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3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RO来袭#全分立R-2R随身音质如何——乐彼P6PRO听感汇总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5 18: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乐彼客服1 于 2021-1-27 09:18 编辑









【一】P6PRO的设计理念与核心技术
1.P系列的定位:
只为音质而生,追求模拟部分技术领先性和整机声价比,使用对音质和功耗影响最小的非安卓系统;小屏设计、实用材质外壳,一切只为把所有成本尽可能花在音质相关部分。

2.P6PRO和P6的区别: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6876&extra=

3.P6换购P6PRO说明: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0832&extra=

4.P6PRO的核心技术:
(1)元件精挑匹配: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2395&extra=
(2)FPGA应用: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3695&extra=


【二】P6PRO主观音质烧友评价
1.关于乐彼P6PRO的一些上手体验与主观听感对比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74039254630714

2.战胜自己,天下无敌:4.4 z1r下的P6和P6PRO,因吹思听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9674&highlight=p6pro

3.更有素质的好听?基于titan的p6pro、p6对比感想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0404&highlight=p6pro

4.便携音质的天花板——乐彼P6Pro R2R播放器品鉴录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0246178365605#_0

5.佛系L6玩家耳中的P6PRO,无用的废话特多、有用的听感特少,慎入。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1089&highlight=p6pro

6.乐彼P6Pro的菊与刀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1481&highlight=p6pro

7.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关于P6PRO、白鹂的“脆弱性”探讨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1604&highlight=p6pro

8.你以为就是调色盘换壳么?乐彼P6 Pro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3420062728728

9.一台适合自己的播放器,乐彼P6Pro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2210&highlight=p6pro

10.年底精奢了我自己——蹭听乐彼P6P汇报,找到个自己喜欢的声音(没钱)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2907&highlight=

11.惭愧拙作:L4玩家耳中的P6PRO,耳塞AKG K3003、SHURE Anoic 4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3430&highlight=p6pro

12.他强由他强——乐彼P6Pro强叔简评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9322480255146#_0

13.【巡回】R2R与 FPGA“顶风”谈乐彼P6Pro与Chord Hugo2,白鹂、1697Ti作陪
http://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5964&pid=33548909&page=1&extra=#pid33548909




以下将更新纯文字版本,并只保留音质部分的原文描述。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关于乐彼P6PRO的一些上手体验与主观听感对比》

P6PRO的音色,还是P6那味道,但是大幅度提升了包括动态、结像凝聚力、两端延展方面的硬素质表现,在推高敏耳塞时的纯净度也进一步加强,其中提升最为显著的是大动态展现能力,与印象中LP6TI的差距已经极小,但因为P6PRO并没有像LP6TI那样堆出超高的密度感、中频保留了P6上的宽松与细腻,所以P6PRO的音色依然如P6那般舒展自然。

P6一直是我这几个月的主力机,同时也是用来测试耳塞上限的重要参考机,以往很少有播放器能够在我身边兼顾这两项功能,P6在达到参考级声音水准的同时拥有非常好的中频蓬松度与绝佳的人声质感,在男女声线的还原度/平衡度上也做到了目前市面上机型中无限接近于完美的状态,器乐的线条分明、结像清晰中稍带一点锐度,表达方式略有松弛感、但是动态层面的表现又毫不疲软,这样一款机器在“忠于原味”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点到为止的乐感表达、收放自如,呈现出富有修养、懂得克制、又内功深厚的水准来。

如果要问P6本身的声音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环节,那我想应该是它的声音在硬朗程度上并不够,说白了还是有些“HUFI”,而且大动态表现虽然不差、但是并没有达到同级别拔尖的程度,后起之秀海贝R8表示我还能一战;而P6PRO在保持人声松润度的基础上强化了结像力与大动态的极限表现,反映在听感上的话,你能够感受到P6PRO在低频表现中,鼓声中心点的位置更加清晰明确、高频在群奏起势的时候炸场感显著更强、弦乐纹理更加有层次。

再往细了点说,P6PRO在两端延展能力上也是有所提升的,但这个提升的幅度在驱动耳塞的时候并不算特别显著,但当我换上平衡口HD650的时候则是一耳朵可闻的,不论是低频下潜的深度、结像形体的瓷实感,以及高频的华丽程度都明显加强了,尤其是木管乐的表现更加鲜活、有空气感,泛音的收放节奏和P6的表现基本一致、但在尾音部分的共鸣会更加饱满一分。因为P6PRO本身的骨架并不像LP6TI那么瓷实、高密度,所以不要指望它来驱动什么高阶头戴,但类似HD6XX、DTXX0之类常见的经典型号,它还是有一定的驾驭能力的。

如果你是一个耳塞党的话,个人认为P6PRO才是目前乐彼全家桶中真正的旗舰型号,拥有顶级素质的同时,在声音的自然度、宽松感层面上显然要比更贵的“乐四万”、“乐三万”要好,对密度的把控更加倾向于“先还原再压榨潜力”,而不是像LP6TI那样通过自身强大的声音特性给耳塞带来额外的“密度赋予”,信息量的呈现也会更加避开锋芒、保证一定的耐听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3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战胜自己,天下无敌:4.4 z1r下的P6和P6PRO,因吹思听》

r2r的味道有毒性也有独性,今天对比特意挑了几首大学时常听的曲子,有伪文艺的民谣、acg配乐、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黄金时代的港台金曲,也有林肯公园、绿洲、夜愿之类的重口味,总的来说都是烂俗的流行。原先被p6吸引正是那股子浓而不腻的乐感,很容易把记忆拉回到当年的校园,如今毕业近十年,再听这些歌会有新的感动,加工过的声音提供着hifi的素质,让清晰度、定位感、密度感等感知很强的东西给你高音质感,而更重要的是r2r赋予的动听,原本熟悉的声音变得从未有过的好听,如果用p6和z1r的组合尝试的是封存很久都没去听的老歌,那就会像曾经的女神又精心打扮了一番出现在你面前那样。

