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im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精选有很多,但听上去风格多彩不一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古典歌剧佳作名盘推荐




最近收集了一些相关片源,但听得最有感觉的是这张《奈瑞贝科-维奥列塔》茶花女经典唱段现场录音
Anna Netrebko - Violetta - Arias and Duets from Verdi's La Traviata - 2005, APE (image + .cue)
01609b4eb7927f4eb8ceba29172a8216a11717c9

303楼: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09440&pid=33597932

《奈瑞贝科-维奥列塔》茶花女经典唱段现场录音,非常有现代风格。和经典录音比起来走了更加自然的情感路线。做过比较的小克版的茶花女,风格是古典时代的那种纪念碑走向,追求整体完美至臻,但在心灵和情感方面的表达就显得不足了。
《奈瑞贝科-维奥列塔》茶花女经典唱段现场录音,都是各种临场发挥的现场效果,不做任何后期剪辑掩饰,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是十分真实。
一开始,豪放漂亮的歌剧美声维拉宗先唱,然后奈瑞贝科接上去的时候,开始比较雄心勃勃,可能难以适应维拉宗那种挥洒自如有力度的男高音,一把搞大了,结果后面接不上气,只能放慢速度缓口气,乐队也跟着放慢做伴奏。一直拖到第二声轨结束。
按说这在以前算是失误,但整体听下去反而感觉真实,感到歌唱家在继续努力的真情流露。以后的唱段速度正常了,情感流露得到了更美妙的展示。整个听完以后会觉得特别有临场的感觉。
对比以前的纯古典时代演绎方式,以前的那种真的类似古典雕像,尽管完美但都是石头贴金挂银雕刻出来的精美人物。而现代的古典歌剧演绎风格是活生生的人在那里为你演唱。

看来完美的外壳走向,和有什么是什么的真实情感路线,二者还真的不能兼顾。好比大写意国画、印象派油画,就原来那个样子最真实最有空气感,要是按照古典油画工笔国画那样全都给描细,反而破坏了纯真自然。

又找到一个同款视频,可以参考:
Anna Netrebko. "Violetta" (bonus DVD from CD + DVD set) [2005, Opera, DVD5]
ce975d905ed26f05f7a8432ff0c4ba3aff831449

来自俄罗斯歌剧女高音 Anna Netrebko 安娜·奈瑞贝科 1971,是古典歌剧界的活跃歌唱家。还有位男高音维拉宗,和奈瑞贝科搭档,近些年上演了很多古典歌剧经典剧目。也在DG录制了很多莫扎特经典歌剧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0: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15 16:32 编辑



阶段杯品笔记



- 经验表明,对一部交响乐作品能不能听进去,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单纯从旋律角度是无法对每一部交响乐都能入门和深入的。因特网时速日新月异片源无限,也许通过某一个空闲时间的探索就能有所进阶。

- 刚开始接触马勒交响乐,也是不断接触过n次的情况下再次接触的。多少次看过马勒和中国唐诗的故事,也猎奇过大地之歌,但就是难以深入。这些年机缘巧合因为收集各种版本的马交全集,一定要查找收集相关介绍,这才看到了一个多个著名指挥家逐一评价马勒交响乐的文章,对马勒马勒交响乐的理解深入了一大步。但当时对听具体但马勒第几交响乐有足够的促进作用,看了也就看了。对马勒交响乐还是单纯从大概齐的旋律是否好听入手去听。初步印象就是一三五旋律直观还可以听听,其它都过于晦涩难懂。
后来再做版本对比的时候,只知道马三第一乐章比较有低频乐器的丰富听感。还找不出哪个交响曲最能打动人。也看到过网上有更懂得人简评,伯恩斯坦对马勒的理解有限诠释的还不够,但不知道为什么。
直到今年春节期间,有时间想起来再看看指挥家演绎马勒交响曲的水准如何,再去杯品一下马勒交响曲。巧合选了马二作为样本,尤其是最后的乐章,有十分类似于贝九第四乐章那种格调的演唱。马二其实十分类似贝九的宏大和完整。因为前一段时间多次对比了很多版本的贝九,深入探索了富特文格勒的贝九问题。然后正在这个兴头上,就去看最接近贝九的马二。这一下就打开了一个大门,马勒的光辉闪耀了天际。
所以从经历上来看,收集录音版本是个基础,但想要能听进去根本不是阅读文章能管用的。非要来一个大杯品大对比才能引发深入关注,使头脑的认识水平得到一个飞跃。这样才能体会和认识到一个交响曲的真正意义所在。但兴奋点的出现也要有机缘巧合的同类效应。基本道理和小孩玩玩具类似,都喜欢自己动手玩,对买的现成的玩具一开始好奇马上就没意思了。亲手参与也符合现代教育模式,那就是自己动手去探索自己搭建自己的知识累积。

