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1281
 楼主| 发表于 2022-2-28 1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4 14:00 编辑
随笔……

再探音乐演奏的节奏均衡度问题。
节奏均衡度是指大框架上的均衡度,不要有刹车和急加速的问题,轻重缓急要有全盘呼应上的有机关系,以此为载体去体现完整的艺术性。反过来当然纯粹机械的节拍器等速也是一种缺乏艺术性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艺术理解和追求高度差,是一种应付差事效果的情况。而前面急加速和刹车的指挥方法,以及磕磕绊绊的那种好像老的忘词效果的大提琴演奏法听着都很怪,和主流交响乐演绎的艺术走向不相容。
加速刹车演绎法最明显的就是富特歌剧院派指挥用到纯交响指挥上的尝试,这个传染在一战以后到二战结束立体声发明之前,同时代一些指挥家录音里都能听到。或重或轻都有,但少数另外一派延续传统风格的交响乐指挥家比如舒里希特等就没有这类问题。说明富特一系是在不自觉的把舞台表演交响乐队伴奏的宽泛性和超范围的强调剧情演绎法,拿到了不是舞台表演音乐伴奏性质的纯粹无标题音乐的交响舞台上。没有了舞台表演顶雷,音乐也不是为占人的注意力70%视觉的表演做侧面伴奏的话,听众对纯交响音乐的细节敏感度就会显著提高,纯交响并不是歌剧交响乐队伴奏,不允许实际上还是盖不过舞台表演、处在侧面伴奏角度为了破格强调音乐的注意力去做过分的音乐突出。
5年以前刚入门大量鉴赏古典音乐的时代,见到有一种富特为首的歌剧院指挥派系的说法,把这个和所谓托斯卡尼尼现代指挥派系并列起来解释时代,刚一接触感觉好厉害。但当时对这些指挥家的录音听的并不熟,很多都没接触过,只能相信专家说的可能不错。但是到后来接触了大量各种流派指挥家的录音,又陆续听了最新的德国歌剧院指挥家大熊特勒曼的贝交全套指挥录音,还是有点微微的均衡度问题。所以可见歌剧院指挥家的习惯,跨界到交响乐舞台会有一点状态切换障碍。可以类比舞台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和影视镜头表演的力度和自然度的不同。另外,托斯卡尼尼所谓的现代指挥风格是不是风格都难说,曾被富特诟病为军乐团风格。他是一种大规模版本演绎指挥家,出的唱片曲目超级多,但听上去太简单划一和细节表面化,缺乏艺术细节的深度。风格上是以后流水线作业法的卡大的前辈。到了80年代,这两派的探索风格都日益式微,很多交响乐指挥家都回到艺术整体精细路线上去提升水准了。但法国指挥家蒙都,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的指挥风格比较粗糙,这就只能归结于意识习惯而不是流派归属了。
可见这种歌剧院和现代指挥流派论调,基本上是初哥当专家的见解,经不起深入和大量对比。
最后为什么德国歌剧院指挥家没有至顶的可能。是因为交响乐艺术是从中世纪初由意大利罗马教廷格力高里记谱法开始积累起来的,直到现在五线谱的主要词汇都是意大利文。到文艺复兴时代,还是在意大利把教堂唱经演变到清唱剧和康塔塔的。以至于亨德尔所在的德国宫廷乐长都到意大利去学歌剧而流连忘返,等到亨德尔也去意大利学歌剧的时候遇到乐长,他说我把乐长的职务交给你了我还想留在意大利不回去了。亨德尔回国就任宫廷乐长以后以后到访了英国,发现伦敦的歌剧院发展的很好、市场前景很大,于是就离开乐长位置去伦敦发展了。没过几年亨德尔服务过的德国大公变成了英国国王第一顺位继承人到伦敦继位,亨德尔为了和老上司搞好关系,给他写了皇家焰火音乐和水上音乐得到了再次赏识。以至于亨德尔的清唱剧新作弥赛亚被这位新的英国国王敬仰的无以复加。这些都说明德国从来就没有歌剧的传统。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奥地利歌剧不算德国歌剧指挥系统,一战以后的那些德国歌剧院指挥家都是在属于北方日耳曼的德国。很久以后到了浪漫派后期,瓦格纳在巴伐利亚王国创作了尼伯龙根指环,德国歌剧才开始出名,但风格基本上已经是印象派的开山时代了。所以德国歌剧院指挥体系之所以还是一种探索体系就在这里,基本未定型的话那就不稳定。以后的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和指挥录音风格的比较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其它国家的指挥家有很多也是大量歌剧的指挥,也就是德国指挥界有把歌剧指挥家称为歌剧院智慧风格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意大利也确实是从古罗马到中世纪之前再到文艺复兴以后,两千年一路走来的艺术国度,一脉相承、底蕴深厚。所谓底蕴是随时间积累和不断深化并扩展的,逐渐渗透到社会和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和心灵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深厚和坚实。在这种土壤上继续发展的艺术那就有天然的优势。意大利的各种生活艺术和工业设计以及美食能走在世界前列就是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2
发表于 2022-3-1 1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非常感谢楼主的转发!感觉楼主嘴上说得很严厉,内心还是很柔软的,虽然多次表明不伺候伸手党,但还是在坚持分享,随手一个链接也能为我等造福。
已经成功下载了,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3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13: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1 13:21 编辑
sunnycougar 发表于 2022-3-1 10:26
非常感谢楼主的转发!感觉楼主嘴上说得很严厉,内心还是很柔软的,虽然多次表明不伺候伸手党,但还是在坚 ...

