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  《时光剪影划过岁月的痕迹》---五周年纪念帖(个人经历分享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4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5】 《时光剪影划过岁月的痕迹》---五周年纪念帖(个人经历分享篇)

前言:
紧接下来的这篇文字,和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我自己接触随身听器材以来的一些经历和把玩过的器材。虽然只是一篇回忆录,但我觉得这里记载着我的回忆,这个回忆是从童年到现在的。也因为怕篇幅太长,如果真的以自传的形式去写,估计内容和字数都会很庞大,所以我不想大家看得也累。这里只是挑了一些自己觉得值得提及的部分去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会看得舒服的同时也能走进我的回忆和经历当中。
后续发表的周年纪念帖完整版,也会收录以下的正文内容。有兴趣交流心得的朋友,到时可以多多发表意见。谢谢!


正文:
回想一下,来到耳机大家坛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曾经用心分享过,交流过,也搞了好多活动。曾经组建过耳塞随身听同好会,但后来因为诸多外因而被迫终结。结识了许多知音好友,在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走到了今天。在这里衷心感谢每一位和我交流过的朋友。谢谢你们。这里给新来的朋友提个建议,如果打算入手新器材,请在入手前,尽量找到机会试听,因为自己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网上的很多听感评测,可以当成参考性的文字看看。但不要尽信。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去体会。不要盲目攀比及升级器材。当你把一件器材玩透了,基本能掌握它的特点和优缺点再去考虑“弃”或“留”。盲目的攀比,追逐器材的升级,只会泥足深陷,到头来花了钱却收获不多。毕竟器材的更新换代是我们难以追赶的。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烧,学到的,领会到的才更多。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发烧历程。
我是从小学3年纪开始接触磁带的,当时听的都是80年代的香港流行乐。比如谭咏麟,张学友,许冠杰,陈百强等等。在香港流行乐的熏陶下成长,因此我对香港流行乐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记得以前的歌手唱歌都讲求实力,即使是偏于偶像派的一些歌手,如张国荣,梅艳芳等,他们都具有相当的歌唱功底。不像现在乐坛那样重包装多于重唱功。只要样子甜美就可以当青春偶像。所以,自90年代以后,我基本很少留意香港流行乐坛的动态。也很少去听一些90年代后崛起的歌手的作品。不是说我要完全否定他们。只是,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态去接受这些音乐和演唱者。在3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常去舅舅家拿他的录音带去听。记得当时他的带子都是自购空白磁带,然后去外面的一些专门帮人灌录磁带的档口,把买回来的磁带送到档口去灌录。在80年代末,那时候CD机还没有得到普及,所以当时盛行的是用黑胶唱片来进行灌录。因此,在舅舅家里,很多经过灌录的磁带都可以听到,像炒豆子般的嘀嘀嗒嗒杂讯声。这个对于玩惯黑胶唱片的朋友,应该是知道的。90年代初,CD开始渐渐流入。所以后来很多帮人录磁带的铺子都是以CD取代了传统的黑胶唱机。音乐也开始从模拟时代进化到数字时代。但由于家里不怎么支持的缘故,我依然是听着我的磁带机和黑胶唱机。

上了初中,大概是93年吧。我开始有自己的零花钱,但我没有吃零食的习惯,平时总是把老妈给的零花钱省下来,买一些空白的磁带,刚开始,只是买一些普及型型号,如SONY的EF,HF系列,但其实在那个年代,HF也不便宜。一般HF的60分钟版本也要10元。EF相对便宜些,还有TDK的D60。这个都是当时很多灌录磁带的档口的常用型号。TDK D系列以其合理的价格,良好的音质赢得很多普通磁带玩家的青睐。当然了,在这个属于普通磁带级别的范畴中,TDK的D系列,SONY的EF系列,MAXELL的UR系列,都是三大磁带厂商自家的标准型普通磁带主打型号。不过在中国大陆,MAXELL的UR其实和SONY的HF属于同级,应该是比上面说到的D系列和EF系列略高一点。

很快就升上初二,其实我对读书倒不怎么感兴趣,反而当时对磁带却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感。94年是我自己烧磁带的第二个年头。看到很多卖进口空白磁带的档口里,第二栏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磁带,上面几乎都是印着日文,我看不懂,于是,我就慢慢去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型号,类别和等级了。这里,可能对磁带不太了解的朋友会问,磁带是怎么划分类别等级的呢?其实我们日常接触到得磁带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TYPE I(标准磁带),TYPE II(铬带),TYPE IV(金属带)。当然了,还有我们极少能接触到,一般仅用在专业录音领域的TYPE III(铁铬带)。记得当时我因为零花钱不多,所以只能买一些价格等级相对不高的标准磁带。SONY的HF和TDK的AD都是我自己买的较多的类型。但玩到后来,渐渐接触了更多类型的磁带。我也对铬带和金属带开始感兴趣了。虽然这些磁带都比标准型磁带昂贵,但我还是把钱积累下来去买。我的第一盒入手的铬带是SONY的UX90。不过可惜是意大利版本的。直到高中毕业去香港旅游,才买到日版的UX90。UX属于SONY里面最低端最普及的铬带,等级类似于标准磁带中的EF和早前的CHF系列。但铬带的价格基本是在18元起。90分钟的就需要24元了。买入第一盒铬带,虽然当时也只是用来录流行曲,而且帮我录磁带的档铺是一家是用盗版碟。但话说回来,那个年代的盗版碟,质量还是蛮好的。甚至比现在的一些再版的正版碟还好。以前录一首歌需要0.7毛一盒90分钟的带子大概可以录22首歌。花费大概15.40元。