尽管交响乐是一种可以有宽泛象征的艺术,没有太具体的要求约束欣赏者想象力作具象做限制,甚至还要做无标题处理。但欣赏上也要有一定的具体描述走向作为参考基础才行,比如交响乐的框架和所反映的场景。有这些稍微具体的基础台阶,才方便做自我欣赏需求的替换场景联想。否则根本深入不进去,连听进去都有难度。

有感贝九和马二:发表于 2020-12-28 13:21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09440&pid=33488830


- 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的文化效果,相当于中国唐诗时代的唐诗的思维框架。注意的是从外在环境出发去联想人物的心情。贝九的意境属于现实社会角度出发的理想主义。用现在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当时感觉很爽,大家参加个社会活动热闹一下看看大场面,但激动完了回到家自己还是自己。
贝九歌词就是欢乐女神光芒照耀大地。和瓦格纳歌剧指环的北欧神话神中神界毁灭重生的意思都是形容外在大神影响人类本身的意思。和尼采当时那种巨人伟人领袖率领群氓的思想也没什么两样。历史表明社会阶段的经济基础决定文化样貌,工业时代就是个大集中展示独家领袖力量的时代。

唐诗也是类似的文化思想模式。有关怀社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情感描写的长恨歌也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从博大角度出发的基本都属于古典主义文化。时代有所不同,但具体文化领域思潮的结构类似。
晋末开始的北方鲜卑融入中华文化产生了南北朝,到了唐朝真正融入和华夏,但大半还都是体现了鲜卑与汉文化融合的文化情结。突然间到了新的世界,唐朝的平均气温也高,农业生产连续大丰收,人口增长有限但财富增长剧烈。所以大家都把当时的当下看作是一个新时代。直到欢乐过头根基塌陷,安史之乱之后又陷入多愁善感的时代。
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结束以后,商业革命文艺复兴时代,然后进入工业化发展在文化界所带来的那种对时代巨变冲击的思考。尽管欧洲当时不像唐朝前期那种以社会发达的豪迈心情为主,但也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带来一些国家间的竞争以及社会问题和意识冲突。

- 交响乐在古典主义前期海顿莫扎特时期还有巴洛克后期那种宫廷虚荣感,但到了贝多芬时期就开始思考人生和思考社会问题了。再到瓦格纳时期各种文化突破的思潮在王瓦格纳笔下出现,影响到以后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和印象派音乐。这个时代后期浪漫主义的关门掌门勃拉姆斯还是在大众欣赏界占主流地位,社会大众不理解瓦格纳在音乐发展上的开创思想,也就不理解后续作曲家布鲁克纳。对于所谓布鲁克纳老师同校学生群体的马勒而言,反而在专业深度理解上更加向未来走了一大步。

晚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马勒交响乐,相当于宋词时代直接描写内心情感配以外在景物多愁善感。效果上就是把问题直接联系到每个人自己的经历境遇和心情情感,直指人心。相当于电影芳华里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年轻人,刚听到港台流行歌的时候发出的感慨。从不知道歌还有这样唱的,直接就唱到心里去了。马勒交响乐的境界就是从每个人的内心共性出发,联系到人类基本都有的命运境遇之下的普遍性。也预示着时代该变了。

- 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社会哲学家,是站在整个文化领域的基础上和整个社会普遍性的角度去思考前瞻性的未来模式突破问题,往往在当时不被世人所接受,因为世人所认识和消费的都是日臻成熟和从众心理的流行文化。而伟大的艺术,通常都是到五十年之后才能被社会普遍接纳。
马勒所在的时代,是19世纪末。再过十年的新世纪以后马勒刚刚去世就出现了唱片发明,欧洲以后又发起打了两次世界大,同时新技术蓬勃发展。世界和平以后人类逐渐开始走向新的文明时代,经济发达生活丰富,直指人心的流行歌开始走红。而50年代最后的世界唱片销量最火的古典歌剧女高音卡拉斯,成为社会上以古典音乐为霸主时代的末代流行明星。
纪念碑式的古典音乐霸主时代,最后终结在五十年代立体声录音播放技术发明的时代。开始让位给音乐剧和流行歌曲。而马勒交响曲也是在这个时代在美国开始走红。从这个时代开始,不管形式上是哪个风格流派,但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是以表达人的内心为主的艺术。世纪末开始的立体主义写意派绘画到了50年之后也是大加发展。

