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巡洋笔记」旗舰平板头戴耳机的积累与爆发:聊聊飞傲FT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5-12 1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品牌:FIIO 飞傲
型号:FT7
类型:有线头戴耳机
定价:4999元
技术特征:106mm全尺寸平板单元、1μm膜片
外观特征:圆形斑马木格栅+大面积碳纤维机身
其他特征:427g机身重量,标配6N OCC高纯度单晶铜线材
声音概述:全面的高素质+大框架,平板味和高级感十足的旗舰头戴
适合人群:期待高性价比旗舰级平板头戴大耳的桌面耳机发烧友
一句话评价:飞傲真正意义上的首款旗舰级头戴大耳机产品




关于「FT7」

飞傲开始做头戴大耳机以来,目前我个人喜好程度和客观口碑最好的是FT1和FT1PRO两个千元档的“入门级”产品。尤其是FT1PRO,驱动充分的情况下,在素质层面的越级跨度大到了几乎离谱的地步,也被戏称为“飞傲头戴真旗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飞傲在平板振膜大耳机领域的技术储备是很强的,在FT1PRO出来之后我就预感飞傲真正的旗舰平板大耳不会远了——但去年底广州展上FT7工程机的亮相还是比想象中来得早了一些,即便当时的声音和现在的正式量产版差距还挺明显的,也已经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如今FT7正式上市,无论外观、设计、做工、音质,以及飞傲“传统”的堆料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个人认为,这是飞傲头戴耳机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旗舰头戴大耳机产品。





而FT7在音质上给我带来的震撼,确确实实刷新了我对这个品牌耳机音质上限的认知。

设计与「堆料」

FT7传承了飞傲的传统,从硬件配置上就先做到“高人一等”:106mm的全尺寸平板单元,金银多镀层线圈专利技术,1μm超薄膜片,斑马木格栅+小羊皮耳罩+大面积碳纤维机身,讲道理以5000元的价位来看这样的配置确实拉满了。而从实际观感来看,FT7这样的外观设计虽然没有跳出平板大耳的固定外形框架,但在细节与用料方面给出了相当多的诚意。FT7金色的单元振膜可以透过斑马木的格栅清晰看到,两种暖色调的材质在视觉呈现中颇显高档,也能让FT7在一众平板大耳中被一眼认出——我认为这是FT7外观设计上的点睛之笔。头梁和耳机外壳大面积采用的碳纤维材质,除了有效“减重”外,也带来了一种富有“刚性”的独特视觉效果。与先前通体低调黑色的FT5相比,FT7的外观要高调不少,也更加强调了外壳的质感。











对于机身大面积使用的碳纤维材质,除了颜值和质感的考量外,更多是为了“减重”,毕竟常见的全尺寸大单元平板耳机通常体型都不小,相应的重量也很“可观”。而飞傲FT7经过设计与用料层面的优化,最终实现了472g的机身重量。比起那些稍微戴久一些就会“脖子痛”的头戴耳机,FT7相对较轻的重量对于佩戴舒适度来说有先天的优势。





作为品牌旗舰,FT7的包装档次和质感也是系列之最;但内部结构却很简单,除了替换耳罩外,耳机本体和线材、配件都在标配的收纳包中。从飞傲开始做大耳以来,历代的收纳包一直都是这个造型,实用度爆表,除了放耳机还可以放下线材和转接头等配件,合上后体积也不大,非常方便。这次的收纳包采用曜丽麻材质,颜值更高的同时也很有辨识度。





FT7标配线材是6N OCC液氮冷冻单晶铜线,-192°C液氮冷冻处理的单晶铜,长度达3米;4×2AWG的线芯加上粗壮的编织层,光是这个粗细和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重量“一看就很HiFi”。线材原生4.4mm平衡插头,通过标配的转换头可以分别转换为6.35mm单端和大四针平衡来接驳台式设备,这也是飞傲在台式大耳设计中经历过实用性考验的设计了。







此外,飞傲给FT7设计了两种不同材质的耳罩,山羊皮耳罩声音更为凝聚、能量感更强;而透气织物耳罩的声音更加宽松通透,人声的厚度表现更佳,整体趋于宽松润泽。

「积累与爆发」

有一说一,飞傲的头戴大耳首款产品FT3的声音素质尽管放到现在也是不错的产品,但“球形”的外壳和缺乏鲜明特点的调音风格,很多用户并不买账;而到了FT5说实话音质层面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结合超高的性价比而言),但外观设计上的过于低调,以及调音上的“求稳”,让其遇上了“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尴尬;直到飞傲终于“开窍”之后,看似“入门级”实际却有着进阶级表现的FT1颇受好评,以及“牙膏挤爆了”的FT1PRO在诸多桌面玩家中收获的惊人口碑,都证明了飞傲的头戴耳机有着惊人的进步速度,也侧面证实了大部分耳机烧友其实更喜欢特色鲜明的声音。