随着对磁带的进一步认识和追求。加上上高中之后家长给予的零花钱得到适当的增长。我开始对金属带感兴趣了。第一盒入手的金属带是属于SONY的METAL XR(日版),当时花了我45元。及后又买了同一型号的法国版本,但法国版相当厚道,价格仅售32元。这个实在吸引,虽然音质上稍稍不及日版,但以我当时的听音来说,没办法分出高下。我对SONY的产品特别偏爱,所以,上了高中后也入手了很多级别更高的SONY磁带。其中有标准型(TYPE I)的X I , Xs I , ES I等。在中国市场能接触到的三家最大的日本磁带制造商里面,其实很多型号,都不能买到。很多新奇古怪的型号都得从香港或者日本才可以买到。不过,磁带来说,我比较喜欢MAXELL的,除了因为它的音质出众之外。用料也十分十足。在我烧磁带的年头,我一共入手过的型号有以下:
SONY:
标准磁带(TYPE I):HF , HF-S , X I , Xs I ,ES I
铬带(TYPE II):UX , UX-S , UX-Pro , CDix-II , X II , XsII , ES II
金属带(TYPE IV):METAL XR , METAL ES

TDK:
标准磁带(TYPE I):D , B , AD1 , DJ1 CDing-1
铬带(TYPE II):SA , SR , SA-X , DJ2 , AD2 , BEAM2 , CDing-2 , super CDing-II
金属带(TYPE IV):MA , MA-X , super CDing-IV

MAXELL:
标准磁带(TYPE I):UR , XL I , XL I.S , US I , My 1
铬带(TYPE II):UD II , XL II , XL II.S , MY2 , US II , CD’S II , CD XL II , HB2 , GPX II
金属带(TYPE IV):MX

在我入手过的空白磁带里面,同一个型号的同一个时间长度的空白磁带,一般我只买一盒,除非是我很喜欢的型号,我才会重复购买。我自己最喜欢的是MAXELL的XL II.S 90一共入手了5盒,同时这个型号的60分钟版本我也拥有一盒。这个也是唯一款同一时间长度,我重复入手超过3盒的型号。其次是SONY的ES II 90,入手了两盒,TDK MA-X 90入手了两盒。SONY METAL XR 90(法国版)两盒,XL II 90也是入手了两盒。这些都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磁带,所以我都是重复入手,其他型号同一时间长度,都只是入手一盒。其中有一款我是想再次入手都入不了,那就是SONY的经典磁带,UX-Pro 90,是我在高二的时候买的,因为资金有限,所以一般我买入高档的磁带,每次只能买一盒。这款型号,当我想再次入手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

磁带陪伴了我整个中学阶段,到了大学,我开始接触CD了。相比之下,我接触耳塞的时间要比接触磁带晚好多。我的第一款非跟机耳塞是在1996年夏天购入的。型号是SONY的MDR-E837长线日版,当时买的是磨砂水蓝长线版。记得第一次听到这款耳塞,我自己也很惊讶。因为之前我用的随身听是国产的京华磁带随身听。耳塞是配机耳塞。声音好不到哪里。MDR-E837的加入,无疑是我聆听的乐趣大大地增加。但这副耳塞只陪伴了我三个年头,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使用上保养不当而坏掉了。

上了大学,零花钱进一步得到提升。随着高中开始烧香港正版流行碟,大学的时候对于随身听的追求也就更进一步了。而且感觉这样买磁带去录CD也不是长远之计。MD是买不起的了。那时的MD基本都要3K,只能考虑一下搞个CD随身听,减轻自己录歌的麻烦同时也满足一下自己户外听歌的需要。这样一来,我就开始留意CD随身听了。加上MDR-E837已经挂掉,所以也正好从新入手一款随身听耳塞。当时就瞄中了松下的SX510和SONY的MDR-E838。于是,等到期末考试完毕,正好碰上过年放假。我就入手了上述两件器材。足足花了我大半个学期从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积蓄。当时的确有点心疼。但后来听着爽,也就没有什么抱怨了。就是这样,揭开我踏上随身听历程的第一页。

回想起听MDR-E838和SX510的那个年代,真的别有一番滋味。虽然相对于现在的随身器材,这套设备不算得上什么矜贵的组合,但对于一个没有什么特定追求的大学生,这样的设备也足以自娱自乐了。当时基本的花费都在唱片上,花了不少钱买了CD唱片。以前是听王菲为主的,所以家里面收藏的王菲的专辑还真不少。基本都集齐了从92年都2001年的专辑。但可惜在上大学一年级的一次意外中,遗失了十三张正版唱片,其中有6张是王菲的。回想起来也挺郁闷的。就这样,MDR-E838 + SX510这套组合陪伴了我走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因为一次不慎摔在地上,然后被走过的室友踩了一脚,结果就这样终结了。

上了大三,因为出去做了半年多的兼职,手上的闲钱也就松动了些,于是也开始追求更高端的随身耳塞,因为听流行总觉得SX510的低频量感不足,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又再一次去到海印选购耳塞。这次选了SONY的MDR-ED268,这款耳塞属于SONY的ED系列,也有人说是猪嘴系列。这个系列的耳塞在前盖的位置都凸起了一个软导管。像猪的嘴巴。所以就得名为猪嘴耳塞。这个系列和传统的E系列在声音取向方面有所不同。ED系列由于它的设计是为了增强低音,所以它的低频量感会比E系列多。声音整体偏厚。但透明度和细节略逊于同一等级的E系列。这个系列当时的产品有MDR-ED136 , MDR-ED238 , MDR-ED268。MDR-ED268属于这个系列的最高型号,级别等同于当时E系列中的次顶级旗舰产品MDR-E868。而且采用和MDR-E868一样的蓝宝石振膜。声音清晰度佳,细节好,三频段分离度高。但由于MDR-DE268的结构关系,所以相比MDR-E868,它的低频会更好,但细节和清晰度就略有不及。这条MDR-ED268用了半年,入手MDR-EX71后就暂停使用了。

