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099|回复: 7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音乐基础知识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只要是有关的文章都发进来吧,本贴不许灌水 [s:6]
2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简简单单谈乐理

   所谓乐理就如同做人的道理,仅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不需任何道理存在,
必须 要有多数人存在,才需要有道理的规范。因此音乐是许多音符的集合体
,乐理 便是在研究音乐里的规范。

   首先应该让大家了解的就是目前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符到底有多少?简单
讲, 首先大家只需认识十二个音,我们可以从钢琴键盘的排列是七个白键加五
个黑 键为单位不断重复循环。其实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件事,从J. S. Bach於十
八世 纪确立十二平均律以来,後世的作曲家就以这十二个音为创作音乐的规范
。 虽然其过程与变化不是这麽简易及单纯,但是这是十分重要与基本的概念,
往 後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谈下去。

   上回讲了钢琴键盘上的十二个音之後,大家应该会好奇这是如何订定出来
的。 在此就来谈谈调律(Temperament)的问题。声音是由振动所产生,频率
的快 慢就代表著音的高低。声音的和谐与否跟频率的比例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例如 八度的频率比即1:2、完全五度为2:3、大三度为3:4…,基本上数字愈
小的 比例愈和谐,这是谓纯律(just intonation)。然而以大三度循环上去
如降 A、C、E、#G为例,降A与#G就不会正好成为八度,而略有偏差。为解决
这种 情况便产生了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
等 分,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半音。如此确实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
对 我们的听觉而言却不是十分理想。这对於演奏键盘乐器的人不是问题,但是
对 於大、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而言就是一番考验。

   平均律最著名的运用当属巴哈(J. S. 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
l-Tempered Clavier),共48首前奏曲与复格曲,即24个大小调每个调子有 二
首曲子,并分成二部分。这是第一部实现平均律的作品,使人能在各调上作 均
等的弹奏。

   以上只是简略介绍有关调律的概念,若要深入研究,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甚至需要具备高深的数学底子才行,因此这个主题就在此打住,下回将谈谈 有
关调性(Tonality)的问题。

   ★调性(Tonality)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
我 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
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
七个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
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
, 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
性音 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
还是习 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麽会
这样呢 ?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
最後总 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
乐曲通常 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
的意义在 於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於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
果一 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
亲疏之 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
解大小 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
音(tonic) 、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
音(dominant) 、下中音(submediant)、导??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
个小 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

 
和弦

   三和弦:

   三和弦的构成是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和弦最下面的音 称
为根音,根音上的三度音称为三音,根音上的五度音称为五音。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
弦。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
弦。

   (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减五度的 三和
弦。

   (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增五度的 三和

弦。

   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 根音
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
称为属七和弦。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
称为导七和弦。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
,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
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
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
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
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
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
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
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
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好象第一个精确地使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十二平均律”合音频 率的人是我
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姓朱的音乐家。这也算是我国人民为 世界音乐作出的巨大贡
献之一吧。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就是一种曲式落(废话:-D),也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 律吧.即用一
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 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
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框架怎么看呢?靠的就是重复,变 奏和对比这三
个要素.只要抓住这三点,听音乐就不会茫无头绪了.

   由于音乐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东,音乐家一定要重复一些旋律, 节奏什么的
来加深我们的印象.但单纯的重复无疑是非常枯燥的, 于是要加以变化,这就是
变奏.

   最常见的变奏是在保留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和声,音色, 加装饰音等
手段来改变音乐的效果和情绪(听过<动物狂欢节>吧, 一首欢快的进行曲被极大地
拉慢了节奏之后变成了<乌龟>,令人忍 俊不禁).复杂的变奏则比较混沌,什么要素
都变了,当然还保有原型 的一些特征,否则也就不是变奏了.

   对比则为音乐添加了戏剧性的因素.两段情绪,效果不同的音乐 先后出现,此
消彼长,互相缠绕,互相融合,是不是很有趣呢?

   那么就可以说说奏鸣曲式了.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自小巴 赫以来,经海
顿,莫扎特的发展和贝多芬的完善成为交响乐,奏鸣曲, 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大
型乐曲必不可少的结构.而且一般都用在第 一乐章(快板)中,所以又叫"奏鸣曲-
第一乐章曲式"或"奏鸣曲-快板" 曲式.