到了FT7,其实飞傲在技术积累和做好声音的能力上已经是胸有成竹,更重要的是调音和设计如何能让烧友满意。从去年底展会亮相的工程机和如今量产机的区别上来看,无论外观还是声音都有着肉眼可见的优化。如果说那时候的FT7身上还有着FT5的影子,声音还显得圆润和保守,那么正式版的FT7则完全抛开顾虑,大胆地在高素质的基础上,做出了开阔、悠扬而又富有底蕴的声音特点。如果说FX17代表了飞傲在入耳耳塞领域目前的最高水平,那么FT7毫无疑问可以代表飞傲旗舰头戴大耳的声音实力。





FT7的定位是标准的桌面台式大耳机,虽然我试过真的插便携播放器也不是不能听,但就这个体型和声音水准,如果真拿个小尾巴来驱动可谓暴殄天物。从素质水平来看它完全是一款对标友商旗舰平板头戴的大耳产品,通过106mm的全尺寸平板单元和金银多镀层线圈专利技术、以及1μm超薄膜片、双面推挽式磁路系统等软硬件配置,在微动态响应、低频层次感、中频细节展现、高频的“空气感”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声音听感,除了“纤毫毕现”之外也兼顾了“气势恢宏”,是我听过的飞傲头戴耳机中,综合素质最高、声音最全面、曲风适应面最广的产品。




声音表现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FT7的声音,那我会选择“全面”。FT7的声音表现,如果和4999元档的同价位竞品相比,它首先强调的是声音风格和素质上的全面性。从整体来看,它有着均衡的三频、开阔的声场、恢弘的动态、精准的定位、丰富的层次,音色方面我认为是中性之余有一点点的微暖——也就是这“一点点”让FT7在欣赏人声和器乐演奏时能够更好地拿捏演唱者或演奏者赋予声音的情感,可谓点睛之笔。







FT7整体风格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虽然总体上没有走“厚重”或者“热情”的路线,但细看声音表现的每一个部分却都充满着丰富而不过量的情感——这是高级器材身上才有的特质,也是飞傲大耳声音调校趋于成熟的体现。在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声音框架下,FT7能够从容地以自身出色的素质去兼顾每一个频段、每一个方面的声音表现直至细节。





驱动方面,我在评测FT7期间主要使用K17作为参考前端,这个组合的优点是声音稳定、耐听且整体性价比很高;但也能感觉到FT7的潜力并不是用K17就可以“榨干”的,从K17、K19的驱动效果来看,如果能以更高级别的一体机或是分体台式设备来驱动FT7无疑会有更佳的声音表现,实测也确实如此。





良好驱动的FT7,整体呈现出开阔、宏大的场面感,开放式结构+大尺寸平板单元带来的天然优势,在优秀的调校之下有着自然、流畅而贯通的听感,丝毫没有拥堵或淤积,这在大编制古典交响和一些电影原声的回放中尤其重要。不论纵向还是横向都有巨大的空间营造,在聆听现场录音时这样的特性尤其明显;而动态方面FT7做到了“宏大之中的细腻”,而非那种揉成一团向你砸过来的单一能量感,你可以感受到交响乐团中每一片乐器各自独特的声音特性,配合精准的定位表现,叠加微动态的细微响应,说是听觉享受并不为过。而平板单元带来的出色瞬态响应,同样为古典曲目的演绎加分不少。







低频的响应同样体现了平板耳机相较动圈而言发声面积更为平均的优势,整体是呈面状包围而来的,显得量感不会那么集中和“轰头”,在这样的量感传递方式下,下潜的深度带来的刺激性大大降低,即使是听那些低频鼓声很多很重的流行曲目也不会有低频过量的感觉,相反会觉得低频有力的同时,十分干净。





“初听平淡,细听味道浓郁”算是FT7的一个特点,这样的特点作用在中频上非常有趣。在听人声时,哪怕是歌神级别的唱功和嗓音质感,都不会以很刺激的方式粗暴地传入你的耳朵,而是柔和细腻、润物无声,该有的细节全都有,氛围感更是不在话下。宽松的结像加上适中的距离感,形体感十足却又不过分宽大,也不至于让人声过于肥厚以至影响其他频段的表现。用FT7无论是欣赏男声女声或是中频乐器,都能在听感上获得解析、结像、细节三方面的微妙平衡,宛如蕴含三种口味的鸡尾酒入喉化开般的口感,着实令人享受。





FT7的高频依然没有什么侵略性,主打一个宽松通透。从中高频到高频的过渡非常自然和协调,高频明明解析很强却没有过于强调线条感,听到的钢琴和小提琴声由远及近,灵动而细腻,更接近现场聆听般的真实。毛刺修饰做得非常好,使用FT7半个月以来几乎没有在高频频段听到什么不悦耳的元素,平滑的延伸和干净通透的音色是FT7高频的基调。




小结

飞傲FT7从产品形态到声音表现,都彰显了飞傲在头戴大耳机领域,尤其是平板单元大耳机领域的迅猛进步。而我个人对于FT7的态度已经在文章开头说过了,这是飞傲真正意义上的首款旗舰级头戴大耳机,尽管它仍不完美,可FT7已经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足够强悍的实力和调音上自我突破的新意。再加上4999元的诚意定价和相对易驱动的特性,以及声音风格的高杂食性,从综合表现来看,FT7是当之无愧的旗舰,名副其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5-5-13 03: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