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csc 发表于 2002-9-8 00:00

在这里说说盗版

对于盗版cd,说实话,没有人真心喜欢,虽然有问题可以换,音质不好也可以换,服务态度也好,但盗版粗制滥造的很常见,音质不如磁带的也很常见,虽然可以换,但我想没人会不讨厌频繁的做跑路工,而且其保存时间也是有很大的问题,盘片太薄,不但会影响复制的1:1性,更会产生其它很多毛病,这是大家所讨厌的。

大家购买盗版的原因向来都是加在盗版商贩和消费者身上,不是说盗版商黑心,就是说消费者素质低,一个字:俗。但好像很少有人说唱片商的不对,他们就高尚?

我想正版cd的销量应该远小于原来正版的磁带,(省略很多字,实在是懒得敲)。成都外文书店和新华书店都是正版销售的地方,但我看他们的唱片并不好卖,而他们的其它产品远更好销,杂七杂八的,什么东西都有,而且店面有缩小的趋势,可以看出来,卖正版cd很辛苦。可以想象,他们的不易。

也许某一天,出来这样一个规定:凡是买盗版的,一律按每张罚款1000元,我想只要认真执行,盗版不消失,你提把刀来抹我脖子。

但可以预见,就算这样,正版唱片也并不会达到盗版的销量,而我想最高兴的,应该是收音机制造商,他们不高兴的睡着了都笑醒,我还真不相信。而调频台的广告收入绝对成几何级数增长。而最惨的可能是大多数硬件厂商,这无疑是血上加霜。


正版版权的问题,我想,中国人民都是很尊重的,也是有版权意识的,但正版,希望你一路走好!

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9-8 00:00

CD-R盘片本身质量参差不齐,有过刻VCD的朋友都可能有经验,用廉价的绿盘刻VCD的成功率非常低,误码率太高,引导不成功,这样的盘在CD-ROM上以文件形式却是可以打开播放的。
我想同样的问题在CD中应该也是不能避免的。如果能够通过校验完全恢复数据,当不会影响音质,但是如果通过插值法之类的“纠错”手段,音质打折扣是不可避免的。
看了前面的那个链接文章,我觉得似乎CD一次读取数据就完全正确是不太可能的,应该是读取2次以上然后根据某种事先约定的规则来恢复数据,同时CD上录制的音乐信息也应该是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排列的,这种规则“应该”包含了除数据完全读不出的全部可能的出错情况。这种规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校验规则,例如循环冗余校验或者奇偶校验。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校验”是因为后面的比较成熟的校验方式要占用大量的CD容量、内存和CPU的处理时间,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硬件开销才能支持。对于庞大的数字音响产业来说,这样的开销意味着天文数字的利润损失,制定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当然会考虑这个切身利益。另外我们在播放CD时习惯于在按下按钮的同时就能听到声音,特别复杂和全面的校验方式在一般的微处理器或者DSP下需要占用的时间不能满足这个习惯。
我记得以前有文章提过,CD的16BIT/44.1KHz的规格已经完全达到人耳所能分辨的极限了,那么为什么又出现了20BIT、24BIT、96KHz甚至384KHz呢?不可否认其中有商业因素的炒做,但是还是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16BIT/44.1KHz这种理论上无暇的格式在实际中的运用中并不完美,还原设备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一格式的数字信息完全再现。那么就只能再提高信息量使得即使不能保证24BIT/96Hz完全再现,还原的信息量也能高于16BIT/44.1Hz。
反过来再讲讲CD-R刻录,用数据文件方式读取经过多次校验完全一样的数据,换了另一种校验方式是否还能够完全一样呢?即使一样,CD机能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将这段信息还原成音频信号呢?另外音乐CD上并不包含完整的校验信息,是否能够保证抓音轨的方式得到的数据一定和原盘相同呢?CD-ROM制造厂家会不会因为迫于产权组织的压力而故意对音乐数据进行某种“有损”处理呢?我不知道。
有谁知道吗?