所以被p6洗耳,并习惯于这种厚润的音色后,更换绝大多数前端都会显干涩,人声瞬间失去了魅力。花高价听俗歌是种很奢侈的玩法,可如今都在拼素质,要听到这种声音反而难得。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所谓的高级hufi感是建立在绝对的素质支撑上的。本质上它依然是hifi的底子,没有任何播放器在失去密度的前提下还能保证润度,结像的松散以及细节的涂抹丢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暴露出那些低端hufi机根子上的问题。因此,低失真绝不代表寡淡,反而是真正好听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6pro相比之下则更倾向于hifi性一些。因其强势的素质优势让提升一倍之动态十分可感知,超出了预想—低频的变化之大可以说一耳朵:一个词,硬;二个字,结实。p6p的气势感上来了,完全不像普通便携机型,z1r的低频终于可以称之为拳拳到肉。一旦动态起来,一些比较激烈的音乐就会被带出更抢耳的节奏打击感,因此换上p6p你的注意力就会分给鼓点一部分。而听p6时你的七八成注意力都会被人声吸走,低频提供的是舒服的氛围,足够的量感,至于质感,以p6p的严苛标准看,偏软了些。

另一提升之处在于纵深感。p6p有着更黑的背景和更立体的结像,耳塞如果能推出足够清晰的声场感,则会较明显地感知到人声和背景之间的距离,即纵深感出来了。很少有搭配能听出这种空间的模拟。低频指向性弱、中高频指向性强,前者决定声场的广度/开阔度,后者决定声场的深度和定位感。p6已经把低频和中频做到很高的水准,但高频还是稍暗了些,因此声场的虚拟空间感是够的,定位感却弱了些,而p6p的声场规模未必比p6大,位置感却更为清晰,一来是信噪比提升之处带来的更干净的声底,二来就是中高频响应带来的定位优势,刻画出更精准的结像,第一首歌就听到这种“高级”素质项,其实是有些兴奋的。我想,如果经常接触台式hifi设备,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此处的提升,会让人把p6p和台式设备联系起来,或者更夸张一些的形容:这就是台机的声底。

其他的部分就不是显然的提升,而更多是走向的区别了。乐彼用精致醇粹四字来概括p6p,我认为很合适:人声结像处理,p6p口型没p6那么大,同时也加深了对“细腻”一词的理解。之前总觉得细腻是种非常玄学的说法,而听过p6p后,感知到了“更纤细清晰”的结像。醇和粹二字可拆解为醇感和还原性:p6p的中频不再像p6那么厚,失去了一些个性,醇感保留则是r2r的特质;重要的一点在于还原性的获得,让音响性和音乐性呈现更好的平衡,因此人声的味道依然保留,而配乐的存在感大大加强—一切乐器的音色更自然更真实了。

这也是听完p6pro后涌上的最后一个念头:素质的提升和味道的冲淡并不存在关联,两者根本就是不矛盾的。质变的部分在于r2r阵列里的电阻精度,由此让p6p拥有了更强横的气势感、更精准的空间感和更真实的乐器音色。r2r首作的p6乃大刀阔斧的模拟味调音跃迁,pro则对应着hifi路线的修正并改善潜在的木桶效应,这种曲折模式的前进方式,也许正是高端DAP推陈出新的另一种可行思路—战胜自己,天下无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3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更有素质的好听?基于titan的p6pro、p6对比感想》

按老万的说法,p6p可以看成p6的199版,即精挑版本。之前对比过lp5ltd199和lp5普通版,的确有一耳朵的音质区别,但由于时间导致的听力记忆模糊,这次也无法评判哪个音质差距更大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p6p是更有素质感的声音。

这次把素质和听感联系到了一起,是因为p6p相比p6的素质提升,影响更多的在于整体听感的变化。上面提到的更有素质感和刚刚提到的听感变化,都不是“更好听”的意思。好听这个词过于主观,根据不同的喜好、不同的音乐类型,每个人的判断都不一样。我想尽可能客观的对比,所以应该抛弃p6p本身比p6更高定位的前提观念,只把它当做一个对比自用播放器的新机来听。两者的调音十分的相似(废话),刚开始习惯性的听了几首90年代的女声,范晓萱、林忆莲、王菲,p6和pro可以说打了个平手。这里丝毫不带夸张和护短成分,p6的声音慢一点、闷一点,这种调调和titan十分合拍。我是出掉墨菊入的p6,就是图个hufi感。我对hufi的理解是声底偏暖的、染色适量的、素质不差的低失真加工。加工的部分是适量的突出低音的氛围、把人声打磨得甜润些、如果能保留高频的透明感就更好了。

P6做到了低频和人声的出彩,甚至推titan这种异常难伺候的暖声塞也能不发糊、不生刺,人声能推得饱满又细腻,但高频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压暗。换成了p6pro,我听下来的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高频掀开了一层褥子,透出更多的新鲜空气,女声的音色会透亮一些,配乐的一些细微空气感也会出来一些。官方所说的声底更干净的信噪比提升说实话我没听出来,p6本身已经够干净了,反而是速度响应上p6pro要更明快一些,所以听林忆莲和青涩时期的范晓萱时,p6更合适,王菲的话互有胜负,p6p音色更对味,p6则更性感慵懒一些,很难分出好坏,还是风格的区别。

之后又换到了新世纪的欧美女声,adele、霉霉、a妹、水果姐等等,节奏感加强、全曲速度加快后,p6p的素质优势终于体现了出来:再一些密集打击乐出现时,p6p的瞬态明显更好,同时更q更弹,收得更干脆、放得更有劲,这种听感反馈就是让全曲更动感更热情了,乐彼提到的动态性能翻倍应该就表现在此。人声的密度感也上去了,提升(似乎)比亚洲女声更明显,其中的原理并不很清楚,不知道是录音质量差异还是歌手嗓音特质导致的,总之欧美女声的质感在p6p驱动下会比p6更紧实,声音变得立体,位置也随之更清晰,(似乎)更往前靠了些,对比下p6的人声甚至有一点靠后了,不过相比低频和高频两端延伸,人声的变化不算那么明显。