在三年大学生活结束后,为了日后的工作,我报考了专升本。而且顺利在2002年7月考上了。同年也进入了叔父的制衣厂工作,开始了边工作边读书的生活。

在这个2002年的新学期,机缘巧合之下,在海印的一次闲逛中,认识了一位当时已经在耳塞论坛活跃已久的资深烧友。最为难得的是,他还有着相当富创意性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做了很多手工制作精品。其中有一款是侧戴的耳塞。据说是用收音机的配机耳塞的喇叭单元进行改装而成的。但声音细节相当出色。当时我就被他的这件小玩意给吓倒了。其貌不扬的手工品居然有这样的能耐。真的难以置信。他就是我曾经用过,甚至一直在用的那些手工耳塞的制作人这里就不点名了。相信看过我帖子的人都知道他是谁。

踏入2003年,由于我的SX510在和女朋友逛街时不慎被盗取,所以只能从新入手新的随身听音源以代替。但扛着CD随身听好像也挺累的,恰好家里面有一体化微型音响,里面包含了MD录音机。所以我就放弃CD随身听,转投MD随身听了。第一台入手的MD随身听是SONY的MZ-E710。我的是市面上不多见的玫红色版本。全套1250入手。全新日本行货版。当然来到这里就不能保修了。不过虽然MZ-E710音质比起很多SONY明机来说,不算出众,但就那一代的MD随身听而言,MZ-E710算是不错了。也是香口胶电池的NX10/EX10系列机器里面的声音最出色的一款。同期推出的机器有MZ-E510 , MZ-E610 , MZ-E710 , MZ-810SP。N系列的就不一一介绍了。E系列都是日本生产,而且直推会比N系列好。MZ-E710购入后,我的新随身组合就变成了MZ-E710 + MDR-EX71。



在出来工作以后,可以花费在随身听上的钱就更加充裕了。不愁吃喝穿,钱基本有好一部分都是花在“听”的方面。在2003年年底,我终于入手了一直都是只能远望而不敢亵玩焉的MDR-E888。终于拥有了一款称得上旗舰的耳塞。在我步入随身听的这些岁月里,其实早就听说MDR-E888这款耳塞的传说了,只是碍于价格太高,自己不舍得去买,工作后,玩随身听的资金也就多了。所以积累了两个月,还是省下了一笔升级的费用。MDR-E888入手,第一感觉是声音的细节感比我的MDR-EX71好,但当时对器材的认知和描述水平有限。只能很激动地告诉卖耳机的人,声音不错,比我在用的这条(MDR-EX71)清晰,条理性更好。

就这样,我终于为我的MZ-E710装备了SONY两款SONY自家分别代表不同声音风格的高端耳塞了。终于可以静心听歌。但好景不长,我的MZ-E710在2004年终于挂掉了。由于侍服电路芯片的烧毁,导致不能工作了。因此,只能寻找替代它的随身听。当时,在我买机的铺子里,刚好有一台SHARP的ST770做特价,机器是全新的。配件齐全。价格很合理。于是我就出手了。不到1K的价格搞掂了。去别的铺子看看,这台机还要卖1.2K呢。ST770是我的第二台MD随身听,也是跟随我时间最长的MD随身听。直到2007年我才把它卖掉。ST770声音比我的MZ-E710稍强一些。SHARP的MD,推力不错,而且声音动态好,解析力高。低频也比SONY好,力度下潜都做得相当出色,SONY低频偏软。这台外号叫三叶草的MD,其实在那个时候也是蛮受欢迎的。而且这款产品有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的线控是双色的。蓝绿相间的背灯效果,在同期的MD里面算是较为特别的。ST770的另外一个有趣之处是它的面盖有三瓣像叶子的硬胶,里面是红色绿色橙色的三款闪灯。分别用以识别SP,LP2,LP4三种播放模式。而这三瓣“叶子”的大小形状也有差别。所以,人们才给它冠以“三叶草”这个名称。市面上现在已经没有全新的ST770了,但大家依旧能在二手市场可以寻到这款外观别致的“三叶草”。

2004是我在随身听方面投入较多的一年,在接触SONY耳塞多年后,于一本电玩杂志上了解到舒尔这个品牌,看到了关于当时风靡一时的E2C,E3C,E5C的相关评论,也就开始对舒尔产生兴趣了。而当时,舒尔的产品并不盛行。如果要买,也得订货。店家自己一般只放
一只E2C在铺面。去海印广场转了一圈。才知道原来E2C的价格也要850元,店家告诉我,E3C大概就要1800左右,E5C大概接近4000元。而且都是香港行货而已。算了一下自己的积蓄。初步考虑是上E3C,当时手上升级耳塞的钱应该还是勉强够的。而货架上还有一款也很吸引我的日系耳塞,就是铁三角的CM7Ti和新耳挂式耳塞EC7。两款都是1300左右的产品,比E3C便宜。但E3C有似乎很吸引我。思前想后,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我还是入手了E3C,就这样,我终于拥有我第一款动铁耳塞。成交价是1680元。付了钱,剪开盒子,取出耳塞,第一感觉是,做工很粗糙啊。接缝位,外壳表面处理等等,比起日系耳塞,简直差远了。E3C就像手工制品。耳塞线是灰色的,很硬。比起原来用的MDR-E888的线粗很多。线材表面也是很粗糙的。插上耳塞听了一下,开始不太习惯,声场不宽,但人声密度比之前听过的动圈耳塞都高。人声听起来很贴耳,低频比我的MDR-E888多,但有没有EX71那种闷的感觉,这就是身价1680的耳塞。当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但出于价格,我也只能欣然接受了。希望听着会慢慢寻觅到惊喜之处。

