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浮动的声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烧友的成长是从诚实的了解自己的系统开始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25-2-23 2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2054 于 2025-2-23 22:17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21:44
混音室听到的和录音师希望你听到的不能划等号?没看懂,可否说明一下?
另外混音师和录音师可能不是同一 ...

现在录音混音基本是同一个人。有些人连母带一起做,因为数字化后更容易了。但严肃的制作还是会各有专攻。
一个录音师/混音师基于自己系统制作的音乐不一定是他在混音室听到的。因为监听系统和用户实际收听系统之间是有区别的,首先每种系统都有自己的些许个性,比如真力8361之类在不加装W371并且进行了GLM校准之后,平直的曲线带来相对HIFI音箱更多的高频和偏少的低频,所以单一使用8361制作时如果听着低频合适,那么在HIFI系统中就容易偏少而高频会偏多,但在耳机系统中听可能就刚合适。所以大的棚会有多套系统对比监听提供参考,最终妥协出一个合适的分布。比如用赤脚和真力对比可以在两端动态上取舍上更方便。两者在监听音箱中差别算大的。那么用ATC为主监听制作的则又会不同。其次在混音完毕过带准备出版目前,还要压缩,严肃制作会要有专门的母带师去纠错,那么可能会进一步切掉他认为溢出的部分,调整整体的动态。然后一张专辑还有可能是不同的棚不同的录音混音的,那么母带师还要进一步调整让整个专辑风格音量统一。最后,母带环节如果硬件过带,声音是有变化的。
因此你听到的专辑有可能是和混音结果一致的像李小沛老师的作品我感觉很多都是这种类型,他是全数字化一条龙操作。也可能不一致,尤其前期使用调音台而不是数字直入PROTOOL调整的,并且后期还要用硬件制作母带的,那么录音师个人风格会带来更多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25-2-23 22:1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通
本帖最后由 鬼狐 于 2025-2-23 22:22 编辑

你们对汽车音响认识不深。汽车音响的效果根本不是摆在家里的那些玩意能比的。只不过现在的原厂汽车音响全部是dsp处理成假环绕声,喇叭多的汽车音响播放立体声效果反而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25-2-23 2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21:53
音乐会现场有很多位置,不同位置听到的效果真可能区别巨大。应该以哪个位置为准呢?或者以最贵的位置为准 ...

每个位置都试着去坐坐听听,很有利于提高自己对声音的鉴别能力,音乐厅和室内乐厅也分别去听听。去的地方越多,认识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25-2-23 22: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21:44
混音室听到的和录音师希望你听到的不能划等号?没看懂,可否说明一下?
另外混音师和录音师可能不是同一 ...

说到底是作品要适应不同的重播器材,所以肯定不能那么任性都按自己的想法来。但是单一重播方式也不见得都一致。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控室吸音比较厉害,预制的节目在里面听起来反而不如在广播里听着饱满,也有广播打磨了两端细节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25-2-23 22: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zikomol 于 2025-2-23 22:36 编辑
死翘翘 发表于 2025-2-23 21:53
音乐会现场有很多位置,不同位置听到的效果真可能区别巨大。应该以哪个位置为准呢?或者以最贵的位置为准 ...

我简单的想法,不一定对。不同座位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客观事实,但这只是表象,本质上是乐器声音形态在空间中不同的反映,显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但声音的本质,核心特征是不会变的。比如上面简单提到的声音的时间传播感,各种器乐的核心音色,乐器协奏的主体承接转换流动等等,是不会变的。可以用这些核心特征来粗略判断器材好坏。。。

而且,如果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来判断,玩什么“千人千耳,各入花眼”,那还有啥交流的必要,反正都千人千耳,别人的评论没任何参考价值。大家都没办法判断hifi器材好坏,专业领域也没办法判断声音好坏。至于你说的非专业听众,真有这么高的音乐素养?有这能力的恐怕是千里挑一吧这个。我不认为自己的音乐素养有足够的水平,所以闲暇时也会去学习,去音乐会聆听修正错误观念。换种话说,如果每个玩hifi人天生都有足够的音乐素养,那恐怕厂商没办法割到我们韭菜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展会里垃圾声音多得是,然而搭配组出这系统的是天天接触各种不同器材的商家吧,具有如此大的器材样本的人一样整出难听的声音,更何况我们这些烧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25-2-23 22: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2-23 17:10
我可不可理解为:
从审美上讲,你当然可以喜欢听起来像周润发的周杰伦重放效果。中间的区别 ...