   它的结构从大轮廓上讲分成三大段: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我以老柴的<
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讲讲吧.

   呈示部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 到对比的效
果.所谓主题就是一段音乐啦,不要被这些名词吓倒.这 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
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往 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总之希
望一出手就镇住你.而副题 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想起"对比"这个要素
了吧).为了增 加音乐的复杂性,显得作曲家不是草包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
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 在副题结束
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 部的"结束",可不是整个
奏鸣曲式的"结束"哦.

   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greenfir?:->)低沉阴霾 的音乐就是引
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了,它被不断重 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
温暖到人心里去的旋律:

   3 2 1|6 5 3 5 1. 6|5 - .... 这就是副题了.

   ----- ------- -

   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而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 了呈示
部的音乐.

   展开部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出许多新的东东来,按 某些人的行
话叫它"发展",按咱们中国老小说的叫法是"敷衍成文". 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
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了展开部.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 当然要经过一
点变化落,不然岂不显得作曲家很没本事?有时再现部 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
类都被省掉了.在尾巴上常常加上一个尾 声.<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
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 一次,再连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也再现了.接着重现
了副题,可以注意 到它的音色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
.最 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声.

   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西洋管乐器简介

   [修订版前言: 本文最早发表于大约一年以前的清华BBS站点和部分其他国内BBS站, 当时本人的署名是Andante. 感谢清华BBS古典音乐版版主垂青, 本文被收录入精华区 . 由于种种原因, 原文已不在BBS的古典音乐版内了, 本人原始的帐号也已经被注销. 这次将本文修订再次帖出, 充实了部分内容, 欢迎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网友批评指正.另外,文中所补充的有关乐器典型应用部分的内容,并非指只有在这首乐曲中才可以发现该乐器的应用,而是指在这首乐曲中,可以较明显地听到这件乐器的典型音色。Sackbut ]

   [序: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 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 管乐器主要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出现的, 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都是管乐器(唯一可能出现的弦乐器是 Double Bass).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用,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本人爱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同时也算是一个乐器迷, 以下内容是本人多年学习音乐及乐器知识的一点积累, 希望能对网友中的音乐爱好者及乐器爱好者有一点帮助, 纰漏之处还敬请不吝赐教. 如对文中的介绍有需要深入了解之处, 还请查阅专业书籍. ]

总论:
   西洋管乐器有许多分类方法, 一般按照发音的方式方法, 分为吹孔气鸣乐器, 单簧气鸣乐器, 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 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 且音色缺乏金属感, 所以统称为木管乐器, 尽管现在许多乐器都已使用金属, 橡胶乃至合成材料为原材料了. 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这一组乐器被称为木管组,相对应的, 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实际上, 这类乐器也确实是铜制的).下面, 我们就对这些乐器作一简介.

一, 吹孔气鸣乐器

包括长笛和短笛

A.发声原理:
   吹孔气鸣乐器管体为圆柱型, 横吹, 唇是激振器. 唇振动时, 气流冲击在吹孔锋利的边缘上而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就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B.乐器介绍
1.长笛 (Flute)
别称及雅号: "花腔女高音"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c1--c4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管身( 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 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 : 清新, 透彻, 色调是冷的. 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其 他 : 除C 调长笛外, 还有bD, bE调长笛, G 调次中音长笛, C 调低音长笛等, 应用较少典型应用 : 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引子部分葛里格(挪威)《皮尔.金》组曲之《清晨》 。

2.短笛 (Piccolo)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低八度记谱
实用音域 : c2--c5 (三个八度)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专业型: 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 : 音域比长笛高一个八度, 可达到乐队的最高极限, 音色尖锐透明, 同音区不如长笛丰满, 属装饰性乐器, 很少独奏, 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其 他 : 有节制, 审慎地使用可使乐声更加响亮, 有力而辉煌.
典型应用 : 苏萨(美),《星条旗永不落》第三乐段,泰克(德)《旧友进行曲》第三乐段。

二, 单簧气鸣乐器

包括单簧管, 小单簧管, 最大单簧管和萨克管乐器族.