在把玩E3C期间,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感悟,并且在论坛也发表了一篇自己的听感。及后还做了耳模,关于E3C的声音听感,这里就不细说了。E3C作为一款当时定位在1.5K--2K这个幅度的耳塞,和顶级的E5C,ER4有着一段距离,但E3C仍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中频就是它的优势所在,即使是E5C,也不能轻易在中频上干掉E3C。但E3C的优势也仅仅在于中频而已。比起MDR-E888,E3C只能说听感更温厚一些,密度更高些。在中高频,声音细节和声场方面,E3C基本占不了优势。但自入了E3C以来,我在户外听歌就不必担心隔音问题了,因为E3C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隔音效果。这个也是让我感到相当满意的地方。

籍着E3C,我接触到国内的论坛。入手后的第一周,我终于在第一个接触的国内耳烧论坛上注册了。耳机俱乐部,上面以北方的朋友居多。广州或南方的朋友不常见。氛围不算热闹。每次提问,等半天才有人回答。所以,初期上论坛的时间并不多。E3C原配的耳套其实并不理想。在2005年3月,认识了烧友铭记于心,铭记兄也是国内最早的UM2用户。恰好他的一位朋友是用E5C的,于一次机缘之下,我可以同时蹭听到级别比我的E3C高出一筹的两款双单元耳塞。UM2中频更厚润,声场不宽,但整体分析力比E3C强。E5C因为高阻没推好的缘故,所以发挥不出应有水准。但声场宽度,人声包围感已经足以让我们汗颜。

结识了铭记兄之后,算是认识了一位知音。在4月份,经铭记兄的介绍,到一家做助听器的店里做了第一副用在耳机上的耳模。耳模令到我的聆听更有乐趣。具体听感可以翻阅之前的帖子。而不幸的事情终于有再一次降临在我身上。由于耳模管径太长,在一次使用完拔出时,不慎把我的E3C导管弄断了,这样,只能重新寄回美国返修。去到买耳机的商家那里,商家告诉我,我只要付运费,他们会帮忙安排返修。但也有可能从新更换一副新的E3C给我。但可能要登上一个月,这样子,我就只能进入漫长的等待中了。正巧这时美国UE推出了第一款民用动铁耳塞----super.fi 5pro。而且这是一款双单元的动铁耳塞。级别应该和UM2是一致的。售价估计比UM2略低。于是我又心痒了。但又要从新投入资金去买新耳塞。耗费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我来说,需要仔细考虑了。后来和铭记兄聊了一晚,决定还是升级自己的耳塞。但修好的E3C我还会保留。于是在铭记兄的帮助下,我以2.5K的价格,订购了第一副双单元耳塞super.fi5pro。而且是首批发行的。7月底,super.fi 5pro终于到手了,带着期待的心情去煲机,并搞了一次关于UE两款民用双单元耳塞的试听活动。super.fi 5pro是我当时比较满意的耳塞了,低频质量很好。super.fi 5EB则过于强调低频。所以听感的平衡性不及super.fi 5pro。对于喜欢流行通俗乐,而又不想投入过多资金搞定制耳机的朋友们,super.fi 5pro在当时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super.fi 5pro的听感评测,已经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分享过,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另一方面,我对CD随身其实一直难以割舍,尤其是随身听。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渴求。在2005年底,我入手了个人第二台CD随身听,松下CT820。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比较满意的随身听之一。CT820好像是650RMB入手的。当时是全新套装。大概因为MP3开始盛行的缘故吧,CD随身听售价普遍都不高。尤其是松下的机器,更是价廉物美。由于当时购机时,SONY旗舰D-NE20售价持续高企,基本保持在1300RMB左右,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松下的CT820。CT820声音整体素质不亚于D-NE20。而且LINE OUT与PHONE输出是各自独立的。D-NE20则是三合一输出。松下在这点上,当使用LINE OUT时会比较方便。在入手CT820之后,CD随身听的空缺也就弥补了。关于CT820的使用方面,这里简单谈谈感受,CT820属于中性略偏微冷的声音,细节感不错,染色低,声音通透,声场宽广。比较适合配搭声音温厚类型的耳塞。CT820激光头还是比较耐用的,我的CT820用了3年多才报废,而且我平时走路听歌的时间较多,所以CT820基本都是接受着地狱式的磨练。总体来说,CT820是一款性价比相当有优势的产品。它传承了松下随身听一贯的优点,价格合理,性能出众,耐用性强的优点。当然,声音的优势和它搭载了D-SOUND芯片也有密切的关系。整体而言,它比D-NE20更具市场竞争力。

2006年算是比较安静的一年,没有入手全新的器材,基本上都是以把玩二手器材为主,所以花费在随身听器材上的钱还不多。

2007年入手了一款自己期待已久的入耳式动铁耳塞---ER4B。

这也是我到现在为止比较满意的动铁耳塞之一。关于这款耳塞,在入手后也写过好几篇听感分享。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ER4B是一款特点相当鲜明,声音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耳塞。透明度和全频解析力都相当出色。但整体声音偏薄,不适合随身听直推。所以每每有朋友问到ER4系列选哪款耳塞较好。我都是不怎么推荐ER4B。因为ER4B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它的声音风格。作为一款针对人头录音监听用的耳塞,ER4B有着专业的水准,但声音带监听风格,染色低,直白等等特点也令到很多烧友望而却步。