历史转了一个螺旋,某种程度上又回到宗教精神直指人心上去了。在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是在教堂里追求个人对神的敬仰和情感奉献的纯真效果。而到了马勒,追求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个人命运喜怒哀乐的感慨和美好的终极愿望。外在不同效果类似。但不像唱经和赞美诗那样纯粹,是以对人生苦难为基础而救赎的美好理想追求。中世纪是交响乐诞生的胎儿阶段,完全面向直接对天国的纯粹。晚期浪漫时代类似于中二阶段,描写基于现实超脱的美好梦想。
马勒的家庭是捷克出身。尽管那个时代捷克属于奥地利,马勒自幼随家庭来到奥地利求学一生在奥地利发展,但家庭文化氛围还是东欧的。感觉马勒的音乐气氛很接近于马勒之前一代的音乐家,多愁善感的波兰肖邦。波兰和捷克是比邻的东欧国家。尽管布鲁克纳也属于后期浪漫派,但布鲁克纳的音乐乐感更接近于纯粹的德奥紧凑风格。而同属晚期浪漫派的马勒音乐的乐感,比偏向东欧的浪漫派还要舒展。

- 最后再说一下交响乐自由联想的问题。名言道: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哈姆雷特。这是高等级艺术的自由宽度体现,也是受到欣赏者欢迎和可以找到自己独特感觉的优势。开篇说道“经验表明,对一个交响乐能不能深入理解,单纯从旋律角度是无法入这个门的。” 必须对交响乐有一定的公认的基本的具象概要描述,才能进一步发挥想象到自己的哈姆雷特。否则,比无标题音乐还要发散的话,那就找不到也进不了一部交响乐的门了。这不是使劲的问题,不理解到一定程度根本不想去听,硬头皮听了没有联想对应的根基也深入不下去。
但另外一个角度,过分具象也可能会破坏人对一部作品的理解舒适度。比如对很多优美的流行歌曲,在不知道歌词的情况下会感觉很美,如果知道歌词有所加分的情况下,会觉得更美妙。比如莎拉布莱曼的斯卡布罗集市。但如果歌词是一种粗暴的具体意思就会和自己单纯听旋律的感觉大相径庭,那就会破坏最初的美好感受。对交响乐也一样。一旦好奇看了歌词也许会觉得有差距了,但不要紧。自己可以主动做欣赏调整。他说他的自己听自己的。但总是要有具体的基础铺垫,才容易发挥想象力捕捉到自己喜欢的哈姆雷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发表于 2021-3-14 15:0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省湘潭市
mark一下。L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2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圣母悼歌 - Stabat Mater
Pergolesi - 佩尔戈莱西  1710-1736






佩尔戈莱西,短暂一生却让后世拥有了流芳百世的《圣母悼歌》。当你听到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就会知道是一首很熟悉的乐曲。《圣母悼歌》充满深沉感人的力量,女声二重唱层层叠加,曲调流畅优美,如怨如诉,抒情味极浓。

熟悉一些交响乐作曲家的乐友都会感叹,很多著名作曲家都英年早逝,但他们却留下了伟大的作品。佩尔戈莱西就是这些伟大作曲家中的一位。音乐天才佩尔戈莱西虽然只活了26岁,但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世的一些音乐家有许多都深受佩尔戈莱西的影响。20世纪近代主义音乐领军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因震惊于佩尔戈莱西的音乐而转向新古典主义的创作风格。
圣母悼歌(Stabat Mater)是一首创作于13世纪的诗词,在十八世纪时被配上素歌曲调后成为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中的一首圣咏。后来这首诗歌也吸引了许多著名古代近代乃至现代作曲家为之配乐,如维瓦尔第、佩尔戈莱西、罗西尼、德沃夏克和席曼诺夫斯基等等,而佩尔戈莱西的那首则是典范之作。

