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出街听歌的烧友们来说,蓝牙耳放绝对是个好东西。虽说无线耳机日新月异,音质表现与几年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习惯了有线耳机的好声音,外出想要轻装简行的用手机听音乐,选择无外乎“小尾巴”、便携耳放,以及近年来流行的TWS蓝牙耳挂这几种。作为深耕于高端音频的一线厂牌,像上述这些类型的产品iFi悦尔法都有推出。比如“小尾巴”GO link系列灵活、轻便。GO pod可穿戴式蓝牙耳挂,让有线耳机瞬间变身成为真无线。还有就是一直深受好评和喜爱的随身蓝牙耳放GO Blu。时隔五年,专为日常生活而打造的GO Blu Air终于上新,主打一个轻便简洁,让一路的音乐之旅更显轻松惬意。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下它有哪些不同,又有何实力表现吧: ![]()
包装延续了iFi悦尔法常用的极简风,挂卡白盒搭配亮面封绘,给人以素雅之感。右上角则是我们熟悉的Hi-Res“小金标”。盒身两侧分别展示了此次Air版的特色:磁吸小背夹,所支持的各模式(如XSpace,可提升空间感;XBass,增强低频等)。而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参数信息罗列。限于篇幅就不多作展开了。 ![]()
抽出内盒,里面包裹井然且严实。内容物上有GO Blu Air本体,快速入门指南及用户手册卡片(更详细的说明可扫描获取),USB-C充电短线和黄褐色的纤布收纳袋。袋内空间还蛮大,可以同时塞得进耳放和耳机,以便出街携带。此外,这次Air版还多了个可拆卸的磁吸背夹,方便我们出街听歌时将其夹在背/挎包或衣领、裤兜上。 ![]()
谈起iFi悦尔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家的解码耳放。与桌面级不同,iFi的GO系列主打的是便携二字,设计上也一直走的是精品路线。这点在GO Blu Air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Air版继承了GO Blu的经典造型元素,整个机身方正中带着圆滑(边缘处都做了倒角处理,不会感到硌手),表冠式的音量调旋顺手而吸睛。 ![]()
它的尺寸相当迷你(具体“三围”为53.5*33.7*19.5mm),比我手边的Zippo打火机还要小巧,加上仅31克的重量,拿在手里倍显盈。不过二者在外观上还是有着明显不同,相较于GO Blu那古铜色的铝合金拉丝面板和金属旋钮所带来的浓厚复古风,GO Blu Air那细腻的茶透面板和硅胶旋钮要更具典雅气息。 ![]()
还有就是机身外壳的变化,虽是同样的聚合物外壳,但Air改为了茶色半透的效果,特别是翻至背面可以看到内里的电路板材及电子元部件。个人认为还是很漂亮的,同样颜值在线,稳稳拿捏。而且它的手感上真得很舒适,特别的细腻。不同材质间的融合也相得益彰,很搭。 ![]()
值得一提的是,Air的背部还多了个铁片,我们可将背夹牢牢的磁吸在背板上,夹在腰间、背包或外衣夹领上都很方便(也无需另购保护套)。这个小夹子同样做得很精致,无论夹力还是磁吸力都很紧实,不必担心意外脱落或夹不紧的情况。 ![]()
这枚机身旋钮在旋转调节音量时同样很舒服。硅胶包裹加上适中的阻尼感,在精调时会有明确的刻度感。还真有点儿像调手表指针的感觉。当然,除了转动调节音量外(实际调节时会发现,其精细调节时手机音量大小是不会有明确显示的,设置时记得将手机上的蓝牙音量同步功能打开),我们还可以短按播/暂,前后选曲(双击上一曲,三击下一首)和长按唤醒手机内置语音助手的功能。使用起来还是很便捷的。 ![]()
机身两侧各有一枚按键,分别为电源开关和多功能键(有意思的是,两键位置高低不同,盲操时还是很容易分辨的)。对于后者,它可以蓝牙配对和切换不同的音频模式。我们只需要短按即可在XBass、XSpace以及XBass+XSpace双重音效间循环(此时底部的状态指示灯也会以相应颜色来对应提醒)。 ![]()
前面开头提过,XBass可以让低频更为震撼、有力;而XSpace则可带来现场般的沉浸感。此外,GO Blu Air还提供了STD和MIN两种数字滤波模式可供选择。标准相位滤波平衡,声音更紧实,高频噪音减少,更有控制力;而MIN相位带有轻微的混响,声音上则更为温暖。 ![]()