在2006---2008年期间,我基本没有入手过全新的随身听。反而二手器材倒入手了不少。比如有SHARP的一些经典MD随身听,SS321 , ST521 , ST531 , MT831 , DR7等,SONY的MZ-R30 , MZ-E44 , MZ-R50 , MZ-R55 , MZ-E75等,爱华的AM-F7 , AM-F80等,先锋P5,安桥P10。直到2008年的年底,因为CT820挂掉的缘故,我才再次入手CD随身听。当时入手了一台D-NE20的样机。全套850RMB。D-NE20整体素质上比起历代旗舰,有一定差距,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力方面。因为D-NE20只采用一枚香口胶电池。虽然能耗很低,但推力也相对显得不济了。在植入了Digital AMP后声音细腻,细节也良好,但是碍于推力有限,所以未能发挥完美。耳机输出口一般只能驱动好16欧姆以下的低阻耳塞。高电阻耳塞基本是低频软,声音薄,力度感差。所以作为末代旗舰,D-NE20基本是有点不称职的了。不过我却一直用到现在。外出听歌其实也没什么要求了,有声音基本就OK了。心情爽的时候带个耳扩,还是可以在户外激情一下。不过有一点不得不佩服SONY,工业设计真的不错。外观纤巧漂亮,而且基本上旗舰机型,外壳都很舍得花本钱。这次也不例外,镁合金外壳,坚固耐用。而且镁合金比起塑胶外壳,外观上高档很多。D-NE20这一点还是值得一赞。

在入手D-NE20后基本解决了外出听歌的问题,当然了,有时候也会带MD上街,又或者同时带CD,MD随身听上街。近一年来,我上街的装备基本就是D-NE20加上MZ-R55再加个耳扩,一条耳塞,一堆CD碟和MD碟。有时候甚至连耳扩都不带,再简单一点就拿个MZ-R55上街。但最近因为手上的MD几乎都退休了,剩下的MZ-R55不知能支撑多久,加上对MD的热爱依旧不变。MD已经不再推出新品了。心血来潮之下,买了末代MD代表的MZ-RH1。籍此缅怀自己对MD的一份感情。


耳塞方面,2009年入手的两副国产耳塞,值得我们期待。一款是VSONIC的高端产品---R07,另一款是来自国产耳扩资深制作人---“僵尸”先生的PR1-Pro。

这两款耳塞都是2009年入手的国产精品。两款比较而言,个人比较喜欢PR1-Pro多些。R07比较适合小编制的室内乐或者通俗流行乐。声音温厚。中低频质量不错。PR1-Pro则属于三频平衡,整体分析力较佳的产品,染色不多,质感良好,声场比R07宽。但声音底蕴较R07薄。两款耳塞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从驱动性来说,PR1-Pro会相对易推。对于入门级别的产品,PR1-Pro是一款相当不错的选择。R07价格会占据着国产耳塞中高端的位置,R07值得一赞的是它的设计。相信使用过或者接触过的朋友都会知道。我欣赏的是它的耳塞导管能适应不同用户的耳道弯曲程度去改变导管角度(导管与腔体的夹角)。这个设计相当人性化。值得称赞。而线材及外观方面,R07会比PR1-Pro好。这个也体现出两者的价格差异。但声音方面,只能说各有特点。不能说谁比谁更好更强。


基本上,我的成长历程就简单地分享到这里。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我写过的文章和组织过的活动。在论坛徘徊了5个春秋。蛮感慨的。但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值得纪念和珍惜的,也是我的BBS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1】
http://erji.net/read.php?tid=114385  
《DN-S01的听感(上)》 撰于:2005-04-03
【2】
http://erji.net/read.php?tid=120385  
《 DN-S01的听感(中1)》 撰于:2005-04-26
【3】
http://erji.net/read.php?tid=131953  
《DN-S01听感[中2]》  撰于:2005-06-13
以上是三篇出自05年夏天的作品,关于达音科技耳塞DN-S01的个人听感,上篇参照物为MDR-E888,MDR-E868。中篇的参照物为CM7Ti。


【4】
http://erji.net/read.php?tid=130838  
《 谈谈对E3C的感受(杂谈篇) 》 撰于:2005-06-09
这是E3C的一片带着对比性听感,当中选了E2C,UM1,ER6,ER4P,UM2,E5C等六款耳塞作为对比。并且叙述了灰胶套,透明套,海面套/COMPLY,三节套,耳模等耳塞耳套配件的声音差别。


【5】
http://erji.net/read.php?tid=145712
《浅谈四大民用双单元耳塞,UM2,E5C,super.fi 5 Pro/EB》 撰于:2005-08-06
这是一篇当年四大双单元民用动铁耳塞和动铁+动圈耳塞的对比性听感,文中阐述了我自己当时的个人观点和感觉。


【6】
http://erji.net/read.php?tid=145989
《UE民用耳塞—super.fi 5 Pro / super.fi 5 EB (简介与初感)》 撰于:2005-08-07
这是一篇以super.fi 5 Pro 和super.fi 5 EB为中心的对比性听感。选用的参照物有UM2,E5C这两款当时代表各自品牌顶级的耳塞。


【7】
http://erji.net/read.php?tid=149144  
《super.fi5pro VS E5C // S01 VS S01---于8.14的听感》 撰于:2005-08-18
这是一篇聚会后记,当时聚会听到的耳塞都很多,特意选来了两组耳塞进行对比。