佩尔戈莱西是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他23岁时创作的《女佣做主妇》是早期意大利喜歌剧的杰作,也是意大利歌剧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作。然而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却是《圣母悼歌 Stabat Mater》。一个年仅26岁就不幸夭折的天才,以最动人的宗教诗篇谱写下了自己的天鹅之歌。这部作品无论谁听了都不会无动于衷,会因此将这位距今200多年的作曲家的名字记在心里。他在作品中创立了一种形式,使它在200年内成为意大利喜歌剧的基调。他使歌词与音乐巧妙的配合,使歌词自然与人物相吻合;把快活的旋律与急促的音型模式结合;用男低音配有趣的突出的人物;采用了模仿......、所有这些特征都在后来的罗西尼和多尼采蒂的喜歌剧里,在威尔第的《法尔斯塔夫 Falstaff》以及在沃尔夫.费拉里的《四个鲁莽汉子 I quattro rusteghi》等作品中得到再现和发展。他的天才被别的意大利音乐天才继承下来,并为罗西尼铺平了道路。

佩尔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年)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佩尔戈莱西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早年在耶稣基督贫儿音乐学校学习,不久就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小提琴家。十多岁时由一个慷慨的赞助人的资助,使他得以有机会到那不勒斯进修音乐,他去那不勒斯学习作曲。佩尔戈莱西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另外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妹都死于婴儿期,他自己在童年时代也因为骨髓炎或者髋部结核而左腿残废。到那不勒斯以后学习期间父母因病双亡。
由于他成绩卓著,很快就接到创作歌剧的委托,并且获得了承认,在那不勒斯有了名声。1732年他被任命为那不勒斯的斯蒂利亚诺王子的教堂乐正,并创作了一首弥撒曲。两年后又被任命为那不勒斯教堂乐正。
佩尔戈莱西虽然患有肺结核病,甚至病得相当重但仍旧不懈工作。他好像有无穷的精力,每年都至少要完成一部歌剧。1735年佩尔戈莱西为罗马托迪诺纳剧院写的正歌剧《奥林匹亚德》上演失败,这对他是个沉重打击。同年秋,他在趣歌剧《弗拉米尼乌斯》上演后病倒。1736年,他接受朋友的劝告,去南方那不勒斯湾的温泉疗养胜地波佐利,住在一处隐修院里。在这里,他仍继续创作,并在去世前的两天里完成了他最后的、也最优秀的作品《圣母悼歌 Stabat Mater》。

在Abbado 阿巴多诞辰80周年纪念交响录音的介绍里,可以看到,阿巴多在晚年特别钟情的三位伟大作曲家分别是马勒、巴赫和佩尔格莱西:
In more recent years, every Abbado recording has been an event, something special - whether his Mahler symphonies with Berlin, or the Mozart, Bach and Pergolesi projects with 'his' Orchestra Mozart.
近年来,每张阿巴多唱片都很独特。无论是在他与柏林爱乐合作的马勒交响曲上,还是在巴赫、波格莱斯作品与他的的莫扎特管弦乐团合作计划上。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09440&pid=33612558


Sandrine Piau - Pergolesi Stabat Mater (2020) Arpha [24-96]  1.11 GB  
506e197e2edc2f9f805831ea765206bb2336f4a5

Abbado, Mozart Orchestra -
Pergolesi - Stabat Mater - 2009, DG-Archiv (APE)
f1cb87aafa99f3b3ca0b810ddc2b692bc789eb81
Pergolesi - Missa S. Emidio - 2010, DG-Archiv (APE)
3a0fe104187213b3a6627e2611a48b43afa6627f
Pergolesi - Dixit Dominus - 2010, DG-Archiv (APE)
e0d97e5053eab45c7598154fd05f0658381dd941

Bernard Labadie - Pergolesi, Vivaldi - Stabat Mater (1994), Dolian (FLAC)
0e8020cb6f106cc9b0f73247ab1bf535d04ca2da

Pergolesi - Stabat Mater - Philippe Jaroussky - 2013, Erato (FLAC)
17c5163d6f4e03a86caa528224fa3d795d605603

Rémy Fombon - Pergolesi - Stabat Mater (2000) Studio SM (FLAC)
0dd5ec98d887d529d4a7c44894e8b6d264a0fdd2