A.发声原理:
   管体为圆柱(单簧管族)或圆锥(萨克管族)型. 直吹, 激振器为单片苇制簧片和与之相配的嘴子, 固定于乐器上端, 气流通过哨片和嘴子进入管体而使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单簧管( Clarinet)
别称及雅号: 黑管, 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
乐器本调 : bB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e--g3 (三个半八度)(实际音高 d--f3)
结构组成 : 哨头, 小筒, 主体管(两节), 喇叭口, 和机械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硬制橡胶, ABS 塑料, 酚醛树脂等
专业型: 经特殊处理的乌木, 紫檀, 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乐器特色 : 高音区嘹亮明朗, 中音区富于表情, 音色纯净, 清澈优美, 低音区低沉, 浑厚而丰满, 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其 他 : 除bB调单簧管外, 常用的还有b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格什温(美)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引子

2.萨克管乐器族 (Saxophone)
乐器本调 : bB( 高音, 次中音), bE( 中音, 上低音)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 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 波姆体系音键系统. 除bB高音萨克管外, 均弯成烟斗型.
使用材质 : 铜制
乐器特色 : 音色丰富, 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区象大号和低音提琴.
典型应用 : 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

三、双簧气鸣乐器

包括双簧管, 英国管和大管等乐器.

A.发声原理:
   管体圆锥型, 直吹, 激振器是固定在乐器上端的两片苇制簧片. 气流通过哨子进入管体,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发音.

B.乐器介绍:
1.双簧管 ( Oboe )
别称及雅号: 木管族中的抒情女高音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b--f3 ( 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 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 和音键
使用材质 : 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制成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软丽, 有芦笛声, 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
其 他 : 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独奏乐器, 也善于合奏和伴奏. 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调音)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 《双簧管协奏曲》郑路(中国), 《北京喜讯到边寨》

2.英国管 ( English horn)
别称及雅号: F 调双簧管, 中音双簧管
乐器本调 : F 调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e--a2
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木制
乐器特色 : 音色近似双簧管, 有忧郁, 梦幻的情味.
其 他 : 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 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 注: " 英国管" 名称之由来, 并非此乐器来自英国, 而是由于文字上的相同音译的结果)
典型应用 : 德沃夏克(捷克),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第一主题

3.大管 (Bassoon,巴松管)
别称及雅号: 一捆柴 (来自意大利文 fagotto)
乐器本调 : C 调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大字一组bB--小字一组bb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哨子, U 型管体( 分四节) 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 : 槭科色木或枫木
乐器特色 : 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 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 高音富于戏剧性, 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 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其 他 : 还有一种低音大管( 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
典型应用 : 比才(法),歌剧《卡门》第一幕与第二幕间奏曲,旋律选自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

四, 唇簧气鸣乐器

   这类乐器种类繁多, 形成相对木管乐器族的铜管乐器族, 即是平时所说的号类乐器, 俗称喇叭, 包括军号, 小号, 短号, 圆号, 长号,大号和萨克号等, 每种又有许多规格. 唇簧气鸣乐器均是由铜合金制成.

A.发声原理:
   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 当唇振动时, 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 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 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 获得不同的音高, 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 其发音音高还取决于吹奏者的唇肌紧张程度,同样的管长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约七个到十几个泛音.(具体原理请参见本人在本版发表的" 浅谈铜管乐器原理 "一文)

B.乐器介绍
1.军号 (Bugle)
乐器简介 : 自然泛音乐器, 构造最简单, 包括步号, 马号, 军号和青年号四种.
乐器本调 : bB, G, F等多种
应用谱号 : 简单的专用号谱
实用音域 : 只能吹出几个乃至十几个泛音, 音阶不完整
结构组成 : 有单圈和双圈几种, 均由管体, 喇叭口和号嘴组成
乐器特色 : 结构简单, 发音嘹亮, 传远性好.
其 他 : 只用于部队和中小学鼓号队, 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不用

2.小号 (Trumpet)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e--c2(实际 d--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 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
管 长 : 1.33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强烈明亮, 锐利, 富光辉感, 是铜管族的高音乐器.也可发出优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 使用弱音器时可变换音色.
其 他 :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有C,bE,A等多种调性的小号, 使用较少.
典型应用 : 海顿(奥)《小号协奏曲》 ,穆索尔斯基(俄)《图画博览会》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意大利随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剧《天鹅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部