【8】
http://erji.net/read.php?tid=152123
《惜逢 L3000, KK, STAX》 撰于:2005-08-28
这是一篇关于L3000,K1000,STAX 007的听感文章,当时还在耳扩上蹭听对比了UM2,SF5,E5C,ER4P等几款动铁耳塞。


【9】
http://erji.net/read.php?tid=157560  
《“入耳”的体会 (上篇) 》 撰于:2005-09-15
【10】
http://erji.net/read.php?tid=158321  
《“入耳”的体会 (下篇) 》 撰于:2005-09-18
这是两篇连载听感,关于当时美国四大动铁耳塞厂商的主流产品的简介及听感。也是我第一次写这类的连载式文章。篇幅不算长,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而已。


【11】
http://erji.net/read.php?tid=166433  
《音乐无间道(1) 之 ER4P对撼super.fi5 pro”再生版”》  撰于:2005-10-17
【12】
http://erji.net/read.php?tid=170918
《音乐无间道2----当BASS HEAD 遇上 E—BASS HEAD》  撰于:2005-11-01
【13】
http://erji.net/read.php?tid=269777  
《音乐无间道【3】 之 E-Bass Earphone // super.fi 5EB》  撰于:2006-08-17
这三篇连载式听感,属于《音乐无间道》这个系列,第一篇是阐述了SF5pro和ER4P对比的听感,第二篇为SF5pro和SF5EB的对比听感,最后一篇是属于SF5EB的综合性介绍文章,最后一篇也是我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涵括的点也是最多。这个连载也是我第二次写连载式的听感分享。


【14】
http://erji.net/read.php?tid=189293
《 我的super.fi 5pro手记》 撰于:2006-01-02  
【15】
http://erji.net/read.php?tid=225837  
《 super.fi 5pro的重生》  撰于:2006-04-20
以上是关于SF5pro 的两篇文章,第一篇是综合性介绍文,第二篇是换镀银线后的听感比较。算是属于super.fi 5pro的连载系列。不过篇幅不算长。


【16】
http://erji.net/read.php?tid=232323
《能否为ER4B再一次感动 {之} 番禺自由行》 撰于:2006-05-09
这是一篇半游记性记叙文,里面谈到的耳塞有ER4B,SF5P,以及朋友的铜管耳塞。


【17】
http://erji.net/read.php?tid=235514
《汝我同行 【之】 烧钱大家谈*畅谈篇》 撰于:2006-05-18
这是加入大家坛一周年的纪念帖。介绍了自己的发烧路的历程。以及分享了进入耳机大家坛一周年的感受。


【18】
http://erji.net/read.php?tid=292555
《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 个人原创特辑『一』 之 SHURE (舒尔) 篇》 撰于:2006-10-19
【19】
http://erji.net/read.php?tid=300695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 (二) 之 WESTONE篇》 撰于:2006-11-09
【20】
http://erji.net/read.php?tid=329423
《美系動鐵入耳式耳塞個人原創特輯<三>之UE篇『CANTONESE版』》广东话版本    撰于:2007-01-16
【21】
http://erji.net/read.php?tid=332660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三>之UE篇 【国语标准版】》 撰于:2007-01-23
【22】
http://erji.net/read.php?tid=334709
《美系入耳式耳塞个人原创特辑『四』音特美篇 之《前奏篇〉》 撰于:2007-01-29
【23】
http://erji.net/read.php?tid=342124  
《美系动铁入耳式耳塞 个人原创特辑『四』 之 《音特美篇》》 撰于:2007-02-16
【24】
http://erji.net/read.php?tid=343098
《美系动铁人耳式耳塞 个入原创特辑【四】 之 《音特美篇》完整版》 撰于:2007-02-19
这几篇都是连载性的文章,关于四大动铁的介绍和分析,比起之前的《入耳的体会》系列详尽很多,涉及的型号有舒尔:E1C,E2C,E3C,E4C,E5C,E500 WESTONE :UM1 ,UM2 。UE:SF3 ,SF5 系列,音特美:ER6系列,ER4系列。亦是得到很多烧友支持关注成为最多精华文章的连载系列。也是一部跨年度的连载短篇作品集。


【25】
http://erji.net/read.php?tid=335108
《ER4B个人听感集 《前传》 之 二度邂逅的小喇叭 [图文完整版]》 撰于:2007-01-30
这是ER4B的个人听感特辑的前奏篇,选来了ER4S作为参照物。
【26】
http://erji.net/read.php?tid=345772
《ER4B个人听感篇--<上集>----『番禺自由行2ND 之 新年音乐会》 撰于:2007-02-26
这是第一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也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正式听感文章。
【27】
http://erji.net/read.php?tid=361904
《ER4B个人听感篇(剧场版)--与神的对话》 撰于:2007-03-29
这是第三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对比的耳塞是UE10,PK1 。
【28】
http://erji.net/read.php?tid=403478
《 ER4B个人原创听感第二辑 --- 当它们再一次相遇》 撰于:2007-06-23
这是第四篇关于ER4B的个人听感,对比的耳塞依然是ER4S。但此时的ER4B已经完全煲开了。
以上四篇是属于ER4B个人听感特辑里面的作品,这个特辑延至现在,还欠结局篇未写。但一直因为工作及其他外因,未能完成,也算是我一个未了结的心愿。在完成这部个人特辑后,我也会正式地淡出论坛。