所以结论也很清晰了,p6p这次作的素质提升带来的听感变化在于更充沛的打击感、更清晰的线条感和更好的两端延伸,把整个录音回放得更加立体,人声和配乐更有质感,其中的那点差距真的不大,但就是在某些歌中会突然让你意识到它更好、更强,更有素质。这也就是所谓高手对决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前端素质差别了。它会对原本好声音的认知产生一定的破坏,让原本丰富的低音变得有点软,让本身挑不出毛病的人声显得有点碎,再放大一下高频略暗的问题。从而告诉你烧无止尽,在更高的素质面前,要么选择升级、要么选择忘记并容忍。至于到了什么程度才能满足,那属于心态的问题了,而本就主观的听感差别在元器件作用下,也转换为相对客观的东西,就像你能看出哪张图的边角处理更好、焦外的二线性哪个控制得更好…从技术层面看,这些是差距,从审美层面看,又不一定有好坏之分,这就是p6是否要—>p6p的纠结之处了。理论上每一台播放器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很长时间不听p6p,我一定会长时间保留p6,但如果p6p对比的时间越长,可能越会接受这种更凝聚、更有力的声音,被它更抓耳朵的声音“洗耳”,进而增加对p6相对慢、相对软的音色的厌恶感,毕竟我得承认的是,p6p(似乎)更好地把hifi和hufi做了结合,告诉你hufi不代表高频暗,也告诉你厉害的hifi素质感并不是冷硬冲的。这次完整听5天累计约10小时的p6试听经历,就权当作为一次关于一种特殊高端随身的听感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便携音质的天花板——乐彼P6Pro R2R播放器品鉴录》

开门见山讲,乐彼P6Pro或许是迄今为止我接触过声音最为强悍的DAP。

首先是超一流的空间还原能力。声场规模相当辽阔广袤,横竖皆有延伸且比例和谐规整,边际过渡尤为流畅舒展,从而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沉浸体验;乐器定位与分离度几近完美,闭上双眼可以按图索骥察觉到舞台摆放的具体坐标,且彼此间隔明显,毫无半点相互遮掩干扰,鳞次栉比而若网在纲;透明度佳,结像体积偏小但轮廓宽松饱满,能量凝聚,线条柔和,一言以蔽之即特别的淡定从容,你很难想象一款便携的HI-FI播放器而非传统的台式系统能达到这样的水准。

其次为举重若轻的动态展示。强弱对比本身足够,控制把握更胜一筹——需要气势能跟着出来,但并不伴随着由失真而导致的凌厉生硬或粗糙发冲(早期国砖的“通病”),这才是关键所在。非一味追求孔武磅礴,而是潇洒自如的举重若轻,绝对经得起推敲。

解析优异,密度能相应支撑得起尺寸夸张的回放框架。刻画方式趋于内敛锋芒,舒服而易接受,没有那种经过锐化之后铺天盖地的细节如针扎般袭来的压迫疲惫,待刻意找寻又会发现该有的细节从来就都在。

显然,P6Pro的硬素质颇有几分一骑绝尘而笑傲江湖的意味,但真正吸引我的反倒是其醇厚细腻而富有韵味的音色,有如岁月积淀的温和,带有恬淡适宜的“毒”性,非常之迷人。貌似很多现如今推出的DAP总是被上了年纪的发烧友嗤之以鼻为“干、冷、薄”,那么老派风骨的P6Pro应该会俘获他们的耳朵。

低频稳健扎实,聚焦精致,下潜突出,回弹干净利落,残响微有一丢增强修饰以放缓节奏并稍加氛围,准确而鲜活;中频亦非纯粹直白的监听走向,人声距离合理,兼顾顺滑与颗粒,清丽之余平添几分沧桑,且骨子里从头至尾蕴含着略带暖甜的润泽,类似黑胶的模拟,撩拨心弦;高频悠扬隽永,通透明亮,泛音十分晶莹华丽,与此同时纵向的形体感亦能得到良好保持,属于以审慎严谨为前提条件的酣畅淋漓,外在放肆而内有克制。

调校均衡,所以曲风适应杂食,从流行到复杂的古典编制皆手到擒来。推力威猛,基本能应付所有的耳塞。

简单归纳,私以为P6Pro的致命要义其实未必在于勾勒营造的画面如何纤毫毕露亦或辉煌磅礴,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能将保存在数字文件里的内容予以具备情感渲染的表达。这个过程背后隐藏的是工程师自己关于HI-FI的艺术化理解,至于用户是否欣赏就要看二者由主观认识而产生的共鸣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佛系L6玩家耳中的P6PRO,无用的废话特多、有用的听感特少,慎入。》

音质分技术指标和实际听感,指标上p6pro的失真和推力都明显好过l6,详细数据懒得一个个查了,就挑最关键的两个:一个是失真指标信噪比,p6pro是125db,l6是119db,另一个是推力指标,p6pro最高是4.9v、l6是3.6v。再说说实际听感。这部分并不会说太多啰嗦的话,只说能明显听出区别的部分。无论是l6还是p6pro,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机身基本都是不发热,因此想通过热能来开脑放是不可能了。最大的区别还是基于不同架构导致的整体音色差异:r-2r的声音比较温暖大气,人声厚润,l6听起来就“小家碧玉”一些?其实说直白些就是干瘦了许多。。原先听过厚润的典型机型是老人家dp100金版,但dp100和l6的总体细节感是相差无几的,无非是总能量在三频之间的分配比例差别而已。p6pro则是基于碾压式的高素质优势,来呈现一种高密度的厚润。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必须自己亲耳对比听。高密度绝对不是压迫感,我用p6pro的低增益,比l6的高增益还有力度。我理解的高密度的意思从三频角度拆解看,低频更扎实更有弹性、人声更凝聚更有情感、高频更顺滑更加自然,而不是低频更轰隆隆、人声更靠前、高音更刺激。高素质机的三频处理应该是不会“过度”的,轰头、贴耳和刺耳应该叫严重的失真,而不叫高明的调音。当然干冷寡淡的声音更不叫低失真,听听当年神器录音笔索尼d50就明白了,人家的失真可大着呢。。。。。。

p6pro厉害的地方,不是r-2r的味道,这个只能算dac架构先天优势,而在于失真控制对于听感的再提升。我原来喜欢l6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低失真,不追求大推力,而追求细腻的音色,而p6pro是大力道的低音,但不会发冲;很厚实的人声,但不会发闷,在它的密度对比下,l6的声音影像就发虚了,不同频段的能量都会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人声和背景的音色就有些失去激情和活力,切换到p6pro,整首歌就会有一种“恢复生气”的感觉,力量、细节都回来了,更重要的是,那种满是情感是味道出来了。这种对于r-2r的精加工处理方式,简单说就是用了更鲜美、更天然的原材料,加上高级的烹饪手法,来保留最原始的美味,然后告诉你,这个食材本身的味道就可以这么好吃。主流hifi机,可以看作是普通人工养殖的品质,炒法再高、火候再好、调料再贵,初尝不错,但和高档食材比始终没那个味儿。至于不hifi的,就相当于直接用各种调料去覆盖渣等级食材、硬凑出味道的地沟油外卖。。。所以hifi这玩意儿也是真神奇,用一堆电阻搭出来的解码,反而比集成度高很多的dac芯片要动人,尽管厂家称其中涉及非常麻烦的挑选和配对,但从整个生产路径讲,这种工作更像是“深入大山或攀到峭壁去找野山菌或佛手螺”—从源头部分产生的高成本,而电路部分反而“简化”了,发热低应该也有这部分的原因。至于这种“化繁为简”为何能做出这种特别的复合味道,除了“原材料好”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和美食一样,味道没有统一标准,都是过于主观的东西,我们可以承认肉质好、香气足,但综合口感好不好真的不好讲。p6pro的存在,无非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级美味的选项,它的价格是否配得上价值,无法定论。对于hifi味道的大世界,依然有太多未知值得探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乐彼P6Pro的菊与刀》