3.短号 (Cornet)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实用音域 : #f--c2 (实际 e--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号管比小号略粗, 并多一道拐弯.
管 长 : 1.33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富歌唱性.不够辉煌
其 他 : 通常只用于军乐队和舞厅乐队. 还有bE短号, 使用较少. 在现在的军乐队中,经常使用小号来代替短号,音色由演奏员来控制。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B.乐器介绍(续)
4.圆号 (Horn,French horn)
别称及雅号: 法国号,"管乐器的灵魂"
乐器本调 : F 调( 常见圆号有F,bE双调, F,bB双调和F,A,bB三调等多种)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 : B1--f2 (三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 机械三部分, 使用回旋式活塞, 有三键, 四键和五键圆号.
管 长 : 3.939 米 (F 调)
乐器特色 : 音色既有铜管特色, 又较温和, 高雅, 带有哀愁和诗意, 在铜管和木管之间起到媒介协调作用, 表现力极为丰富.
其 他 : 铜管乐器中它音域最宽, 应用最广泛.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圆号协奏曲》四首,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引子

2.长号 (Trombone)
别称及雅号: 拉管, 伸缩喇叭, " 管乐中的弦乐器"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 : E--小字一组bB,两个半八度
结构组成 : 伸缩长号由号嘴, U 型套管, 里管, 调音管, 喇叭口, 支柱等组成. 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四度管活塞和四度附加管.
管 长 : 2.75 米
乐器特色 : 音色高傲, 辉煌, 庄严, 壮丽而饱满, 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 弱奏时温柔委婉. 整个音域内音响统一, 很少被同化. 可奏出独特的滑音.
其 他 : 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 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 不仅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大量用于爵士乐, 被称为" 爵士乐之王". 管弦乐队中较少用于独奏. 还有一种活塞长号, 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
典型应用 : 瓦格纳(德)歌剧《女武神》之《女武神之骑》,瓦格纳(德)歌剧《唐豪瑟》序曲,哈恰图良(前苏联),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

3.大号 (Tuba)
别称及雅号: 低音号, 抱贝司, 倍低音萨克号
乐器本调 : bB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实用音域 : D1--f2, 三个八度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 有四到六个活塞( 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 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 俗称" 苏萨风")三种, 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
乐器特色 : 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 音色浑厚低沉, 威严,庄重, 与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
其 他 : 管弦乐队中还使用G,F,C 调大号. 很少用于独奏.
典型应用 : 霍尔斯特(英),《行星组曲》之《天王星》引子(与长号合奏)

[注: 从某种意义讲, 大号应该归为萨克号一类, 但萨克号中只有大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故单列出来.]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B.乐器介绍(续)
4.萨克号
乐器简介 : 这是一族乐器, 有最高音, 高音, 中音, 次中音, 上低音, 低音, 倍低音多种. 一般只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
乐器本调 : bB或bE
应用谱号 : 依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次中音以下也有不移调记谱的)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部分组成, 有三到六个活塞.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圆润而富有弹性,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结束语:
   以上简单介绍了常见的西洋管乐器, 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管乐器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展的, 并在继续改进完善. 他们的应用因其音色和音区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影响和作曲家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时期直至古典主义时期的管弦乐队中应用最多的管乐器有双簧管、大管、自然圆号(现代圆号的鼻祖),经常出现的还有单簧管、自然小号(现代小号的鼻祖)等,长号较为少见。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开始,管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乐器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浪漫主义大师瓦格纳则为解放管乐器,尤其是铜管乐器的音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九世纪中期,西洋管乐器基本定型,近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为首的一些作曲家创作了很多强调铜管乐器音色的现代管弦乐作品,音乐辉煌灿烂,虽然作品的思想性较差,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作品有《奥运光荣》等。

   下面简单列一下现代军乐队和管弦乐队等乐队中西洋管乐器的应用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括号内表示有时用):

军乐队 :
   木管: bB单簧管,(bE高音单簧管) 长笛, 短笛, 双簧管, 大管, bB次中音萨克管, bE中音萨克管 (bB高音萨克管, bE低音萨克管)
   铜管: 小号,(短号) 圆号, 长号, bE中音萨克号, bB次中音萨
克号, bB上低音萨克号, 大号.

