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88|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古典三年总结,另真心求大神、前辈们指引方向!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2-6-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总之,给你的建议就是:扩大曲目范围,多听,听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6-30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楼laphier于2012-06-30 18:46发表的 :
谢谢猫版的热心回答 [s:52] 看来还是我花的时间不够多啊,或者说专注度不够。针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知猫版能否给个方向抑或方法,毕竟不是搞音乐的,这方面还真是有点无从下手啊。(最近中了钢笔的毒了,好久没认真听音乐了,吼吼) [s:2]

恩,说到底就是我那两句话,另外,多读唱片封套。这曲子是谁演的当然不是人人能做到一听就知道(我们这种人一听就知道那也是因为听的实在太多了,但是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但是,谁演的,你应该先从唱片封套上看到。

当然我们以前玩正版唱片,很多程度上是为了能在听的时候仔细读一下那本booklet,这是个好习惯,也是玩正版唱片的乐趣。

当然,现在,那就下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3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6楼disem于2012-06-30 20:44发表的 :
LZ三年积累这些不容易。古典音乐的鉴赏急功近利不得,这样就很好了。
听了20多年古典了,我的建议是也是多听,精听。
1)多听是听作品。可以把古典音乐领域的主要作曲家只要是自己没听过都涉猎一下。听作曲家的代表作,但不要在意版本,什么版本都行。
2)喜欢的作曲家再多听些其他相对冷门的作品。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可以听听迪亚贝利变奏,勃拉姆斯可以听听带合唱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可以听听比较冷门的第二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3)喜欢的作品可以多听一些版本,进行比较。不是要比较优劣,而是学习多从演奏者的视点去领略作品的世界。每次成功的视点切换和进入都是很大的提高。
.......

补充一点:
事实上从我20多年来的听音积累,最近几年更是每天只听以前从没听过的东西,对于版本,我想补充的是:如果一个版本得以流传,那必然是有道理的。任何一个出版的版本,都是经过精心琢磨(当然不一定是精心录制,因为很多live recording当年都是只是作为资料保存,类似于风衣录音),精心演出的。

任何公认的好版本,当然几乎都是好版本。

任何没人提及的版本,也不会比那些著名版本更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3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你也可以把你所听过的所有曲目写下来,我可以给你进一步的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11楼disem于2012-07-01 00:29发表的 :
公平评价那些没有被热炒追捧的录音是正确的。而那些新的录音室录音,在今天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能获得一次录音机会,而这个指挥又有那么多的老录音可以参考结合,你让他弄砸都难。但是古典音乐需要的是神话。所以又总是能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有一点我是不同意老猫观点的。过去的录音都是精心琢磨和演出有可能,但都是成功录音则肯定不对。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包括贝多芬舒伯特在内的很多乐谱的研究都现在进行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最近才出来,这些对重构作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过去的很多录音中是没有的,或者乐谱就是错误的。我不是阿巴多迷,但很钦佩他不断将这些新研究成果吸收入录音中去。比如马勒6,新录音的乐章顺序和老录音是不同的,新录音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定的。*(虽然对已经熟悉老作品的人来说是很不喜欢的)至于对作品的认识水平,过去的指挥和演奏者受时代的限制,很多作品弄砸是常有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都是好录音的情况。恰恰相反,基本都是很有问题,而偶然有那么个别人正巧诠释的方向和今天的发展是吻合的。

至于各种重复段落,各种表示等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总体来说,古典音乐是在不断进化的,新的录音有很多优势。购买新音源CD和用什么media听音乐可以说没有关系。它的意义可以只是我们这些大众社会的艺术赞助人对这个爱好的一次小小的赞助。否则怎么可能让Rattle新录4个乐章的bruckner9呢?
.......