如果用LP6Ti 199作为标准,构建P6以及P6Pro的评价体系,用同样的耳塞和大耳反复AB后,我的结论是这样。BTW,r2r分立卡的特性是需要热机,所以试听环境均是收到快递后开机一整天,晚上8点后开始的,预计热机时间≥10个小时。


下面具体说下不同音乐类型,不同耳塞和大耳下两者尤其P6P的主观感受。
流行音乐
个人比较喜欢90年代的港台流行,以及近些年的吉他民谣和治愈系的李健、毛不易、苏打绿。
追求的都是一个“情”字,p6相比p6p而言,更适合这类歌曲,不用太多太清晰的口型和咬字,但是要氛围和情感表达到位。
在耳塞上,NG的eurus又因为通透清澈的人声中频听感,是这类歌曲我主要选择的耳塞,在这之前是DS14t。

发烧人声
其实这类主要是在测试和压榨系统所谓的HiFi特性。常见的招待所、蔡阿姨的、闫学敏的鼓、赵鹏的低音、雷婷、降央卓玛的人声……反正很多啦。
然鹅,我主要用惠威系列的测试碟和香港试听展的一个系列的唱片来试音。
这类追求的就是“高保真”,综合下来p6p略胜一筹,不是在三频的量,而是在三频的质。更好的动态表现、更好的解析,让我沉醉。
这个类型,我推susvara和朱鹂。

电影原声
莫里康内、汉斯·季默、坂本一龙、久石让,可以说让我记住的电影大片主要是因为这些配乐。
还有代表我青春的魔兽世界,大气磅礴的游戏OST。
这些讲究的是气势和代入感,说实在的,p6和p6p在这类音乐下难分伯仲,各有优势。
其中一个原因是kk这位奇兵的加入,用p6解码来推,两个金属耳罩当周弥漫的都是音乐的气氛。
当然用p6p推朱鹂,解码给susvara,又是另一番滋味,大气磅礴的临场感和代入感,给人身临其境的错觉。对,为了部落!

大场面的交响乐,特别是各位老毛子斯基时期的加入金属器乐的交响乐,通过P6P和朱鹂,在胧之冶浮士德s的加持下,恢弘大气,声场完整自然、各声部分离清晰、定位明确,合奏期间各声部的交融与共鸣,尤其难得的,所谓的辉煌、贵气、锤感(我都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形容词……)在这套系统的加持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susvara妥妥的,KK也是妥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未来包含在过去之中——关于P6PRO、白鹂的“脆弱性”探讨》

对P6的声音记忆已经模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P6PRO的声底依然是明显的P系列分立R2R的模样——有一定昏黄感、暖而不糊、厚而不腻,和低素质hufi机种有明显差距。至于信噪比带来的更干净的背景、以及动态性能翻倍的提升,我倒没那么深刻的感知——LP5U的背景同样干净、动态亦不弱,P6PRO并未拉开如两倍差价般的巨大差距。当然,这种情况可以用R2R、Delta-Sigma两种架构本身体质差异来解释,但本人只遵从反馈到耳中的感知。这部分的素质差别,能听出P6PRO略强的部分,在于低音区的残响感,而不是力道。LP系列向来以大力道著称,P6P可与之掰三天三夜的手腕,分不出高下。而多出的“袅袅余音”才是R2R的价值所在——以更自然的音色胜之。

早先听过“乐三万”LP6黄金版,其背景和动态可震撼到当时的自己,记录的心情大致是“台机般的规模感”,而P6PRO给我带来的感触最多的部分,并非“台机感”,而在于“安定感”。P6PRO的声音是沉稳的,而LP5U显得有点燥——从简单的流行曲听来,P6P的人声结像较LP5U往后拉了不少,但倘若对比MacBook PRO 2020款的PO,你又会觉得P6P的人声显著靠前。其实理由很简单——往后拉是撑开了完整的场感,达到声音元素的合理排布,不会拥挤混乱;往前靠是密度作用下,结像力的大幅提升,这就是P6P所谓的“高素质R2R”的声像特性。切换至LP5U,任何人声都糊到脸上,初听会觉得比P6P好听不少,真抓耳,而再听一阵,则觉得“假”。或者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入门台机声”:结像贴面、有压迫感,会产生硬和冲的不自然听感。记得友人diy过一台号称推力奇大的晶体管耳放搭配hd600,就有类似的感受——低频敲起来像根棒,力气够大、够猛,可森海看家的残响也收了不少;人声比预料的靠前很多,却有“血盆大口”之嫌,结像粗糙;极高频的齿音区甚至出现了扎耳感,把hd600推出了奇怪的“冷声”。按他的说法:“阻抗匹配没做好。”而LP5U搭配低阻高敏的黑黄鹂LTD,出现这种“推过”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我更习惯用hufi向的DP100金去搭配。

老万强调P系列侧重耳塞、LP系列侧重大耳,其中的道理可能就在推力和控制力的“平衡关系”上。P6P的低增益3.5输出,对于白鹂和蓝鸟绰绰有余,稳定扎实的低音区完全挑不出毛病,速度适中、下潜有一定弥补,但维持了鸟塞家族招牌式的冷艳感;中频是厚而正的素质向,与乐彼老机型的锐化高线条感处理截然不同,也和P6的甘醇滋味颇有不同,传达的调音核心还是一个“稳”字,把该交代的东西不多不少的放在一个球形空间,剩下的大部分色调交给耳塞;中高频、高频也听不出啥染色,其处理方式有些像L6,主要起收敛毛刺的功用,相比LP5U的凌厉真是收敛了太多,因此,这种讲求控制力的处理依然是“稳”字当头。

