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zhxzq32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云迪终于出新专辑了,请大神点评一下弹奏水平。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24-4-19 23: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重庆市
讨论得比较热烈,我来学习一下。我喜欢yundi,不知道那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4-4-20 02: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19 15:31
1给浏览到帖子没下载的坛友了獯蟾徘榭觯谠际奔洌�
2网上资源日益增多,并不能全部听完。有些资 ...

”声谱“的纵轴代表声音的频率,一首曲子 如果是由人声演唱,其中 高频泛音越充分的声音穿透力越强,声音听起来越“亮”,越“尖” ,则声谱纵轴的高频部分出现的曲线也越多。

而 “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而且对声波每秒连续采样192,000次。在回放的时候,这192,000个采样点按顺序播放,从而还原原来的声音。 过采样技术除了能让很微观的角度上让声音更连续以外,最大的意义就是更不容易失真、出现杂音。

奈奎斯特 (Nyquist)采样定理: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当采样频率fs.max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fs.max>2fmax),采样之后的数字信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号中的信息,一般实际应用中保证采样频率为信号最高频率的2.56~4倍;采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


所以 对于含有高音域(高频)的演奏曲目,采样率 比 演奏中的 最高频率 高2.56~4倍 甚至更高多倍,才能更为完整的 复现出 接近演奏的”实际波形“的”拟合曲线“,听上去才更接近身临其境。


以上是我的理解,请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4-4-21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20 02:08
”声谱“的纵轴代表声音的频率,一首曲子 如果是由人声演唱,其中 高频泛音越充分的声音穿透力越强,声音 ...

看来你喜欢无中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4-4-21 1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gfdgfdsgsdf12 于 2024-4-21 19:04 编辑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21 17:39
看来你喜欢无中生有

明了“高采样率”和“声音高频”的区别,以及二者的匹配原则,就明白了:即便是听“低音演唱”,“高采样率”获得的音质也更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4-4-21 1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21 17:39
看来你喜欢无中生有

我喜欢“格物致知”,不喜欢“痴人说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4-4-21 1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21 18:51
明了“高采样率”和“声音高频”的区别,以及二者的匹配原则,就明白了:即便是听“低音演唱”,“高采样 ...

不能叫无中生有吧,一些升频相关的原理今天早上回复过,不想贴过来占用版面。不过对于普通的升频软件的处理质量我还是没啥信心的,不如源文件自己升频来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4-4-21 22:5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zikomo 发表于 2024-4-21 19:08
不能叫无中生有吧,一些升频相关的原理今天早上回复过,不想贴过来占用版面。不过对于普通的升频软件的处 ...

42楼这句“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你看前面出现过么,为什么要用引号呢?难道不是无中生有。
35楼的图一,声音最高不到20Khz,用了192kHz的取样,大概8倍,我觉得2倍就够了,多出来的6倍都是空的占用空间。
35楼的图二,声音最高差不多48Khz,用了96kHz的取样,2倍,我觉得合理,没有浪费存储空间。

20kHz以上在声谱有图像的内容(图二)会影响听感,20kHz以上在声谱没有图像的内容(图一)不会影响听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4-4-21 23: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21 22:56
42楼这句“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你看前面出现过么,为什么要用引号呢 ...

老哥说话太严谨了,咬文嚼字,哈哈。不过高倍采样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简单符合奈奎斯特采样就能达到最优效果的。看ad,da实验的话可以知道高倍采样能优化频谱和失真。所以会见到一些解码会把44khz升频到50Mhz才解码,那当然是因为比简单升频到88khz的声音好才这么设计的,不然用高算力fpga浪费钱干嘛。
至于图中20k以上没有数据我也挺奇怪的,那跟没升比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4-4-22 0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21 22:56
42楼这句“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你看前面出现过么,为什么要用引号呢 ...