管弦乐队:
   木管: bB单簧管 2支, 长笛 2支, 双簧管 2支, 大管 2支 (短笛,英国管, 低音单簧管, 低音大管)
   铜管: 小号2-3 支, 圆号3--4支, 长号2--3支, 大号一支.
(注: 古典主义作品中很少用长号和大号)

爵士乐队:
   木管: 萨克管, 单簧管 (双簧管, 长笛)
   铜管: 长号, 小号

(以上三种乐队配置还包括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文中未列出)

木管五重奏: 长笛, 单簧管, 双簧管, 大管, 圆号或第二单簧管

铜管五重奏: 第一小号, 第二小号, 圆号, 长号, 大号


〖后记: 由于本人是学 Engineering 出身的,所以对乐器的认识的
角度常常带有一些技术色彩,可能在文中更偏重于其工程方
面的东西。以上几篇文章源自本人日积月累的乐器常识,有
些是引自某些书籍, 自认为还可以给广大网友一读,疏漏、
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来信。Sackbu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作品编号标记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名字后面跟着由

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号, 例如 op37, kv525, RV4, D112等.

究竟这些标号表示什么意思, 来源于哪里, 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记号是op或opus, 拉丁语的意思是"作品". 它

大概起源于17世纪初叶, 出版音乐乐谱的出版商为了区别同

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而标上记号, 这就是op记号. op记号通

常是按同一作曲家出版作品的次序由小到大编号, 但这又并

不是绝对的. 不过, op标记也有问题, 例如很多作曲家的作

品由不同出版商出版, 那时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序号. 因

此会出现某作品在一个出版商标号为op3,在另一出版商标号

为op8, 甚至有第三个出版商那里编号为op6, 这样显然会造

成混乱.

   到了近两百年, 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前人的音乐作品. 这

些学者为研究这些作曲家的作品, 列出他们所作的所有作品

进行研究甚为重要.由于前面所讲的op记号有时会造成混乱,

或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作品, 又或者是一些作品

未正式出版而没有op记号, 这时对所有作品进行重新编号便

成为这些学者的又一项工作. 由此就产生如BWV, D等编号,

这些编号往往是提出新作品编号的学者名字的代表字母. 下

面列出一些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记号:


作品记号 适用的作曲家
AV Richard Strauss 里查. 史特劳斯
B Dvorak 德沃扎克
BB Bartok  巴托克
BWV J.S. Bach 巴赫
D Schubert 舒伯特
F Vivaldi 韦瓦尔第
H Holst 侯斯特
HWV Handel 汉度
K Mozart 莫扎特
KV Mozart 莫扎特
L Debussy 德彪斯
M Vivaldi 韦瓦尔第
Op 多数作曲家
P Vivaldi 韦瓦尔第
R Vivaldi 韦瓦尔第
RV Vivaldi 韦瓦尔第
S J.S. Bach 巴赫 (与BWV相同)
S Liszt 李斯特
Sz Bartok 巴托克
WWV Wagner 韦格勒
Z Purcell 帕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器乐曲巡礼



  奏鸣曲(Sonata) 是包含4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大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立的结构与风格,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别演奏。钢琴演奏时称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演奏称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演奏称大提琴奏鸣曲,室内乐所奏者亦为奏鸣曲。

  协奏曲(Concerto) 是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的器乐大曲。协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或长笛为独奏乐器。

  交响曲(Symphony) 是由管弦乐联合的奏鸣曲型器乐大曲,通常它分为4个乐章,音色之复杂、色彩之丰富为一切乐曲之冠。

  组曲(Suite) 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其中各曲相对独立。

  序曲(Overture) 原是歌剧、清唱剧或戏剧配乐等开场前由管弦乐演奏的器乐大曲,但近代有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多为短小的管弦乐曲,常用于大型乐曲及影剧的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 是戏剧或歌剧各幕之间演奏的音乐,具有暗示场面与转换听众气氛的作用,亦有独立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较自由,篇幅较为短小。