说到累不累的问题。器材论坛就是为对声音素质有要求的人而设立的。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用心、上心所以才费心。怕累,那随便买一个就成,如果想要好声音,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就只能不怕累。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从零开始搭建系统,往往都伴随无数教训,而多听现场可以规避很多坑。
当然,如果足够有钱,那么就真的不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25-2-23 22: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个人经验,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25-2-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
好哥哥们 先买点正版音源再说吧。别再搞什么淘宝几十块钱的几百g 假音源了 要么到处下载一些来路不明的假无损了! 先把音源弄好了 再说吧! 别玩了几年 十几年还在听假无损或者q音啥的了! 你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你出来的声音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25-2-24 00: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5-2-24 00:07 编辑
2054 发表于 2025-2-23 22:46
说到累不累的问题。器材论坛就是为对声音素质有要求的人而设立的。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用心、上心所以才费 ...

近两年时有体会,这个确实。我属于后者,随便买一套的类型,偶尔也用自己的处境去理解其它发烧友,开始不太理解,现在逐渐可以了。
音响可能太朦胧,形容词很难描述和交流。我现在回想,也有一些能理解你说的这种极致的追求。
在我身上发生过几件事,1.修理匠的故事,和声学有一点关系但并不是音响,我协助过一个汽修厂老板修车,车主因为汽车有一个异响部位,找不到而烦恼,希望修理厂排查并且处理,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很难感知到那个异响的点,车主说这个异响困扰了他快一年,每次驾驶这辆汽车就焦虑,所有的办法和售后都找过,无法解决。我试驾了,在车主的精心指导下,也确实没有感知到异常。没办法了,我只好利用摄音器安装在几个区域,和录钢琴一样,通过录音然后做频谱分析,然后通过音响放大的方式和车主找到这个声音,最后确定部位,分析异响的频谱,位找到发声结构和材料,分析原因,是后备箱的灭火器移动撞到备胎坑的声音,很小。
这个声音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但车主很在意。
2.鼻音,关于音响的,有一个网络朋友,他的音响也挺好的,十来万的。但始终不算特别满意,经常也是上各种微信群吧,尝试了很多解决办法。不知有没有作用。时间一晃也两年了,我暑假带着娃旅游,去他家玩,也蹭听下咯。我就很奇怪,他具体是哪里不满意,听哪一首歌我听听,聊聊不满意的点在哪里,他说听《哥哥》这首音乐,好像是降央卓玛唱的,总感觉有鼻音,很不干净。有的音箱就没事比如丹拿的,但他这对就是调不好,怎么都有。后来我就把这个音频偷偷改了,130hz做了个衰减,就行了。这时候我知道有人对鼻音很敏感,有人对齿音很敏感。

最后是乐器,我接触的少,接触到的音响也很少放乐器,听到的时候,多数都是用来试能开多大声,听众也没有表示过具体很不满意的点在哪里并且做分析。所以我只能是大概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一时半会儿没办法get到你说的那个真实的效果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面对面交流才好解决,也许很简单也许很复杂。因为我自己是没有什么感受的,很多时候是通过和其他人交流才明白,声音上具体是什么问题。

死板,机械,头痛医头,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25-2-24 12: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西南宁
shuang0232 发表于 2025-2-23 10:39
你知道一把小提琴录音时要采用几个mic? 不同频段的声音辐射方向是不一样的,为了尽可能收进来足够多的音 ...

哥们你厉害啊,看得出你对录音非常熟悉,可能是专业的录音棚工作者,说出了非常精准的数值,比如“正前方一般聚集最多的频响是1k-1.5khz”之类的,普通发烧友不会那么精准的了解这些的。


想问问哥们。现在录音棚在处理录音文件时,比如给干声加空间效果等等操作,主要是用音箱还是用耳机来聆听声音的变化效果呢?录音室对这些音箱或者耳机有什么样的要求?可否告知录音室常用的音箱或者耳机型号?


还想问问哥们,以录制小提琴独奏为例,我知道可以用MIDI库来合成小提琴曲的旋律,也可以用实物小提琴来演奏。有人说MIDI合成的旋律已经和实物演奏区别不大了,甚至MIDI合成还更稳,实物乐器演奏可能还有演奏者的状态不稳定,或者状态不佳等等不稳定因素…………对MIDI合成和乐器实物演奏的水平问题,你怎么看?


望哥们不吝赐教哦,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25-2-24 13: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kugongzi 发表于 2025-2-24 12:06
哥们你厉害啊,看得出你对录音非常熟悉,可能是专业的录音棚工作者,说出了非常精准的数值,比如“正前方 ...