lycsc 发表于 2002-9-8 00:00

以下是引用无心睡眠在2002-9-8 11:10:44的发言:
咱们的讨论好象还是在比较温和的气氛下进行的吧?我没有感觉什么攻击啊。上面的兄弟别过敏啊。
PEASON说的音量变小的情况没太注意过。
关于CD-R兼容的问题我碰到过,很多老CD都不支持CD-R格式。另外我发现SONY的S300DVD组合好象也不支持CD-R,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刻的盘都不认。
我前面说的盗版商和职业翻录者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讨论中搀杂了商业因素,讨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请放100个心,这个论坛绝对不会压制任何不同意见,绝对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漫骂和攻击。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斑竹和一般的网友没有什么不同,也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我觉得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可以了。至于换名字发言骂人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我是不屑一顾的,没什么意思。
我真心希望对HI-FI有见地的朋友多多来坛子发言,尤其是像LYCSC兄这样的朋友,越多越好。不过年轻人可能都有一些气盛,在说别人不容异见的时候往往自己也成了不容异见的人……呵呵,没关系,正常现象,不算失真。


说不上什么见地,只是对于音乐的爱好。

火气是比较大了一点,得罪的地方还望包含,有什么缺点敬请各位烧友指出,来这里就是来提高的,满身都是优点,跑这里来干什么?难倒是找架吵,^_^。

hyperma 发表于 2002-9-8 00:00

还是应该弄本书,看看CD机的工作原理,在读码失误情况下的弥补措施。我看的是92年的<<AudioCD Research>>和89年的《CDplayer》,看完了还是不太明白,但是清楚了许多CD中的可能,我觉得以现在光驱的技术,读单速CD应该不会有大错,写CD也不会有大错误的,当然,CDR质量一定要好,TDK往上。

pipi971 发表于 2002-9-8 00:00

以下是引用螺旋测微器在2002-9-8 1:21:28的发言:

关于听音比较实验我前面引述的那篇论文的最后有呀!而且是复制了99代的,结论很清楚,数字复制是不会影响音质的。

从误码的角度分析数字复制很简单,一个 FC 命令就可以了,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哪怕有误码,错了几个也是一目了然的,如果说几百万分之一的误码率,会引起整体的音色不同,那是否太玄了。

其实现在唯一能解释的也就是jitter,但是传输过程(包括载体)的jitter是可消除的,所以也不是大问题,关键在重放设备的设计上。

数字化确实是好东西,我以前有一张 VCD,不小心掉地上刮了一下,结果每放到挂花的地方不仅马赛克花屏,甚至放不过去或跳一大截过去了,后来有了刻录机,找了个读盘能力强的光驱先把数据读出来,再刻一张后随便哪个机器播放都一切正常了,呵呵!所以说,数字复制可以比原版更好!而不是象模拟的老套路——复制一次差一次。







我刻过一张正版的《崔岩光发烧天碟》,用的是建新随机带的刻录盘,用EAC抓音轨,刻好后用HD580加二房听两张盘,刻录盘的乐器余韵比较短,原版的乐器的余韵比较长,区别还是有的,但是不是很大,看来源盘CD越好,刻出来的效果区别越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9-8 14:39:49编辑过]

螺旋测微器 发表于 2002-9-8 00:00

这个问题在主观感觉层永远都讨论不完,大家还是自个儿找书看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呵呵!

关于正版、盗版的误码,我测试过,老实说制作规矩的 CD,不管正版、盗版,只要盘面没损伤,读整张盘的误码是零,说起来好象有点不可思议。但盗版有误码的比例远远高于正版的,至少我为数不多的正版中有误码的只有两张,而我同样为数不多的盗版中有误码的盘占到七成,所以质量上确实有差异的,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盗版生产线必然节约成本,从制母盘到压制、镀膜的任一个环节管理不严或工艺不到,就可能产生误码甚至废盘,比如车间的空气洁净度达不到要求,一颗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就可能是误码的元凶。挑到无误码的盗版盘要有一定的运气,呵呵!

