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dyy2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CD分享及版本鉴赏 - 长桥卧坡(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1121
发表于 2024-10-26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5 13:10
普罗科菲耶夫大老肖15岁(1891-1953),与老肖死守前苏不同,他于1918-1932侨居欧美,大为丰富了阅历 ...

听了一遍,对从卡拉扬的1,5入坑的我,味道有点冲 也许西方乐评也喝不了伏特加,选择性忽视,所以传播不开
卡拉扬的红酒: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1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链接:https://***.com/s/1sQyrrSsRjwPsYdHcRDQqDg?pwd=z1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5: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CD存档50: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暨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杜梅&哈根
唱片:DG  459 675-2  H正价版
1-3: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 降e大调 K 364*
4、c大调回旋曲 小快板 K 373
5、E大调柔板,K 261
6-8: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 K211
演奏 小提琴:奥古斯丁·杜梅(Augustin Dumay 1949-)
中提琴:薇洛妮卡·哈根*(Veronika Hagen 1963-)\萨尔茨堡学院室内合奏团
录音:DDD 数码立体声 录于2000年,同年出版。

简评:这张唱片主打曲目是莫扎特著名的K364——小提与中提协奏曲,名版本我还想到奥胖父子版和帕尔曼&祖克曼版,特别是后者与梅塔的合作,能迷倒一群人,此外还有美岛丽与今井信子版。

此版不差,又有DG这样国际品牌保障,而法小提琴家杜梅则较难定义,他师从亮眼,曾先后拜在米尔斯坦和格鲁米欧门下,成为炙手可热的小提琴名星,在DG录制不少唱片,但不知怎地很快沉寂,他的演奏风格与乃师不同,豪放有余而细腻和音乐内在质感较为一般,这是我听他80-90年代演奏历来有保留的一点,但这版K364和K211我给予好评,俨然一个全新的杜梅,演奏有莫扎特清纯又青春飞扬的气息,听说后来做了指挥,似乎成就有限。

演奏中提琴的薇洛妮卡·哈根是知名兄妹组合——哈根四重奏团成员(卢卡斯·哈根 克莱门斯·哈根),她在此版的定位清晰——稳稳的室内重奏定位,安分守己,不事张扬,但出来的效果则明显个性坦露不足,以她的本事,足可与杜梅相得益彰,让演奏更具光彩,但没有,这让我略感遗憾,目前还找不到她演奏其它的中提琴曲目。

K364我很满意,杜梅和哈根的提琴线性甚好,呈现出克制下的音律之美,这是演奏莫扎特成熟的表现——在克制中去寻求细节,才能挖掘出更多新颖的乐思,人性大抵如此,一旦上点岁数就会明白自己的斤两,遇事会礼遇克制,不计场合舍我其谁勇往直前的大多是小芽子,这俩位演奏家相互依托、相互帮衬,默契程度很高,反倒是萨尔茨堡合奏团不仅合奏层次一般,几段音乐找不到烘托介入的最佳点位,还略显“抢戏”,显得局促。

杜梅很用心,他在第二乐章的开声颇为沉醉迷人,但又并未陷入过于情感化的弊端,又能展示出高雅的音律美,这样的表演令人信服,而哈根的不动声色亦颇显大家风范。

K211演奏气息稳定,吐纳有度,演奏颇显自信流畅,中间慢乐章的婉转与欲吐还休给我深刻印象,不愧格鲁米欧高徒。


链接: https://***.com/s/1DNOLPeJB8i2Gt6G5tYghcA?pwd=k1v4 提取码: k1v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5: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26 10:27
听了一遍,对从卡拉扬的1,5入坑的我,味道有点冲 也许西方乐评也喝不了伏特加,选择性忽视,所以传 ...

好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4
发表于 2024-10-26 15: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西兰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6 15:16
CD存档50: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暨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杜梅&哈根
唱片:DG  459 675-2  H正价 ...

