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ealote 于 2023-7-27 22:58 编辑
这里的效率不仅仅是生产效率,也包括产品达到预想表现的效率。比如我通过算法设计就可以大大降低算力要求,达到原始算法下数倍算力的要求,那我为什么还需要堆同样的硬件和算力,就为了给客户看?
所谓对待产品的态度,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它无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产品竞争力和处理市场的信息差。成本也不只是在生产线上加几个零件这么简单,高端的产品匹配高端的外观做工、材质、软件、配件等,首先要考虑工艺水准和设计水准,如果企业本身不具备相关的人员、设备,那就是另一笔支出,这类支出的弹性很大的,值不值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和自身的决策,很明显享声不认为这一部分的增量成本是有必要。
如果你所说的态度,是和产品定位所匹配的质量、工艺、设计以及一些用户体验方面的东西,确实是享声的问题,我收到第一台dam1,别的就不说了,四个避震脚钉不齐,上盖板和前面板的拼接处是斜的,一万多的东西,做成这样,但是像hifiman这种几万的耳机做成那种做工质量的都能活得不错,矩声这样在用户体验和做工设计上下更多功夫的,也会被诟病太贵没性价比(这里是并列,不是对比),可见这个市场的客户其实和其他市场不太一样。
但如果你说的态度是补元件和让电路复杂一点,就扯了,已经完成的声音设计,再往上堆东西声音还是预想的状态吗?
所谓里面电路设计复杂一点和堆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的信息差,通过复杂电路和堆料才能出好声在客户认知中成了一种在具备一定普遍性的观点,但请注意,这种观点的实质是手段,如果产品以另一种手段达成了同样的效果,那么“打开里面做得差”,不过是对手段的评价,这里出现的问题就是信息差,此时企业要做的应该是让目标客户意识到产品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塞一堆无关但是看着唬人的料进到产品里去迎合某种观点,说轻点叫帮助客户开脑放,严重点就叫诈骗。
所以,我依然持有原来的观点,享声此次主要的问题是没处理好产品的信息差问题,另外就是和产品定位不匹配的品控、做工、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但这个不是这次问题的主要原因,虽然是享声一直以来的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