  托卡塔(Toccata) 是一种形式自由能展示各种华丽技巧的键盘乐曲。

  小夜曲(Serenade) 是一种于黄昏或夜晚在户外演奏的独唱或器乐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夜曲(Nocturn) 是一种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往往有精致的装饰音,伴奏用琵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个分支。

  即兴曲(Impromptu) 是一种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

  叙事曲(Ballade) 原有叙述故事意味,是一种具有抒情浪漫性格的乐曲。

  练习曲(Study) 是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诙谐曲(Scherzo) 又称谐谑曲,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活跃明确,常出现突发性强弱对照的器乐曲。

  幽默曲(Humoresque) 潇洒而自由、具有幽默与幻想特点的曲目。

  随想曲(Capriccio) 作曲家凭幻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是一种以自由形式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是作曲家为具英雄气概题材、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题材而作的器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是具有幻想和自由奔放特点的器乐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短曲。

  田园曲(Pastoral) 曲调柔和,是模仿牧羊人所用的乐器发展而成的田园音乐。

  船歌(Gondoliera) 缓慢而摇荡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变奏曲(Variation) 是根据某一主题为蓝本,运用各种不同方法陆续变化奏出的器乐曲。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又称音诗,李斯特首创,通常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只有一个乐章,结构上可自由发挥,音乐形式不限,是较交响曲要短得多的交响性作品。

  进行曲(March) 是用以伴随群体前进的音乐,多为四拍子,突出强拍。通常用管乐演奏,常用于军队,使行列整齐并鼓舞士气。还有婚礼、丧礼、凯旋庆祝等进行曲。

  摇篮曲(Berceuse) 亦称催眠曲,形式简单,速度徐缓,主旋律柔婉抒情,节奏摇荡,以模拟摇摆动的节奏使婴儿入睡。

  圣咏曲(Chorus) 原为德国民谣和基督教赞美歌,后变成器乐曲。

  舞曲 分为6种。(1)圆舞曲(Waltz)也有译作华尔兹,是一种每一小节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与高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组成。主旋律流利舒展,和声和曲式结构简单明晰。(2)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种法国舞曲,2/2拍子充满活泼气氛。(3)小步舞曲(Minuet),原为法国土风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4)马祖卡舞曲(Mazurka),一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流行于农村。(5)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与马祖卡舞曲同为波兰的代表性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透着壮大华丽感,节奏为独特的三拍子,快慢适中,庄重的节奏始终如一。又译波兰舞曲。(6)波尔卡舞曲(Polka),19世纪盛行于波希米亚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组曲。

  浪漫曲(Romance) 原以传奇叙事诗为歌词的某些柔情歌曲、器乐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乐曲速度标记

   我们选购唱片看唱片封底时, 除了可看到乐曲名外,

经常会看到乐曲的每个乐章有Allegro, Presto, assai等

记号. 其实这些记号起源于意大利语, 一般专用于表示乐

曲的速度. 这些标记可分为两类.即速度标记和速度修饰

标记. 它们的意思如下表所示:

 

速度标记

largo 广板
lento 慢板
adagio 柔板
grave 壮板
andante 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moderato 中板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gro 快板
vivo 快速有生气
vivace 快速有生气
presto 急板

 

修饰标记

molto 很
assai 很
meno 稍微
possibile 尽可能
poco 某种程度上
piu 更加
non troppo 不太过分的
sempre 不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7-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本图由嘀咕提供:

乐队配置.jpg (145 KB, 下载次数: 0)

乐队配置.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7-1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Polka)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在线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爆炸波尔卡》

小夜曲(Serenade)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在线欣赏: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小夜曲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在线欣赏:舒曼-《浪漫曲》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在线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圆舞曲

和声(Harmo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赞美诗(Hymn 英)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在线欣赏:《上帝和他坐在桌旁》

声部(Part Voice)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各声部。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在线欣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小步舞曲(Mi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在线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在线欣赏:西贝柳斯-《芬兰颂》 片段

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

回旋曲式(Rondo Form)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主部”),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个回旋曲式的乐章。

在线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

在线欣赏: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华彩乐段(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旋律(Melody)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仅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