作为P6的素质升级版,P6P抛弃了P6对一切声音的“打磨感”,减少了P6中下盘R2R的浓厚味道,把滤镜等级减弱至最低一档,同时把对比度、饱和度、色温等设置的选择权交给了耳塞,从而建立起自己在分立R2R领域的HiFi根基,即讲求低失真的溯源。因此这部机器我认为更适合听音经验丰富的烧友,绝不会像“恰到好处的浓油赤酱”——P6那么讨喜,但如果你听过足够多的DAP,我认为你肯定能听出P6P的大巧若拙;如果你听过足够多的乐彼DAP,你也会发现,它具备了P6般丰满的下盘和L6般细腻的身段,且在此基础上收敛了锋芒、充盈了力量。

一如“韬光养晦”的P6P,白鹂的迭代周期更为漫长。自17年的“黑鸟完全体”——蓝鸟发布至今,我完全没料想老人家会在这一型号上继续做微雕。在试听P6时已对蓝鸟有具体的评价:“把低频做得更干净、极高频部分压暗一点,因此完成度上看更好了,则个性进一步减少。”怎么样?从“完成度”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来看,是不是和P6P、P6的变化异曲同工?更神奇的是,在P6PRO的驱动下,白黄鹂呈现出另一种变化,让我对其评价有小幅修正:高低两端明显打得更开,而蓝鸟则是有一些“往里缩”的小资听感。蓝鸟的人声依然比白鹂清秀、颗粒感更少,但低频也随之显得清瘦,听起来整个都“瘦了一圈”。白鹂的质感与蓝鸟几乎完全一致,包括细节、场感、瞬态等等,更多是通过量感的变化来影响听感:在低频和高频两端响应更突出那么一点,牺牲了一些中频能量,增加了声音的活力和生气,所以蓝鸟进化后的白鹂并非P6P那般沉稳,而是更多一份动感与刺激。

最近二刷卡勒布“三部曲”,引用其核心理论即“脆弱性”,其中提及:“技术性的东西往往都很脆弱”。hifi圈同样存在这种“脆弱性”:半年前,我给P6下的结论是“单端口小资、平衡口中性”,但听过P6P后,“平衡口中性”的结论随即崩塌;如果遇到不同级别的声音,如P6P和LP5U,则后者的缺点会放大,越听越想挂闲鱼。这种经过对比后对原有认知的颠覆,听惯好的、差的就听不下去,即hifi的“脆弱性”。对高档前端来讲,素质的重要性以及与耳机的适配性是核心功能的决定性部分,其中涉及到元器件品质、供电、电路设计等。做好指标、做低失真的回归策略可赋予hifi产品一定的“反脆弱性”——或者说不可替代性。大多数玩家只会选择1台机器作为前端,去搭配多副耳机,这时素质越高、声底越正的机器适配性越好、竞争力越强,P6P呈现“反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分立R2R技术的唯二成品以及目前指标最高的分立R2R机种,短时间内看不到替代品,其技术的关键也在于对“过去”的成功经验的迭代——全分立R2R是相对“古老”的技艺,但经历的时间越长,其反脆弱性也就越强,之前的机型已是对“R2R大概率=好声”最有力的论证,比起不确定的未知,还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更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你以为就是调色盘换壳么?乐彼P6 Pro》

关于声音的部分|原本我准备了一堆旗舰级耳塞和耳机准备大干一番,但在AB完P6和P6 Pro以及其他品牌旗舰之后……还是留给正式版的时候再聊吧。

P6 Pro对比自家P6可以说是以碾压性的优势完胜,量产版的P6在煲开后声音非常的顺滑、有张力、略带蓬松但又不失质感,如果非要挑毛病,中频部分的密度还是有所欠缺,但用来听泛流行是真的稳!而如果一耳朵换到P6 Pro之后,P6一点也不香了,更黑的背景、更好的动态表现、声音的走向其实已经有点类似于LP6Ti所想表达的那种感觉。对的,P6 Pro和P6 除了外形相似其实根本就是两个毫无关联性的机器,这个声音的表现让我想到了P6工程机巡回时的那个平衡端的解析和风格,但会更润泽!

P6 Pro下的Mason V3+在两端延伸的表现上对比P6会拉得更开,低频下潜更深,而高频部分原本略微有点含着的感觉也完全放开。声音的密度上,特别是中频部分把P6按在地上死命的摩擦~

P6 Pro下的山鹂也比P6来得更为舒展,P6下的山鹂还会有些轻微的HuFi声音也是味道高于质感,而P6 Pro下的山鹂在保留味道的基础上质感也很自然的表现了出来,在和著名的“钟毒”钟sir面基的时候用P6 Pro听了一耳朵朱鹂与NG Khaos,讲道理这声音已经把LP6白金版(日版固件)给摩擦了,两条旗舰级的塞子都是配一脸的感觉,Khaos的低频部分简直有毒。强烈建议各位“猪”鹂和Khaos用户来一发P6 Pro。

关于AB友商旗舰的事情|如果说钛菊能够凭借单端下中频声音质感把P6按在地上摩擦了的话,P6 Pro则全方位的从声音上把钛菊给摩擦了,不过摆事实讲道理,从机器的外壳用料设计来说还是钛菊更能俘获大多数人的审美,而乐图自己的系统确实从稳定性和易用性上也是能反向摩擦P6 Pro的,这就取决于用户究竟是以声音为主还是以综合体验为主进行选择,至少我身边几个朋友在听过手上的P6 Pro和钛菊之后有入了钛菊对P6 Pro声音念念不忘的,也有直接被我放毒忙狙P6 Pro之后高喊牛X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一台适合自己的播放器,乐彼P6Pro》

搭配耳机:1697Ti TUX5 太阳神2020 NIO 魔法人偶 Layla Aion Stellia AP2000Ti
P6Pro对比P6有四个方面提升的非常明显,偏偏这四点是我最为看重的,一是提升了整体的厚度,也可以理解为更加具有模拟味或者音乐性,二是在保证了声音厚度的前提下,清晰度丝毫不减,乐器的表现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拖沓,整体也完全没有某些机器油腻的感觉,三是声音的磁性,这次P6Pro一耳朵上去就是非常抓耳的存在,可以这么说这个播放器让我从原本每天听音4小时变成了6小时。。就是这么强悍。四是整体的起伏感出来了,不再是有些平面化的声音表达方式,这方面P6Pro目前是排名第一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自家的LP6Ti,如惊涛拍浪一般的感觉。