【29】
http://erji.net/read.php?tid=364672
《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1器材篇】》
撰于:2007-04-03
这是加入大家坛两周年的纪念特辑,也是一辑连载性的文章,第一辑是关于器材方面的分享,包括耳塞,音源等,里面提及的器材,都是当时我自己拥有或者曾经拥有过的器材。
【30】
http://erji.net/read.php?tid=366767
《 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2 介质篇】》
撰于:2007-04-06
这是一篇关于录音介质的介绍文,也是加入大家坛两周年纪念特辑连载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主要涉及的介质有磁带,MD,CD-R
【31】
http://erji.net/read.php?tid=379908
《器材,介质与音乐的感悟--加入大家坛2周年纪念帖 之 [PART 3 音乐/唱片/感悟篇]》
撰于:2007-05-05
这是一篇关于音乐和唱片的分享文章,也是连载的最后一篇。后半段还有一些选购耳塞的个人心得。
这部出自2007年的周年纪念集,算是我加入论坛第二年的一个连载式文章,文章结合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去写。其中第二篇的篇幅较长,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毕竟文中很多磁带,MD,都是一直陪伴着我成长的。


【32】
http://erji.net/read.php?tid=382103
浅谈国产首副动铁式民用耳塞Itube 3c  撰于:2007-05-10
【33】
http://erji.net/read.php?tid=390601
再述国产首副动铁入耳式耳塞Itube3C   撰于:2007-05-28
这是两篇关于I3C的文章。
另外还有最后一篇听感的三个版本
【34】
http://erji.net/read.php?tid=419822  标准版 撰于:2007-7-30
【35】
http://erji.net/read.php?tid=423349 加长版 撰于:2007-08-07
【36】
http://erji.net/read.php?tid=423351 香港特别版 撰于:2007-08-07
以上三篇都是关于国产耳塞I3C的连载听感。I3C这款动铁耳塞,也是国产动铁的一个里程碑。打开了国产动铁的史册。


【37】
http://erji.net/read.php?tid=396700
期待已久的第一次邂逅 6.2三人小聚后记  撰于:2007-06-09
这也是一篇有点杂谈式的听感文章。里面谈到的耳塞有ER4S,ER4B,和经典耳机HD540,特别鸣谢:PKSHAN兄提供器材试听交流。


【38】
http://erji.net/read.php?tid=411677  
经过手工摸机后SX510 (头文字+变种版)  撰于:2007-07-10
这是改机篇的听感,经过改装的CD随身听是大家都颇为熟悉的,松下经典之作之一 SX510


【39】
http://erji.net/read.php?tid=421717
随身听同好会活动后的第一波 之 不可小窥的信号线  撰于:2007-08-03
这是一篇关于信号线的文章,线材是由梁少锋先生提供进行测试。


【40】
http://erji.net/read.php?tid=428251
忘不了的音乐时空 之 流淌的歌声  撰于:2007-08-17
这是我自己第一篇纯粹关于音乐的文章,当中写到的是一些流行曲的个人乐感。此文选来了11首港台老歌作为听感品评。


【41】
http://erji.net/read.php?tid=436837
由零开始的耳塞发烧路 (动圈耳塞分享篇)  撰于:2007-09-02
【42】
http://erji.net/read.php?tid=449011
由零开始的耳塞发烧路 (动铁耳塞分享篇)  撰于:2007-10-01
这是第一次在新手入门板块发表的连载文章,分为动铁和动圈两个系列。里面提及到的都是一些发烧入门的耳塞,价格不高且适合初烧朋友选择。


【43】
http://erji.net/read.php?tid=474812
《依然E3C》@ 当岁月的足迹再一次印在E3C的台阶上 ---2007年度个人创作特辑
撰于:2007-12-13
E3C的回顾性文章。帮助新来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舒尔中端产品E3C


【44】
http://erji.net/read.php?tid=495416
木头小耳扩个人听感 (1) --- 流行人声篇  撰于:2008-02-09
这是第一篇关于耳扩听感分享的文章。因未找到更好的思路,所以没有写续集。


【45】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495519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495525 (发表于新手入门区)
为初烧的朋友尽最后的一分绵力 (离别篇)  撰于:2008.02.09
这是一篇汇总式结构的文章,也是当时转到深圳发展后,因工作问题无法腾出时间继续在论坛上发表听感而计划隐退,且带有总结性的文章。同时也是此前文章的一个总汇。


【46】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636
记HD540G的二次试听感受  撰于:2008.09.17
这是一篇杂记性的文章,主要是记叙了第二次试听HD540G的感觉。特别鸣谢PKSHAN提供试听器材和心得交流。


【4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06026
期待已久的邂逅------小评UE民用三单元动铁耳塞Triple.fi 10Pro  撰于:2008.11.10
这篇文章主角是UE三单元动铁耳塞Triple.fi 10Pro,算是一篇Triple.fi 10Pro的对比听感分享。


【48】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11968
[古典/流行] <走过2008> 音乐唱片交流  撰于:2008.11.24
这是首次在音乐区发表的音乐交流文章。主要交流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唱片。有古典音乐,也有流行音乐。


【49】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61753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62284 (发表于耳机论坛区)
SONY 便携式耳机PRF-V1个人听感分享(完整版)  撰于:2009.03.09
这是论坛举办的SONY便携耳机PRF-V1试听活动的听感文章。也是第一次为便携耳机写个人听感分享。


【5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5730
VSONIC R07 个人听感分享  撰于:2009.07.24
这是一篇关于国产动圈耳塞VSONIC R07的听感分享。


【5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78499 (发表于耳塞随身听区)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79044 (发表于新手入门区)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小评Cyclone PR1-Pro 【听感分享-完成版】  撰于:2009.11.11
这篇是关于国产动圈耳塞Cyclone PR1-Pro的一篇听感分享。