但好在 CD 有 CIRC 纠错,大部分的误码都可以纠正。

大家有兴趣,可以用 EAC 的测试光盘模式自己测试一下,究竟误码是多少,我考虑在编写的C播放器中也将加入这个功能,扫描整张盘的误码率。

关于读盘,现在和 CD 同样尺寸的单面容量 4.8GB 的 DVD 出来都许多年了,密度比 CD 高七倍,照样读出来,相信科技吧!CD 这种 20 多年前的格式,就象 180K 的低密软盘,没有理由这么难读的。

目前真正的焦点是jitter,希望从这方面有更多的讨论。

hyperma 发表于 2002-9-8 00:00

打个比喻,几个信号:3567789,如果你机器读不了6和7,机器纠正就是看前面是5,后面是7,然后就补上两个6,问题不大,如果错误太多导致猜都猜不出来,那就完蛋了,这个比喻不恰当,不过书里写的大概原理是一样的。
    老螺旋说CD的信号非常好认,这就是事实,是个前提,现在的光驱技术已经保证没什么错误可能发生了,前两年还有唱机因为中心轴的机油老化,导致转速不稳定而无法听唱片的事情,后来打开马达一看,里面居然有干磨出来的金属泥,现在就没有这个了,不少都用聚四氟乙烯来自润滑,寿命长的很呢。

北斗 发表于 2002-9-8 00: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9-8 23:38:46编辑过]

lycsc 发表于 2002-9-9 00:00

以下是引用hyperma在2002-9-8 17:14:10的发言:
打个比喻,几个信号:3567789,如果你机器读不了6和7,机器纠正就是看前面是5,后面是7,然后就补上两个6,问题不大,如果错误太多导致猜都猜不出来,那就完蛋了,这个比喻不恰当,不过书里写的大概原理是一样的。
   老螺旋说CD的信号非常好认,这就是事实,是个前提,现在的光驱技术已经保证没什么错误可能发生了,前两年还有唱机因为中心轴的机油老化,导致转速不稳定而无法听唱片的事情,后来打开马达一看,里面居然有干磨出来的金属泥,现在就没有这个了,不少都用聚四氟乙烯来自润滑,寿命长的很呢。

现在的转盘确实成熟了很多,再加上硬件纠错容错的能力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光驱技术已经保证没什么错误可能发生了”,就算有,也没什么影响。

正版有时候也很难读,但是刻录比较理想的刻录盘,却非常好读,光驱可以全速运转,一次降速都没有,许多盗版和正版,光驱读数据的时候,能够有一半时间是全速就很不错了(一般性能的光驱,不是那种超级纠错,超级烂盘都能读的光驱,我觉得这种光驱应该再加一个名字,自己超级死的快的光驱)。

刻录盘到底比源盘数据损伤了多少,我没做过试验,其实试验也很简单,就是懒的做,因为我没感觉有什么区别,难得花时间,就算有损失,我想对于我来说,也可以忽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2-9-9 9:49:18编辑过]

hyperma 发表于 2002-9-9 00:00

刻录盘一般是只要能刻上数据,就能读,而且识别率比一般买来的CD高的多,这是一个共识,不需要怀疑。所以这刻录盘的质量嘛......。新西兰的政府机关数据备份(城市建设和机动车管理),我亲眼看见他们用的是批发来的GOOD DATA字样的CDR盘,这个盘,在天津3块一张,你不承认不行。

arnoldcen 发表于 2002-9-9 00:00

所以呢,就说先用软件100%把cd转成wave,然后用高质量的声卡输出数字信号,在外接dac,这样可能得到的音源质量比较高!!

lostapple 发表于 2002-9-9 00:00

为什么这类讨论总是没完没了讨论不出啥结果呢?说来说去,还是主观因素的缘故,听音乐本来很大部分是很个性的事情。
但话说回来,如果真要做这类比较和探讨的话,我觉得就应该少说些主观的感觉,多拿点实实在在的论据出来。个人提供这样的方法:找张测试碟(录有标准正弦波那种),刻录几段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把源碟和刻录碟拿到同样的重放器材上听听有没有区别?最好是接示波器看看刻录后的波形有没有畸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hyperma 发表于 2002-9-9 00:00

新款的SONY廉价CD随身听,播放时有噪音,“吱啦吱啦”的,好象复读机使用最低档重播时的噪音,吓了我一跳,你们有发现的吗?这种缺陷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谁也不用咋呼,至于什么小提琴哪根弦声音高两度,听出演歌剧的穿的什么牌子皮鞋,就纯粹瞎鬼了,标榜自己而已。

lycsc 发表于 2002-9-9 00:00

以下是引用hyperma在2002-9-9 15:55:12的发言:
新款的SONY廉价CD随身听,播放时有噪音,“吱啦吱啦”的,好象复读机使用最低档重播时的噪音,吓了我一跳,你们有发现的吗?