P6Pro的推力基本上可以应付市面上所有的耳塞了,无论任何品牌型号,在P6Pro下面可以驱动开,而驱动头戴式的话,我拿Elegia和Stellia试了一下,也是推的有模有样,非常好听,我可以这么说,在驱动大耳机方面,P6Pro是我听过最好表现的随身设备,因为无论是SP2000还是钛墨菊在驱动大耳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而P6Pro是不存在什么大问题的,声音的框架能够构建起来,没有什么非常明显的缺陷。

搭配TUX5,可以有效的减少TUX5的毛刺感,声音的凝聚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搭配1697Ti我认为这个就是一套非常非常好的流行动圈组合,搭配1697可能比很多更高价位的动圈耳塞来的更好,用这一套来听中森明菜简直堪称是一种享受,中森明菜那醇厚又有质感的嗓音配合P6Pro独特的磁性,再辅以1697Ti略微靠前的人声,XX!2个字。

64Audio NIO的音色很多朋友都是知道的,这款耳机整体稍微有些薄,用P6Pro刚好可以补一下中频和声音整体的味道,听感上会提升不少,同理的还有A8000和XLS,也完全可以尝试一下P6Pro的组合搭配。

而搭配太阳神2020的话,如果你用原线3.5,那么整体可能会有些太厚了,建议用紫晶或者柏拉图4.4这两种纯单晶银线来尝试中和一下,这样的组合是非常恰当的,此外我搭配FWW居然能把FWW的低频推出量感来,有些难以置信。

3.5口和4.4口,乐彼和乐图已经用实际证明了单端口并不一定就比平衡口要差,更多的是一种风格差异,并没有强弱之分,平衡口下面分析力会增强,不过单端口的人声也更具有厚度,无疑只是两种风格的差异而已,不存在孰强孰弱的问题,这里没有针对AK和索尼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年底精奢了我自己——蹭听乐彼P6P汇报,找到个自己喜欢的声音(没钱)》

言归正传,把歌传好,插上4.4的M9,一耳朵惊艳了我,这解析,这分离度,这临场感。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表情,听到自己喜欢、满意、惊艳的声音,你就不自觉咧嘴微笑,就是这种感觉。反正P6P第一耳朵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让我感觉到用播放器回放古典真的可以做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对于随身器材回放古典难以做到的场面感,真的做到了如同台机一样的效果。

对于解析层面这个价位的播放器基本已经不存在任何难题,包括信息量的提供,最大的就是分离度与临场感,说玄学点就是乐器的结象真的非常真实化。而P6P带来的临场感不是那种小剧场的感觉,而是非常的开放,左右位置的距离很开,对于交响乐来说这样的一种声场空间感非常的舒适。P6P的声场结构,怎么说呢,同样直径球体的纵深下,有点类似橄榄球造型的规模感,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声场会是扁平的,但实际上你听完就知道这种类似橄榄球的椭圆声场带来的场面很舒适,开阔、又有冲击感。非常适合一些大动态乐曲的回放,特别对于铜管部比较多的编曲来说,P6P配合一款两头翘的塞子来说,爆棚感十足,对于手上的M9来说,哎~~~~~浪费了P6P了。

对于P6P带来这种感觉,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归功于R2R的架构带来的最大提升。完全有别于传统的DAC形式,左右声道的抗串扰能力完全让声音更加真实化。有些时候吧,文字真的很难表达出这种感觉,而且P6P的调音我个人觉得,它的密度感应该是我目前感受下来相当好的一款播放器,当然了LP6这类没听过,不过也能从P6P身上感受到,相差应该不大。

调音方面,P6P给我的映像不是那种注重味道的机器,或者说它的味道类似《开水白菜》这道菜,看似开水般透彻清冽之状,食之则香味浓醇敦厚,不油不腻,沁人心脾。对于现在万元超旗播放器来说,素质完全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在好听与频率分析做到融合,你到底听的是音乐的细节还是音乐带来那种让人愉悦的感觉才是最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器材与音乐的理解,对于P6P来说,抛开体积、造型、操作、价格,我个人颇为喜欢它的声音,但是——没钱!!!

让我感觉有些遗憾的是P6P对于人声的表现还是少了一丝人味,或许对于听人声偏重重口味的我来说,P6P的解析与分离度过分的将流行人声给破坏了那种包容感,如果是现场LIVE那还好,录音室的话除非专门的同期人声录音,否则一般的流行录音真的会破坏你的心情,会将录音室歌曲的劣势都暴露出来,音色的失真,人声与背景音乐之间的层次感,反正如果用P6P听流行歌曲,非优质录音专辑或同期录音专辑切勿尝试,你不如安分的听听歌剧,比如《唐璜》、《茶花女》、《鳟鱼》这类的老流行都比录音室流行歌曲享受多了。P6P就像放大镜一般,脸上的痘痘跟毛细孔粗大都给你照出来了,因为P6P本身基本不作修饰和打磨,只提供干净饱满的还原。所以我个人更推荐用P6P来享受歌剧或者现代交响乐、美国学院派的电影原声这一类同期录音的音乐更为享受。

因为是试听的样机,在手上把玩的日子也有限,最主要的是自己想知道乐彼的R2R播放器与黑太子的R2R到底有何区别,结论是差别真的很大,而且整体带来的体验完全超出想象。在P6P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种背景纯黑,一点光线都不会有的黑;分离度上的干净,左右声道完全独立带来的临场感,空间感更强;三频、解析?这些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了,没有差于不差或者多与少。剩下的就是调音上如何能让人更加愉悦了。反正我觉得P6P不是一款全能的播放器,起码不是一台注重流行调音、在意频段修饰的机器,它的味道是将素质发挥到一个高度之后的真实感带来的那种自然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惭愧拙作:L4玩家耳中的P6PRO,耳塞AKG K3003、SHURE Anoic 4》