主要是已经没那个第一个大贴时代的交互讨论的精力了,该发现的也发现完了。一个人玩这些东西往往积极一两年就算完。个人主要是顺手自己发现自己听,然后顺手发一下做备忘,以后看到好想起来再去听。
同时别人也能看到,这个同时就是广播方式,单纯广播这属于互联网精神,再进一步的话应该是等价交换互助。
谁也不会会去在收音机里玩点播的,但不是见到单向获取的机会就去占全,这是贫民思维出门工作就完蛋。精确定位是稍微上道的行业素质。不上道的人往往是两个标准,对自己和别人是二极管无底洞只拿主义。
现在看到的一般都是比较稀有和好的片源和音乐家。往往都是偶然搜索一个常见问片源的时候带出来的偶然发现,不注意也看不到,再去搜索音乐家名了解一些相关信息才能知晓价值所在。

反向点播方式是别人自己心里想的自己认为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还都是老生常谈入门货。往往别人费了很大劲这边悄悄拿了就走一句话也没有玩消失这还不欠揍。社交网上的网友都是平行的,不能认为别人有义务动手动脑给自己个人点播服务。一切全看当时的心情和问题的高度而定。绝对来说,乱回复是摧残他人自己动手的机会和信心,表面上好好好其实害人害己。绝对说,帮助人的效果比不回答还要差。这些算是发烧烧坏脑子的掉坑极端想法吧。一般都是同样程度的乐友相互讨论性的互助。

有些情绪化的言论可能是被一些底线下的怪物气到有了心理阴影难免十年井绳惯性之下会伤及无辜,这点敬请谅解。只需第一关注音乐家和和片源的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4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13: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1 13:15 编辑

现在每个页面都及时保存网页在本机,流览器应该有自动保存功能。以后想起来看看以前的帖子也是一种怀旧和再次想起一些片源去听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5
发表于 2022-3-1 1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mxj009 于 2022-3-1 13:29 编辑
sunnycougar 发表于 2022-3-1 10:26
非常感谢楼主的转发!感觉楼主嘴上说得很严厉,内心还是很柔软的,虽然多次表明不伺候伸手党,但还是在坚 ...

