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2-7-26 12:57 编辑
随笔……
很多喜爱交响曲的乐友从喜欢贝多芬开始进入交响乐世界。以后当有机会了解马勒以后,会觉得马勒青出于蓝,比贝多芬更上一层楼。
这是因为人活在世界上,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社会复杂生存需要竞争和拼搏。所以贝多芬交响曲就是古典音乐里的突出主题,尤其是贝五,向命运抗争的精神效果最吸引人。
但是了解完人生奋斗的老贝,和人生终极哲学的马勒。中间阶段还有一位老柴,有很大的同等位置。但一般从听感上可能还无从联系起来。
忧郁是法系文化的一个要素,所谓乐极生悲。法国从一个中世纪的农业大国富有至极产生的生活理解。国王当土豪,文青走忧郁。印象派绘画那种对舒适生活氛围的渲染,往往是阳光舒适的。而印象派音乐也是注意生活中的心理感受表现,但就是有点物极必反的悲色。以至于一些人听了会感觉惶恐。
近代交响乐开创者瓦格纳有过类似印象派音乐的作品,结构和技法上是否属于不大清楚,但听感效果就是法国印象派的效果。所以瓦格纳被推崇为近代交响乐的开拓人。
老柴据说有法系血统,老爸是拿破仑的一个军官,打完仗留在俄罗斯。而俄罗斯贵族一直都是当时欧洲最盛行的法语系阶层,从不用俄文。直到普希金才开始从俄文文学起步推崇俄文。柴可夫斯基比普希金晚一辈,但这种法系影响力还是持续存在的。
贝多芬交响乐里也有挫折描写,但普遍都是一种片段。整体上都有最后的辉煌,强调一种理想的丰满。但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阶段,是在说现实里的人生往往也有骨感的问题,其实正好是贝多芬交响乐走向的一种镜像角度。
对于艺术角度而言,交响乐已经进入心理层面,那就不应存在现实里用效果直接贴标签的定位方式。因为心理学里面有宣泄法,通过把心理的问题表达描述和说出来,达到释放心理压力也是有医学上的正面效果的。所以欣赏悲剧色彩的交响乐,道理上不但不会增加忧愁,反而会释放心结。
从戏剧角度看。
悲剧为什么是至高的戏剧类型,因为喜剧是一个角度,但原则上不包括悲剧。而悲剧往往包括生活里的全部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有对反映生活的信息量最大化走向。所以在悲剧里往往能看到各种要素。正剧一般看完了就完了,而悲剧看完了往往回味无穷。另外,艺术上的悲剧的层次是很高的,肯定不是恐怖片鬼故事那种低层次纯粹吓人的负面的东西,不能和这种类型划等号。所以同样一类情况,思想境界决定社会价值大小,境界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量变质变有益于社会。
所以,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尤其是第六交响乐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从艺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效果也是很好的,有具体的心理色彩指向。想听具体的时候可以听老柴。马勒的音乐作曲思想是把各种情绪全都搞全了,可以痛快淋漓,但在某下方面呢能不如老柴更具体。
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马勒交响乐一样,都带有东方心理学色彩。有一种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那种萨满跳神巫师上神那样,直接进入设想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做法。相对贝多芬那种德奥远观方式的概念描写手法,东方色彩的音乐作品,更加具有使听者直接融入作品世界,走入交响曲描述内容的虚拟现实游历的那种梦幻效果。所以,心理治疗效果应该更好。
阿巴多的这个包子里,有全套柴可夫斯基交响曲。这个包子就老柴的最全。网上视频也有。
Claudio Abbado - The Complete RCA (1972-1990), Sony Recordings, 2014 -莫,柴,浪漫派 (39cd, flac,f) 9.81
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是浪漫主义时期,但在很多地方还在古典时期影响的末期。一切还都是焦点透视走向。因为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药商国主美第奇大造建筑开始的,黑死病中世纪跌倒美第奇大药商吃饱。一些新派绘画都源自为美第奇家族设计建筑的设计图焦点透视法,以至于在绘画界产生了极大的时代影响力和形成了传统风气。到了马勒时期,法国印象派绘画开始出现,欧洲艺术思想已从油画的绘画风格上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传下来的焦点透视和具象舞台光线投影法,印象派绘画直走出剧场博物馆油画风格,直接走进大自然和阳光水面田野,拥抱东方和中国风的散点透视法。交响乐界从瓦格纳开始,打破了古典浪漫主义的各个乐章结构和长度的一致性传统,某些乐章根据需要可以加大长度。
马勒从d小调第三交响曲(1893-1896) 开始,进一步采取了内容拼接的方式用在曲目结构思想上。这种直接打破艺术作品古典主义统一整体性的做法,在绘画界基本都晚于1906年。直到1908年毕加索的立方体思想的新绘画风格绘画才出现在画展上。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他从这位野兽派泰斗那里发现了黑人雕刻,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吸收其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
马勒曾说过:“我的时代会到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