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有蔓草 于 2018-12-19 03:03 编辑
晚上无聊 随便聊点D3相关的一些东西
开发过程中其实差点放弃D3这个项目 因为是跟VR1同步开发的
VR1进展很顺利 每次更改都有进步甚至是惊喜
但D3再怎么做 总感觉声音跟D2+对比 不同的风格而已
有了下盘 没了这么漂亮的中高频 有了宽松的声音 结像和解析就差远了 声音顺滑了就不够刺激
毕竟D2+也算现在平头塞的天花板之一 想天花板之上 这难度超过我们原先的预期
可无法让人一耳朵感觉 哇!声音好很多啊! 想来也只能叫D2+xxx版 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最终还是想办法从平头塞低频着手 改进大家对D2+最大的遗憾 把VR1研发中得到的技术运用在D3上面
说回来 平头塞大家一说低频 就都懂的 这么开放的佩戴方式 低频不好才是正常的
所以D2+的低频 其实在不少人甚至我们看来 在平头塞里面也是可圈可点 甚至是超一线水准
平头塞也就mx500这样的结构靠着腔体大 导气孔行程设计的优秀 能提供比平常多一些的低频 就让不少人很是欣喜了
这也是当年mx500被认为有森海声最大的原因
当然缺点就是带不来有凝聚和下潜的低频 而是有量感且蓬松的低频 中高频 也很是森海声
当最终版D3开声 低频终于在不劣化中高频的前提下
拥有了一些vr1那样足够宽松且有解析 凝聚力还有量感的低频
这样的低频甚至在一些中高端入耳耳塞中都不曾听到
真是让我们喜出望外
甚至在这么优异的低频烘托下 中频也更加松弛有了肉感
让我有听当年那些古董顶级耳塞的感觉 这是宽松有人味好听的声音
高频在中下盘整体提高的基础上 不再那么鹤立鸡群
感觉声音整体是融合在一起的 什么都不缺
让你能专注于音乐 但又能常常能惊讶于原来这音乐隐藏着这么多的细节
另外个意外收获就是声场纵深也比D2+更好 声音有了纵深
音乐中各种器乐有了独立的前后位置 让细节更加分明
D3我们认为在D2+的基础上 拥有一耳朵 哇的感觉 甚至会惊讶这个是平头塞
我们给D3的自我评价是 这应该算平头塞突破性的进步 甚至可以夸是 平头塞新的境界
说完声音 再聊一下D3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升华
先放一下D3的单元图片
在D2+3层复合振膜的基础上采用了4层复合振膜
在D2+的单元基础上我们镀了层膜 提高了单元的刚性
看起来轻巧 其实我们测试了好多种方案和镀膜 失败了无数次 才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这个
D2+虽然阻抗低 但不可否认的是 要好声音对前端的驱动性还是有些要求的
所以我们官方有器材推荐 尽量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设计想要表达的声音
我们甚至在展会碰到过D2+的用户 听过我们的器材搭配
说虽然我一直感觉D2+的声音很好 但总感觉严重偏科 原来是我搭配不当
这次D3就严重考虑到了驱动适配性的问题
除了振膜 D3单元的线圈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 轻巧易驱动
驱动的磁铁也采用目前最强力度的 保证高阻也能有轻松推动振膜
别看阻抗150欧 最终结果就是搭配手机 电脑 都能出健康饱满的声音 非常容易驱动
线材也一样 之前有网友夸奖我们D2+的蚕丝线非常好声
我们很是认可线材也是调音的一部分 D3还是不可换线设计
在D3采用什么线材的问题上我们很是谨慎 跟线材厂家要来超过20种不同线材来匹配
D3没用采用流行的纯银 铜银混编
我们反复对比后才最终选用了日本古河单晶铜的线基来制作
其他线材可能整体素质更好 高频更好 解析更好
但一耳朵 就知道这线材出来的声音才是我们想要的声音
宽松自然 能让人沉浸于音乐
我们没有用潮流的动铁单元 用流行的线材
因为我们擅长动圈 也喜欢动圈的声音
我们认为你掏钱想买的是 让音乐能打动你心的声音 让你沉迷于音乐中的声音
而不是为了买单元回去拆着卖钱
HiFi说回来值钱的是声音而不是材料
作为HiFi厂家 我们贩卖的是我们喜欢的声音
我们喜欢的恰巧你也你喜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