谢谢兄弟分享,解说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5
发表于 2024-10-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wpx426 于 2024-10-26 22:08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6 15:16
CD存档50: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暨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杜梅&哈根
唱片:DG  459 675-2  H正价 ...

Dumay总和Pires在一的





又:找到一张莫扎特的小奏,也是Dumay的小提琴+指挥,显然和楼主的是一个系列的,不知他录完了全部莫小奏没有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Mozart Violin Concertos 3,4,5 - Aug...
链接:https://***.com/s/185FlObP0ekaj8q4TnHcwjw?pwd=gkvz

抱歉,是小协,非小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6
发表于 2024-10-26 17: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平和从容 于 2024-10-26 17:32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6 15:16
CD存档50: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暨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杜梅&哈根
唱片:DG  459 675-2  H正价 ...

给楼主添一个WAV/整轨的: s/1wyexL4Rksg03gDIeCN-a_w?pwd=6699
还有一个他早年在EMI的演录: s/1aNlc-7BRVhvHkdr0mvx1Ug?pwd=66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7
发表于 2024-10-26 17: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26 10:27
听了一遍,对从卡拉扬的1,5入坑的我,味道有点冲 也许西方乐评也喝不了伏特加,选择性忽视,所以传 ...

添两版: 链接:s/14vOxGyk-9Ky3ews9_SMryg?pwd=66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发表于 2024-10-26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9
发表于 2024-10-26 2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平和从容 发表于 2024-10-26 17:41
添两版: 链接:s/14vOxGyk-9Ky3ews9_SMryg?pwd=6699

不知您两版是什么意思?我看到是同一个版本啊?只不过音频格式不同而已,最多是不同的抓轨。我的是多年前的自抓,上传后发觉没图再在网上找了丢进folder里的,音频质量应该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0
发表于 2024-10-26 23: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26 22:06
不知您两版是什么意思?我看到是同一个版本啊?只不过音频格式不同而已,最多是不同的抓轨。我的是多年前 ...

就是你看到的两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版本概念,有时就是发行版次不同或格式不同,有坛友是否喜欢都随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5: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肖交全集 - 尼尔森&波士顿交响乐团(之二)

同马交一样,肖交诠释在步入新千年后有了明显改变,我曾说过,代表人物是瓦西里·佩特连科和尼尔森,我有过疑虑,即完全西化的、摈弃俄传统粗犷元素的肖交是否还能完美揭示老肖作品固有的“残酷性”,而事实则是:如果你认真听过佩特连科和尼尔森这两套肖交全集,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1、他们是把肖交所谓的“残酷性”纳入诠释的整体设计和整体演绎之中的,这是一个明显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肖交的伟大经得住这样的改变。
2、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诠释的“音乐性”与“残酷性”置于同等地位,与以均衡交错的发展,这就与俄系如穆拉文、特别是康德拉辛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传统的老肖有了明显区别。
3、这两套肖交,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逊色于他们的前辈,而技术表演与声音效果,既能突显出个性,又具备令人信服的艺术说服力,所以,他们的“抗衡”有实力基础。

交响音乐发展到老肖时代,基本上“穷途末路”了,古典风格的“均衡”、浪漫主义完全个性化的“激进”、既使马勒这类晚期浪漫主义“碎片化”的、漫无边界的激烈,都已经走到尽头,但老肖的交响,却在这样的历史“夹缝”中走出了巨人般的步伐,他的全部15首交响曲,公平的说,也有力不从心,有的略显“雷同”(如8和10、11和13个别乐章的个性类型),但他的交响作品不仅在思想性,他宽阔的交响视野、新颖魅力的旋律乐句、紧张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精密逻辑性的结勾发展上都别具一格,他的作品本身就为“多释”提供了巨大空间。