我不是从业者,但我初中同学是从业者,有专门做录音的前期工作者,但不是音乐,是电影;有做后期的,电影和音乐的都有,做电影的几乎是中国最顶级的团队和棚。

棚里用的音箱很多,主监听/近场/超近场/耳机,目的都不一样,主监听为了20hz-20khz全频段回放,近场听音色,耳机挑错。监听设备领域一分钱一分货,不像发烧领域遍地都是自以为是的韭菜,所以质量和价格基本对等。淘宝搜索监听音箱能看到的大牌子基本都是大浪淘沙淘下来能在专业市场站得住脚的。有传统民用和专业双跨的品牌,丹拿,focal,ATC,PMC,也有制作专业领域的真力,Adam(以前双跨,但民用现在不做了),EVE,HEDD,Quested。 耳机品牌可以b站搜索鸦雀有声的频道,是混音师做hifi测评的,专业民用耳机都做。

后期做效果的时候基本主监听和近场都要用的,耳机有每一步完成后用的,也有终混挑错用的,不一定。

MIDI基本就是省钱的时候用的,尤其对个人创作者来说,没那么多钱请乐手,肯定MIDI划算。MIDI库里音色再怎么好,也一股MIDI味,听多了一耳朵就能听出来了。因为本质上MIDI音色是合成器合成出来的,没有那么多自然音色。自然乐器的发声包括基频和倍频,音色上要更丰富,现在MIDI音乐库还没法取代自然乐器演奏。你问题提的很奇怪,演奏者状态不稳定,就多录几条就行了,就跟拍戏似的,录完一条不错的,再录一个保一条。后期时候也有大量的调整余量,没感觉这是个问题啊。

最后不建议盲目冲专业设备,这玩意是用来干活的,不是用来欣赏的。我身边朋友用着大几十万的主监听做混音,但也喜欢在hufi上欣赏音乐,因为他觉着回放更好听。欣赏音乐终归是个很个人的事,没有对错,你自己的钱,你喜欢听什么什么就是对的,靠本能感受。我朋友开玩笑的说,90%以上的听众听不出来他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多是给同行听的。很多发烧友自我感动的理解,跟专辑想表达的,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25-2-24 13: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长宁区
是的,但是很多烧友不能接受,尤其买了比较贵的,其实有些设备还是有明显缺点的,你要指出了,他们不但不会感谢你,反而会骂你,嘲笑你,所以能做到你说的烧友并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25-2-24 14: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成都
jimmyheiying 发表于 2025-2-24 00:03
近两年时有体会,这个确实。我属于后者,随便买一套的类型,偶尔也用自己的处境去理解其它发烧友,开始不 ...

乐器的重放与真实声音在规模、流畅上有巨大的差异,也很难做到真实乐器的实体感(或者说是密度),要达到类似真实的既有线条又很宽松的声音都是百万级别的系统。
一般的系统在某一个环节上能做到像真的就不错了。能把人声播到像真的,那系统就及格,能把小提琴播到像真的,就是不错的系统,如果钢琴还有几分相似,那就是非常优秀的系统。
用真实乐器的声音去评价可以避免闭门造车,也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系统的优劣,还可以对一些所谓发烧碟有更全面的认识,RCA出的弗雷德曼的炫技小提琴片段使用非常近场的录音去拾取更多的细节,听起来很爽,因为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听到这些,就好像大家会更喜欢超广角和长焦的视野而非50或者35的视野一样,50都比35受欢迎。
在随大流的年代,大家受无间道影响喜欢用民歌蔡琴去试音,尤其常用第八曲渡口去试低音,但现在很少人这么做了,因为最后大家发现电子合成的效果是没有现实参照的,所以很难说什么量才是相对正确的表现,毕竟大家也没条件去找黄庆元或者钟国泰去印证,类似情况还有波罗密多和阿姐鼓,现在基本只用于系统调整时测试变化而不是拿来评价系统。
因此不管你是搭配系统还是制作器材,用真实的声音是最能够定纷止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25-2-24 14: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河源
genius_xp 发表于 2025-2-24 13:36
是的,但是很多烧友不能接受,尤其买了比较贵的,其实有些设备还是有明显缺点的,你要指出了,他们不但不会 ...

哈哈,我就买便宜货,然后不停的自己挑毛病再想办法加以改变,就是图个乐。

另外现场什么的比较难搞,但是跑钢琴、小提琴房去蹭听一下音色什么的还是容易。然后我的目标就只是打败本地门店大几万的设备哈哈(其实感觉已经做到了,因为门店的调教得不够暖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4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