度,整个演奏帕尔曼都以稍慢的速度应对,两个慢乐章无关紧要,但第二乐章的技巧难度多少有所稀释,好在帕尔曼技术了得,他琴弦的紧绷所带来的张力给我的冲击力不错,如第二乐章三声中部,我相信会有不少听者喜欢帕尔曼如银的音色和无一丝尘埃的演奏步伐,表情处理上亦属独家独味,听听第三乐章第二变奏部分,但综合起来看,这一乐章的戏剧张力、情感深度与措词的启示性都不占优,第四乐章无可挑剔,高超技巧的美感无与伦比。

该版同时收录有老肖三首双提琴二重奏(第二小提琴平查斯·祖克曼,钢琴:塞缪尔·桑德斯)和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https://pan.baidu.com/s/1oK3h2_yIBNhl2SK2Ht8daQ?pwd=mdhs



穆洛娃1988年的fhlips版以出色的小提琴技术与极其干净的外观取胜,只是第一乐章斤两稍轻,从演奏角度讲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听来略显女性化,其实力度并不差,但你仍能嗅到明显的女性气息,原因在于弓弦柔的一面非常细腻,又少有由内向外散发的张力,而莫德科维奇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状,可见问题并非全在力度上,还是少了气息浑厚的一面,就显出支撑不够,她弓弦下的第三乐章帕萨卡里亚以绵长悠然的气息给我一定印象,她显然还缺少类似奥伊斯特拉赫那样黑褐色凹凸明暗的立体感与音色,但我更愿意以不同风格来框架它。

而类似第二四这样的乐章正中穆洛娃下怀,你不仅不必指望她会在这样的音乐里出毛病,出彩少了都不是穆洛娃,八九十年代的普列文即兴又帅气,又是擅长呼风唤雨的个性,碰上这样的乐章,又碰上弓弦技术超级过硬的穆洛娃,可谓一拍即合,俩人互激对置,由着性子炫!你听听她的第二乐章,无论是咋样的速度和力度,弓弦都极其平滑无痕,清晰入耳,这一点,穆特就达不到这样程度的完美,第四乐章也炫出花样与新意,超级悦人耳目。

此版PHIliPS金线版,1988年6月录于伦敦,普列文&皇家爱乐乐团,同时收有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协。

https://pan.baidu.com/s/1D3D96ASFtUhQNWR2cHcwPQ?pwd=zf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怀念逝去的风 发表于 2024-8-5 08:21
又碰到一位演奏老肖24前奏曲和赋格:

Marisa Blanes - Dmitri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 Fugues, Op.  ...

好,这版没见过,听听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7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天津市
wpx426 发表于 2024-8-5 12:46
再来一好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5TeWzCXMLc3xmqO8oN6lA?pwd=wr2s

我手里没有此版,也没听过,雪中送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8
发表于 2024-8-6 1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市
gdyy223 发表于 2024-8-6 11:17
经典只所以称其为经典,其中一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为各种不同风格演绎提供各种宽敞的可能性,帕尔曼19 ...

帕尔曼这版有点吃不准,总觉得不太象老萧,也太快了点。
穆娃听说是科岗的弟子,对比奥胖不太公平,不知科岗有没有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9
发表于 2024-8-6 12: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0
发表于 2024-8-6 17: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好酒好酒!随心所欲,飘飘欲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9-17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