可能我指的好录音和大家指的好录音的概念不同。我因为听的实在太多,我已经几乎不会重复听一个演绎。而一个没听过的版本,如果在听的第一次能让我觉得不错,那就是好录音。反正我也不会听第二遍(至少不会在5-10年内听第二遍)。

对于版本学的研究么,非常有意思。本人也是一个版本学的热情参与者。可以说多年前我就认为版本学是一个20世纪之后,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事情。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其实从莫扎特时期,版本学就已经有足够的启蒙和深度。而到了贝多芬之后,版本学就已经非常严谨了。20世纪的版本学的研究,主要的研究还是18,19世纪的研究的自然的延续。话说门德尔松做的一件比较著名的事情是“重新发掘了巴赫”,其实只是在莫扎特-贝多芬-车尔尼这批人一贯以来对“重新发掘巴赫”这件事情上的自然的延续。

实话说,如果我用车尔尼钦编的平均律曲集,和21世纪最新版本的平均律曲集进行比较的话,一般的平均律发烧友也最多能听出其中10%的区别,而且这些区别也都是无关痛痒的小细节上的区别罢了。

前人所作的版本学上的研究,留给现在人的版本研究上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话说我在2004年的时候还在英国,成功申请了一个音乐学的博士学位,含全额奖学金(just for fun),后来看了一下毕业论文库,发现我根本不可能毕业,他们的毕业论文都很有意思,图书馆里找一个从没听说过的中世纪作曲家的某作品残本,尽可能编订成能演出的版本,然后拉一批人做个演出,基本上就能毕业了。而即使文艺复兴音乐家的东西也都给他们挖坟挖光了。剩下的都是冷门中的绝对冷门。。。。我毕竟不是这个行业也不靠音乐吃饭,这个Just for Fun的话,真的要耽误我吃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12楼laphier于2012-07-01 00:41发表的 :
呀,太惊喜了,得到猫版和disem前辈的指点,嗯,我这就好好总结一下自己听过的曲目。另外,我现在也坚持每月买一两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我真的很穷啊,哈哈,现在一个月才拿1200的实习工资,想我们这种偏僻的小地方就算我转正了也拿不到多少钱。现在根本买不起大包子大套装,只能眼馋啦。唉,看年底能攒够钱买个Sr225不。

那就攒钱买225i把。一个月1-2张CD的量是不够的,一个月至少需要听熟10-15张把。你还是考虑下载吧。

其实我现在的量是一个月不少于100张没听过的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18楼disem于2012-07-01 13:26发表的 :


这样说吧,能去录音的肯定是有足够实力的。但录出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特别是那些新作品。
很多时候指挥本人都没把握,原因主要还是研究和累积所必须的时间少。伯恩斯坦有个著名的花边,指挥维也纳爱乐,没有一次人到齐的。到了这个级别乐队的演奏员,都在其他地方有个兼职等,排练很困难。有个演奏员一直出席,伯恩斯坦在一次排练结束后当众表扬了他,但本人表示排练可以无缺席参加,但演出当天要缺席。新作品的录音就更是如此,版权还在的话很多乐谱要租用,场地能用的时间很少很少,session recording的录制成本非常高昂。

很正常的啊,我们自己排练都是每次人不到齐。有一次演出指挥都没到,我这个助理指挥只好上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0楼disem于2012-07-01 14:14发表的 :



一个月10张就很不错了。不要贪图多,一个月100张基本上就是把作品当口水歌或者BGM在听了,失去严肃音乐存和鉴赏的意义了。如果是学生或者是刚开始工作,收入有限而入货渠道有限,都可以下载。但当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对于现役的艺人,还是希望偶然买上点他们的新录音,这样才能让古典音乐产业不至于就此结束。支持一下那些真正的艺术家!

.......


都能找到,虽然现在很多东西不好用了,但是去年前年给我赶上大好机会,www.boxset.ru上的东西下载了一大半,直到这个网站被大多数网盘驱逐。另外我们有个群,大家以发没人发过的录音为乐。

据我所知有人已经差不多把所有的出版过的古典CD几乎全都收齐了。大概20-30个2T的硬盘。当然这个兄弟他已经承认他彻底没法听完。

当然,20多年前一张一张收正版CD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80年代的时候买的第一套LP的卡拉扬63年贝多芬交响曲那是反复听了N遍。

到了我现在这个阶段,泛听应该是没啥疑问的把?需要系统性的听的东西,早在十几二十年前都很系统的听过了。现在有条件下载,当然是泛听了。2003年到英国之后养成个习惯就是BBC radio3的全英国的现场音乐会直播。

另外我还有个问题,上千张正版CD,我搬出来住,发现根本没必要重新做一个CD架(因为书架的面积都远远不够),所以所有的CD都只好留在父母家,因为那里我做了一排CD架。

所谓泛听,我记得去年我花了3个月连续听了10几个版本的指环。此为泛听。我当然只能把他们从头到底听一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2楼disem于2012-07-01 14:49发表的 :



你那是业余乐队,没办法的啊。
法国乐队更是懒散,马上想起那个老电影虎口脱险,指挥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别再说话了,专心排练!
.......