肖10好版本够多,但尼尔森(录于2015)此版亦能名列前矛,我对第一乐章宽缓的速度并不生疏,只是开头略显“稀薄”,展开后几个声部都均匀合理,声部疏离度所产生的意念与思考也不错,悸动性紧张的合奏一流,我以为若在整体的推进上再紧凑些会更好,宽松的织体有可能会淡化内在情感。
波士顿在尼尔森棒下的动态幅度不亚于小泽征尔,且更光滑一些,因而第二乐章不用怀疑它的可听性,技术含量相当高,当然你若习惯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它似乎不够“生猛”,但我必须说,不是所有杰出版本的第二乐章都是一把血淋淋的刀,尼尔森显然是兼顾诠释的音乐性与残酷性,我们得明白,随着时代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在演绎中淡化其”具像“而从中注入音乐性,你听听他的第三乐章 Allegretto,几个声部的均衡与衔接的逻辑感颇令我信服,它是“活”的,宽缓中生生不息,有条不紊,脉博鲜明而等律,一直发展到动态陡然。末乐章无须说,技术超群、律动盎然而又丰富,超级棒!

当今时代,演奏肖12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尼尔森也不例外,他在速度的选择上仍是一惯的稍慢类型,他的第一乐章是果断与衿持的融合体,断句干脆,再辅以七八分力度,也就是说他棒下的第一乐章有所保留,仍然是尽量的转向”音乐性“,但暗淡的色调表现了一定矛盾心理,我看效果非常不错,特别是Allegro部分,用这样方式表现”革命的圣彼得堡“是恰当的。
第二乐章”拉兹利夫“冷淡的口吻和毫无感情的圆号更有说明性,音乐的Adagio部分更多是在思考,是不解,又时时指向每个声部都清晰的优美发声,并将“内容”埋葬在模棱两可的无关紧要之中,真有意思——以郑重其事的姿态来走正直秀的”过场“,但尼尔森第三乐章的“葬礼”则是大张其鼓的,不吝夸耀的笔墨,他也并不掩饰末乐章的“空洞无物”,听听大而空的大鼓和尾声煞有介事的动态合奏。
同时,每个乐章对音乐主题的勾勒都清晰,这不能含糊。

肖13“娘子谷”是一版站得住的表演,玛蒂亚斯·戈内的男低音尤为增色,嗓音条件够棒,演唱又有情愫,坦格伍德音乐节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两个合唱团的合唱没啥可挑剔,波士顿的合奏更见雄辨有力,它们出色捕捉到了音乐时而恐惧悲哀、时而凶悍无情的气氛,演奏足够亮眼。


链接: https://***.com/s/1Rwakyng3dq3uX1Cm12-3oA?pwd=9j7t 提取码: 9j7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5: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10-26 16:12
Dumay总和Pires在一的

我下载听听,印像中没见过他的莫1小协,DG正如你发的,多是他和皮尔丝、王健的室内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平和从容 发表于 2024-10-26 17:21
给楼主添一个WAV/整轨的: s/1wyexL4Rksg03gDIeCN-a_w?pwd=6699
还有一个他早年在EMI的演录: s/1aNlc-7BR ...

谢谢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15: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tomman 发表于 2024-10-26 15:20
谢谢兄弟分享,解说作品

谢老哥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5
发表于 2024-10-27 18: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9 08: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几版拉赫钢协鉴赏


M&A公司1976出版了门盖尔贝格和季雪金的拉2.3钢协历史录音,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助奏,应该出自40年代现场音乐会,表噪音较浓,侵犯到钢琴乐队,尚在可接受范围。

季雪金的钢琴钢筋铁骨,声音宏亮,气势颇强劲,门盖尔贝格合奏对速度与节奏的掌控、让我不禁思衬:真乃大师,包括季雪金,技术与对作品之圆熟、准确无误的掌控,堪称典范,听听他们拉2第一乐章怎样运用速度与节奏力度的升腾把情绪一步步推演到高潮,过程自然、浑圆、脉落清楚。再听听他们在第二乐章里曼妙的自由速度、营造的气氛,乐队与钢琴真是稳,而又含韵非常,分句的伸缩、力度微妙的变化都在支持着蕴意徐徐扩散,而第三乐章开声就准确无暇的把激情推演到白热化,两位大师的合作是绝配,技术发挥尤显得炉火纯青。