这句“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要用引号,是为了:突出重点,以防混淆概念,另外这句话我是从别的文章“摘抄”过来的原话,不是我的论点,所以加双引号,以示区分,如果你常看文章,也应该见过这种涉及“引用”或“强调概念”的引号运用方式,不过这和“无中生有”有何关系?风马牛不相及, 讨论技术原理,请先看清我描述的逻辑脉络,可以对我的技术理解提出质疑,难道这引号的出现“影响了你正确阅读和理解我描述的理论知识”了么?

另外 你多了解一些“采样后处理程序涉及的拟合算法”,可能会明白:为何理论上不用比音频高3倍以上的采样率,而实际却需要更高采样率作为信号冗余解算的需要。书本和网上可能没介绍”实际拟合算法程序 及 解码电路涉及的干扰处理方法“。我虽然是“抛砖引玉”提出采样定理,是为了说明高采样率的价值和有益效果,但是具体如何让高采样率的音频文件能产生更好的听感,你得深入学习拟合算法和解码芯片内部电路具体功能,如果你没涉及这个领域,再多说相关知识,你也理解不了,并且还会泄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另外我学识有限,没有十足把握,我也不便多做深入的技术解析。


我在网上留言,没请秘书校稿,如有错别字,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4-4-22 00: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gfdgfdsgsdf12 于 2024-4-22 00:54 编辑
capadace 发表于 2024-4-21 22:56
42楼这句“采样率192khz,不是能将192,000hz以下的频率都录下来”,你看前面出现过么,为什么要用引号呢 ...

另外 你认为“20kHz以上在声谱有图像的内容(图二)会影响听感,20kHz以上在声谱没有图像的内容(图一)不会影响听感”这个概念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你在音乐厅听现场演奏 与 听音频文件播放,你肯定能听出来差别,因为现场演奏时人耳朵的采样率接近无穷大,在持有播放硬件和软件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即便是没有高频段声音的音频文件,你听到的音频文件的实际采样率越高(非后处理升频采样率) 越接近现场听觉感受,这就是采样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你如果耳朵分辨不出差别,大概因为:你持有的播放设备软硬件功能不足 或是你听的是后处理升频文件 或是你的听力所限,听觉灵敏的人可以分辨,就像品酒师能品出酒的产地和年份,而普通人 品不出来 因为天生就没长出这个功能,苦练也没用。


高采样率音乐 是给 听觉敏锐 且 播放硬件条件具备 的人品鉴的,如果做个盲猜实验:若使用“常见的劣质播放硬件”可能有些人 区分不出 mp3 和无损音乐的听感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jimguo 发表于 2024-4-19 11:52
听音乐,需要定位纯粹。对比唱片和演奏本身才是正途。否则就是作弊起哄。

定位在单纯听唱片,就不要夹杂 ...

冷静,咱就事论事就行了,就论这张专辑的水平,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开开眼。诚心求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0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省泉州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19 21:26
碎片式的无逻辑论调 + 搅稀泥式的民科、伪科大杂烩,这种点评也是镜像出学识的肤浅,不比较 则必不见优劣 ...

冷静,咱就事论事就行了,就论这张专辑的水平,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开开眼。诚心求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4-4-22 11: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zikomo 发表于 2024-4-21 23:19
老哥说话太严髁耍慕雷郑2还弑恫裳挥邢氲哪敲醇虻ィ皇撬导虻シ夏慰固夭裳湍艽锏� ...

谢谢回复,咬文嚼字这种技能通常用在那些怼天地怼空气的朋友身上效果较好。“会见到一些解码会把44khz升频到50Mhz才解码”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我去了解了解。
我理解的升频是两方面的,时间和频率。时域上反映在文件的大小上,比如1分钟的演奏,录成文件10M的比1M的好;频域上的是去除带外噪声后保留尽可能多高频信号比如录制设备有可能采集到22~48kHz的高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24-4-22 18: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gfdgfdsgsdf12 于 2024-4-22 19:09 编辑
xzhxzq3212 发表于 2024-4-22 09:01
冷静,咱就事论事就行了,就论这张专辑的水平,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开开眼。诚心求 ...