【52】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39653
<小身材,大卡司>简评“异乎寻常”的国产动圈 宇音OK1  撰于:2010.03.17
这是一篇关于国产高端耳塞--宇音OK1的听感文章,主要分享OK1与ER4B对比听感,以及阐述了一些个人观点。

【53】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47690
5周年纪念帖前奏--小评国产精品OK1(完成版){ 特别收录STB-3Pro-V3工程版对比听感}
撰于:2010.04.01
愚人节推出的这篇五周年纪念帖前奏篇其实是上一篇关于OK1听感的完成版。纯粹是器材的听感分享。也掀开了即将推出的五周年纪念帖及周年文集的序幕。

以上是我进入论坛以来写的听感文章,这里再一次和大家重温一下。希望对新来的朋友带来一点点微薄的帮助。但我必须再一次强调,文章只能当作参考性的文字看看而已,更多时候,需要自己亲耳感受。所以聚会交流和器材蹭听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组织过的聚会。在这里也为一些老朋友回忆一下我们的交流。

【1】
http://erji.net/read.php?tid=120369
广州的朋友看过来--2005.5.1假期同好聚会。

【2】
http://erji.net/read.php?tid=146295
http://erji.net/read.php?tid=148227
2005.08.14广州耳塞/耳机同好聚会 / 8.14轻松愉快的一天

【3】
http://erji.net/read.php?tid=155421
2005.09.10 E4C广州塞迷同乐会

【4】
http://erji.net/read.php?tid=164794
当低音再一次在你耳边响起(10.10于广工)

【5】
http://erji.net/read.php?tid=189208
新年的小喇叭爱好者聚会

【6】
http://erji.net/read.php?tid=229742
http://erji.net/read.php?tid=230255
2006.05.02广州耳机/耳塞/随身听爱好者聚会

【7】
http://erji.net/read.php?tid=257933
http://erji.net/read.php?tid=259591
广州耳塞(耳机)随身听发烧友7.23暑假聚会

【8】
http://erji.net/read.php?tid=286715
http://erji.net/read.php?tid=287141
2006-10.5广州烧友聚会
http://erji.net/read.php?tid=288489
后记杂文,也是第一次萌生了退出的念头

【9】
http://erji.net/read.php?tid=288489
访问香港亦轩俱乐部2007-3-11

【10】
http://erji.net/read.php?tid=394211
http://erji.net/read.php?tid=397670
耳塞同好会的前一次聚会,并宣布,如果没有新器材,将不再组织聚会了。2007-6-10

【11】
http://erji.net/read.php?tid=403483
http://erji.net/read.php?tid=404887
第一次耳塞随身听/DIY爱好者同好会聚会 2007-06-24

【12】
http://erji.net/read.php?tid=466850
http://erji.net/read.php?tid=470948
2007-12.2广州烧友会

【13】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11301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14602 (后记)
2008.03.23广深两地耳塞/耳机/随身听发烧友交流会(广州站)聚会

【14】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656198
2009.03.07耳机大家坛 SONY PFR-V1 GZ烧友试听聚会

【15】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1785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0719
2009.07.11广州耳塞随身听聚会

【16】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26450
2009.07.25深圳烧友聚会

【1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57277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759340
2009.10.04国庆广州烧友聚会

【18】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39130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842070
2010.03.21深圳 耳机 / 耳塞 / 随身听 爱好者春季交流会深

上述这些聚会是我进入论坛以来,以个人身份组织过的活动。很荣幸能在这五年的时光中一次又一次地担任组织者。虽然每一次都喊到喉咙沙哑,筋疲力尽,但只要我有时间有能力,我仍是愿意为大家组织更多的活动。认识更多的同好和知音。

后话:
其实走到现在,经历了许多,结识了不少知音同好,这是我自己感到最幸运的事情。也因为互联网络这个平台,使我们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心得,所以这里也要感谢论坛。对于新接受器材的朋友,我还是有些感想要跟你们分享: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去面对一切外界事物,包括诱惑。当然,这里所指的诱惑是器材方面。因为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追求永无止境,但请谨记,找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就像手机,电脑这类的电子产品,款式,功能更变这么快,我们怎能追得上呢,即使是你追得上,有这个资金去追,但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样追到底意义何在呢?其实耳塞也一样,虽然比不上上述电子产品的变更速度,但近几年动铁市场的火爆,单元数量剧增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有没有必要去追逐多单元带来的所谓“明显的提升”。大家自己考虑。入门烧友,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抱着一步到位的心态。因为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希望大家会慢慢参透个中的道理。随身听发烧的路上,难免会有弯路,但不管直路还是弯路,你的经历就是你的认识和经验的积淀。选自己该走的路去享受个中的乐趣吧。

此文仅在耳机大家坛发表,供烧友交流,请勿转载,谢谢!

                             刘嘉明
                            于2010.05.04

000.jpg (72 KB, 下载次数: 17)

000.jpg

MD碟.jpg (60 KB, 下载次数: 27)

MD碟.jpg

MD碟2.jpg (53 KB, 下载次数: 19)

MD碟2.jpg

5PRO.jpg (61 KB, 下载次数: 30)

5PRO.jpg

5PRO-02.jpg (24 KB, 下载次数: 26)

5PRO-02.jpg

5EB.jpg (51 KB, 下载次数: 40)

5EB.jpg

PRF-V1.jpg (22 KB, 下载次数: 29)

PRF-V1.jpg

PR1-PRO.jpg (93 KB, 下载次数: 25)

PR1-PRO.jpg

ER4B&ER4S.jpg (68 KB, 下载次数: 24)

ER4B&ER4S.jpg

RH1.jpg (33 KB, 下载次数: 27)

RH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4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