Pergolesi & Scarlatti - Stabat Mater - Alessandrini - 1998, naive (FLAC)
dbcb786f1ccbdcebd6243ee7f1a969cb6a9d0e7c
Sara Mingardo, Contralto & Rinaldo Alessandrini -
Pergolesi, Scarlatti, Vivaldi, Handel - 1997-2002/2004, naive (FLAC)
d81df73a3d8fcea9eb42a65e31cd35b69372f4ad

Vivaldi Albinoni Pergolesi Corelli Geminiani Torelli - I Musici - 1990, Philips (FLAC)
f4b9a10fdbd4c87d94447c9fac6b1b7d1b58222c

佩尔戈莱西歌剧
Pergolesi_Adriano_in_Siria_Adamus - 2016, Decca (3CD)(APE)
1689b26b112633c2f80c440a07d3cc746b0a94a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21-3-15 0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德国
jimguo 发表于 2021-3-15 00:47
DG 巴洛克古乐 专业录音子品牌
Archiv Produktion - 古乐编年大套装  Vol.I - II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发表于 2021-3-15 12:5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21: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圣母悼歌 - Stabat Mater - 54版本(1946-2019)
Pergolesi - 佩尔戈莱西  1710-1736






佩尔戈莱西短暂一生却让后世拥有了流芳百世的《圣母悼歌》。当你听到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就会知道是一首很熟悉的乐曲。《圣母悼歌》充满深沉感人的力量,女声二重唱层层叠加,曲调流畅优美,如怨如诉,抒情味极浓。

54版本:圣母悼歌 - Stabat Mater

Pergolesi Stabat Mater (1946-2019) 54CD (FLAC) 9.17 GB
90ccee7da8c12372e43daae04d2ff7d90103c5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21-3-16 11: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8:5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DG 2008 阿格里奇小包子 - Solo, Concerto, Chamber
Martha Argerich Collection - 1, 2, 3






新发现手里竟然还没有的三个阿格里奇DG小包子,魅力十足。

DG - Martha Argerich - The Collection:

Chopin, Brahms, Prokofiev, Ravel, Liszt, Schumann, Bach -
1 - The Solo Recordings - 2008, DG [8CD](FLAC)  1.44 GB
dd50b7d5b73336d5ba53d1359c709b71b8001cf7
a3935d511f6ad56516d0c9391c5b2b8474492a1b

Prokofiev, Ravel, Chopin, Liszt, Tchaikovsky, Mendelssohn, Schumann, Beethoven, Shostakovich, Haydn -
Abbado, Dutoit, Rostropovich, Sinopoli -
2 - The Concerto Recordings - 2009, [7CD](FLAC)  1.78 GB  
04b4d9e071bfb7951d231006bc09754dec7697d9
4b116d67c5cd3def07340af6003bd4963f5a18cf

Bartok, Ravel, Brahms, Rachmaninoff, Brahms, Schumann, Prokofiev, Shostakovich, Tchaikovsky,
3 - The Chamber Ensembles - 2010 [6CD](FLAC)  1.42 GB
30d1b261fc5d826635b94ae40329156365d6776e

3 - The Chamber Ensembles:
The final box of Argerich’s Deutsche Grammophon recordings, which brings together on 6 CDs all of the chamber ensemble recordings from 1983 to 2009. The set also includes her celebrated collaborations with Gidon Kremer, Mischa Maisky and Yuri Bashmet, the duo-piano partnerships with Nicolas Economou, Mikhail Pletnev and Nelson Freire, and the Bartók/Ravel CD with Nelson Freire and percussionist friends.
阿格里奇DG唱片的最后一盒,收录了1983年至2009年所有室内合奏唱片的6张CD。该唱片还包括她与Gidon Kremer,Mischa Maisky和Yuri Bashmet的著名合作,与Nicolas的二重奏钢琴合作。Economou,Mikhail Pletnev和Nelson Freire,以及Bartók/ Ravel CD与Nelson Freire和打击乐朋友的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21-3-17 1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21 23:17 编辑




关于肖邦国际比赛获奖钢琴家



专辑心得:
肖邦大赛-冠军合集 Great Chopin Pianists (1927-2010) DG (11CDs)(wav)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20274&pid=33623959