关于钢琴演奏技法的优劣,我不引用那些“教不出好徒弟的专家教授”的陈词滥调,我用大白话 简要说点我的看法,若从听众的角度品鉴演奏水平,认真听演奏家演奏时的:力量分布“比例” 和 韵律分布 “比例”  ,可见其功夫。
1、虽然乐谱上写的很清楚,但每个演奏家对同一曲目节奏韵律的张弛排布不同,乐曲表现出的味道也不同,不只是小提琴演奏,弹钢琴也是“强调旋律的歌唱性”(不展开讲,因为要长篇大论,很多国外的大师班也有专门此类详细示范对错演示,这是入门知识,可以自己找资源学习)。窍门是:你把钢琴演奏当作“哼唱”来听,或者当作“讲话”来听,就容易听出差别了,有些土味演奏家弹奏的乐曲像冷门方言一样粘滞拖拉(没有贬低方言的意思)且重音分布突兀、段落上句不接下句、不同声部的对位关系混乱。

2、重点是认真听:力量的分布,现在很多儿童学钢琴 都把 那些“土味演奏家”作榜样,殊不知 以狼狼为代表的 土味演奏家,是“砸琴”不是“弹琴”,弹琴,大白话解释“弹抖发力”,不是形体弹抖 ,而是内动弹抖,外观看不出来,能听出来。涉及用“从躯体到指尖的发力驱动方法”,欧、美、俄 各知名音乐学院门派“发力驱动的力源”和“意识引导发力”的窍门不同,导致各流派的演奏音质特色差异鲜明,但是从没有砸琴发力的流派,霍洛维茨 虽然有“左手雷神”之称号,但是他发力也是用“巧劲”力控很严谨精准 不是硬砸,记得狼狼刚出名时 有宣传他效仿霍洛维茨的风格,简直是 东施效颦 愚弄大众, 现在 狼狼 和 王瑜伽 的重音都是硬砸出来的,他们学过柯蒂斯音乐学院门派的驱动技法,但是他们演奏展示出其根本不会应用这些驱动技法,他们实操的这是“装修队”砸墙风格的发力。   
       李云迪 5年前的发力方式 不突兀 也不算很出色 只是其演奏时 韵律分布好 从而 乐曲的感情色彩更细腻柔美,而李云迪 这张新专辑 的发力方式 有了明显变化,我听出来:他似乎借鉴了 “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的秘传技法,此事我没去考证他最近五年又跟哪国的名师学艺了,其明显发生了技术上的进化。 你仔细听 他每个音 是怎么“收力的”,这是吃功夫的地方 不是靠钢琴踏板能补偿的。“收力轻快且干脆”则音质听感干净,举个例子:巴赫专业户 曾震惊苏联钢琴界的 “古尔德” 他的发力方式和收力方法 是 “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这个门派的秘传技巧,若不会此类技巧,弹快节奏曲目时,演奏者又累 表情狰狞 听众听着音色很笨拙 旋律的条理还不清晰 比如 “颜艺派 狼狼”和 “露背抖黑肉的 王瑜伽”,所以目前实际上 能把 条理严谨的巴赫曲目弹的比流行乐还快 且 对位关系清晰 的 只有古尔德。我知道这个门派的具体发力和收力操控方法,这里我不能说。

       柯蒂斯音乐学院 也是 关系户走后门的庸才 与 出身普通的贤才  大杂烩 聚集地, 就像哈佛大学 已经成了 “红色支部”了 一堆花钱进去刷学历的小红三代。柯蒂斯音乐学院 教出来的演奏家 大多数 都有 街头艺人的耍弄韵味,缺乏贵族的严谨庄重细腻气质,算是下里巴人,远不如欧洲那些老牌知名音乐学院的门派风格清澈。但是:狼狼 和 王瑜伽 自身天赋 和 对演奏细节的处理能力 按严格考核 是没资格进这个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这是靠背景资本 推进去的,我不展开讲,但是宣传报道时 都是 说其普通家庭勤学苦练出来的,实则不然。