典型的误码率太高,大家应该都遇见过。

hyperma 发表于 2002-9-9 00:00

不是劈啪的爆音,而是类似电脑声卡上那种受到干扰的声音,很堵心。

lycsc 发表于 2002-9-9 00:00

那就没遇见过

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9-9 00:00

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情况了。典型的现象是声场变模糊一些,细节减退(不比较分辨不出来),再严重就是高频开始发毛,乐器的颗粒感变粗。至于出现爆音,那很可能是刻录机没刻好或者盘片损伤。

hyperma 发表于 2002-9-9 00:00

不是,我这里卖的澳大利亚版CD walkman除了和咱们市场上一样两个最高档的金属超薄外,毛病都是一样,好象声音放出来经过强烈干扰,就是计算机声卡那种杂音。放张哥德堡变奏,佩拉西亚还没开始弹,这个CD机自己先哼唧上了,这实在让我恼火,SONY什么时候开始生产这些破烂了呢?

无心睡眠 发表于 2002-9-9 00:00

那是解码器的毛病,数字滤波阶数不够,没办法,随身听的顽症。

发烧鱼 发表于 2002-9-10 00:00

去出差了几天才回来,*是我的回答。

我看两位斑竹是别有用途吧?
*我和无心兄没见过面,也极少互相交流过,别有什么用途呢?

下面我总结一下你们的经验:

1、差别是相当大的,我可以算是较早可录CD的人了 用双光驱的原盘拷贝软件(如CLONE CD、CD COPY)效果很不理想 即使一切都是理想条件,刻出的CD至多只有原版碟片85%的水平

2、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我说过了,这和重放器材的档次有关(大家都用烂硬件来刻录,可出来的盘没机器能识别,我们还在这里讨论什么?)
*看不懂!

3、还有很多人感觉不出盗版碟和正版碟的差别,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容易听出的,但是我敢说,在我的耳机听音系统上,拿一张正版和盗版的同版本碟片让我比较,我可以准确指出正盗版的区别。
*大多数人不是发烧友,很多人还分辨不出组合音响和音响组合的差别。

4、抓一首原版曲子之后,刻录到盘片上,但不要作封包操作,这样只有光驱能读出来,CD机是识别不了的。然后再抓取刻录盘,再接在后面刻一遍,反复10次,你在听听第1首和第10首的区别?…… (你都说你是最早用刻录机的,怎么会想出这样的复制方式?有好的不用,专喜欢差的?)
*我对电脑研究不深,会操作就行!

5、随便你用什么刻录软件刻一张碟片,只要翻刻第一次就行,把原版碟片一起拿来考考我,把我眼睛蒙起来让我听,看我能否判断出来哪一张是原版,哪一张是翻版,OK?

6、太深奥的解释说不出来,只有用事实来说话咯。(还是感觉好?)
*理论水平不高,难道还不让做试验?

7、我的经验是,儿子和孙子还可以接受,再往后就不行了。

8、区别是的确存在的,尤其是在好的系统上播放的时候。当然这不一定和COPY软件和刻录机有关系,光盘本身的质量也可能有影响。(区别是确实存在,但COPY软件、刻录机、光盘本身的质量这三者都是可能的关系,而不是必然的关系?????)

9、另外损失并不是乘法关系,第一次损失15%的时候都是最容易损失的部分,第2、3次就不会有那么多了,4、5次之后也就是剩下那些不容易丢的部分了,不会损失到20%那么夸张。也就是说刻4、5次跟刻10次差别已经极其微小了。

10、经过翻刻的CD首先会丧失一些微弱的细节,所谓的“空气感”会最先受到损失。这对于某些特意加大了动态范围的发烧唱片比较明显些。录音质量一般的唱片就很不明显了。你可以找一些特意制造“空气感”的唱片试试,例如雨果发烧碟之类的。

11、孙子辈的差距就比较小了,就象一条湿毛巾,叫你拧干十次,起初肯定干湿差异明显,但后来几乎都拧干了,再拧最多拧出几滴水,差别就很小了。(你的比喻生动形象,但好像并不贴切)
*我的语文水平不高!