是的。J大是一个率性又心软的人。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会感觉到一顿饭的价值。J大无偿发布了很多资源,虽然他经常说,发贴是自己随手做个资源备份,但是大家都清楚,这就是在分享他挑选的资源给大家,坚持这么久,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冲这一点,都要说句谢谢。
我看到偶尔会有人跟J大争执(单纯的音乐讨论除外),那些类似人身攻击的话,看了真是有些寒心。在恶意攻击别人前,应该先问下自己的修为够不够格,数一数硬盘里存了多少别人分享的资源。
感谢像J大和stevenxian一样,无私、热爱分享的人,你们用对音乐的热爱,引导门外的人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6
发表于 2022-3-1 20: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jimguo 发表于 2022-3-1 13:07
主要是已经没那个第一个大贴时代的交互讨论的精力了,该发现的也发现完了。一个人玩这些东西往往积极一两 ...

感谢楼主的回复~曾经惋惜那个巨楼的消失,后来基本上进这个版就是要在这个帖子里看看有哪些更新,可以说从这个帖子里收益良多,或发现新版本,或找到机会洗一下手里的老版,比如这次在这里收到的flac版的科尔托全集。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作为楼主分享资源的受益者,在这里常常获得不期而遇的快乐。感谢楼主一贯以来的分享,也希望楼主在听音乐和率意分享中获得自己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发表于 2022-3-1 20: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深圳
mxj009 发表于 2022-3-1 13:19
是的。J大是一个率性又心软的人。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会感觉到一顿饭的价值。J大无偿发布了很多资源, ...

说得很是!
可以说你们三位包揽了我在这个版块的主要浏览量,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8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2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3-2 00:50 编辑

@mxj009 借您吉言了。

另,科尔托是刚刚新发现才下到的的,基本上都是随笔性质的。

以前的大贴也是把零散的聚集起来想把自己当时的学习探索经历当日记记录下来,以后再去看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美好回忆。其实头一天还都有全部保存在本地的念头出现过,后来太困就像先睡早上起来再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以后慢慢补搜下到了三分之二。个人觉得这些不一定对大家有什么直接帮助,可能会有一些自己偶然发现的好的东西和线索能让人早一天看到,引发大家去深入挖掘和联想探索节约和聚焦了生命价值。

在网络时代,互助互惠互相促进才是最大的社会价值。但互助互动不一定就是直接对话,碎片时代做生活主时间都不够谁也没那个精力去扑虚无缥缈的碎片网络,以广告牌公开留言方式、来去自由分时随意才是网络时代的时空关系。网络时代信息本身只要是熟悉网络的人都不在话下顺手就能找到。
对人际关系和相互关系至少要有平面图的关系连线思维,否则都是随生活环境自然形成的潜意识,没有明确的认知就没有清晰定位意识,在潜意识里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系都是一团乱麻随遇而安的潜意识。

现在所谓的六度空间论只是微博客经营者视角,他们关心的是微博客互转形式的人传人传消息病毒式发散的自主免费流量广告基础数据价值。但对于文化爱好者来说,问题本身的发散联想偶然发现才是最大的价值。
社区是老一代的网站形式,并不提供互转互传的个人传消息功能,效果都集中在内容讨论顶贴的热度上。所以大家在爱好一个目标上的日常活动,每天都可能有所进步,把这些进步互相发展出来那就是群体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点促进。
回到前面的网络与个人关系问题上,从个体以及群体以及现实物质关系图来看问题。以前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广播模式,书刊报纸无线电收音和电视都是信息单点外发的箭头式广播模式。网络开始以后最初还是这个模式,只不过媒体花样多了点。再以后有了互动方式一般就是聊个天。也没有白让人干活的所谓互动关系。后面这种纯属一些个人自己的幻想,也往往有的人热情过度有那个积极性,但本质上不存在这种正常人际关系。一般都是互相交换体验信息,和聊天一样。仅仅是消息互动。内容互动这方面不大可能有所谓的个性化服务,还不要银子却去百花时间精力。去看看被禁止的辅导班个性化服务多贵。现在银行现金柜员机都逐渐推出社会,用手机自我服务成本最低这才是发展的主流。以后很多低端服务都会被自动化网络化代替,人只有摆脱低端劳动才能有提升文化水准的基础,不至于被谋生把个人平时都陷在体力劳动里。现在很多体力劳动都在走自动化发展方向,连装修上的机器器械都越来越多。自己有手有脑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网络动手能力才是方向。不能老停留在小婴儿哭几下就能张嘴吃奶的模式里。