机身底部有Type-C充电口、电量指示灯(顶部还有一个可显示蓝牙连接和音效模式的状态指示灯)和麦克风。GO Blu Air内置有MEMS降噪麦克风(支持通话免提,多功能键短按接听,长按挂断),在语音通话和语音助手命令时可以更好的交流、沟通。实测麦克风的通话质量还是不错的,在户外嘈杂的环境下依旧很清晰。续航方面,机身内置了一颗容量为450毫安的锂聚合物电池(40分钟即可充满),其理论续航可以达到10个小时。而实际使用其实还有富余(可见官方还是保守了些)。以日常通勤3小时算,三天一充是没任何问题的。 ![]()
顶部的双耳机插孔:GO Blu Air同样拥有4.4mm平衡和3.5mm S- 平衡双输出。这其中,平衡口的输出功率达到了262mW @ 32Ω; 5.7V @600Ω(非平衡为165mW @ 32Ω; 2.9V @ 600Ω)。GO Blu Air的推力还是很出色的,手边的各类型耳塞、头戴都能"hold"得住。 ![]()
GO Blu Air内部采用了蓝牙、数模转换与放大三大核心模块单独优化、协同工作的电路设计。其精密度不亚于大型Hi-Fi系统。可谓是小巧而精悍。Air版采用了Cirrus Logic Master HIFI DAC的电路架构,解码部分同GO Blu一样,为CS43131 DAC。 ![]()
而在蓝牙芯片上,有别于GO Blu采用的QCC5125,Air版所搭载的是高通的QCC5144方案。蓝牙5.2标准,除AAC、SBC外,还支持LHDC、LDAC和高通AptX/HD/Adaptive(兼具低延迟和高清传输,能根据终端播放内容和稳定程度做出自动调整)等市面主流蓝牙格式。除蓝牙芯片不同外,前者所拥有的USB-C输入(可作有线解码耳放来使用)和对aptX LL的支持在Air版上也是没有的。 ![]()
音质听感环节,搭配手边常用的几副耳机,手机为IQOO的NEO8,默认aptX Adaptive连接。先来谈下总体感受,GO Blu Air的声音清澈而暖润。其声底纯净,基无底噪,音色也很饱满。细节的还原真实而到位,层次感分明,密度和凝聚力亦都是相当优秀的。与不同耳机的组合搭配则更为从容。手边几副千元塞都能驱动,甚至HD650这样难推的经典大耳也能推一下。且出于其尺寸优势,出街携带自是非常便利。现就手头的几款耳机来详细聊下主观感受吧: ![]()
GO Blu Air的三频均衡衔接自然。低频量感恰到好处,下潜深度到位,弹性和力度都很足。尤其是在同时开启“XBass+XSpace”后,低频的量感更为充沛,质感和力量感也有所增强。声场放得更开,规模更大、更舒展。也更具有现场的沉浸感。大编制的恢弘气势和空间感都能够得到更为精彩的呈现。 中频舒展而松弛,声音润耳耐听不刺激,中正平和中带着些暖味。在声底纯净,结象清晰的同时,密度也控制的很好。人声距离适中,结像定位精准,有一定音染。乐器棱角勾勒清晰,齿音也控制的很好。特别是听女声,其鲜活而灵动,入耳便觉好听。无论是古典乐,还是流行、民谣,声音的细节呈现细腻而丰富。情感表达真实且细腻,乐感和氛围感都很好。听王若琳的《迷宫》,独特的烟嗓被还原的淋漓尽致,韵味十足。人声细节丰满,感染力、临场感皆十分透彻。声音富有凝聚力,氛围和解析力的把控都很出色,让人很有代入感和画面感。 高频部分通透明亮,并无毛刺。瞬态响应极快,信息量给的亦很足。解析和延展都很突出。GO Blu Air的声场规整且合理,空间层次感明晰,无论纵深还是横向都很宽阔,不会有拥挤局促和顾此失彼之感。此外,相较于单端,平衡口下的声音要更加的通透,声音的凝聚感更强,更通透,分离度和层次感也略强上一些。 ![]()
总 结:作为iFi GO Blu系列的又一新作,Air版针对满足日常生活“量体裁衣”。外观上沿袭经典元素设计,打火机般的造型轻便小巧,皮质面板搭配茶透机身散发着高颜值的精致感。在继承前作那倍受好评的功能、玩法的同时,新增的磁吸背夹,让携带使用变得更为便利、轻松。新一代QCC5144蓝牙芯片的加入,蓝牙版本(5.2)和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上更为先进。二者有别的是,Air版取消了USB连接及对aptX LL的支持(大家可以按需选择),但售价更低,音质表现也很出彩。如果你需要一款全天候通勤听歌的有线耳机“伴侣”,那无论是便利性、舒适度,还是功能性和耐听度上iFi GO Blu Air都有着上佳的表现。千元出头的价格就能入手,我个人感觉还是很超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