这个情况,全世界的职业乐队应该还是继续存在的把。

更有甚者,加德纳手下的那些个“革命与浪漫”也好,“蒙特利尔”也好,他的抱怨是:我这次和蒙特利尔排练了这个曲子并且录音。然后第二天排练另一个曲子,还是这个乐队,"我发现这批演奏员我一个都不认识"。

不过那个布吕根的贝多芬,的确极好极好。我看过一个很简短的他的贝多芬的排练视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2楼disem于2012-07-01 14:49发表的 :



你那是业余乐队,没办法的啊。
法国乐队更是懒散,马上想起那个老电影虎口脱险,指挥大声嚷嚷,你们两个别再说话了,专心排练!
.......


这是趋势了。所以现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乐队往往能给人惊喜。尤其是那些文艺复兴(虽然其实都是大牌)Choir,那些个本真乐队,都是为了一次演出,一次录音,然后聚拢了这些人,然后演完就地解散的这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6楼disem于2012-07-01 14:55发表的 :
Bruggen的海顿也是极好极好,精致的水晶仪器一样,真是美!

他的排练是极端苛刻啊。也只有这帮年轻人能勉强hold住。换一帮老棒瓜,早就撂挑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7-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29楼disem于2012-07-01 15:20发表的 :



这个量太厉害了。。。
泛听我同意,其实都了后来,只要没听过的,都想听,不挑食的。

还好啊,一天听3张新鲜CD而已。上下班路上就能听掉1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7-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不需要记住旋律。听,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7-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39楼sohonsolo于2012-07-02 11:15发表的 :


很奇怪这些临时小乐队的演奏员平时靠什么为生啊?
职业性走穴赶场子吗?还是大学教员或者职业乐队成员兼职?

演出,教学,赞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恩,美国不用担心盗版,但是得担心下载,嘿嘿。反正我在英国的时候是很小心的下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7-1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引用第49楼新鲜的尖叫于2012-07-15 21:26发表的 :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国内就习惯下载,盗版太多,出去了发现买碟比下载爽多了,体制不一样啊~


那是你没在上世纪逛过国内的九龙和国外的HMV。现在全世界的HMV进去,你脑子里有原来的唱片店的记忆的话,那就根本什么都看不中的。

原来古典唱片店,就像个图书馆,走进去没半天出不来。现在,走进去,扫一眼就知道有什么碟了。根本没什么可看的。

你要知道我1999年的时候,香港HMV买了点东西,那个HMV塑料袋,我带回上海,一次装杂七杂八东西,那塑料袋被人50元现金买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7-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晚上有空给你补充入门清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7-1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杨浦区
我当年,在国内用过VPN上传过文件,这还是2003年,真的只是因为工作组的工作文件共享,结果到了英国,电脑的VPN服务没关,过了3个月,就被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3-5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虹口区
不过不管你们怎么说,还是请不要去觉得自己已经能够超越专业了。

业余就是业余,专业就是专业,不要去相互比较。体会音乐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自己去演奏它,而不是听别人演奏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2-26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普陀区
引用第89楼hardaway2000于2013-06-26 12:47发表的 :
我给自己的入门是泛听,怎么泛听的?我买了dg111一套。
两个大包子我想基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吧。
没错,听是听完了,有共鸣的是很小部分,但每次发现熟悉的旋律都能激动好一阵子。
遇见不熟悉的作曲者和曲目,就搜索baidu,来龙去脉也很清晰。
喜欢的曲目自动存入脑海,下次便可以买名家作品。
.......
实话说,DG111还真的不是入门包子。80%的曲目都是入门之后都不见得喜欢听的曲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6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