现在新的时期里很多新进入的乐友刚刚起步,对发出片源需求贴的方式很上路,这样是最好的最自然的形式。每个时期都可能一波一波新的乐友开始注意探索古典音乐,新玩家对挖老的帖子也不在行不熟悉,自己摸索学会网络的玩法也有个过程。而且会永远不断重复在新的时间段再来新的一拨新人。所以,顺其自然大大方方光明正大是最健康的。网络发展也必然是向好和健康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9
发表于 2022-3-1 22: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mguo 发表于 2022-2-27 01:20
各种古典录音名盘
https://pan.baidu.com/s/1dEQskox#list/path=%2F
Maestro's Choice - Best of Indians ...

印度音乐下载听了一下,SAAZ里violin1很不错,小提琴拉得就像在讲诉一段故事,和中国乐器二胡的手法有点像,颇具东方韵味。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楼主| 发表于 2022-3-1 23: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借您吉言也去听听印度音乐。印度音乐类似早期巴洛克音乐,小范围细节变化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1
 楼主| 发表于 2022-3-2 00: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顺手片源……



Schubert Bel Canto - 舒伯特美声声乐



舒柏特一生短促,却留下了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和钢琴小品等体裁形式多样的大量作品。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歌曲的影响贯串着他的全部创作。舒柏特的创作表现出了浪漫主义初期作曲家思想、风格的转变。
舒柏特艺术的浪漫主义特征最鲜明地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表现出来。他写有600多首艺术歌曲。舒柏特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家对诗歌的热爱,他贪婪地阅读诗歌,被他选作歌词的既有歌德、席勒、海涅、缪勒、施莱格尔的诗,也有平庸的诗作。但在舒柏特的笔下,所有的诗都变成了音乐。他并不因偏爱诗歌而使旋律有失完整,他善于以自然完美的音乐表现出诗的意境。他的歌曲有的似质朴的民歌,如《野玫瑰》《菩提树》;有的弥漫着甜蜜或忧郁的抒情气息,如《在海边》《流浪者》;还有的充满了雄辩紧张的戏剧性,如《魔王》。
在音乐形式上有简单的分节歌、变化的分节歌和根据歌词贯串发展的叙述性歌曲。舒柏特善于用和声、调性的色彩性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钢琴伴奏发挥重要的描绘、衬托作用,使他的歌曲情景交融。舒柏特的艺术歌曲体现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理想的统一。这是其后只有极少数作曲家能够达到的艺术境地。他的主要歌曲还有《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海的静寂》《摇篮曲》《蹲鱼》《死神与少女》和《致音乐》等。
舒柏特根据缪勒的两部浪漫主义组诗创作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女》和《冬之旅》。它们是由一些结构各自独立,情节上相互有一定联系的歌曲组成。前者写了一位青年磨工的失意爱情,后者的主人公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漂泊者,往事的回忆只是不断地增加着他的痛苦。其中情感的凄凉与悲哀可以说是舒柏特后期心境的写照。歌曲集《天鹅之歌》是由他晚期的14首歌曲组成。


160905-Brendel & Fischer-Dieskau - Schubert- Lieder【飞利浦HIGHTECH系列德版半银01】[WAV]
https://pan.baidu.com/s/1kVEYTvD#list/path=%2F
Kathleen Battle - Schubert Lieder (James Levine, Karl Leister) - 1990, FLAC
83F1B1A57B9163D841B447CB59E2C76DF53667EA
The Wanderer: Schubert - “Wanderer” Fantasy; Berg - Piano Sonata Op. 1; Liszt - Piano Sonata (FLAC)
c42f5bba6f2be6a72a7ce0095ceec6a28280bfc7

Schubert Winterreise (1928-2018) 88CD (FLAC) 22.27GB
bbb1a2374f40dad919cd363111b04878b9996747