肖邦国际比赛,第1届(1927年),早期4届都没什么后来的录音大师出现。但从第5届(1955年)开始就有了。
第5届(1955年),第一名:哈拉塞维契 (波兰),第二名: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苏联),第三名:傅聪(中国)。
第6届(1960年),第一名:毛里奇奥·波利尼(意大利),第四名:李名强(中国)。
第7届(1965年),第一名:阿格里奇(阿根廷)。
第8届(1970年),第一名:欧尔颂 (美国),第二名:内田光子 (日本)。
第9届(1975年),第一名:齐格尔曼(波兰)。
第10届(1980年),第一名:邓泰山(越南)。超一名:波格莱里奇。


但从1985年第11届以后到2000的15年时间中间中间两届就没有第一名出线。
直到第14届,(2000年)再次出现第一名。第一名:李云迪 (中国),第二名:英格莉·芙莉特(阿根廷),第三名:亚历山大·柯布林(俄罗斯),第四名:陈萨 (中国)。

以后2届又没有录音名家。
直到第17届(2015年),第一名赵成珍(韩国)。又开始出现录音名家。

但有意思的是1949年第四届肖邦国际比赛。
第4届(1949年),第一名:哈丽娜·车尔尼-斯特凡斯卡(波兰)。女钢琴家,著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的后代。
- 听了一下肖邦比赛获奖者录音里的精选,感觉哈丽娜的演奏透明感特别强,很独特。于是找了仅有的三张数码唱片下来听。

东尔尼-斯泰芬斯卡 (Halina Czerny-Stefanska,1922)
波兰女钢琴家。以演奏肖邦作品著称。演奏具有个性特有的细腻和柔丽,能准确而自如地表现作品的深邃内涵,对肖邦作品中细微的诗情有动人而精妙的表现。

当人们谈起每五年一届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可谓是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哈丽娜·车尔尼-斯苔方斯卡对于肖邦大赛的意义在于:她不仅是第一位来自本土的金奖得主,也是首次荣登榜首的女花魁。
哈丽娜自小就显示出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优越的演奏天赋。10岁那年她去首都华沙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以高人一筹的演技获得了第一名。凭借比赛组委会颁发的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哈丽娜得到了去法国学习两年的机会。年仅10岁的哈丽娜前往巴黎,进入了由法国钢琴大师柯托创办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师从柯托大师本人为时半年,同时参加社会演出。1934年,哈丽娜回到了祖国。除了在家乡的圣乌尔苏拉高级中学完成常规的高中课程外,又常常去距克拉科夫300公里外的首都华沙,跟随国内的钢琴家约瑟夫·图尔辛涅斯基(JozefTurczynski,1884-1953)继续学琴。图尔辛涅斯基是20世纪上半叶最出色的波兰钢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授,在他执教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期间培养出了多名优秀的波兰青年钢琴家,声誉斐然,哈丽娜正是其中之一。
当哈丽娜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沙音乐学院,便有幸成为音乐学院最知名的钢琴教授兹比格尼耶夫·杰维耶茨基的学生。杰维耶茨基是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倡办者之一,从第一届起担任大赛评委以及终身评委。在历年的肖邦大赛获奖者里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学生中当然还包括来自中国的傅聪。哈丽娜在杰维耶茨基的悉心教诲和提点下无论是对演奏的技巧还是对作品的理解较前更是上了大大的台阶,产生了质的飞跃。


Halina Czerny-Stefanska 哈丽娜·车尔尼-斯特凡斯卡 看上去唱片业不少,但网上只有两个:

{Halina Czerny-Stefanska,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asil Cameron}
Chopin - Mazurkas, Fantaisie-Impromptu, Waltz, Polonaise, Ballade, Nocturne, Concerto No.1 (Romanze) (1949-1951)2004, Pearl (FLAC)
E2D01A25B140B7916119709541554FDCBC6BC58E

{Halina Czerny-Stefanska, Warsaw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 Bohdan Wodiczko}
Chopin - Piano Concerto No.1, Andante spianato, Polonaises, Mazurka, Revolutionary Etude (1951-1957)2008, Polskie  (FLAC)
BABDED10DD1A8CA3327431B815DAB24B4321D59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真古乐演奏录音品牌
L'oiseau-Lyre - 琴鸟古典 1, 2, 3






L'oiseau-Lyre 意为“琴鸟”。产于澳洲的雄鸟尾长展开时状如七弦琴。1970年左右,琴鸟唱片品牌由澳洲的一个畜牧富商遗孀Hanaon-Dyer夫人创立,以出版古乐著称。为出版地道的本真古乐,首席制作人Peter Wadland与著名大键琴家Hogwood一起成立了古乐学会乐团。为能忠实提现原作,乐团使用作曲家所处时代的乐器进行演奏。曾先后完成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等作品的演奏与出版,赢得了音乐界的赞誉。