季雪金的拉三出乎意料的稳,乐队的木管也出彩,可惜很是受录音拖累,钢琴表演完全是结构性的,如建筑师稳稳的一层层的堆积出整体完好的框架,乐队以细腻小巧的合奏声音与以配合,式样别致而独特,整个演奏称得上器大声闳,季雪金在这两者之间如鱼得水,自由穿梭。
季雪金是音色大师,他对作品的适应性超一流,涉猎相当广泛,但留下的唱片多受录音影响。


如果把拉二按速度划分,李赫特DG版(录于1959,华沙国家爱乐&维洛茨基)属偏慢一类,你若习惯了克莱本或怀尔德,听它需要热身,并不以动力性取胜,但他的重音仍在,突出拉赫忧郁本质与作品的沉思性,这能让你另有一番体味,我把它看作突出演绎的人文性,第一乐章他的第二主题看似平静,其实是以超然的姿态深入,每一音符都讲究,接下来分句在力度与音色的细微变化里浸润着人文情怀,他以大而化之的笔触精心处理每一音符,看似太上忘情。

他的拉二不会几小节下来就打动你,但听下去内蕴会逐步显示出来,此外,李赫特听的就是随音乐推进节奏与音色的微妙变化,这点他最拿手,他的内蕴就体现在不同层次不同节奏的音色变化中,演奏宗旨确立、徐徐打开,其它的,水到渠成,若从这个角度看,虽慢但不难接受。当然若指出不足很简单:恰恰就在速度设计偏慢,而雄浑豪迈之气不足,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到音乐本来的流速。


莉拉·齐伯尔斯坦与阿巴多&柏林爱乐团合作分别于1991.11和93.9现场录制了拉2.3,1994年首发行,这是一版照本宣科兼彼特拉克式的拉2,齐伯尔斯坦就像讲故事,掺杂点诗韵,又娓娓道来,该轻轻,该重重,该起伏就起伏,拉赫玛尼诺夫在她指下阳光普照,纤毫毕现,清晰的令人发指,充满感情的第二乐章被演变如船歌般可人,她是那么稳稳的一个音一个音的朗诵,似乎台下坐着幼儿园的小孩子,生怕漏掉一个音符,而且用上了“1280P”高清晰发音,作品的艺术美与演奏的艺术美就这么慢慢浸润心灵,但这样的演奏你很难用演绎或诠释这样的词汇,它更近似“复读”,这般样式的拉二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录制拉3与拉2几乎相隔两年,清晰仍是主题词,却是齐伯尔斯坦扎实钢琴技术与作品之间一次完美的联姻,她已经不满足于彼特拉克方式,虽仍不那么斯拉夫,但明显是两年前的升级版,显然,两年前的方式演奏不了拉三,拉三的超难度决定了演奏家必须频繁调整呼吸与指键方式,尽管在演绎层面仍显偏弱,尽管仍属技术型版本,但多数听者都会满意。阿巴多不愧协奏曲大师,用室内乐的手法烘托,致密而又透明。


avie2010年出版了特普切斯基和佩特连科&利物普爱乐的拉2.3钢协,我对这位钢琴家不熟,佩特连科是我希望看到的。
拉2演奏路数传统正宗——稳健的速度加长线条操作,再辅以乐队浓密背景和钢琴晶亮的音色点缀,一切都似曾相识——新面孔,老套路,与霍夫求变的设计形成对照,特普切斯基的选择很聪明,他的“亮相”根植于听众业以稔熟之基础上,不会“翻车”,安全稳妥,唯第一乐章速度稍慢,节奏有所拉长,听来有些松驰,佩特连科乐队给的紧凑感是不够的,声音很“正”,线性过平坦;中间乐章依旧,一切都那么美仑美奂,独奏合奏之间的衔接与尺度天造地设的匹配,美的令人留涟忘返。拉2有点类似莫扎特第23钢协,技术不难,演好甚难,特普切斯基尽管了无新意,但对老传统“颜值”的尊循维俏维妙,不失佳作。

