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8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SACD、ISO、DSD三种音源到底差距有多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3 2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有PK过的吗?大佬分析一下。理论上SACD盘肯定最好,抓出来的ISO差距有多大?ISO文件用FOOBAR2000转化成DSD64后差距又有多大?
2
发表于 2024-2-4 11: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福建厦门
就是"猫、小熊猫、大熊猫"的关系,没得比。

SACD:   频率和动态范围高于CD的数字音频格式。
ISO:   只是光盘镜像文件,没改变光盘的内容,实际就是个CD或SACD。
DSD:   是一种音频信号的调制方式,采样率和精度可以非常高,有CD的64倍,128倍,256倍种类。

所以:音频录音一开始就要DSD,最好直接使用DSD,转SACD目的是给唱片用,转CD是给CD机用,一个不如一个,一个比一个损。还有:DSD有64、128、256,一个比一个更好,再高还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至于后面往前转,不是瞎折腾么。
所以:老的珍贵历史录音,它的最高质量就是模拟磁带的初始母带。现在想要更好或转数字化,途径就是数字读取、技术降噪、技术处理,再制作成DSD或SACD,只能是大公司出品。至于平民百姓,只能把LP唱片取出模拟信号进行高码高频数字取样才能最好,网上下载的LP音源就看提供者是怎么弄的了,最不好的就是个CD.

SACD盘ISO转DSD64:毫无必要,因为没有任何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4-2-4 12: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相当于CD、CDimage、单轨wav之间的区别。

从音源角度没有差异。差异主要是dsd软解码、硬解码、功放、电声转换的喇叭 之类引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00: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高山上 发表于 2024-2-4 11:27
就是"猫、小熊猫、大熊猫"的关系,没得比。

SACD:   频率和动态范围高于CD的数字音频格式。

兄弟,是这样的,我现在转听数播,大家也知道,现在主流数播支持DSF格式,并不支持ISO,SACD提取出来的ISO数播是读不出,就通过FOOBAR2000转为DSF格式,这样会有损耗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00: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llbird2021 发表于 2024-2-4 12:35
相当于CD、CDimage、单轨wav之间的区别。

从音源角度没有差异。差异主要是dsd软解码、硬解码、功放、电 ...

明白了,那音源就OK了,主要考虑的是设备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2-6 09: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懒懒猫 发表于 2024-2-6 00:41
明白了,那音源就OK了,主要考虑的是设备对吧。

一个是设备,一个是听音室。

要想发挥高于cd的音质,最好要有专门的听音室。普通民居环境底噪就有40db,一下子把dsd提升的那一点点动态吃掉了。

然后我个人看法,不用太在意sacd碟和dsd流之间的区别。只要比cd听起来好,就已经达到基本目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2-6 09: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懒懒猫 发表于 2024-2-6 00:40
兄弟,是这样的,我现在转听数播,大家也知道,现在主流数播支持DSF格式,并不支持ISO,SACD提取出来的IS ...

foobar2k装 foo_out_asio.fb2k-component插件直接放iso,根本不用转。要转的话有专用软件(上网查一下,名字忘了),foobar转default设置下不敢肯定是否能把所有的tag信息抽取出来。许多人觉得转码丢了东西,往往就是些tag如歌名等,所以觉得整轨好,其实是工具不对或者设置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2-6 09: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llbird2021 发表于 2024-2-6 09:39
一个是设备,一个是听音室。

要想发挥高于cd的音质,最好要有专门的听音室。普通民居环境底噪就有40db ...

讲到点子上了,所以想发烧先置一间12平米以上的听音室,比音响贵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1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wpx426 发表于 2024-2-6 09:51
foobar2k装 foo_out_asio.fb2k-component插件直接放iso,根本不用转。要转的话有专用软件(上网查一下, ...

对,我也觉得正轨好,转后用感觉缺失啥(可能心理作用),目前好像没发现什么更专业的转化软件。说起为什么不直接听iso,可惜已经选择数播转盘了,不打算组建PC HiFi了,刚从SACD退烧到数播,觉得方便,音质折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2-6 15: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懒懒猫 发表于 2024-2-6 15:02
对,我也觉得正轨好,转后用感觉缺失啥(可能心理作用),目前好像没发现什么更专业的转化软件。说起为什 ...

我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数播不支持SACD iso,但如果是我,宁可把它当解码器用,播放器仍用foobar,会省事很多。嫌鼠标麻烦可用MonkeyMote APP手机遥控foobar2K。
转换软件叫 sacd_extract,当年还没支持iso插件时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2-6 16: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
Pcm格式 和Dsd 在系统足够高级,聆乐者耳朵足够有经验的基础上,会有区别,前者动态大 硬朗 明快 边缘有锋利感
dsd更绵密 醇厚 冲击感很弱 古典音乐的大场面稳定 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2-6 16: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巴赫打瞌睡 发表于 2024-2-6 16:13
Pcm格式 和Dsd 在系统足够高级,聆乐者耳朵足够有经验的基础上,会有区别,前者动态大 硬朗 明快 边缘有锋 ...

谢谢兄,pcm这里就不讨论了,和dsd差距还是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2-6 16: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本帖最后由 wpx426 于 2024-2-6 16:39 编辑
巴赫打瞌睡 发表于 2024-2-6 16:13
Pcm格式 和Dsd 在系统足够高级,聆乐者耳朵足够有经验的基础上,会有区别,前者动态大 硬朗 明快 边缘有锋 ...

其实用不着什么高级系统都听得出来。当年听惯了普通CD,一开始还听不惯DSD,觉得虽然DSD细节多了,但声场靠后,小了一圈,也没那么“爆”了。

也许这就是SACD没能独霸江湖的原因?

现在俺都无所谓了。
此外,就是发行SACD,做录音后期音频处理还得在PCM格式下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2-6 1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新疆乌鲁木齐
wpx426 发表于 2024-2-6 16:34
其实用不着什么高级系统都听得出来。当年听惯了普通CD,一开始还听不惯DSD,觉得虽然DSD细节多了,但声场 ...

能重播好DSD的解码器其实很昂贵,大罗算普通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场面动态 音场都不输Pc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2-6 18: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巴赫打瞌睡 发表于 2024-2-6 16:57
能重播好DSD的解码器其实很昂贵,大罗算普通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场面动态 音场都不输Pcm

哈哈,原来是我的音响不够高档,看来要听SACD还真的要全套二嫂了。其实现在坚持SACD的主力也是日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0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sacd比cd音场大了一圈,细节丰富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2-7 0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卢湾区
懒懒猫 发表于 2024-2-7 09:15
sacd比cd音场大了一圈,细节丰富不少

楼主的音响高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2-7 09: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huajun 于 2024-2-7 09:56 编辑

想要听出CD,DSD,SACD的区别,首先这些唱片格式的录音就要DDD制作,特别是第一个“D”要按最终目标格式录音,其次是按格式编辑和制作。在居家条件下的鉴听,一是35岁以下的好耳朵,二是有两副好耳机,三是有台能播放光盘SACD的播放机和好的耳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杨浦区
网上下过《泰坦尼克》OST的SACDISO,用软件提取的DSF,和网上下载的索尼精选里的同专辑的DSF文件,大小完全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2-7 11: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
懒懒猫 发表于 2024-2-6 00:40
兄弟,是这样的,我现在转听数播,大家也知道,现在主流数播支持DSF格式,并不支持ISO,SACD提取出来的IS ...

我把所有ISO都用iso2dsd转成DSF,没有区别,我没用Foobar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2-9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