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0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身音频系统入门-耳塞篇[第二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 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随身音频系统入门-耳塞篇[第二版 草版]

1.引子

     现在,在大街上、公交车和地铁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佩戴耳塞的方式欣赏音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百姓对精神方面越来越多的诉求,使用高端、发烧级耳塞欣赏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对于耳塞的认识以及观念也在逐漸发生着转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是否需要这些昂貴的耳塞,又该如何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耳塞呢?本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在讨论本文的主題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纠正一个目前许多人对于随身音频系统的错误观念:在一套随身音频系统①中(不论便携式CD机、MP3WALKMAN、手机,还是所谓的MP4MP5),随身听是决定整套系统声音的主要因素。实际上这个观念和大多数发烧友的实际体验是有一定偏差的。大量用户的实际听感表明,耳塞这类终端器材②由于其被用户直接体验,且失真与随身音频系统里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比较大,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耳塞的的风格与素质能决定一个系统的风格与素质。我们可以假设随身听用ipod Classic,而耳塞只是原配的苹果‘小白’,那么这样一套简单的随身音频系统的声音也只是‘小白’档次的声音。如果更换了更好的耳塞,其系统声音的声音素质也会随着耳塞这一终端设备素质的提升而提升。在一套随身音频系统里,随身听、耳塞或便携耳机、耳放、线材、甚至耦合电容都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每一样都可以引起系统声音的变化。但是耳塞或便携耳机这类终端器材,对于整个的随身系统的声音是改变最为明显的。

  基于以上耳塞对于整个随身音频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耳塞这类随身终端器材的水平对于整套随身音频系统的整体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耳塞呢?

2.耳塞的类型: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耳塞的种类。目前主流的耳塞从发声原理区分,可分为动铁式、动圈式、静电式;从耳塞传声结构区分,大致可分为入耳式和非入耳式。

    1.1动圈耳塞:动圈式耳塞的发声结构是一个圆形振膜,振膜背面固定电磁线圈,後方置有圓形磁體。通电后線圈受磁场力作用推動振膜振动发声。

    1.2动铁耳塞:以一块很小的U型铁片置于电磁线圈中,线圈通电后推动铁片通过精密的连杆结构推动振膜震动发声,动铁耳塞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组成。

    1.2.1在动铁耳塞中,单元越多一定声音越好吗?

  一些例子可以说明单元的多少和用户听感的结论并不完全对应。如UE18对比UE10,六个单元比三个单元从数量上多出一倍,但在实际听感上,UE18并不完全比UE10好。SCL5只有两个单元,而SE530TF10proWestone3等都是三单元的,现在还有很多用户更喜欢SCL5的声音。可见,这主要还是取决于用户自身的偏好。同时,更多的单元意味着更复杂的调音,厂商驾驭更多单元的能力和设计师的调音思路也对耳塞最终的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

    1.3动铁和动圈哪个更好?

  这个争论由来已久,在中高端耳塞中,采用动圈式结构和动铁式结构的耳塞都很多,但是动铁没有低端耳塞。很多人把动铁耳塞作为高音质耳塞的代名词,这种想法是有一定偏差的。不能只是单纯的因为动铁没有低端,而动圈有低端耳塞就从而得出动圈式耳塞不如动铁式耳塞,这是一个明显的谬误。动铁没有低端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动铁单元厂商的专利权垄断限制了动铁单元的价格,导致动铁耳塞成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同样的价位上,动铁式耳塞在声音上并不相对于动圈式耳塞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动铁、动圈两种发声结构,更显著的差异是体现在对声音的表现风格上,一般来讲,动铁的声音更为精准、冷静,而动圈则更真实、自然。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动铁耳塞里的Westone ES3,声音就很感性。遇到动铁和动圈好与坏的问题,还得根据比较双方的具体情况从而具体的分析。动圈式耳塞和动铁式耳塞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与坏,都有优秀的产品和一般的产品。