P6P听感之厚度——
外在部分几张图就能交代完,我写得还是啰嗦了些,声音的话,各路老烧都用很好的耳机测出了P6P的声音表现,对比的播放器也有乐图墨菊、hifiman r2r2000这种高端国产机,但我实在无力入手这种高档产品,只能参考声音比较熟稔的过气入门机l4。由于l4的耳机口是3.5单端+2.5平衡,而p6p是3.5单端+4.4平衡,为了对比方便,只测试了3.5单端(高增益输出档)。用K3003测试,发现厚度的提升特别明显。
原来k3003和l4的搭配我觉得还算不错,耳朵足够适应后,觉得人声并不难听,甚至低频也不算差,新固件的l4对低频还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推力也有增加,所以整套搭配我以为是比较中性的。但换成P6P之后突然觉得L4的声音怎么这么薄,下半身的密度没了,很松散,人声也变暗、靠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颗粒感。也就是说,P6P完全填补上了下半身的密度,让K3003这种薄声、冷声耳塞中低频的量感也能推得出来,对比之后,才会猛然发觉L4+K3003还是很冷很薄的声音。至于人声的表达,我看了其他一些文章说相比p6更中性一些,更有素质了,但我听起来却觉得还是比较暖的声音,人声明显比L4贴耳,可能原因就在于参考系不同吧!p6p用了一堆电阻搭建分立r2r架构,和l4这种cs43198 dac播放器比起来,音色差别还是会体现更明显些,如果p6p的人声都没p6贴耳,很难想象p6的人声会贴耳到什么程度!不过p6p很厉害的地方是,在人声比你更近的情况下,声场还比你大,并不会全部声音糊脸上,配乐和人声分离得很清楚。

P6P听感之力度——
力度的差距主要是通过舒尔anioc 4提现出来的。这塞子非常冷门,基本看不到有人讨论,可能定位比较尴尬,上面有5,下面有3,中间定位不上不下没人睬,放汉语谐音也不吉利,然而我只看声价比,l4+a4的声音个人还是挺喜欢的。和k3003相比,a4的声音很暖很厚重,虽然同样是圈铁耳塞,但动次打次感比k3003强太多了,因此我平时听流行用a4更多,k3003主要听女声和轻音乐。
用P6P接a4听流行,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比l4更迅猛,就是速度更快、力度更猛,但是毛刺反而少,声音是很顺畅的。这里不知道怎么形容,具体原理也不清楚,可能还是r2r架构的特点,反正听起来p6p的低音打击乐和人声包括其他配乐都是融在一起的,虽然各自密度更大,但是整体性特别好,听起来不会分心,不经意间就听完了一首歌,但如果用l4听,它的低音打击乐和人声会有割裂感,似乎是刻意突出了这几个局部细节,因此你会比较刻意的去注意素质。很神奇吧?素质更高的,反而会让你忽略素质,中低端的器材则会“突出素质”,这也可能是烧友觉得有些播放器“空有素质没听感”的原因,这次在和P6P的对比后,这点感触还是比较深刻的。

P6P声价比总结——
看乐彼包括老万自己讲花了很多心思在电阻挑选和配对上,就知道P6P还是完全根据音质打造的,底噪、推力之类的,对于我来说的确已经挑不出啥缺点。听完后,我发现相对l4的提升还是清晰可闻的,但前端的区别肯定不会像耳塞那么大,而耳塞之间的比较也是听感风格的区别远大于素质的区别:比如没有出镜的索尼入门圈铁n3ap,我听着其实也不觉得素质比anioc4和k3003差,只是高音稍微暗了一些,听很多音乐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高价播放器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玩法,存在的意义更多还是满足高端耳塞的需要,起码推的是7、8千或者过万的耳塞才会把这个区别放大些,不然实在是大马拉小车,耳塞上限就在那,你前端再强也发挥不出来,所以先解决耳塞这个瓶颈才是关键。
另一个是搭配的问题。我发现p6p推k3003带来的提升要比推anoic4更明显,也就是p6p对付声音比较薄比较冷的耳塞更有效,而本身比较暖厚的耳塞在p6p上面没有那么的契合。所以听下来我觉得还是搭配更重要些,如果要考虑升级前端,除了考虑耳塞的素质潜力之外,还需要看音色是否配搭。如果说p6p是可以代表r2r典型风格的话,那么我这里听到的就是很水润、很厚实的风格,高音不亮、不刺,哪怕耳塞会比较亮,它也会一点一点磨掉,把高音处理得很细腻,如果追求比较刺激的明亮的风格,那就不合适了。本身的调子就是暖暖的,声音很温和,但速度还有力量其实都很不错,只在该使出来的时候才用。用拟人手法来形容的话,我想就是007那样的拥有直男内心的大力暖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8: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他强由他强——乐彼P6Pro强叔简评》

搭配:P6Pro + qdc Dmagic 3D
测试专辑:郁冬 -《露天电影院》
P6Pro开声令我惊叹。主要有三:一是无比黑的背景,便携播放器中罕有的那种;二是底噪控制,真的不是盖的;三是你能感受到的全频段声音的厚度,但是你又并不会觉得脱离了音乐内容的真实回放感受。以这张《露天电影院》专辑为例,郁冬的声线透明度高而且充满了冷静,甚至有些直白。qdc的魔圈是一条解析能力非常强的塞子,而且声音走向上也更偏重真实声音回放。但是这种偏重真实与P6Pro一开始就向我展现出来醇厚声底却并没有冲突,反而展现出来的是优秀的乐感和极为饱满的情绪表达力。你能够切实体会到声音在一个巨大的力量在驱使然而却不会令你有不安和急促。轻重缓急都在这个力量的轻松掌握之下,换言之可以理解为控制力超强。

搭配:P6Pro + UM Me.1
测试专辑:Louis Armstrong -《Under The Stars》
这是一张绝佳的人声演唱爵士专辑。Louis Armstrong的地位自然无庸置疑,与他早年赖以成名的小号吹奏相比,我倒是更喜欢他无比厚重的肉嗓带来的丝滑听感。这张专辑中既有他标志性的即兴发挥,又有他个人风格明显的演唱。也是我经常用来测试器材的专辑了。UM Me.1是一条被很多人忽视的塞子。但其实它特有的平板振膜单元类型用来听爵士尤其是管乐真的是非常出色。尽管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录音,但是水准确非常高。管弦乐团各部分前后左右层次分明,而人声居中不偏不倚。无论是形体还是框架都比例适当。器乐与人声的透明度出色,尤其是管乐明亮之余,粘稠度也有很好的表现。这里必须要说,这条塞子我搭配过不少前端用来听管乐,能达到这种水准的还真的是极为罕见。