琴鸟 L'oiseau-Lyre 套装音乐 - 3辑(150CDs):

(度娘网搜,原发处回复可下)L'oiseau-Lyre - 琴鸟古典 1, 2, 3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44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7: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19 18:23 编辑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最近又比较了一些时间段风行的录音风格,发现了明显的问题。
当下的差不多的时候仔细听了索尼Hi-res的一些高阶母带高码数码唱片,声音明显是新派古典音色的,声音鲜活但细节较少。对比发现里面的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Hi-res,反倒有更多一点的细节。
然后又去听了一下,精选古典发烧天碟-五卷那一堆数码唱片,很明显细节上更加自然。又对比了一些古典录音前几位品牌的古典录音,所谓的天碟,其实还不算标题党,音色明显更加接近传统古典录音的低电平细节多的风格。

回想起前一段时间忘了换桶装水,电热壶烧了一壶管子里的自来水。按说近年来自来水的等级也在提高,但是一喝才知道明显不一样,明显苦涩无法下咽。等桶装水来了以后,一喝,明显感到以前没有过印象的柔和软滑。可见,没有对比就没有桑害。忆苦思甜做对比,有时候是一种对现实情况的再认识。

表现力方面,还是用解析高的耳机能分辨,传统录音魅力更大。但索尼Hi-res反而适合一般的桌面笔记本音箱,感觉提升显著,音色色彩加强了。
相当于用自来水煮粥吃不出差别,但直接喝差别巨大。


-------------------------------------
This Hi-res. music track is downloaded from Sony Select。
精选 DSD,高阶母带名盘 169.3GB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0855&extra=page%3D1

精选古典发烧天碟-五卷 (vol.1-5) 良心wav格式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0042&extra=page%3D1

新的一大波现代声平面简约封面的古典唱片并不靠谱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9881&extra=page%3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21-3-19 18: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省濮阳市
可惜这个无法回复 求有能力的回复出的度盘地址:

琴鸟 L'oiseau-Lyre 套装音乐 - 3辑(150CDs):

(度娘网搜,原发处回复可下)L'oiseau-Lyre - 琴鸟古典 1, 2, 3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44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1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19 18:56 编辑

仔细观察积极应对。相当于自己百度了一个线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21: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DG  -1940-1970年代古典大师经典LP
DG Original Masters - 原封套大师经典 275CDs






DG在2003年前后陆续出版了将模拟录音时代的古典音乐大师经典从原版LP重制到CD的大型系列。包括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室内乐团体的从2CD到10CD的小包子。

原发:

DG Original Masters 275CDs [flac/分轨/百度]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050-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本帖最后由 jimguo 于 2021-3-20 10:01 编辑



Decca & Philips  -1940-1970年代古典大师经典LP
Original Masters - 原封套大师经典 191CDs






类似DG的,Decca & Philips在2003年前后陆续出版了将模拟录音时代的古典音乐大师经典从原版LP重制到CD的大型系列。包括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室内乐团体的从2CD到10CD的小包子。


原发:
Decca & Philips Original Masters 191CDs [flac/分轨/百度]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049-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古典录音公司 - 大师经典套装唱片集
Telarc, Orfeo, ICA Classics






古典录音公司 Telarc, Orfeo, ICA Classics,大师经典套装唱片集。

原发:
VA - Telarc Collection 460CDs [flac/ape/整轨]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617-1-1.html

Orfeo D'or 351辑 525CDs [flac/ape/整轨]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71476-1-1.html

ICA Classics 58辑 64CD [flac/分轨/]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62047-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发表于 2021-3-20 09: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jimguo 发表于 2021-3-20 09:35
古典录音公司 - 大师经典套装唱片集
Telarc, Orfeo, ICA Classics

真是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1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市





亨德尔套装唱片集 65CDs
Billiant Handel Edition Vol. 1-9






少见的亨德尔 Handel Edition 经典套装唱片集 Vol. 1-9 - 65CDs。Brilliant Classics 2015出品。

原发:
Handel Edition Vol. 1-9 65CDs [flac/分轨]
https://bbs.musicool.cn/thread-67044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21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