听过拉2,我对他的拉3有点担心,用拉2的套路演不好拉3,首先拉3的触键必须干净,更要利落,这与弹拉2的走键迥然不同,“吃键”绝对不行,这与作品特性相悖,其次是脑子里一定要有一份清晰至极的“路线图”,这样冗繁的频繁触键,头脑里细节必须清楚,如果结构功力没有把握,那么一定程度上限制踏板、且有意识注入微力变化,让走键清爽利落则属最稳妥之计,有可能事半功倍,以第一乐章为例,特普切斯基自主题重复后(1.03分)就不那么美妙,乐队浑浊,钢琴被揿在里面模糊不清,不能说有“吃键”,但钢琴明显缺乏轻灵晶闪的快意和突凸的颗粒感,演奏方向不明确,灵感不足,乐队很少能激荡起响遏行云的气势来烘托,整体不温不燥,人为斧凿痕迹明显。


Decca李斯特萨2012版的双张套很受推崇,李小姐绝非仅仅有颜值,这套拉赫弹的跌荡起伏,板眼俱佳,有难度的拉3第一乐章速度虽稍快,但技术完好,我尤关注到钢琴颇有“律动”的因素频闪,快速度下仍能表演出不凡的起伏,并注意快慢结合与变化,自如给与个性的、技巧性的触键,力度更是毫不含糊,重键又干净又有光泽,且演奏方向始终明确无误,可见功力非同一般,第二乐章钢琴的弹性伸缩与音色我都满意,若平铺直叙就乏味了,她关注到了分句的诗意,而我略遗憾的是米切尔·弗朗西斯对LSO的指挥与烘托的“随性”差了点,稍见衿持,听听尾声李小姐10.05分对琴音的锻造,自然引领出第三乐章激情四射的开端,这首拉3,她无暇的钢琴技术和紧扣主题的能力让我吃惊。

拉1.4水平不逊拉3,两首冷门曲目都被李斯特萨注入真挚微妙的情趣,比如拉4二乐章平直质朴的抒情和惊惶不安的三声中部,第三乐章的快速奔跑和光灿的重音和弦结合的甚为妥贴。

拉2演绎肯定汲取了传统的养份,一招一式不离其宗,她的掌握大气全面、分毫不差,第一乐章的推进张驰有度、紧凑有力,情调深沉又光灿盎然,第二乐章起伏的脉博仍能看出李小姐在寻求变化,她有意抽紧“情感线”、以给钢琴留出更丰富演绎空间的方法效果不错,增添了音乐高潮的份量,同时,她琴音的筋骨感和光灿卓然的分句、包括对乐句伸缩弹性的诗意都给我好印像。



链接: https://***.com/s/12V138bpZ4HDu9zOcTcOnBA?pwd=hvr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7
发表于 2024-10-2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长宁区
感谢分享~
有机会欣赏不同风格的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8
发表于 2024-10-2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徐汇区
本帖最后由 wpx426 于 2024-10-29 08:46 编辑
gdyy223 发表于 2024-10-29 08:12
几版拉赫钢协鉴赏

哈哈,提到女钢琴家弹的拉赫刚协,怎能漏掉阿姐的这版拉3现场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x 阿格里奇钢琴 夏伊指挥柏林 RSO Philips 446 673...
链接:https://***.com/s/1t8owa3iVLiLtVC3f7J6ngA?pwd=f7wl


【阿格里奇 -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 3 (Martha Argerich)】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x411e7Ba/?share_source=copy_we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9
发表于 2024-10-29 09: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汕头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0
发表于 2024-10-29 0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大理州大理
多谢各位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3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