       音乐演奏 主要靠天赋 因为 刻苦是常见的必要条件,没天赋 刻苦累死也弹的是滥竽充数。前几年 一些 不敢打仗的顶层高级军官 把后代 和连带亲属 送去当艺人(有弹琴的 也有演电视剧的 五花八门 特征是:丑的离谱 演的很烂) 赚大钱了,滥把那些好竽的饭碗抢走了,还请各路专家和商业资源捧场,这种近二十多年的产业化兴起,搞的百姓“认废为宝” 把 胡辣汤 当 咖啡 喝,还以为和古典音乐接轨了,纷纷让小孩也 学琴 学歪术,那些业内技能优秀的专业人士对其“嗤之以鼻”又“言轻力薄”不敢指出其破烂演奏的实质。

       我顺便揭示一下这个 来龙去脉 ,为了阐明:听古典音乐 多听国外老牌大师演奏的好音乐(李云迪的这张 也够水准) ,好的演奏能使人条理清晰,烂乐听多了 则人会被耳濡目染的同化的,变得像醉汉痴人一样:逻辑混乱,说话 有上句 没下句 ,安排工作和任务 也会 顾此失彼 ,这也是听音乐对人 潜移默化 的影响,所以古代贵族听这些古典音乐 也是 顺便 同化出 思路清晰 办事快捷高效 的习惯, 这是古典高雅音乐的实用意义!而不是为了附庸风雅。

       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容易被愚弄。若仅 管中窥豹 连这 可见一斑 都容易误认成别的东西。对事物的认识 不可 不求甚解。辨析音乐 也要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才不会沦为 被奸商愚弄的 乌合之众。


每个人的圈子和认知领域不同,我不在音乐圈任职,我很清楚这些事,我很少网上留言,我说的这些 书上没有 网上少见 ,若不认同 则等时间来揭示和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24-4-22 18: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省池州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22 18:25
关于钢琴演奏技法的优劣,我不引用那些“教不出好徒弟的专家教授”的陈词滥调,我用大白话 简要说点我的 ...

学习了!有收获
我喜欢李云迪的钢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24-4-22 19: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22 18:25
关于钢琴演奏技法的优劣,我不引用那些“教不出好徒弟的专家教授”的陈词滥调,我用大白话 简要说点我的 ...

老哥牛逼,学到了。虽然我喜欢郎朗的部分曲目演奏,比如卡耐基的李斯特的唐璜的回忆,但从你这里阅读完后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24-4-22 19: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zikomo 发表于 2024-4-21 23:19
老哥说话太严谨了,咬文嚼字,哈哈。不过高倍采样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简单符合奈奎斯特采样就能达到 ...

其实 他这不算“咬文嚼字”,只是我用的“引号”影响了他的“正确阅读理解”,导致他误判而已,他也“不严谨”,发了3个帖子,都表达不清楚想表达的含义,有上句没下句,上来放张图,大家都不知到他想表达什么,所以后面留言的人,像猜灯谜一样猜测他的用意。
这是个粗陋的表现,说明其平时 处事也“漏洞百出”,逻辑不清 还爱面子。这是当今官场文职人员的常见典型行为特征。也是在后面变革中要淘汰的功能低下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24-4-22 19: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哈哈,真的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24-4-22 19: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gfdgfdsgsdf12 发表于 2024-4-22 18:25
关于钢琴演奏技法的优劣,我不引用那些“教不出好徒弟的专家教授”的陈词滥调,我用大白话 简要说点我的 ...

这是我看过的一篇比较客观的分析。

感觉作者不像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有很强的专业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24-4-22 1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省
本帖最后由 gfdgfdsgsdf12 于 2024-4-22 20:00 编辑

另外,关于如何区分 :“怼” 与 “论述” 的差异,

我认为:“碎片式” 的无逻辑回复,论点不清晰 且 表达不通畅,如同 痴人说梦 ,叫“怼”;

而 表述逻辑脉络清晰、罗列涉及的知识有科学依据 且 表达内容便于理解透彻,叫“论述”。

这也是 不同质素人群 的 文化底蕴 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7 0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