Schubert - Goethe Lieder, Vol.1 - Ulf Bästlein (Bastlein), Stefan Laux - 1999, FLAC
aa02475e689b70ab8f514cb2e864a22bf6e1eb36
Schubert - Goethe Lieder, Vol.2 - Ruth Ziesak, Christian Elsner, Ulrich Eisenlohr - 2003, FLAC
21e80dbd3ba51fb817135532d1074e5a4b4c8d3f
Schubert - Goethe Lieder, Vol.3 - Johannes Kalpers, Burkhard Kehring - 2004, FLAC
d4b56fed9785434cb472b714b3d49da1b8970fe4
Schubert - Schubert's Friends, Vol.1 - Markus Eiche, Jens Fuhr - 2002, FLAC
9568660d397e9cd3882d75f7452f2828d85631e5
Schubert - Schubert's Friends, Vol.2 - Brigitte Geller, Ulrich Eisenlohr - 2003, FLAC
621fec090b48ba7b777537dc5e1bdc5cbab45164
Schubert - Schubert's Friends, Vol.3 - Rainer Trost, Ulrich Eisenlohr - 2008, FLAC
56f4970761c6e34650c243cc42dcc2cb29fd88f8

[TR24][OF] Christian Benda, Prague Sinfonia -
Schubert - Complete Overtures Volume 1-2 - 2009
020B00B49693E67D7E5630F95C14E89A61A9000D
50FC7EEC8C3BECA2838BFFE9566EEE7321B240D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2
发表于 2022-3-3 0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jimguo 发表于 2021-11-26 19:08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11-26 20:45 编辑
年终随笔……

我对比音箱和等响曲线,琢磨出20khz内等声压正弦波到我耳朵的相对响度变化,反正在75db下差不多20hz到3.2khz响度逐渐增大,之后略微下降至6khz,之后逐渐升高至13khz,之后指数级下降,15khz后就只能听见一点点声音了,到17khz只能听见一点空气声。我不敢说这就是绝对的三频均衡,但我将耳机eq后播放各种音乐都感觉声音很正,没有突出或掩蔽某一频段。因为我觉得音乐就是在频响平直的监听音箱下制作的,这样才能真实还原录音,我追求的是真实。
还有我有七八个大耳,eq后声音都差不多一样了,只不过一些大耳可能振膜更好,细节表现更好,但音色是基本一样的。再在此基础上再加载一个模拟音箱串扰dsp,将声像拉远模拟音箱。
耳机如果不这样弄就是听个响而已,首先单元再好也会有频响缺陷,其次每人耳道不同,对各频段敏感程度不同,比如东亚人就比欧美人对高低频更敏感;其次如果不加载串扰dsp,相当于左声道音箱声音不会传到右耳(开放式耳机会好一些),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在现实中的,所以会有头中效应,要不就是嘴型过大,声像过宽,这与录音师想表达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3-3 15: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能有好的EQ那就是幸福。一般不是万元耳机玩玩电脑播放EQ调音最省心满意,用拜亚耳机听也没差多少细节。不用发烧几千块就能达到发烧的效果。如果还追求盘机搭配纯硬件调音,拼上万那就费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4
发表于 2022-3-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墨西哥这组速弹吉他组合
有技术有灵气有味道

非常非常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5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0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6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16: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最近硬盘容量土豪了补了好多sacd,大牌录音公司的主要包子基本下到。夜里听了一下,电的状态安静了以后,二嫂的播出来也没白天那么刺激了。对比之下,比其它录音品牌的调音还是高频刺一点,其它硬一点。但市电情况好,加上耳机煲的时间6年多了刺激性就小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7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手机的推力问题。最近用新手机感觉有很大进步,至少比以前的手机强多了。推大耳能比耳塞好那就是走上了正轨。以前的手机竟然反过来,推大耳不行,耳塞到好些。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amp;page=3#lastpos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8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1: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page=1#pid33737396

2000年以后版本,阿巴多指挥琉森交响马勒全集录音,ape音频版。往下找。
不推荐视频,手机上都能看到带字幕的,音频部分也并不高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9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VA - 101 Classical Hits [6CD] 2008 (FLAC) 2GB

63335a489a05e6fe9a8f1c0f1b68c65d29e485d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0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21: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https://pan.baidu.com/s/1jJWcYhS#list/path=%2F
abbado - rca,sony -39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23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