搭配:P6Pro + Acoustune 1965Ti
测试专辑:崔健 -《给你一点颜色》
艺术品级别的专辑作品,艺术家级别的个人表现。尽管这是崔健知名度应该排在倒数的专辑,但从音乐性而言,它却是我心中的崔健的最佳专辑。1965Ti这条塞子我平时提及的并不多,但世纪上它是一条听感非常优秀的单动圈塞子。均衡耐听,安定感出众。而且作为单动圈塞它在高频上的明亮程度又有着很不错的表现。用它来搭配P6Pro来听崔健,我个人觉得是最能体现出来P6Pro声音风格特点的搭配。首先全频段的饱满及高密度和高信息量。不管是鼓、吉他、合成器音色还是人声还有小号,都会让你觉得有扑面而来的空气感。个人非常推荐这个组合。

搭配:P6Pro + FLC 林韵
测试专辑:Tamaki Koji -《ワインレッドの心》
玉置浩二将“安全地带”时期的诸多经典作品重新编曲进行演绎,集合成了这张经典的专辑《酒红色的心》,而此时已经饱经世事的玉置浩二在演唱技巧上也几近化境,沧桑又自然饱和的音色和丰厚的情感结合的天衣无缝。钢琴、吉他等器乐的的录音与超强能力的混音水准,营造出了较为强烈的舞台感。FLC的林韵这条塞子特点非常鲜明,而且有着难得的脱塞感。在P6Pro的驱动之下,这张专辑优秀的录音混音水准跃然入耳。尤其是人声的颗粒感丰富却不会令人产生反感。口型的结像可以看做是教科书级别的。极黑的背景之下,展现出耳塞不太容易表现出来的那种低频的厚度。总之人声鲜活跳跃,器乐玲珑剔透。

搭配:P6Pro + OpenAudio 破军
测试专辑: Radiohead -《Kid A》
这是我心中Radiohead技术上最为炉火纯青的一张专辑,也是我心中最佳的电子摇滚结合体的样子。整张专辑放弃了以往广受欢迎的大段强有力节奏的电声solo,取而代之的是氛围感极强的迷离和忧郁音效。在P6Pro的驱动之下,破军这条纯动铁塞也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音乐氛围和宽松听感。贝斯声的弹性十足而且有着丝丝金属感。间或出现的低沉鼓声质量也非常高,完全没有铁皮感。这是P6Pro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在搭配纯铁塞的时候听感比较接近动圈的感觉。

搭配:P6Pro + Softears Cerberus
测试专辑: 张雨生 -《口是心非》
张雨生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一个优秀音乐天才的灵感与思想,技术和天赋完美结合的产物。它有些前卫却绝不会让你难以接受;它充满巧思却又以一种通俗的方式来展现;它有童话有预言有讽刺有剖析但又能让芸芸众生都从中得到自我暗示;它本应是一个延续的进行时,却最终成为了绝笔的那最后一个句点。这张专辑中张雨生非常克制的使用自己的高亢声线,但是偶露峥嵘却依然绚丽生辉。在《玫瑰的名字》中间段弦乐部分,P6Pro将Cerberus推的可谓虎虎生风,动态出众,情绪的递进令人大呼过瘾。而张雨生近乎嘶吼的声音中蕴含的悲愤思虑,绕耳不绝,异常难忘。

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说是简单的总结,就真的很简单。从声音角度而言,乐彼这台P6Pro没有任何短板,音乐类型通吃,你能想到的各种素质均为顶级,的确我个人接触过的所有便携前端中最强。那么它有缺点么?还是有的。比如说因为保证声音的高水准放弃了更多当前播放器采用的安卓系统方案,乐彼自行开发的底层系统尽管也支持触控,但是在现代人已经完全受制于智能触控系统的平面操作感了。肯定还是会觉得操作上与其他常见的多点触控平面前端有出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09: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巡回】R2R与 FPGA“顶风”谈乐彼P6Pro与Chord Hugo2,白鹂、1697Ti作陪》

先上结论,相比于Chord Hugo2,个人认为P6Pro的调音比较直白、细腻,同时结项比例小巧精致、声场有立体感。

在听到P6Pro之前,我一直觉得Chord Hugo2挺直白,但是这么一对比,就明显感觉Chord Hugo2的乐器音色是有一些染色的,尤其是高频部分。再听回Mojo,甚至会有Mojo音染“廉价”的感觉。
其次,关于细腻,主要基于两方面感受。一是P6Pro的结项比例比Hugo2更加小巧精致,二是一些细节上的表现Hugo2没有P6Pro听起来那么清晰,有点“面面”的粗放感。而且这种感受哪怕是基于单端之间的对比,都不要去比较P6Pro的平衡。

P6Pro适合搭配什么风格的耳塞?
个人觉得P6Pro不是很挑耳塞的风格,中性的、音染重的搭配起来问题应该都不大,因为P6Pro本身的风格就比较中性。最多只是调音不出彩,达不到出恶声的地步。
鉴于壕无人性的199群标配是朱鹂配P6Pro,手持白鹂和1697Ti的我就不班门弄斧评价P6Pro适合搭配什么“素质”的耳塞了。

就我个人的感觉,无论是1697Ti也好,白鹂也好,这俩塞子的“素质”不够P6Pro用的。尤其是听古典乐的时候,动态、细节的刻画、声场的纵深,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用Chord Hugo2去驱动这两塞子时,都不曾让我有过这样的感受。
看来还是天外有天,我又井底之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2-20 18: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乐彼客服1 发表于 2021-1-25 18:44
《你以为就是调色盘换壳么?乐彼P6 Pro》

关于声音的部分|原本我准备了一堆旗舰级耳塞和耳机准备大干一 ...

我都买了,大四元。金砖,sp2000,钛墨菊,P6pr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2-20 23: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theone118 发表于 2021-2-20 18:49
我都买了,大四元。金砖,sp2000,钛墨菊,P6pro

排排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2-21 09: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调音不同,操作不同,颜值不同,萝卜青菜啦。

综合操作:sp2000
综合素质:钛墨菊
味道独特:P6pro
调音特色:金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2-21 10: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广州
我个人这么比喻不知道贴不贴切
钛菊是广式火锅,如果以潮汕菜、顺德菜、粤西菜为粤菜综合主体,涮开后的汤底和味道就是钛菊味道
P6P则是加了些许川菜元素(非重油)的汤底,涮开后的味道复合层次感多点,丰富一点,更诱惑一点
或许这是HiFi到现在面临的一个点
P6P不仅是R2R传承和专心精致化的表现,与芯片论差异先别说,乐彼的探索或许更具人性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4-2 07: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