    1.4静电耳塞:静电耳塞在耳塞里算是小众产品,目前只有Stax在制造和销售静电式耳塞。其内部结构与动圈耳塞相似,但振膜并不连接线圈,并且振膜极薄,发声原理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发声。静电结构具有瞬态好,声音细腻的特性,缺点是需要很高的电压来推动振膜,并且低频素质较弱。

    1.5入耳式耳塞:耳塞本身通过导管传送声音,并且通过导管或导管上的填充物进入人体耳道,使耳道相对密封的耳塞,称为入耳式耳塞。入耳式耳塞人为地制造出相对密封的空间,降低外界的干扰。其在使用方面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希望使用者更清晰、准确、完整的听到从耳塞里播放出来的声音。初接触入耳式耳塞时可能会在佩戴方式及感受上有些不适应,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1.5.1深入耳耳塞的全面进化——定制耳塞:

  所谓定制耳塞,是根据每个人的耳道结构量身定做的入耳式耳塞。它不需要通過导管上的填充物来封闭耳道,而是直接让耳塞的造型完全贴合一個人耳道的形狀。因此能做到更好的隔音和舒适性,这也是定制耳塞的设计初衷,同時,定制耳塞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声音表现。

    1.5.2入耳是否损害听力:

  不论是耳塞、耳机、音箱還是其他发声设备,不论何种结构的发声设备,在音量过大或者听音时间过长的情况下都会对听力带来直接的影响。可以肯定的说:入耳耳塞在户外相比非入耳对听力有明显的保护(这里所指的入耳是深入耳耳塞)。在大部份喧闹的区域,非入耳耳塞使用者要想听到跟室内相同感受的声音,就要把音量加大来盖过外界的噪音,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在超出安静环境的使用音量许多的情况下,同时把外界的噪音一丝不差的也收进耳朵里,长时间这样势必会对听力有所影响。而入耳耳塞则通过自身的结构把外界的声音尽量的隔绝,这样可以让听者用更小的音量来欣赏音乐,这样反而有利于保护听力。同时,入耳式耳塞只是由较长的导管来延伸入耳道,发声的单元依然在耳道外部,因此并不需要担心发声点离耳膜更近导致对听力的损害。当然入耳式耳塞可能导致耳道的损伤甚至引发炎症,但这种事例发声的比例非常低,通过培养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正确的听音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因耳塞导致的听力损害的。

    1.6非入耳式耳塞:

  一般来讲,憑藉殼體外緣可以直接佩戴在耳朵外部并且可以直接由单元发出声音传入耳朵的耳塞,都可以称为非入耳式耳塞。這種耳塞不需要通過導管和填充物固定于耳道內,且不對耳道形成密閉。非入耳式耳塞基本都是动圈式耳塞,這是由單元特性決定的。非入耳式耳塞還可以细分为传统式耳塞和耳挂式耳塞,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佩戴方式上,传统式耳塞是直接固定在人耳耳廓上,而耳挂式耳塞是通過一个額外的挂鉤部件穩固地挂在耳廓上。耳挂式耳塞在移动时更不易滑落。

    1.7入耳式耳塞和非入耳式耳塞的差别:

    1.7.1隔音:

  隔音是入耳式耳塞与非入耳式耳塞的一个显著区别。由于其发声结构的不同,入耳式人为地制造出了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这使得入耳式耳塞的隔音性能普遍非常优秀。而非入耳式耳塞由于其开放式的结构,在隔音上基本没有效果。

    1.7.2佩戴舒适性:

  在佩戴舒适性上,非入耳式耳塞因其开放式的结构,以及和人耳接触面积较小的特點,佩戴舒适性上普遍要比入耳式耳塞好。但由於各人外耳廓形狀都不同,使用非入耳式耳塞也有可能造成一部份用戶佩戴上的不適。

    1.7.3音质:

  相近價格的入耳式耳塞和非入耳式耳塞,在声音素质上的差距,并不大。不过由于发声结构的不同,两者的声音特性,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大部分入耳式耳塞在声音上相比较非入耳式耳塞会显得比较‘安静’,一方面由于其发声结构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入耳式耳塞由于腔体面积有限,所以发声单元多以动铁为主,即便是动圈式入耳,振膜面积仍然很难做大,在大动态的表现上相比非入耳式耳塞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差别。

  至此,我们对耳塞的种类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不过,在随身音频系统的终端器材的分类中除耳塞之外,还有一种被用户广泛使用的终端器材,这就是便携耳机。便携耳机的选择不在本篇文章的叙述和讨论范围内,但是在随身音频系统的终端器材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分支。或者可以说,目前的随身音频系统的终端器材由耳塞与便携耳机共同组成。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便携式耳机的种类。

耳塞与便携耳机的差异与差别:

    2.便携耳机的发声结构主要为开放式耳机,封闭式耳机,半开放式(半封闭式)耳机。从佩戴方式区分,可以分为头戴式耳机,耳挂式耳机。

  那么便携耳机与耳塞同作为外出随身使用,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对两者的区别与差异进行简单的讨论。

  便携耳机与耳塞相比各自优劣势如下(这里的‘>’及‘≥’表示普遍性的高于或强于,并非大于):

    2.1音质:

  便携耳机>耳塞

从理论性能上来讲,便携式耳机由于其发声单元面积普遍比耳塞要大,所以在极限声音素质上,或许可以比耳塞做的更好。而实际情况是,在相同的前端设备、相似的价位、相似的发声结构下,大多数情况也确实是这样。不过也有一些烧友反应在耳塞比耳机贵的前提下,有一小部分耳塞在某些听感上和耳机相比不相上下。耳塞到底能否超越耳机这个争论在随身音频器材发烧的圈子里也争论已久,至今大家仍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共识,并还在乐此不疲的争论着。

    2.2便携性:

  耳塞>便携耳机

从便携性上来讲,可能是耳塞与便携耳机的最大区别。不论是何种价位、何种结构、何种外形的耳塞,在便携性上普遍强于任何便携耳机,这也是我们认为用户在到底选择耳塞还是便携耳机的抉择中,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或许就是隔音性能了。

    2.3极限隔音性能:

  耳塞≥便携耳机

  从隔音性能上来说,入耳式耳塞,特别是深入耳式耳塞,隔音性能普遍强于便携耳机,但是随着更多设计精良的封闭式耳机和降噪耳机的推出,便携耳机的隔音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经可以做到明显降低外界噪音,但在隔音这个指标上和深入耳式耳塞相比目前还是稍逊一筹。如果对于隔音没有特别严苛的要求,主动式降噪耳机以及封闭式耳机都可以提供较好的隔音性能。

    2.4佩戴舒适度:

    便携耳机≥耳塞

    如果让你在便携耳机与耳塞中,选择出你认为佩戴舒适的一类,或许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便携耳机,因为事实上大部分的便携耳机的耳罩都比较贴合耳朵且材质柔软。不过也并非全部的便携耳机佩戴都非常舒适,有一些便携耳机佩戴时间久了也会让使用者感觉有些夹头。而耳塞,尤其是传统的非入耳式耳塞,佩戴一般来讲也是非常舒服的。而入耳式耳塞由于要把导管或导管上的填充物塞进耳道,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异物感和密封的感觉,所以一般来讲在佩戴舒适度上不如传统的非入耳式耳塞与便携耳机。

  耳塞与便携耳机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呢?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希望在您看到这段对耳塞与便携耳机之间的差异进行简单的讨论之后,对于这两类产品哪类更迎合自己的需求,有一个大体的观念和想法。

  至此,我们简单介绍和讨论了耳塞的分类和特性以及与另一种随身终端设备---便携耳机的对比。在经过分析后,如果您认为耳塞更加迎合您的需求,那么我们现在就更深入的讨论一下,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耳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粤icp备09046054号|耳机网-耳机大家坛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598号 耳机大家坛、www.erji.net、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

GMT+8, 2024-12-24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