曲式(Form 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1.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2.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狂想曲(Rhapsody)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在线欣赏:《西班牙狂想曲》片段-夏布里耶

交响曲 (sinfonia)实际含义要广的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帝及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进行曲(macrh)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有些歌剧也采用进行曲来为舞台上的行列伴奏,有的戏剧配乐中也有进行曲,例如门德尔松的
《婚礼进行曲》。
在线欣赏:杰西尔的《玩具进行曲》

声乐套曲 (Liederspiel)在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而相互联系。


利德(Lied)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此词现已专用于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沃尔夫、施特劳斯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不过自中世纪以来也用于比较广泛的意义。


真实主义(Verismo)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旨在生动而逼真地表现生活。在歌剧创作上导致音乐话剧式的艺术处理,为追求个别情节不惜牺牲结构的统一和有机的发展。最著名的例子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莱翁卡瓦洛的《丑角》(1892)
在线欣赏: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片段


诙谐曲(scherzo,意)一译“谐谑曲”。器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点。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十七、十八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诙谐曲。
在线欣赏: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乐-谐谑曲》

集腋曲(jiyequ)(1)一种即席演奏或记写成谱的乐曲,其中同时奏(唱)两个以上熟悉的曲调,应用于16,17世纪,特别在德国作曲家中。巴赫一家团聚时最爱作次游戏。
(2)集腋曲也可指自然串联起来的若干乐曲或歌曲。


歌剧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演唱加上乐器伴揍的戏剧作品。现在各国通用的OPEAR一字是原意大利语opear in musica的简称。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歌剧叫作音乐故事、音乐戏剧或其他类似的名称。在17世纪的法国,严肃的歌剧称作配乐悲剧。
  歌剧的种类有很多,如:谐歌剧、喜歌剧、正歌剧、轻歌剧等都属于歌剧范畴。
在线欣赏:谱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选曲《晴朗的一天》-巧巧桑的咏叹调

行板(Andante)拍子中速的器乐曲。愿意为“进行”、“不行”。在这里为乐曲速度的指示词,后用为曲名。

在线欣赏: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巴洛克(baroque)愿意为“怪诞”,现以成为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的用语。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这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就是,感情丰富、华丽而且是以严格的格式写就的。早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与晚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
在线欣赏:早期巴洛克音乐,威尔第的《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晚期巴洛克音乐,亨德尔的‘烟火音乐’第三部分《和平》

嬉戏曲(badinerie)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两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
在线欣赏:巴赫的‘第二组曲’中的《嬉戏曲》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愿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在线欣赏:帕赫贝尔的《卡农》

士兵舞曲(vebunk,匈)18世纪匈牙利的军队舞曲。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集”。军人穿戎装,著马靴,聚众而舞,以作征兵的号召。当时匈牙利隶属于奥地利,人民备受兵役之苦,视当兵为畏途,故以这种方法来号召人们参军。后来此种舞曲被用在节日里当作喜庆音乐来演奏。乐曲开始于徐缓的引子,然后进入快速段落。

在线欣赏:李斯特的《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


柯立芝奖(Cooledge)美国钢琴家、作曲家柯立芝夫人(1864-1953)于191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城创设“伯克夏市内音乐节”,一年一度,设柯立芝奖奖励优秀市内乐作品。该音乐节后来迁至华盛顿举行。

即兴曲(IMPROMPTU)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称一种钢琴小曲为即兴曲,这种乐曲被认为有些即兴创作的性格,或有一种精美雅致的气质和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的风度。
在线欣赏:克拉克的《小号即兴曲》


船歌(Barcarolle)源出意大利文BARCA,意为“船”。是威尼斯船家之哥。常用6/8或12/8拍,其伴奏模拟小船荡漾。后则泛指按这一体裁写成的声乐或器乐曲。

在线欣赏: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

赋格(FUGUE, 法)对位化音乐之一。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他各声部先后作通篇的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者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变化以至曲终。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问答。赋格结构变化百出,故不能视为曲式之一。


众赞歌(chorale)基督教新教的赞歌马丁·路(1438--1546)曾用为宗教改革的手段之一。他简化曲调,将歌词方言化。曲调主要采自民歌,有些出自路德之手。十七、十八世纪,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与合唱曲大量产生。巴赫为不少众赞歌配以和声,至今仍被视为四部和声的典范。
在线欣赏:巴赫的《耶苏,人们仰望喜悦》片段