12、为什么不用原版碟片和刻录碟片作比较呢?(你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你如果到四川自贡来,把你那高级设备搬来比较,那我是求之不得)
*我的设备算不上高级,TEAC CD-3N+ALCHEMY DAC-IN-BOX+T2A+HD600,这还不如很多论坛上烧友的水平。

13、即使使用数据比较工具来比较两盘CD,肯定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听感就是不一样。很多顶级CD指标和普及型CD指标都一样,但是照这样说,只要能正确读出0和1,不都是一样的吗?那干吗去买数万元级的CD机?

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大概是高级cd读碟很容易吧,不容易出错,那普通cd读正版碟是不是误码率很高呢,既然正版误码率都很好,又何必买正版?盗版就一定难读吗?正版质量就一定好,cd-r真有那么难读吗,就我的经验,只要是名牌cd-r,无论是光驱,cd或者dvd,播放时都是很轻松的。
*我的意思是既然你认为无论怎样翻录,效果都是一样的,原因是0和1不会错,那么天价CD机和廉价CD播放读0和1也不会错的,就是错了也能纠正过来,那又何必去买高档CD?

在中国销售的cdrom的纠错能力是由于许多国产光盘质量及其低劣而人为设计的,当你人为调低光头发射功率到刚好能读音频cd时(当然纠错力并不是光头一部分造成的,但它的影响最大),你会发现,有些光驱电位器旋转超过180度,而这时,很多软件光盘依然能读,可以说,现在新光驱的读碟能力,对于音频cd的质量(就算是盗版)也是足足有余的)。

14.就是普通的CD唱机对一般的铝膜CD盘和CD-R盘的读出能力不同,造成在读CD-R的时候数据丢失比较多。

只要cd-r质量没问题,而cd机也没问题(我的破cd都很好读,我想你们的顶级转盘不会不行吧?)这种情况不会发生。cd-r既然是一个成熟产品,我想这么大的毛病,大家怎么会熟视无睹?

15、我很早以前玩电脑的时候买过1个PHILIPS的CD-ROM,装WIN95的时候很顺利,就是装了网卡后总是报错。重新对硬盘格式化以后再装也是如此,反复装了3、4次还是不行,以为时机器里有什么硬件有不兼容的情况。后来从同事那里搞了个SONY的CD-ROM,再安装WIN95居然一次OK,网卡也顺利安装上了。几次安装实用的都是同一张盘。

你的问题我来试着解释一下,有些光驱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们在bios设计上对数据的校验较为随便,当然光驱怎样进行数据校验,我不懂,但我知道这个过程肯定有,一般光驱读不出来数据,他会停下来,或者死机,但有些光驱却我行我速,最终就是得到一个根本无法运行的程序。美达的某款光驱上就出现过这种问题,这并不是很少见的情况,他只在某些光驱上产生,这个硬件的问题。

16.又想到了一个现象,就是VCD和DVD,这2个玩意儿的数据都是以数据文件的格式存储的,因此在播放质量不好的影片时会有跳格、马赛克等现象出现,我们可以想象,CD中也会出现马赛克、跳格现象,只是由于音频相对来说表现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重放出现错误是肯定的,但微小的错误在VCD和cd上的表现,我想有专人论述,我就不嚼舌头了。


14、1、20秒的时间显然不足以在这个层次上进行区分,整曲盲听是最起码的条件,并且器材、唱片本身的质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档次。

我的条件比较低,你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器材,也可以用仪器,一首歌也可,一张盘也可,十张盘同样可以。

15、3分20秒的那一声锣响听起来没第一个真”,你如何理解这段话呢?什么都不能理解,跟废话差不多。

这句话我这么没感觉有问题?你具体说说问题在那里,你们比较从来不考虑乐曲的还原能力?不过也无所谓,你只要挑选出谁是真的就行,管他什么破锣。


16、只要正确判断率超过50%就能证明复制的确是有损失的

玩数字游戏,考概率论?概率本来是50%,而且要很多次平均,我们到底是比赛,还是比运气?

17、
同意!

朋友,你忘了你的话了?“3、还有很多人感觉不出盗版碟和正版碟的差别,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容易听出的,但是我敢说,在我的耳机听音系统上,拿一张正版和盗版的同版本碟片让我比较,我可以准确指出正盗版的区别。
*我可以做到90%以上的准确率。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请问刻录盘和原盘在音质上是否会有区别!!-->af2000转移