练习曲(STUDY,英)用于提高乐器演奏技巧的乐曲。必具有一种技巧项目,如音阶、琵音、八度、双音、颤音等。克莱曼帝是近代写作练习曲的先驱人物。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

在线欣赏:肖邦《E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三号》



法兰多尔 法兰多尔(farandole)法国舞曲。始于古代,今仍流行于法国南部。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表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小鼓,左手击鼓,右手执管吹曲。乐曲6/8拍。
在线欣赏: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中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


印象派(Imperessionism)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界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德彪西开创了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话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替代陈述,以色彩代替力度。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阶等。印象乐派后起者有拉威尔、杜卡、鲁塞尔、迪利厄斯、莱斯庇基等。

在线欣赏:德彪西《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定旋律(cantus firmus)自古相传的曲调。常作为复调音乐(包括声乐、器乐)的构成素材。中世纪的素歌就是一种定旋律音乐。定旋律乐曲近代多见于用赞美歌曲调作基础的管风琴曲。严格对为的习作亦常以古代的定旋律为题。



棱形旋律(angular melody )现代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某些滑音乐器的记谱,往往不用通常的音符,而用线条标出音的走向及其高度变化。当高低音交替进行时,谱线常显示出棱角形,这种曲调进行称为棱形旋律。


古典时期(calssic period)通常指西方音乐史上巴赫到贝多芬前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另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古典乐派活动的时期为古典时期。
在线欣赏:海顿的《88号交响曲》片段


霍塔(jota)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省。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近代作曲家亦用于创作。如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格林卡的《阿拉贡霍塔》等。


音程(interval)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作为音程度,如C-G,共五级,共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单调音乐(monophony)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单旋律的音乐。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寻求曲 寻求曲(Ricercare),流行于十六、七世纪的一种器乐曲。常用于管风琴。自经文歌演变而来。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


叙事曲(ballade,法)十三、十四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曲,歌词通常分为三节,每节七行或八行,最后一行或二行是重复句。每节音乐用A、A、B的三段体,通常用复调写作。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卡巴莱塔(cabaletta 意)简短的歌剧咏叹调。曲调与伴奏都比较简易,罗西尼常使用。十九世纪后期,威尔第等人常用为咏叹调的华彩结尾,拍子快速,用不断反复的定型节奏。


合唱(chorus)即由一队歌唱者(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兼有)来演唱一首歌曲。每个声部由数人同唱,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中的独唱相对而言。

在线欣赏:电影《指环王》中的‘预言’、‘黑骑士’片段


轻歌剧(Light opera)原意为小型的歌剧,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蹈等的戏剧,其中音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轻歌剧著称的作曲家有奥芬巴赫、约翰·施特劳斯、沙利文。至二十世纪,轻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


古典曲式(classic forms)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等几种曲式。

在线欣赏:J·S巴赫的‘第五组曲’中的《咏叹调》


表现派(experessionism)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派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伯格、贝尔格、韦勃恩等。


转调(modulation)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调之间相转,如主属调、大小调之间互相转换。


奥特尔(ordre,法)十八世纪古钢琴曲集的通称。法国作曲家科普兰开始引用。原文意为“次序”,其特点与组曲相似。


主导动机(Leimotiv)瓦格纳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的乐曲动机》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机等。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演奏于室内(不包括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乐器合奏曲。每个人所演奏的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幻想曲(Fantasia)发挥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的作品,即称为幻想曲。
特点:无舞曲形势或变奏,在用复调来发展主题时以想像力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即兴性质。在曲式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作品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作。
在线欣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序曲(Overture)指在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等的开场音乐。常作为单独的音乐会演奏。另外还有一种交响序曲,其为独立乐曲,不是作为开场音乐之用。十七世纪,序曲在意大利和法国得到发展。当时序曲曲式定为的快-慢-快的三段体,通称为“意大利序曲”。而曲式为慢-快-慢的序曲,则被称为“法国序曲”。 
在线欣赏:J.S巴赫的《第二组曲-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5-6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